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一無所有還不忘奉獻僅有的錢財

《一把零鈔》

文/袁麗明

選稿:中鄉美駐桂林選稿基地主編 綠蔭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村裡有個七十多歲的老人, 步履蹣跚, 腰身佝僂。 常在飯熟的時候, 站在門口, 輕聲問上一句:“有多餘的飯嗎?”

阿婆立馬熱心快腸地答應:“有啊有啊!有飯有菜!都是熱的!”然後拿過他的碗去裝得滿滿的。 老人接過碗, 深鞠一躬, 嘴裡咕噥一句:“農慰恩呐”(方言, 謝謝你的意思), 就離開了。 在我們村, 不止阿婆一人這樣, 老人走到哪, 哪家的人都會這樣熱心待他, 從來不把他當要飯的。

阿婆告訴我:“他也姓袁, 跟你爺同輩, 應該叫他阿公,

要敬重他。 ”

“那他為什麼出來要飯呢, 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啊?”不諳世事的我睜著迷惑的大眼睛,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心底蕩過這個疑問。

村裡人都待老人如親人。 家裡桃梨果子熟的時候, 鄉親們會抓一把裝進他的口袋裡, 碰到務工歸來收入闊綽的, 還會給他幾塊零錢。

一個暖陽高照的冬日, 放學歸來的時候碰到他坐在田邊一堆稻草上數錢, 手裡有些毛票。 我覺得奇怪:“老人家帶著那些錢, 會如何花呢?”同學們七嘴八舌紛紛議論, 有說買零食吃, 有說買衣服穿的, 我覺得肯定是攢著等有病的時候用。 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 得去買藥, 這可沒有人送。 路上, 一群孩子唧唧喳喳說個不停。

後來, 我也就忘了這回事。

等他再來的時候, 我纏著阿婆問:“為什麼村裡經常有討飯的人出現, 唯獨這位老人來了, 大家都對他格外好呢?”

阿婆告訴我:袁老是個好人, 受過良好的教育, 教過書, 為人儒雅溫和, 本性忠厚老實。 有一個賢良淑惠的夫人, 生活原本和睦美滿。 可惜時運不濟, 命運多舛。 在他中年時期,

一場家庭變故, 失去一切。 巨大的打擊讓他一氣之下一把火點燃屋子, 燒了一切, 從此, 就流落街頭出來討飯了。 大家都說他是受了刺激, 瘋了。

可我每次見到他, 既沒有瘋言瘋語, 也不打人嚇人, 只是行為有點呆滯緩慢。 一個碗, 一套破棉襖, 就是所有家當, 夾著這些深一腳淺一腳行走於廣闊的天地間。

阿婆還告訴了我一個故事:在原來缺吃少穿的年月, 有一次袁老將家中僅有的一升米都給了餓得暈倒的郭婆婆, 在一旁幫忙的鄉親們見了, 都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那年代, 米是多麼珍貴的東西, 就是命啊!

有次我到姨媽家做客, 飯還沒熟, 廚房裡正煙霧騰騰都在忙碌著, 袁老在門口站了會, 姨媽等炒完鍋中菜準備來接碗的時候,

他已經走開了。 姨媽懊悔地說:“這老人家怎麼走得這快, 其實都已經熟了。 ”他就是這樣的, 就像秋天一片落葉輕輕飄到家門口, 不會過多停留, 很快又被風吹向另一個地方。 其實他是怕自己突然出現人家沒有多餘的飯菜, 所以從不過多停留讓別人難堪。 這個可憐的老人, 就算是沿街要飯也能這麼善解人意。

我常看到他離開的時候, 總不忘鞠躬致謝。 他的腰一直是彎的, 應該是鞠多了躬吧!嘴裡嘰裡咕嚕著“農慰恩呐”。 這謝意一定是真誠的、發自肺腑的。

就是那個碰到他數錢的下午, 我在學校裡見到袁老, 將那把零散的鈔票都給了老師, 叫老師給孩子買些作業本。 那一幕, 我剛好看到, 我還看到老師眼裡溢出晶瑩的淚花。

我肅然起敬!原來, 他攢的錢, 都到了這裡!

最後一次看到袁老, 他的腰背已經完全佝僂著伸不直了, 走路很慢, 雙腳加一根拐棍支撐在地面上, 很賣力地拖動全身前行, 鬚髮皆白。 我想, 他的精神也一定是潔白無瑕的, 不貪不嗔, 無欲無求, 一無所有還不忘奉獻僅有的錢財。 這種精神是高尚的、偉大的。

作者簡介:袁麗明,女,用心讀書,感恩生活。將真情流淌於筆尖,用文字淨化心靈。在讀與寫的世界裡,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袁麗明,女,用心讀書,感恩生活。將真情流淌於筆尖,用文字淨化心靈。在讀與寫的世界裡,遇到更好的自己。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