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焦點|《人民的名義》尺度大?中紀委披露官員懺悔錄,超半數稱被“朋友”拉下水

日前, 《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 該劇真實震撼地演繹了螢屏“打虎”, 開播以來引起強烈反響, 不但收視告捷, 在社交媒體上也引發熱議。 劇中不少內容取決於真實題材, 一些腐敗分子的案情離奇到連作家都難以想像。

是電視劇尺度大還是現實如此?其實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官員的真實記述。 網站上的一檔欄目《懺悔與剖析》, 推出3年以來已經披露了多名違紀違法者的懺悔錄。

“我把別人當朋友, 別人把我當‘魚’釣。 在‘利’字當頭的商人眼中, 我成了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 成了‘獵物’。 ”湖北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原副主任、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夏平在欄目公佈的悔過書中說。

記者逐篇梳理發現, 其中有12人在懺悔錄中將交友不慎作為自己腐敗的原因之一, 占比達到54.5%。

個別幹部成“獵物”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稱, 因為長期在經濟部門工作, 管著項目、資金和政策, “平民廳長”夏平成為了老闆們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

2009年年初, 湖北某建築集團的一名專案經理認識了夏平, 為了能承接省無線電監測網擴容升級工程基建專案, 這名專案經理想方設法跟夏平套近乎。

通過邀請夏平打牌、送現金、送名表等手段, 這名專案經理終於如願以償, 他所在的建築集團順利中標該工程, 合同金額達1.288億元。 事後, 這名專案經理為感謝夏平, 又送給他現金、金條和加油卡。

在夏平周圍, 像這名專案經理這樣的老闆“朋友”還有一大堆。 為了拉攏夏平, 另一名老闆除了送錢給夏平外, 還花35萬元為夏平裝修房子。 在夏平的關照和操作下, 這名老闆實際負責的公司獲得了某政策扶持資金共計530萬元。

夏平在懺悔書裡寫道:“我把別人當朋友, 別人把我當‘魚’釣。 在‘利’字當頭的商人眼中, 我成了拉攏腐蝕的重點對象, 成了‘獵物’。 ”

“這些人與我交朋友, 看中的是我這個廳長的職位。 所謂交友的目的也不是朋友之間的交情, 而是權錢交易。 ”夏平悔恨不已, 進而總結說, 自己出問題, “缺乏自重, 交友不慎是重要原因”。

四川省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平興在悔過書中總結教訓時說:“沒有處理好與合作企業或行政審批物件的交往關係, 將工作與交友混為一談,

為不正當利益交換埋下了隱患。 ”

“交友不慎, 影響深遠, 滑向深淵, 難以回頭。 ”廣東電網公司原總經理吳周春在反思自己的蛻變過程時認為。

貴州省水利廳原廳長黎平, 更是“交友不慎, 自墜深淵”。

梳理22份懺悔錄可以發現, 總計有12人提及“交友不慎”, 同時將這作為自己蛻變腐敗的原因之一。

對此現象,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說, 領導幹部生活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 他們需要交朋友, 也需要有一個健康的交往關係。 好的朋友能起到警示作用, 壞的朋友就能把領導幹部拉下馬。 所以, 領導幹部能不能處理好朋友圈, 也是考驗領導幹部政治素質的重要標識。

在莊德水看來, 很多官員交友不慎、受人情的誘惑, 往往通過交友形成利益網路或集團,壟斷國家公共資源,從而跌入腐敗的深淵。

“朋友圈”不是私事

在夏平一案中,湖北某建築集團的一名專案經理是通過邀請夏平打牌、送現金、送名表等手段與夏平套近乎,接著兩人成了“朋友”。

吳周春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商人賀某,進而結為“朋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介紹,賀某文化程度不高,但因儀錶堂堂,出手闊綽,在廣州電力系統圈內頗得人緣。賀某通過請吃喝、陪吳周春的家屬旅遊等手段,很快贏得了吳周春的青睞。

吳周春視賀某為“鐵杆盟友”,甘心為其在電力系統內牟取巨大利益鋪路搭橋。據統計,僅在廣東電網招標的物資供應這一塊,4年內,賀某及其企業獲得的採購合同額度就達17.19億元。當然,賀某也成為了吳周春不折不扣的“提款機”。

重慶市城口縣人大原黨組書記、主任于少東,則是老闆們通過攀親附友與其成了“好朋友”。

於少東在懺悔書中說:“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與老闆們的接觸漸漸多了起來。老闆們的熱情和對我的支持讓我十分感動。”

“城口是個小地方,本地人之間或多或少都能扯上這樣那樣的各種關係。通過攀親附友的交往,一些老闆就與我們成了‘好朋友’、‘兄弟夥’。”於少東反思道,從此以後,他手中的公權力也自覺向“朋友”傾斜。

例如,在錳礦老闆汪某因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後,他利用職務影響為汪某開脫減輕罪責。為此,汪某一次就送給於少東30萬元。

黎平則是被“損友”拉下水的。

做生意的王某偶然間認識了黎平,隨後,有意識地與他多接觸。隨著時間流逝,兩人成了“朋友”。

王某在交往中發現,平時很難約到的“大忙人”黎平,對娛樂場所卻樂在其中。王某動起了歪腦筋,頻繁約黎平到某夜總會唱歌,並將包括鄧某在內的不同女性介紹給黎平。黎平在聲色誘惑面前,忘記了黨紀國法。

為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來揮霍、包養情婦,黎平就想方設法牟取不義之財,此時,他的另一個“朋友”蔡某開始“鼎力相助”,截至案發時先後奉上賄賂款共計446萬餘元。

“我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與和蔡某的結交有著直接關係。”黎平在悔過書中反思說。

那麼,面對“朋友”的各種誘惑,一些領導幹部為何不能警覺,反而執意走上腐敗道路呢?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說,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一些領導幹部周圍的“朋友”對腐敗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是在雙方長期的不正常交往中,這些“朋友”一步步把一些領導幹部“拉下水”。

“外因僅是起到影響作用,內因才起決定作用。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不堅定,才會落入所謂‘朋友’的圈套。”杜治洲表示。

莊德水分析認為,很多人親近領導幹部,往往是看重他們手中的權力。朋友圈表面看似乎是領導幹部的私人事情,但是實際上關乎公共利益。之所以出現這種不正常關係,還在於一些領導幹部的權力過大,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

從制度上劃出界限

落馬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化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振華說:“回想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過程,回想自己與所謂的朋友、熟人從吃喝到利用職權為他們謀取利益,到自己不計後果地收取不義之財,真是不堪回首。”

福建省南安市委原書記駱國清發現:“更為可惡的是,這些企業家給我送錢,並不是因為與我感情有多好,其實都有目的,是地地道道的權錢交易醜劇。”

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平興,則是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裡,與“圈內朋友”結成利益共同體。未曾想大難臨頭各自飛,將自己供出的,正是所謂的“朋友”。

甚至有落馬領導幹部幡然醒悟:“少與商人打交道。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機關算盡,他在與你接觸中總是施以小利換取大利。當你有權時,弟長兄短,一旦你失去權力之時,他會加足勁,把你踢得很遠很遠。”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此現象提出,廣大幹部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如何從制度上劃出“官”“商”公私分明的界限呢?

杜治洲認為,一方面,領導幹部在面對“朋友”交往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覺,保持清醒的辨別力和堅定的控制力,嚴於律己;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在黨規層面規範領導幹部與商人之間的過密交往,豎起一道“防火牆”,防止領導幹部被“圍獵”。

莊德水說,一方面,領導幹部要提高自身鑒別力;另一方面,從組織管理上,需要對領導幹部八小時工作外的交際進行時時監督,但並非是侵犯私人領域,而是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

莊德水還建議,可以建立相應的制度機制,比如要求領導幹部在報告個人事項上增加一欄,把可能產生利益衝突的朋友關係填寫其中,這樣也有利於保護領導幹部。

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淨化畸形官商“朋友圈”,還是需要從制度上厘清權力邊界,剷除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土壤,劃定領導幹部正常交友明確而具體的邊界。

根除“圍獵”官員現象當雙管齊下

要根除商人“圍獵”官員現象,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嚴懲索賄受賄的官員,也要堅決打擊行賄行為,嚴厲懲治那些“圍獵”官員情節十分惡劣的不法商人。

據媒體報導,南京的非法捕鳥者孫某被批准逮捕。孫某善捕鳥,在圈內頗有名氣,人稱“捕鳥王”,其採取架設捕鳥網、懸掛“繡眼鳥”,以及通過播放機播放鳥叫聲音等方式誘捕野生鳥類,共計非法捕獲野生保護鳥252只。“是鳥者過,還是捕者罪”,人們心知肚明。筆者想說的是,黨員幹部亦當從中吸取教訓。

《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刊發剖析貴州省水利廳原黨組書記、廳長黎平嚴重違紀問題的文章,呈現了一個被“圍獵”的故事。浙江人王某到貴州做生意和黎平認識。王某一心想通過黎平承攬一些水利工程項目獲利,但一直沒能拿出讓黎平中意的“表示”,黎平也沒給過他什麼大的幫助。後來王某意外地發現,平時很難約到的大忙人黎平,只要聽說是在娛樂場所聚會,都會匆匆赴約,而且樂在其中。於是,王某動起了歪腦筋,頻繁約黎平到夜總會唱歌,並將包括鄧某在內的不同女性介紹給黎平認識。在聲色誘惑面前,黎平忘記了廉恥、忘記了家庭,更忘記了黨紀國法,最終成了王某的“網中之鳥”。

“捕鳥王”所捕之鳥與“商人王”所獵之官何其相似。野生鳥原先生活在大自然,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好不自在,然而聽到播放機播出自己喜歡的同類叫聲,並看到“繡眼鳥”,即經不住引誘自投羅網。黎平亦然,被王某帶入夜總會、小酒吧、KTV等自己愛好的去處,並將“繡眼鳥”介紹給自己時,就亂了方寸,全然放鬆了警惕,心甘情願被獵。

“捕鳥王”理當受到懲處。然而,對於不法商人“圍獵”官員,處理起來卻更為複雜。有的不法商人今天這裡架個網,“圍獵”一個官員,明天又換個地兒、設個套,拉另一個官員下水,犯事的官員有的受到紀律處分,有的被移送司法機關,而這些圍獵者卻“在一邊逍遙自在,沒事一般”。

這也會產生“蝴蝶效應”。我們看到,現實中不少官員受到不法商人的“圍獵”,“不與組織交心交肺,卻與老闆勾肩搭背”,謀取不當利益。這種現象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污染了政治生態,危害極大。要根除商人“圍獵”官員現象,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嚴懲索賄受賄的官員,也要堅決打擊行賄行為,嚴厲懲治那些“圍獵”官員情節十分惡劣的不法商人。

無須過於悲觀,人畢竟不同於鳥,絕大部分黨員幹部是有底線、有操守、有作為的。但“捕鳥王”們不會消亡,而且不斷變換著新的手段和方式。如何一方面讓黨員幹部提高警惕、安分守己,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使“捕鳥王”們心生敬畏,是當前和今後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為政之道“終始若一”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做人做事開始時總是認真對待、生怕出錯,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內心懈怠,未必有良好的結局。唐玄宗即位之初,勵精圖治,躬行節儉,政治清明,開啟開元盛世。到後期,他以為功成治定,安逸享樂,不思進取,啟用佞臣,政事大壞,唐朝由盛轉衰。新中國建立後查處的大貪官劉青山,出身貧苦家庭,早年加入共產黨,積極奔走、宣傳抗日,組織民運訓練班,開闢了文安窪抗日根據地,卻在走上領導崗位後奢侈享樂、極端腐化,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官怠于有成,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于妻子”,一旦初衷隨著環境改變了,外在行動也就分為成敗兩截了。

古語有訓,“立身行道,終始若一”,意思是修身治道應始終如一,好的開始更應有好的結尾。人們之所以很難做到善始善終,原因無外乎內心的懈怠和外在監管的鬆弛。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未能清醒認識外部環境狀況,註定在歷史的潮流裡喪失自我;把退休、立功作為護身符,升遷無望的官員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國”,觸碰反腐高壓線,擺資格、鑽空子,一遇到利益問題,本就不夠端正的思想認識便會土崩瓦解。“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歸根到底,落馬官員還是內心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意志精神太過薄弱,沒能真正做到嚴守政治規矩、嚴肅政治紀律。

亮麗登場、落寞下場,是“兩截人”的真實描繪。堅守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時時勤拂拭內心的塵埃,摒除雜念,才能把好思想的“總開關”,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綜合《光明日報》2017年1月14日、2016年7月11日,光明網,法制日報等

往往通過交友形成利益網路或集團,壟斷國家公共資源,從而跌入腐敗的深淵。

“朋友圈”不是私事

在夏平一案中,湖北某建築集團的一名專案經理是通過邀請夏平打牌、送現金、送名表等手段與夏平套近乎,接著兩人成了“朋友”。

吳周春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商人賀某,進而結為“朋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介紹,賀某文化程度不高,但因儀錶堂堂,出手闊綽,在廣州電力系統圈內頗得人緣。賀某通過請吃喝、陪吳周春的家屬旅遊等手段,很快贏得了吳周春的青睞。

吳周春視賀某為“鐵杆盟友”,甘心為其在電力系統內牟取巨大利益鋪路搭橋。據統計,僅在廣東電網招標的物資供應這一塊,4年內,賀某及其企業獲得的採購合同額度就達17.19億元。當然,賀某也成為了吳周春不折不扣的“提款機”。

重慶市城口縣人大原黨組書記、主任于少東,則是老闆們通過攀親附友與其成了“好朋友”。

於少東在懺悔書中說:“在抓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與老闆們的接觸漸漸多了起來。老闆們的熱情和對我的支持讓我十分感動。”

“城口是個小地方,本地人之間或多或少都能扯上這樣那樣的各種關係。通過攀親附友的交往,一些老闆就與我們成了‘好朋友’、‘兄弟夥’。”於少東反思道,從此以後,他手中的公權力也自覺向“朋友”傾斜。

例如,在錳礦老闆汪某因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後,他利用職務影響為汪某開脫減輕罪責。為此,汪某一次就送給於少東30萬元。

黎平則是被“損友”拉下水的。

做生意的王某偶然間認識了黎平,隨後,有意識地與他多接觸。隨著時間流逝,兩人成了“朋友”。

王某在交往中發現,平時很難約到的“大忙人”黎平,對娛樂場所卻樂在其中。王某動起了歪腦筋,頻繁約黎平到某夜總會唱歌,並將包括鄧某在內的不同女性介紹給黎平。黎平在聲色誘惑面前,忘記了黨紀國法。

為了獲取更多的金錢來揮霍、包養情婦,黎平就想方設法牟取不義之財,此時,他的另一個“朋友”蔡某開始“鼎力相助”,截至案發時先後奉上賄賂款共計446萬餘元。

“我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與和蔡某的結交有著直接關係。”黎平在悔過書中反思說。

那麼,面對“朋友”的各種誘惑,一些領導幹部為何不能警覺,反而執意走上腐敗道路呢?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說,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一些領導幹部周圍的“朋友”對腐敗的發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是在雙方長期的不正常交往中,這些“朋友”一步步把一些領導幹部“拉下水”。

“外因僅是起到影響作用,內因才起決定作用。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不堅定,才會落入所謂‘朋友’的圈套。”杜治洲表示。

莊德水分析認為,很多人親近領導幹部,往往是看重他們手中的權力。朋友圈表面看似乎是領導幹部的私人事情,但是實際上關乎公共利益。之所以出現這種不正常關係,還在於一些領導幹部的權力過大,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

從制度上劃出界限

落馬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綠化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振華說:“回想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過程,回想自己與所謂的朋友、熟人從吃喝到利用職權為他們謀取利益,到自己不計後果地收取不義之財,真是不堪回首。”

福建省南安市委原書記駱國清發現:“更為可惡的是,這些企業家給我送錢,並不是因為與我感情有多好,其實都有目的,是地地道道的權錢交易醜劇。”

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平興,則是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圈子裡,與“圈內朋友”結成利益共同體。未曾想大難臨頭各自飛,將自己供出的,正是所謂的“朋友”。

甚至有落馬領導幹部幡然醒悟:“少與商人打交道。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機關算盡,他在與你接觸中總是施以小利換取大利。當你有權時,弟長兄短,一旦你失去權力之時,他會加足勁,把你踢得很遠很遠。”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此現象提出,廣大幹部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如何從制度上劃出“官”“商”公私分明的界限呢?

杜治洲認為,一方面,領導幹部在面對“朋友”交往時,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覺,保持清醒的辨別力和堅定的控制力,嚴於律己;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在黨規層面規範領導幹部與商人之間的過密交往,豎起一道“防火牆”,防止領導幹部被“圍獵”。

莊德水說,一方面,領導幹部要提高自身鑒別力;另一方面,從組織管理上,需要對領導幹部八小時工作外的交際進行時時監督,但並非是侵犯私人領域,而是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

莊德水還建議,可以建立相應的制度機制,比如要求領導幹部在報告個人事項上增加一欄,把可能產生利益衝突的朋友關係填寫其中,這樣也有利於保護領導幹部。

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淨化畸形官商“朋友圈”,還是需要從制度上厘清權力邊界,剷除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土壤,劃定領導幹部正常交友明確而具體的邊界。

根除“圍獵”官員現象當雙管齊下

要根除商人“圍獵”官員現象,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嚴懲索賄受賄的官員,也要堅決打擊行賄行為,嚴厲懲治那些“圍獵”官員情節十分惡劣的不法商人。

據媒體報導,南京的非法捕鳥者孫某被批准逮捕。孫某善捕鳥,在圈內頗有名氣,人稱“捕鳥王”,其採取架設捕鳥網、懸掛“繡眼鳥”,以及通過播放機播放鳥叫聲音等方式誘捕野生鳥類,共計非法捕獲野生保護鳥252只。“是鳥者過,還是捕者罪”,人們心知肚明。筆者想說的是,黨員幹部亦當從中吸取教訓。

《中國紀檢監察報》曾刊發剖析貴州省水利廳原黨組書記、廳長黎平嚴重違紀問題的文章,呈現了一個被“圍獵”的故事。浙江人王某到貴州做生意和黎平認識。王某一心想通過黎平承攬一些水利工程項目獲利,但一直沒能拿出讓黎平中意的“表示”,黎平也沒給過他什麼大的幫助。後來王某意外地發現,平時很難約到的大忙人黎平,只要聽說是在娛樂場所聚會,都會匆匆赴約,而且樂在其中。於是,王某動起了歪腦筋,頻繁約黎平到夜總會唱歌,並將包括鄧某在內的不同女性介紹給黎平認識。在聲色誘惑面前,黎平忘記了廉恥、忘記了家庭,更忘記了黨紀國法,最終成了王某的“網中之鳥”。

“捕鳥王”所捕之鳥與“商人王”所獵之官何其相似。野生鳥原先生活在大自然,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好不自在,然而聽到播放機播出自己喜歡的同類叫聲,並看到“繡眼鳥”,即經不住引誘自投羅網。黎平亦然,被王某帶入夜總會、小酒吧、KTV等自己愛好的去處,並將“繡眼鳥”介紹給自己時,就亂了方寸,全然放鬆了警惕,心甘情願被獵。

“捕鳥王”理當受到懲處。然而,對於不法商人“圍獵”官員,處理起來卻更為複雜。有的不法商人今天這裡架個網,“圍獵”一個官員,明天又換個地兒、設個套,拉另一個官員下水,犯事的官員有的受到紀律處分,有的被移送司法機關,而這些圍獵者卻“在一邊逍遙自在,沒事一般”。

這也會產生“蝴蝶效應”。我們看到,現實中不少官員受到不法商人的“圍獵”,“不與組織交心交肺,卻與老闆勾肩搭背”,謀取不當利益。這種現象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污染了政治生態,危害極大。要根除商人“圍獵”官員現象,必須雙管齊下,既要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嚴懲索賄受賄的官員,也要堅決打擊行賄行為,嚴厲懲治那些“圍獵”官員情節十分惡劣的不法商人。

無須過於悲觀,人畢竟不同於鳥,絕大部分黨員幹部是有底線、有操守、有作為的。但“捕鳥王”們不會消亡,而且不斷變換著新的手段和方式。如何一方面讓黨員幹部提高警惕、安分守己,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使“捕鳥王”們心生敬畏,是當前和今後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為政之道“終始若一”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做人做事開始時總是認真對待、生怕出錯,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內心懈怠,未必有良好的結局。唐玄宗即位之初,勵精圖治,躬行節儉,政治清明,開啟開元盛世。到後期,他以為功成治定,安逸享樂,不思進取,啟用佞臣,政事大壞,唐朝由盛轉衰。新中國建立後查處的大貪官劉青山,出身貧苦家庭,早年加入共產黨,積極奔走、宣傳抗日,組織民運訓練班,開闢了文安窪抗日根據地,卻在走上領導崗位後奢侈享樂、極端腐化,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官怠于有成,病加於小愈,禍生於懈惰,孝衰于妻子”,一旦初衷隨著環境改變了,外在行動也就分為成敗兩截了。

古語有訓,“立身行道,終始若一”,意思是修身治道應始終如一,好的開始更應有好的結尾。人們之所以很難做到善始善終,原因無外乎內心的懈怠和外在監管的鬆弛。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未能清醒認識外部環境狀況,註定在歷史的潮流裡喪失自我;把退休、立功作為護身符,升遷無望的官員建立起自己的“小王國”,觸碰反腐高壓線,擺資格、鑽空子,一遇到利益問題,本就不夠端正的思想認識便會土崩瓦解。“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歸根到底,落馬官員還是內心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意志精神太過薄弱,沒能真正做到嚴守政治規矩、嚴肅政治紀律。

亮麗登場、落寞下場,是“兩截人”的真實描繪。堅守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時時勤拂拭內心的塵埃,摒除雜念,才能把好思想的“總開關”,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綜合《光明日報》2017年1月14日、2016年7月11日,光明網,法制日報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