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何日勝 ‖ 勝游梅州——霧鎖雞冠山(遊記)

[前言] 雞冠山, 位於梅縣桃堯鎮, 粵閩分界, 海拔976米。 主峰有百米石崖, 東眺福建千島湖, 北望王壽山, 景色秀麗。 山下有桃源綠色山莊,

可食宿, 有山泉泳池。 因其可登山、釣魚、賞梅, 品雞湯, 為休閒養生好地方, 遊者眾。

霧鎖梅縣雞冠山

圖文/何日勝

2008年10月4日, 有短時陣雨, 同行八人, 相約攀越梅縣桃堯雞冠山。

九時許, 我等驅車從梅州出發, 經梅縣丙村、雁洋、鬆口、桃堯諸鎮, 行程70公里, 十時半抵達雞冠山腳的桃源綠色山莊。

桃源綠色山莊由商人開發, 依山勢而建, 建有多功能綜合樓一座, 所耗所用極具環保:引得高山泉水吃用, 用太陽能熱水器供給熱水, 自辦小型山水發電站, 路燈多用太陽能燈, 廣養雞鴨, 辟有魚塘, 塘中用高山泉水之力建成天然噴泉。

遊人可攀爬高山、觀賞山景、山野漫步、魚塘垂釣、品山水茶、吃農家飯, 真乃世間桃源也!

休息片刻, 我等沿新辟之彎彎山道, 驅車約3公里, 至半山停車場。 停車場斷崖處, 建有眺望台, 置有石桌石椅。 扶欄南望, 極目百里, 層巒疊嶂。 俯瞰山下, 一片翠綠,

桃源綠色山莊, 紅瓦白牆, 在綠色包圍之下尤其顯耀。

我等休整片刻, 棄車徒步, 始作登山。 行至登山入口處, 置有告示牌, 別具一格, 得知距雞冠山頂峰有1680米。 隔數步, 又又置有, 以廢棄車胎為材製作, 上書“除了腳印, 什麼都別留下!請帶走垃圾!”

我等沿道而爬。 此道寬約一米, 觀其路痕, 應是古已有之, 亦多有新跡, 乃為山莊開拓者修整。 山道雖小, 但盡是樹葉鋪路, 路面鬆軟, 行走其間, 省力許多。

道旁兩側,密林相伴,松木較少,多為雜樹,荊藤相交,各不相讓,植被茂盛,極具原始叢林之態。

樹高林密,光線幾不可直射。鳥雀歡騰,遙相呼應,給山林帶來勃勃生氣。

早晨雨過,林間濕氣甚大,人行走其中,心曠神怡,塵世之躁,頓拋腦後。

途中多遇溪流,亦有小飛瀑,更有光滑之淌水石床。此時正是秋冬乾旱時節,若是春夏多雨時分,飛流飛瀑,應是何等壯觀?

一路上行,景象萬千。道旁有大小巨石各一,中分為界,其狀似陰陽八卦石,觀其石質石狀,應為一石,狀如心形,何故分離,已無從查考。

有一樹,樹大無奇,奇在其根。根出地表,非同尋常,根非圓型,顯刀板狀,兩根左右相行,狀如水渠之堤,奇可怪也!

再往上行,遇朽木橫路。道旁有大樹,樹徑約一米,樹高兩米處分兩枝,一枝已枯,倒在路上,成橫路之木,另枝高傲挺拔,生意盎然,本是同根生,命運各不同。

遇一奇松。細觀此松,有三奇:奇一為幹高僅為一尺,在成年松樹中實屬罕見;奇二為樹幹之上下分為三枝,枝粗如幹;奇三為分枝曲直難伸,右枝更是九曲回腸。

一路上去,多有大樹,遮天蔽日。

林間道上,朽木不少,樹菌隨意生長。

幾近山項之地,有一圓形石板,徑約三米,上下平如桌面,顯三十度角,淩空兩三米,傲指蒼穹。觀其形,疑是仙人棋桌,各路神仙在此下棋,後被天庭知曉,不准太過逍遙,故推倒棋桌,形成今日之狀。

攀爬一小時,至海拔976米之雞冠山頂。或因早晨有雨,故是濃霧滿天,百米遠景亦是模糊不清,真乃霧鎖雞冠山。

遠景不能看,近景可細賞。峰頂左側有一巨石,狀如石榫,旁有小石相砌。因雞冠山頂是塊直立之巨石,前為百丈懸崖,似搖搖欲墜,我猜天公恐其倒下,特落一石榫,以固之。

石榫再左,有一石,好端端地立於山崖,分成上下兩塊,其比例恰如人形。上石如頭狀,平嘴大耳,貌似豬八戒,下石如袍,手袖寬大,再者石身後斜,宛如神氣豬八戒在巡山。天公造物,讓人感歎!

滿天濃霧,久久不散。眼前一片白霧,等待近一小時,天無散霧之意,我等滿懷惆悵地開始下山。

(補記:為補霧鎖雞冠山之憾,我後於2011年3月27日、2013年6月21日兩次再登雞冠山。逢天氣晴朗之日,站立峰頂,極目遠眺,可上看到福建八角樓,下看潮州湘子橋,近看桃堯王壽山,遠看福建千島湖。拍得相片數張,以補此前之憾。)

我等從來路下山,耗時三刻,複至山下桃源綠色山莊。

桃源綠色山莊位於梅縣桃堯鎮雞冠山南山腳,依山而建,計有主樓一棟、別墅三棟、流泉飛瀑泳池一個、白玉蘭林五百畝、魚塘三口、養殖場一個、自耕稻田八十畝,另建有感恩亭、半山觀景台,景區道路十餘裡,後依五千畝原始森林,輾轉可登雞冠山,有雙峰競姿、遠眺龍湖、梅林古韻、天泉瀑布、山林秋色、天水一色、金豬獻瑞、山頂奇石、梅花噴泉諸景。

此地乃閩粵交界,山高路遠,位置偏僻,原為知青農場。後知青返城,農場解散,改建鋸木廠。村中不乏亂砍亂伐者,砍伐雞冠山松杉千棵,毀林嚴重,水源乾涸,村人甚急。桃源綠色山莊主人張鼎信先生原為農場知青,後在深圳創業,開力電子廠,事業昌隆。返鄉目睹昔日蔥郁山林,慘遭毀壞,痛心不已,誓言要保護雞冠山,護住一方水土。遂將廠交予子女,2004年毅然返鄉,簽約護林。先後投入數千萬,封山植樹,鋪路數十裡,建有三層賓館樓1座及別墅3座,築有圓形池塘。經六七年潛心經營,林木漸漸茂密,水土得以保護,漸成集生態旅遊、休閒養生、釣魚登山於一體之綠色山莊。

綠色山莊背靠雞冠山,樓館亭台錯落而建。但觀山莊,頗有特色:

一、場館及設備崇尚綠色環保。亭臺樓閣均為白牆紅頂,綠色玻璃,與周邊生態自然一體,半山俯眺,情景交融;樓頂裝置太陽能,供應山莊熱水;太陽能路燈,晝伏夜明;水塘中央,設噴泉裝置,引高山飛流,自成30米噴泉。

二、建有流泉游泳池。山莊右後側,依山勢築泳池,旁有高山流水,落石成瀑,引水入池,省卻水電耗資,且水質甚好,清爽宜人。游泳其中,看周邊綠色,聞玉蘭花香,觀流泉飛瀑,聽鳥雀歡歌,有十分雅致。

三、建有音樂感應感恩亭。山莊左後側,建有感恩亭,八柱八角,兩層飛簷,亭邊石欄圍護,氣度不凡。亭正面兩柱刻聯:感念上蒼雨露陽光衍世界,恩思大地青山綠水澤人間。亭內六柱各刻銘文:誠心善心,孝心恒心;忠心信心,愛心熱心;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樂善好施,善行天下;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廣種福田,厚德載物。亭外另立一石,內鑲石碑,上刻感恩亭志:感恩上蒼,感恩大地,感恩父母,感恩世上萬物生靈!常懷感恩之心,多為感恩之事,樂做感恩之人!山莊主人以亭明志,讀聯感歎其感恩之胸懷,可敬!亭有電子感應裝置,人步入亭內,音樂自動響起,播放歌曲百餘首,山莊主人張先生乃電子專家,自行設計之太陽能聲光自動控制播音系統。內有自創《感恩亭之歌》《綠色山莊之歌》,詞曲唱均為張先生家人,六歲女孩誦讀,妹夫作曲,胞妹演唱,雖是業餘愛好者,然水準頗有專業級別。感恩亭設計、志銘、播音,為梅州首家有科技含量之觀景亭。

四、有古梅可賞。山莊池邊有株古梅,樹幹直徑62釐米,主幹高3米,冠高8米。樹幹經蟲蟻蛀吃已有大半空朽,形態古拙,古梅專家丘波鑒定樹齡當在200年以上,據傳東江縱隊劉永生隊長曾在此梅樹拴過戰馬。在山莊坳處另小片梅林,大小十餘株,最大樹齡在150年以上。待到梅開之時,休閒賞花,乃為雅致之至。

五、食品皆為綠色有機。山莊有良田八十畝,泉水澆灌,基肥施種,自耕食糧,釀造娘酒;自養雞鴨,放養果林,晨出晚歸,覓食蟲草,肉香味甜;有塘三口,為水產基地,自產草魚;有菜地幾塊,有機種菜,自摘自用;有蜜蜂幾十箱,山花爛漫,自釀蜂蜜。

六、白玉蘭花香四溢。山莊四周,栽種萬棵白玉蘭,面積達五百畝,花香四溢,成功研製玉蘭花油精。花開之時,沐玉蘭花浴、品玉蘭花酒,十分逍遙!

七、可登千米雞冠山。車至半山停車場,沿密林山路,行鬆軟葉道,聽百鳥爭鳴,過山澗小溪,上行1680米,可至峰頂。極目遠眺,上看福建八角樓,下看潮州湘子橋,近看雄偉王壽山,遠看壯麗千島湖。

正有如此特色,張先生感慨萬千,遂以桃源綠色山莊自作藏頭詩《山莊賦》:桃花此處有,源泉天際流;綠林皆翡翠,色彩繽紛殊;山中有仙境,莊園乃樂土。

桃源綠色山莊,登山、釣魚、品雞湯,休閒養生好地方!

【參考路線】

從梅州城區江南加油站出發,沿省道S333東行約6公里,未至西陽鎮右轉入縣道X095,行約5公里右轉,依指示牌沿上山公路行約10公里可至。

【報刊轉載】

2009年10月17日《梅州日報》第6版梅花版。

選自何日勝著《勝游梅州-梅縣篇》

【作者簡介】何日勝,廣東興寧人,嘉應學院教授,省級教學名師。出版財會教材10部、《勝游梅州》紀實性遊記專著6部。

道旁兩側,密林相伴,松木較少,多為雜樹,荊藤相交,各不相讓,植被茂盛,極具原始叢林之態。

樹高林密,光線幾不可直射。鳥雀歡騰,遙相呼應,給山林帶來勃勃生氣。

早晨雨過,林間濕氣甚大,人行走其中,心曠神怡,塵世之躁,頓拋腦後。

途中多遇溪流,亦有小飛瀑,更有光滑之淌水石床。此時正是秋冬乾旱時節,若是春夏多雨時分,飛流飛瀑,應是何等壯觀?

一路上行,景象萬千。道旁有大小巨石各一,中分為界,其狀似陰陽八卦石,觀其石質石狀,應為一石,狀如心形,何故分離,已無從查考。

有一樹,樹大無奇,奇在其根。根出地表,非同尋常,根非圓型,顯刀板狀,兩根左右相行,狀如水渠之堤,奇可怪也!

再往上行,遇朽木橫路。道旁有大樹,樹徑約一米,樹高兩米處分兩枝,一枝已枯,倒在路上,成橫路之木,另枝高傲挺拔,生意盎然,本是同根生,命運各不同。

遇一奇松。細觀此松,有三奇:奇一為幹高僅為一尺,在成年松樹中實屬罕見;奇二為樹幹之上下分為三枝,枝粗如幹;奇三為分枝曲直難伸,右枝更是九曲回腸。

一路上去,多有大樹,遮天蔽日。

林間道上,朽木不少,樹菌隨意生長。

幾近山項之地,有一圓形石板,徑約三米,上下平如桌面,顯三十度角,淩空兩三米,傲指蒼穹。觀其形,疑是仙人棋桌,各路神仙在此下棋,後被天庭知曉,不准太過逍遙,故推倒棋桌,形成今日之狀。

攀爬一小時,至海拔976米之雞冠山頂。或因早晨有雨,故是濃霧滿天,百米遠景亦是模糊不清,真乃霧鎖雞冠山。

遠景不能看,近景可細賞。峰頂左側有一巨石,狀如石榫,旁有小石相砌。因雞冠山頂是塊直立之巨石,前為百丈懸崖,似搖搖欲墜,我猜天公恐其倒下,特落一石榫,以固之。

石榫再左,有一石,好端端地立於山崖,分成上下兩塊,其比例恰如人形。上石如頭狀,平嘴大耳,貌似豬八戒,下石如袍,手袖寬大,再者石身後斜,宛如神氣豬八戒在巡山。天公造物,讓人感歎!

滿天濃霧,久久不散。眼前一片白霧,等待近一小時,天無散霧之意,我等滿懷惆悵地開始下山。

(補記:為補霧鎖雞冠山之憾,我後於2011年3月27日、2013年6月21日兩次再登雞冠山。逢天氣晴朗之日,站立峰頂,極目遠眺,可上看到福建八角樓,下看潮州湘子橋,近看桃堯王壽山,遠看福建千島湖。拍得相片數張,以補此前之憾。)

我等從來路下山,耗時三刻,複至山下桃源綠色山莊。

桃源綠色山莊位於梅縣桃堯鎮雞冠山南山腳,依山而建,計有主樓一棟、別墅三棟、流泉飛瀑泳池一個、白玉蘭林五百畝、魚塘三口、養殖場一個、自耕稻田八十畝,另建有感恩亭、半山觀景台,景區道路十餘裡,後依五千畝原始森林,輾轉可登雞冠山,有雙峰競姿、遠眺龍湖、梅林古韻、天泉瀑布、山林秋色、天水一色、金豬獻瑞、山頂奇石、梅花噴泉諸景。

此地乃閩粵交界,山高路遠,位置偏僻,原為知青農場。後知青返城,農場解散,改建鋸木廠。村中不乏亂砍亂伐者,砍伐雞冠山松杉千棵,毀林嚴重,水源乾涸,村人甚急。桃源綠色山莊主人張鼎信先生原為農場知青,後在深圳創業,開力電子廠,事業昌隆。返鄉目睹昔日蔥郁山林,慘遭毀壞,痛心不已,誓言要保護雞冠山,護住一方水土。遂將廠交予子女,2004年毅然返鄉,簽約護林。先後投入數千萬,封山植樹,鋪路數十裡,建有三層賓館樓1座及別墅3座,築有圓形池塘。經六七年潛心經營,林木漸漸茂密,水土得以保護,漸成集生態旅遊、休閒養生、釣魚登山於一體之綠色山莊。

綠色山莊背靠雞冠山,樓館亭台錯落而建。但觀山莊,頗有特色:

一、場館及設備崇尚綠色環保。亭臺樓閣均為白牆紅頂,綠色玻璃,與周邊生態自然一體,半山俯眺,情景交融;樓頂裝置太陽能,供應山莊熱水;太陽能路燈,晝伏夜明;水塘中央,設噴泉裝置,引高山飛流,自成30米噴泉。

二、建有流泉游泳池。山莊右後側,依山勢築泳池,旁有高山流水,落石成瀑,引水入池,省卻水電耗資,且水質甚好,清爽宜人。游泳其中,看周邊綠色,聞玉蘭花香,觀流泉飛瀑,聽鳥雀歡歌,有十分雅致。

三、建有音樂感應感恩亭。山莊左後側,建有感恩亭,八柱八角,兩層飛簷,亭邊石欄圍護,氣度不凡。亭正面兩柱刻聯:感念上蒼雨露陽光衍世界,恩思大地青山綠水澤人間。亭內六柱各刻銘文:誠心善心,孝心恒心;忠心信心,愛心熱心;心懷蒼生,大愛無疆;樂善好施,善行天下;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廣種福田,厚德載物。亭外另立一石,內鑲石碑,上刻感恩亭志:感恩上蒼,感恩大地,感恩父母,感恩世上萬物生靈!常懷感恩之心,多為感恩之事,樂做感恩之人!山莊主人以亭明志,讀聯感歎其感恩之胸懷,可敬!亭有電子感應裝置,人步入亭內,音樂自動響起,播放歌曲百餘首,山莊主人張先生乃電子專家,自行設計之太陽能聲光自動控制播音系統。內有自創《感恩亭之歌》《綠色山莊之歌》,詞曲唱均為張先生家人,六歲女孩誦讀,妹夫作曲,胞妹演唱,雖是業餘愛好者,然水準頗有專業級別。感恩亭設計、志銘、播音,為梅州首家有科技含量之觀景亭。

四、有古梅可賞。山莊池邊有株古梅,樹幹直徑62釐米,主幹高3米,冠高8米。樹幹經蟲蟻蛀吃已有大半空朽,形態古拙,古梅專家丘波鑒定樹齡當在200年以上,據傳東江縱隊劉永生隊長曾在此梅樹拴過戰馬。在山莊坳處另小片梅林,大小十餘株,最大樹齡在150年以上。待到梅開之時,休閒賞花,乃為雅致之至。

五、食品皆為綠色有機。山莊有良田八十畝,泉水澆灌,基肥施種,自耕食糧,釀造娘酒;自養雞鴨,放養果林,晨出晚歸,覓食蟲草,肉香味甜;有塘三口,為水產基地,自產草魚;有菜地幾塊,有機種菜,自摘自用;有蜜蜂幾十箱,山花爛漫,自釀蜂蜜。

六、白玉蘭花香四溢。山莊四周,栽種萬棵白玉蘭,面積達五百畝,花香四溢,成功研製玉蘭花油精。花開之時,沐玉蘭花浴、品玉蘭花酒,十分逍遙!

七、可登千米雞冠山。車至半山停車場,沿密林山路,行鬆軟葉道,聽百鳥爭鳴,過山澗小溪,上行1680米,可至峰頂。極目遠眺,上看福建八角樓,下看潮州湘子橋,近看雄偉王壽山,遠看壯麗千島湖。

正有如此特色,張先生感慨萬千,遂以桃源綠色山莊自作藏頭詩《山莊賦》:桃花此處有,源泉天際流;綠林皆翡翠,色彩繽紛殊;山中有仙境,莊園乃樂土。

桃源綠色山莊,登山、釣魚、品雞湯,休閒養生好地方!

【參考路線】

從梅州城區江南加油站出發,沿省道S333東行約6公里,未至西陽鎮右轉入縣道X095,行約5公里右轉,依指示牌沿上山公路行約10公里可至。

【報刊轉載】

2009年10月17日《梅州日報》第6版梅花版。

選自何日勝著《勝游梅州-梅縣篇》

【作者簡介】何日勝,廣東興寧人,嘉應學院教授,省級教學名師。出版財會教材10部、《勝游梅州》紀實性遊記專著6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