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醫夫妻下海創辦天士力集團,海外並購博士兒子幫大忙

同是“藥二代”出任掌門人, 去年步長製藥上市沒有幾天, 市值就已突破800億元, 而一直以“現代中藥第一品牌”自居的天士力, 同期市值卻一直在400億元上下徘徊,

被甩出了好幾條街, 對於天士力小閆總來說, 實在有點難堪!

7歲父死母改嫁, 閆希軍如何做到10年增長2600%?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

天士力創始人閆希軍, 1953年9月, 出生于甘肅鎮原縣屯字鎮閆溝村的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7歲那年, 父親去世, 母親改嫁, 他成了一個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孤兒。

閆希軍原名閆天成, 跟著爺爺長大的他, 參軍是從小嚮往的夢想, 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希軍”。 由於年齡小, 他只能一次次看著別人登上接兵的軍車, 一次次跟著軍車在後面追跑, 一次次看著軍車遠去。

1969年4月, 部隊又一次到家鄉徵兵, 年僅16歲的他鐵了心要當兵, 接兵幹部看他年齡少再次拒接。 閆希軍這一次死命跟著軍車跑, 一跑就是5、60裡, 鞋跑掉了, 腳磨出血泡。 閆希軍這股倔強和執著的強勁兒, 感動了接兵幹部, 最終破例帶入軍營。

正是軍旅生涯改變了閆希軍的人生, 綠軍裝一穿就是31年, 期間, 他先是當上工程兵, 後被部隊保送到陝西醫專學習, 從一名普通的衛生員成長為主任藥師、藥械科主任。

1989年, 閆希軍被調到解放軍第254醫院任藥械科主任, 當時醫院資金比較困難, 寇里經費更少, 他找上院領導, 沒想到領導卻說:要錢, 沒有;要政策, 可以給, 你們可以搞“自主開發, 內引外聯”。

為尋找收入來源, 嘗試多種經營後,

閆希軍均無功而返, 最後, 他又回歸“製藥”這個老本行上, 幾年後終於研製出後來天士力的“拳頭”產品——複方丹參滴丸。 以往, 中醫藥的劑型幾千年來, 都是認准丸散膏丹湯, 而把一服劑藥的藥效濃縮在米粒大的幾顆滴丸上, 可不多見。

1994年, 天士力成立, 閆希軍兼任總經理。 複方丹參滴丸研製之初, 也離不開閆希軍的妻子吳廼峰的支持, 既是愛人更是戰友。 當複方丹參滴丸新藥證書還在申報時, 閆希軍就向醫院領導提出, 籌建一座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耗資就達800多萬元的現代化製藥大樓。

“沒有胎兒, 先搞產房”, 資金還這麼大, 消息傳開, 像開了鍋似的, 人人以為閆希軍“瘋”了!製劑大樓是1993年建成的, 經過幾番的試製、報審、驗證和臨床,

複方丹參滴丸也順利地獲得了國家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 不久後生產線也建成了。

此間, 近千萬元資金缺口是個大問題, 閆希軍夫妻倆為尋找資金, 每天奔走在京津各大藥廠之間, 請他們參股入股。 正因為天津中央製藥廠這一投資夥伴的出現, 才解決了部分寶貴的資金。

(閆希軍、吳廼峰夫妻在天士力)

1998年,是閆希軍人生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時期。年初,當時的北京軍區成立了以“天士力”為核心的北京軍區醫藥集團,並任命閆希軍為集團總經理,這可是師級編制呀!可一道“部隊停止生產經營、軍隊企業移交地方”的命令,瞬間把閆希軍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級領導找他談話,部隊減編,但不減人才,你可以留在部隊。

當年爬了二年的軍車才穿上軍裝,而且一干31個年頭。一夜輾轉反側後,閆希軍與愛人吳廼峰毅然脫下軍裝,帶領47名軍人集體轉業“下海”, 還顯稚嫩的天士力的“軍辦企業”也變為改制後的股份制企業。

當然,此時的天士力不比草創之初,銷售收入在頭一年突破8000萬元。“複方丹參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後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被列入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國家973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另外,作為“軍轉”企業,雖不能像以前那樣“旱澇保收”,也得到天津當地政府的扶持。

2002年,天士力(600535)成功登陸上交所,到2013年,按最高複權價379.39元計算(發行價14.7元),市值增長25.8倍!

天士力藥二代閆凱鏡的並購狂潮

有人分析說,天士力並不是創造了中國第一粒進入美國FDA臨床的藥丸,這裡不作考證。去年年底,天士力捲入“在美國做膠囊回國卻說滴丸”風波,而質疑者是曾在天士力擔任多年技術顧問的祝國光。

被稱為中藥國際化標杆的複方丹參滴丸,已經啟程入美之路20年了,完成了三期臨床實驗,到了能否順利上市的關鍵時刻。

閆希軍雄心國際化戰略,與其子閆凱鏡(原名閆凱)的海外留學有關。

(天士力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凱鏡)

對於天士力“少東家” 閆凱鏡,作為父親、創一代,閆希軍在企業傳承上的安排上可謂用心,一步步安排接班規劃。兒子閆凱鏡,是1979年出生,很早就安排赴英國留學,於伯明罕本科畢業後,又到雷丁大學學習國際證券、投資與銀行專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並在讀博士。

雷丁大學是英國著名的紅磚大學,被譽為英國最美的校園;大學有個ICMA中心,即國際資本市場協會,被稱為全球金融界的“精英協會”。

正是這段留學經歷,為閆凱鏡日後上演並購狂潮提供了必要的知識視野與人脈關係。

或許有人會說,為何多年來天士力的國際化步伐會如此之快,“老東家”閆希軍過去長期在軍營,怎會有這樣的視野呢?答案可能並不複雜,與兒子喝“洋墨水”有關吧!

舉個例子,當閆凱鏡學業有成、羽翼逐漸豐滿之時,原天士力總經理李文開始第一次讓位,把總經理一職讓與閆凱鏡,升任副董事長,主抓生產,閆凱鏡在其下面工作。當時,業界就認為,這是老閆在為兒子接班鋪路。

果然,到2013年5月,李文再讓位,遞交辭呈,獨自創業去了,而就在2014年4月,35歲的閆凱鏡接任天士力董事長,父親閆希軍退居幕後,並安插管理老臣朱永宏接任總經理,天士力正式進入“小閆時代”。

(原天士力副董事長李文)

天士力的國際化戰略,就是李文在職期間展開,當然,也與閆凱鏡本人對國外項目的拓展分不開的。人才是企業競爭力要素,李文進入天士力,其實與“小閆總”也分不開。閆凱鏡在伯明罕攻讀本科時,就與同在伯明罕攻讀MBA的李文相識,兩人還成了莫逆之交。

當然,光靠“小閆總”那種留學優勢也不行,為了讓天士力打入美國市場,閆希軍一方面籌畫北美藥業公司,力爭將技術、管理引進來,把中國中藥推出去;另一方面,他還聘請美國的前衛生部長為天士力集團的顧問,沒有“橋樑”怎能橫跨大海呀!

醫藥界的水面就很少平靜過,藥企大並購狂潮湧動,一直就是行業競爭的一大特徵。在外人眼中,閆凱鏡還是透著書香氣,但思維穩健的他,也是一位積極外延擴張的並購狂人。

去年,西藏華金天馬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全額收購寧波君安藥業科技,這是一家很有特點的藥企,專注於放射性藥品。而西藏華金天馬的背後是誰呢?天士力的閆凱鏡,人們猜想“小閆總”的“算盤珠”:未來會不會資產重組裝入上市公司呢?

自2013年起,到2014年這一年多時間內,閆凱鏡已開始主持天士力的並購風潮和資本運作,公司先後共耗資16億元並購天士力帝益、天士力聖特製藥等多家製藥相關產業,有人總結稱,這是以戰略資本化、資本資產化、資產證券化、證券現金化等價值實現途徑,來為天士力實現價值成長。如今,天士力借助資本運作,在中藥、化藥、大健康領域均有涉足。

從天士力之前發佈的2017年三季報來看,業績總體保持續穩定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1億元,比增16.18%;實現淨利潤11.38億元,比增13.5%。看來,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其3年接班之路還是相對順利,也是有成績的。

閆凱境曾表示:接班人要“立戰功”,名義上接班無意義 !他自認為,父親屬於產業開拓型,而自己屬於科學管理型,更傾向於內在的邏輯思考。當年,他接管天士力的投資部門後,就發行了國內第一個交換債,一次產業收購兼併,他只投入了5000萬,而其他的資金都是在外面募集。

通過並購重組快速擴大規模,已經是許多“企二代” 做大做強企業的主要手段,且多有留洋背景,善於運用借助金融資本展開並購。像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企業自身的擴張動力,不排除有協同效應創造更高價值方面的考慮,也不能否認其渴望被社會認可、渴望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因數。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3)

(閆希軍、吳廼峰夫妻在天士力)

1998年,是閆希軍人生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時期。年初,當時的北京軍區成立了以“天士力”為核心的北京軍區醫藥集團,並任命閆希軍為集團總經理,這可是師級編制呀!可一道“部隊停止生產經營、軍隊企業移交地方”的命令,瞬間把閆希軍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級領導找他談話,部隊減編,但不減人才,你可以留在部隊。

當年爬了二年的軍車才穿上軍裝,而且一干31個年頭。一夜輾轉反側後,閆希軍與愛人吳廼峰毅然脫下軍裝,帶領47名軍人集體轉業“下海”, 還顯稚嫩的天士力的“軍辦企業”也變為改制後的股份制企業。

當然,此時的天士力不比草創之初,銷售收入在頭一年突破8000萬元。“複方丹參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後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被列入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國家973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另外,作為“軍轉”企業,雖不能像以前那樣“旱澇保收”,也得到天津當地政府的扶持。

2002年,天士力(600535)成功登陸上交所,到2013年,按最高複權價379.39元計算(發行價14.7元),市值增長25.8倍!

天士力藥二代閆凱鏡的並購狂潮

有人分析說,天士力並不是創造了中國第一粒進入美國FDA臨床的藥丸,這裡不作考證。去年年底,天士力捲入“在美國做膠囊回國卻說滴丸”風波,而質疑者是曾在天士力擔任多年技術顧問的祝國光。

被稱為中藥國際化標杆的複方丹參滴丸,已經啟程入美之路20年了,完成了三期臨床實驗,到了能否順利上市的關鍵時刻。

閆希軍雄心國際化戰略,與其子閆凱鏡(原名閆凱)的海外留學有關。

(天士力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凱鏡)

對於天士力“少東家” 閆凱鏡,作為父親、創一代,閆希軍在企業傳承上的安排上可謂用心,一步步安排接班規劃。兒子閆凱鏡,是1979年出生,很早就安排赴英國留學,於伯明罕本科畢業後,又到雷丁大學學習國際證券、投資與銀行專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並在讀博士。

雷丁大學是英國著名的紅磚大學,被譽為英國最美的校園;大學有個ICMA中心,即國際資本市場協會,被稱為全球金融界的“精英協會”。

正是這段留學經歷,為閆凱鏡日後上演並購狂潮提供了必要的知識視野與人脈關係。

或許有人會說,為何多年來天士力的國際化步伐會如此之快,“老東家”閆希軍過去長期在軍營,怎會有這樣的視野呢?答案可能並不複雜,與兒子喝“洋墨水”有關吧!

舉個例子,當閆凱鏡學業有成、羽翼逐漸豐滿之時,原天士力總經理李文開始第一次讓位,把總經理一職讓與閆凱鏡,升任副董事長,主抓生產,閆凱鏡在其下面工作。當時,業界就認為,這是老閆在為兒子接班鋪路。

果然,到2013年5月,李文再讓位,遞交辭呈,獨自創業去了,而就在2014年4月,35歲的閆凱鏡接任天士力董事長,父親閆希軍退居幕後,並安插管理老臣朱永宏接任總經理,天士力正式進入“小閆時代”。

(原天士力副董事長李文)

天士力的國際化戰略,就是李文在職期間展開,當然,也與閆凱鏡本人對國外項目的拓展分不開的。人才是企業競爭力要素,李文進入天士力,其實與“小閆總”也分不開。閆凱鏡在伯明罕攻讀本科時,就與同在伯明罕攻讀MBA的李文相識,兩人還成了莫逆之交。

當然,光靠“小閆總”那種留學優勢也不行,為了讓天士力打入美國市場,閆希軍一方面籌畫北美藥業公司,力爭將技術、管理引進來,把中國中藥推出去;另一方面,他還聘請美國的前衛生部長為天士力集團的顧問,沒有“橋樑”怎能橫跨大海呀!

醫藥界的水面就很少平靜過,藥企大並購狂潮湧動,一直就是行業競爭的一大特徵。在外人眼中,閆凱鏡還是透著書香氣,但思維穩健的他,也是一位積極外延擴張的並購狂人。

去年,西藏華金天馬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全額收購寧波君安藥業科技,這是一家很有特點的藥企,專注於放射性藥品。而西藏華金天馬的背後是誰呢?天士力的閆凱鏡,人們猜想“小閆總”的“算盤珠”:未來會不會資產重組裝入上市公司呢?

自2013年起,到2014年這一年多時間內,閆凱鏡已開始主持天士力的並購風潮和資本運作,公司先後共耗資16億元並購天士力帝益、天士力聖特製藥等多家製藥相關產業,有人總結稱,這是以戰略資本化、資本資產化、資產證券化、證券現金化等價值實現途徑,來為天士力實現價值成長。如今,天士力借助資本運作,在中藥、化藥、大健康領域均有涉足。

從天士力之前發佈的2017年三季報來看,業績總體保持續穩定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11億元,比增16.18%;實現淨利潤11.38億元,比增13.5%。看來,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其3年接班之路還是相對順利,也是有成績的。

閆凱境曾表示:接班人要“立戰功”,名義上接班無意義 !他自認為,父親屬於產業開拓型,而自己屬於科學管理型,更傾向於內在的邏輯思考。當年,他接管天士力的投資部門後,就發行了國內第一個交換債,一次產業收購兼併,他只投入了5000萬,而其他的資金都是在外面募集。

通過並購重組快速擴大規模,已經是許多“企二代” 做大做強企業的主要手段,且多有留洋背景,善於運用借助金融資本展開並購。像天士力“藥二代” 閆凱鏡,企業自身的擴張動力,不排除有協同效應創造更高價值方面的考慮,也不能否認其渴望被社會認可、渴望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因數。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