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通化市檢察院召開“雙千”活動新聞發佈會

12月20日上午10:00, 通化市檢察院舉行了主題為“雙千”活動的新聞發佈會。

通化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辦公室主任王曉輝、 通化市人民檢察院“雙千”工作聯絡員唐莉出席新聞發佈會,

並回答新聞記者的提問。 新聞發佈會由通化市人民檢察院宣傳處處長徐加林主持。

通化市檢察院檢察長辦公室主任 王曉輝

通化市檢察院“雙千”工作聯絡員 唐 莉

通化市檢察院宣傳處處長 徐加林

王曉輝介紹, 年初以來, 通化市兩級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三抓”工作部署和省檢察院關於“全省檢察機關百名檢察長聯繫千戶重點民營企業活動”和“全省檢察機關百名檢察長聯繫千項重點建設專案”(以下簡稱“雙千”活動)的具體要求, 按照“立足職能、規範服務、務求實效”的工作原則, 正確把握“司法要嚴、政策要活、效果要好”的“十二字”方針,以“雙千”活動為載體, 著力服務通化新一輪經濟振興發展, 貢獻了檢察力量。

◆ ◆ ◆ ◆

“雙千”工作情況

◆ ◆ ◆ ◆

解放思想, 不斷增強服務發展主動性

一年來, 全市檢察機關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檢察機關的第一要務和重大政治責任,

自覺把檢察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來謀劃、來部署、來推進。 特別是緊緊圍繞省委“三抓”工作平臺, 結合檢察機關工作特點, 堅持“有利於支援創業致富、有利於促進企業發展、有利於激發改革活力”的工作原則, 切實承擔起經濟建設和黨的執政地位捍衛者的責任。 先後開展了“支援全民創業, 服務民營經濟發展”“雙創”等大學習、大討論活動, 進一步強化“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 就沒有檢察工作的發展”理念, 切實解決檢察人員理想信念、價值觀及“為誰執法”等問題。

領導高度重視, 迅速行動抓落實

省院“雙千”活動開始以來, 通化市兩級院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學習貫徹省院“雙千”活動精神和要求,

均成立了“雙千”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 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明晰責任和目標, 建立服務檔案, 印製《檢企聯繫卡》和《檢企(項)對接情況表》。 設立專人負責日常溝通聯繫工作, 形成了由一把手抓落實, 班子成員有分工, 業務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 切實把服務活動落到實處。 梅河口市檢察院開通民營企業維權“直通車”, 公佈“服務企業網路平臺”和“服務視窗”, 在經濟開發區設立檢察工作服務站, 根據開發區需求給予相關專業領域的法律建議及幫助。 通化縣檢察院通過發放致民營企業家的一封信、聯繫卡等形式及時與項目、企業對接, 瞭解民營企業經營狀況和司法需求, 制定服務工作計畫, 明確服務重點。

深入走訪調研,主動服務問需求

兩級院對140個重點項目和263戶重點企業全部建立服務台賬,開展對接工作。檢察長走進生產車間、項目現場,重點瞭解企業、項目的經營生產、建設等基本情況,組織召開座談會,與企業家們共同研究發展思路,探求發展良策,認真傾聽企業、專案發展難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提出了解決辦法,不能立即解決的,明確表示協調相關部門予以關注。

柳河縣院立足檢察職能,會同柳河縣委統戰部、工商業聯合會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法人的意見和建議,與縣工商聯共同形成《關於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8項具體工作措施,對聯繫的42戶重點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建檔立卡,確定專人聯繫,及時提供法律服務。二道江區檢察院、輝南縣檢察院、集安市檢察院建立涉及民營企業案件快速辦理“綠色通道”,依法快速辦理涉及民企案件。東昌區檢察院在開啟“綠色通道”的同時,建立了“兩見面制度”,對涉及民營企業案件在受理和結案時要會見企業代表,聽取意見、回饋案件結果。

立足職能,增強服務發展實效性

1

依法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經濟發展社會秩序。

突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集資詐騙、侵犯智慧財產權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重點打擊侵佔或挪用企業資金、經營管理人員受賄等妨害企業經營管理秩序、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經濟犯罪。在辦理侵犯通化紅梅葡萄酒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中,我們經審查認為,該案犯罪數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不應適用緩刑,依法對原判決提出刑事抗訴,被告人改判為三年兩個月和三年有期徒刑,有力打擊了侵害民營經濟發展的犯罪行為,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

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

對國家工作人員,向企業及其投資經營者實施的索賄受賄等職務犯罪,及時立案,嚴肅查處。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綠色通道”,依法及時受理涉及民營企業、損害軟環境的舉報、控告。如我們在行政檢察監督中發現,國土資源部門一工作人員可能存在違法發放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線索,該行為導致兩家銀行貸款損失達70余萬元,並致使法院民事判決錯誤,引發多起民事糾紛。我們立即成立專案組,經多次調查取證,查明了某土地管理所所長存在濫用職權行為,該案的辦理不僅打擊了職務犯罪、糾正了違法行政行為、化解了土地矛盾糾紛,還使行業作風得到整頓,真正起到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3

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重點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對侵犯企業投資、經營、管理人員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犯罪,依法通知行政機關移送、監督偵查機關立案;對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裁判,依法通過抗訴等方式予以監督糾正。

4

積極化解涉及民營企業的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綜合運用刑事和解、民事調解、控申疏解“三路化解矛盾”機制,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和化解涉及民營企業的矛盾糾紛。在依法履職過程中,我們牢牢把握省檢察院確定的“六個正確區分”和“三個慎重”的辦案原則,依法對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對因訴訟、糾紛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積極協調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走出困境,做到“辦理一個案件,幫助一個企業,扶持一個項目”,實現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5

要愛護企業家和企業,依法辦案保證企業合法權益。

工作中,我們對涉企案件的處理,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格依法辦案,但不能簡單地“一抓了之”、“一棍子打死”。盡可能地維護企業正常經營運轉,對符合“已查清基本事實、不妨礙訴訟進行、不違反法律對高管的禁止性規定、職責無法替代”這4個基本條件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全程錄音錄影、人民監督員在場等嚴格的監督條件下,可以就本企業的緊急重大事項,依法合理行使決策管理、簽署檔、召開會議等民事權利,切實維護企業、股東、職工和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嚴格界定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等“六個區分”,慎重扣押款物等“三個慎重”,依法按政策正確把握“查不查、訴不訴、扣不扣”的尺度、時機、節奏,對明確構成犯罪的依法嚴查、從快起訴、該扣則扣,對一時搞不准的穩妥慎查、可訴可不訴的不訴、可扣可不扣的不扣,寧可“把槍口抬高一釐米”,也不能誤傷無辜。

答記者問環節

通化日報記者:

請問能不能給我們介紹幾個在“雙千”工作中,服務經濟發展的具體事例?

唐 莉:

自從開展“雙千”活動以來,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檢察長親自對接、走訪,實地踏查幫助解決問題,受到企業的歡迎和好評。下面,我就介紹幾個“雙千”活動中的實際事例。

一是走進企業,開展法律課堂活動

8月19日,柳河縣檢察院走進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以品樹人、以德釀藥,懂法知敬畏、守法保平安”為主題的警示教育講座,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余名領導和職工參加。講座以案釋法,結合發生在醫藥領域的犯罪實例,詳細講解了常見的刑事犯罪範圍、種類、定罪量刑標準,產生的危害以及檢察機關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講座提醒企業管理人員知法、懂法、守法,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確保企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講解,使紫鑫藥業參加會議的高級管理人員進一步普及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提升了對法律的敬畏。

二是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

1、通化市梅河口市院在服務民營企業旭日燈飾城時發現企業資金鏈出了問題,經營不景氣。院包保領導協調梅河金梅律師事務所與企業結成幫扶對子,説明分析情況,用法律武器維權,解決拖欠貨款問題。並且,該院積極協調銀行,以店面作抵押,最大額度貸款,扶植企業在市場中健康有序經營。

2、集安市石墨高科技產業園在申請尾礦庫、採礦區用地過程中,集安市院積極協調林業、國土、發改委、電力、水力等部門多次實地踏查、科學謀劃,及時辦理了尾礦庫、採礦區改造工程用地手續,有力保證了專案的建設進程。目前,該專案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稅金10.2億元。

三是依法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和訴求,幫助解決法律糾紛

通化縣院在走訪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時瞭解到該企業在擴能改造過程中,企業職工與當地群眾發生糾紛,引發了一起刑事案件。通化縣院檢察長孟若萍與企業董事長進行了面對面溝通,充分聽取了企業的意見,作了和解調解,在多次與企業、被害人溝通後,企業主動賠償了被害人,並獲得了被害人諒解,基於雙方達成和解,並且企業職工為初犯,悔罪表現比較誠懇,未造成嚴重後果,於是通化縣院作出了不起訴決定的處理,使得此涉企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通化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貴院開展的“院領導聯繫百戶民營企業活動”取得了如此良好的社會效果,有什麼先進經驗可以分享一下麼?

王曉輝:

最主要的一條經驗就是領導高度重視,轉變思想觀念,親力親為,親自走進企業進行對接,不落下一個企業家。所以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通化市檢察院姜洪濤檢察長經常說,在服務經濟發展大局中,一定要記住不落下一個企業家,不落下一個人,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都是我們國家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正是他們創新創業,才有了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實現。

兩級院領導轉變服務理念,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樹立平等保護和主動服務意識,將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找准服務切入點、關節點和結合點,注重服務品質和效果,促進本地區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具體是按階段制定計劃,力爭工作有條不紊、務求實效。第一確定企業階段。兩級院按照通知要求對本轄區民營企業進行摸底調查,並匯總本轄區兩級院檢察長和班子成員聯繫民營企業名單。其中,市院檢察長負責聯繫15戶左右民營企業;基層院檢察長負責聯繫10戶左右民營企業;兩級院檢察長以外的班子成員負責聯繫5戶左右民營企業。第二深入調研階段。兩級院檢察長和班子成員深入所聯繫企業走訪調研,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繫,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制定服務企業具體工作方案和措施,逐戶建立服務台賬。第三聯繫服務階段。1.建立檢企聯絡制度。在企業設置專職檢企聯絡員,建立服務工作檔案。並開展 “兩進三問”活動,即“進企業、進工地,問需、問廉、問效”。2.開展“零距離”結對服務。兩級院領導深入所聯繫企業開展具體服務工作,要求每位元院領導為所聯繫的每戶民營企業至少解決一至兩個實際問題,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效果。3.暢通企業到檢察機關反映問題的“綠色通道”。建立涉企案件專門辦理小組,對職能範圍內的事項,依法限時辦理;對責任不明的,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明確;對檢察職能外的,積極推動責任部門儘快受理解決。4.開展法律諮詢、預防宣傳、警示教育等普法活動。通過“看一部警示教育片、聽一堂警示教育課”,引導企業理解和明確相關法律,確定合理合法的利益期待,達到防控風險、化解矛盾、解決困難的目的。引導企業尊重市場規律和市場法律,強化依法管理,守法經營理念,促進企業信用自律信用升級。結合典型案例向企業管理部門提出檢察建議,促進企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規範管理。

通化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貴院在辦理涉企案件中,“六個正確區分”和“三個慎重”辦案原則具體是指哪些內容?

唐 莉:

“六個區分”是指:正確區分民事糾紛與經濟犯罪、靈活經營與違法犯罪、個人犯罪與企業違規的界限;正確區分聯營和關聯企業間融資、借貸與挪用資金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企業間正常拆借、親友間借貸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民營企業為正當利益被勒索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與行賄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民營企業在經濟往來中收受回扣、手續費後納入財務管理的行為與商業賄賂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招商引資人員按規定所得獎金、提成與違法犯罪收入的界限,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個慎重”是指: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案件時,對涉嫌犯罪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管理者、技術骨幹等事關企業發展的人員慎重採用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注重維護企業正常運行;對涉案企業的帳戶、款物慎重查封、扣押、凍結,注重維護企業合法資金流轉;對企業和經營者的涉案資訊慎重披露,注重維護企業形象。

“六個區分”和“三個慎重”辦案原則,是為了確保涉企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明確服務重點。

深入走訪調研,主動服務問需求

兩級院對140個重點項目和263戶重點企業全部建立服務台賬,開展對接工作。檢察長走進生產車間、項目現場,重點瞭解企業、項目的經營生產、建設等基本情況,組織召開座談會,與企業家們共同研究發展思路,探求發展良策,認真傾聽企業、專案發展難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提出了解決辦法,不能立即解決的,明確表示協調相關部門予以關注。

柳河縣院立足檢察職能,會同柳河縣委統戰部、工商業聯合會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法人的意見和建議,與縣工商聯共同形成《關於保障和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8項具體工作措施,對聯繫的42戶重點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建檔立卡,確定專人聯繫,及時提供法律服務。二道江區檢察院、輝南縣檢察院、集安市檢察院建立涉及民營企業案件快速辦理“綠色通道”,依法快速辦理涉及民企案件。東昌區檢察院在開啟“綠色通道”的同時,建立了“兩見面制度”,對涉及民營企業案件在受理和結案時要會見企業代表,聽取意見、回饋案件結果。

立足職能,增強服務發展實效性

1

依法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經濟發展社會秩序。

突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集資詐騙、侵犯智慧財產權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犯罪,重點打擊侵佔或挪用企業資金、經營管理人員受賄等妨害企業經營管理秩序、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經濟犯罪。在辦理侵犯通化紅梅葡萄酒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中,我們經審查認為,該案犯罪數額巨大,社會影響惡劣,不應適用緩刑,依法對原判決提出刑事抗訴,被告人改判為三年兩個月和三年有期徒刑,有力打擊了侵害民營經濟發展的犯罪行為,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2

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

對國家工作人員,向企業及其投資經營者實施的索賄受賄等職務犯罪,及時立案,嚴肅查處。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綠色通道”,依法及時受理涉及民營企業、損害軟環境的舉報、控告。如我們在行政檢察監督中發現,國土資源部門一工作人員可能存在違法發放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線索,該行為導致兩家銀行貸款損失達70余萬元,並致使法院民事判決錯誤,引發多起民事糾紛。我們立即成立專案組,經多次調查取證,查明了某土地管理所所長存在濫用職權行為,該案的辦理不僅打擊了職務犯罪、糾正了違法行政行為、化解了土地矛盾糾紛,還使行業作風得到整頓,真正起到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3

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維護重點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對侵犯企業投資、經營、管理人員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犯罪,依法通知行政機關移送、監督偵查機關立案;對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裁判,依法通過抗訴等方式予以監督糾正。

4

積極化解涉及民營企業的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綜合運用刑事和解、民事調解、控申疏解“三路化解矛盾”機制,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和化解涉及民營企業的矛盾糾紛。在依法履職過程中,我們牢牢把握省檢察院確定的“六個正確區分”和“三個慎重”的辦案原則,依法對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對因訴訟、糾紛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積極協調工商、稅務、法院等部門,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走出困境,做到“辦理一個案件,幫助一個企業,扶持一個項目”,實現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5

要愛護企業家和企業,依法辦案保證企業合法權益。

工作中,我們對涉企案件的處理,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嚴格依法辦案,但不能簡單地“一抓了之”、“一棍子打死”。盡可能地維護企業正常經營運轉,對符合“已查清基本事實、不妨礙訴訟進行、不違反法律對高管的禁止性規定、職責無法替代”這4個基本條件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全程錄音錄影、人民監督員在場等嚴格的監督條件下,可以就本企業的緊急重大事項,依法合理行使決策管理、簽署檔、召開會議等民事權利,切實維護企業、股東、職工和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嚴格界定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等“六個區分”,慎重扣押款物等“三個慎重”,依法按政策正確把握“查不查、訴不訴、扣不扣”的尺度、時機、節奏,對明確構成犯罪的依法嚴查、從快起訴、該扣則扣,對一時搞不准的穩妥慎查、可訴可不訴的不訴、可扣可不扣的不扣,寧可“把槍口抬高一釐米”,也不能誤傷無辜。

答記者問環節

通化日報記者:

請問能不能給我們介紹幾個在“雙千”工作中,服務經濟發展的具體事例?

唐 莉:

自從開展“雙千”活動以來,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檢察長親自對接、走訪,實地踏查幫助解決問題,受到企業的歡迎和好評。下面,我就介紹幾個“雙千”活動中的實際事例。

一是走進企業,開展法律課堂活動

8月19日,柳河縣檢察院走進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以品樹人、以德釀藥,懂法知敬畏、守法保平安”為主題的警示教育講座,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余名領導和職工參加。講座以案釋法,結合發生在醫藥領域的犯罪實例,詳細講解了常見的刑事犯罪範圍、種類、定罪量刑標準,產生的危害以及檢察機關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講座提醒企業管理人員知法、懂法、守法,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確保企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講解,使紫鑫藥業參加會議的高級管理人員進一步普及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律意識,提升了對法律的敬畏。

二是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困難

1、通化市梅河口市院在服務民營企業旭日燈飾城時發現企業資金鏈出了問題,經營不景氣。院包保領導協調梅河金梅律師事務所與企業結成幫扶對子,説明分析情況,用法律武器維權,解決拖欠貨款問題。並且,該院積極協調銀行,以店面作抵押,最大額度貸款,扶植企業在市場中健康有序經營。

2、集安市石墨高科技產業園在申請尾礦庫、採礦區用地過程中,集安市院積極協調林業、國土、發改委、電力、水力等部門多次實地踏查、科學謀劃,及時辦理了尾礦庫、採礦區改造工程用地手續,有力保證了專案的建設進程。目前,該專案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正在辦理前期手續。項目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稅金10.2億元。

三是依法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和訴求,幫助解決法律糾紛

通化縣院在走訪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時瞭解到該企業在擴能改造過程中,企業職工與當地群眾發生糾紛,引發了一起刑事案件。通化縣院檢察長孟若萍與企業董事長進行了面對面溝通,充分聽取了企業的意見,作了和解調解,在多次與企業、被害人溝通後,企業主動賠償了被害人,並獲得了被害人諒解,基於雙方達成和解,並且企業職工為初犯,悔罪表現比較誠懇,未造成嚴重後果,於是通化縣院作出了不起訴決定的處理,使得此涉企案件得到有效化解。

通化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貴院開展的“院領導聯繫百戶民營企業活動”取得了如此良好的社會效果,有什麼先進經驗可以分享一下麼?

王曉輝:

最主要的一條經驗就是領導高度重視,轉變思想觀念,親力親為,親自走進企業進行對接,不落下一個企業家。所以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通化市檢察院姜洪濤檢察長經常說,在服務經濟發展大局中,一定要記住不落下一個企業家,不落下一個人,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都是我們國家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正是他們創新創業,才有了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實現。

兩級院領導轉變服務理念,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樹立平等保護和主動服務意識,將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找准服務切入點、關節點和結合點,注重服務品質和效果,促進本地區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具體是按階段制定計劃,力爭工作有條不紊、務求實效。第一確定企業階段。兩級院按照通知要求對本轄區民營企業進行摸底調查,並匯總本轄區兩級院檢察長和班子成員聯繫民營企業名單。其中,市院檢察長負責聯繫15戶左右民營企業;基層院檢察長負責聯繫10戶左右民營企業;兩級院檢察長以外的班子成員負責聯繫5戶左右民營企業。第二深入調研階段。兩級院檢察長和班子成員深入所聯繫企業走訪調研,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繫,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制定服務企業具體工作方案和措施,逐戶建立服務台賬。第三聯繫服務階段。1.建立檢企聯絡制度。在企業設置專職檢企聯絡員,建立服務工作檔案。並開展 “兩進三問”活動,即“進企業、進工地,問需、問廉、問效”。2.開展“零距離”結對服務。兩級院領導深入所聯繫企業開展具體服務工作,要求每位元院領導為所聯繫的每戶民營企業至少解決一至兩個實際問題,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效果。3.暢通企業到檢察機關反映問題的“綠色通道”。建立涉企案件專門辦理小組,對職能範圍內的事項,依法限時辦理;對責任不明的,主動協調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明確;對檢察職能外的,積極推動責任部門儘快受理解決。4.開展法律諮詢、預防宣傳、警示教育等普法活動。通過“看一部警示教育片、聽一堂警示教育課”,引導企業理解和明確相關法律,確定合理合法的利益期待,達到防控風險、化解矛盾、解決困難的目的。引導企業尊重市場規律和市場法律,強化依法管理,守法經營理念,促進企業信用自律信用升級。結合典型案例向企業管理部門提出檢察建議,促進企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規範管理。

通化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貴院在辦理涉企案件中,“六個正確區分”和“三個慎重”辦案原則具體是指哪些內容?

唐 莉:

“六個區分”是指:正確區分民事糾紛與經濟犯罪、靈活經營與違法犯罪、個人犯罪與企業違規的界限;正確區分聯營和關聯企業間融資、借貸與挪用資金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企業間正常拆借、親友間借貸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民營企業為正當利益被勒索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與行賄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民營企業在經濟往來中收受回扣、手續費後納入財務管理的行為與商業賄賂犯罪的界限;正確區分招商引資人員按規定所得獎金、提成與違法犯罪收入的界限,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個慎重”是指: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案件時,對涉嫌犯罪的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經營管理者、技術骨幹等事關企業發展的人員慎重採用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注重維護企業正常運行;對涉案企業的帳戶、款物慎重查封、扣押、凍結,注重維護企業合法資金流轉;對企業和經營者的涉案資訊慎重披露,注重維護企業形象。

“六個區分”和“三個慎重”辦案原則,是為了確保涉企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