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盤點2017 • 新表達 新面孔

編者按 2017年對於廣電行業來說, 無疑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 資本上市、媒體融合為廣電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轉機, 大資料、雲計算也給傳統廣電行業帶來了新機遇, 政論新聞節目、國產大片、文化科技綜藝、現實題材電視劇等在今年更是表現突出, 成為螢屏或者銀幕上搶眼的亮色。

雞年歲末, 面對即將過去的2017年, 《廣電週刊》05—08版特別策劃年終盤點, 一起回顧廣電這精彩紛呈的一年。

2017年, 是世界的政治年。 隨著特朗普宣誓就職美國總統, 承接2016年的英國脫歐、義大利憲政改革公投失敗, “動盪”和“不穩定”繼續標注著國際政治的新態勢,

同時, 2017年又是傳統的歐洲大選年, 究竟什麼樣的力量會接棒領導古老的歐洲, 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卻成為比歐洲吸引目光更多的地區。

2017年, 也是中國的政治年。 3月的全國兩會、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9月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10月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所有這些都是世界所關切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 中國的政治理想需要被世人更清晰地觀察, 無論是國際社會, 還是國人自己, 在過去的5年裡, 中國發生了什麼?在未來的時間裡, 中國會發生什麼?“中國智慧”會為世界政治、全球經濟提供怎樣的“中國方案”?在這個大眾傳媒的圖像時代,

政論片是非常好的宣傳手段。

很長時間以來, 國內政論片所呈現出來的都是突出的政治教化功能, 創作流於空泛的說教, 無法取得預期的傳播效果。 構建真正符合大眾傳媒的、能夠被受眾接受的語言體系是時代的需要, 也是今年這一批政論片所呈現出來的新特點。 “中國夢”“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在老百姓心裡不再陌生, 影像化的傳播使得它們更加形象具體, “中國夢”到底是什麼?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什麼, “使命”是什麼?從《將改革進行到底》《巡視利劍》, 到《輝煌中國》《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十九大前的多部政論片向國人闡述著共產黨人的“初心”, 描摹著5年來在神州大地上發生的深刻的歷史性變革。

圖像本身便可以建構起一種觀點。 對於當下的政論片創作者而言, 為了達成影片的既定創作目標, 一定要有歷史高度和思想高位, 能夠托起宏大主題;但考慮到傳播效果, 就要避免說教色彩過濃、表現形式過於呆板。 因此, “故事化表達”就成為破題的最佳切口, 把聲音、畫面、同期採訪和文本的解說詞通過藝術化處理融入故事性的表達, 塑造出一個個典型的個體所代表的行業群像, 通過這些群像的描摹、細節的闡釋、故事的講述, 讓觀眾在電視藝術的形象氛圍中, 感受到政治理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今年的《將改革進行到底》《巡視利劍》《法治中國》《強軍》《大國外交》《輝煌中國》《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等政論片在以敘事手段表達抽象觀點方面都做了諸多努力。

每一部影片都有其典型的故事案例和鮮活的人物形象, 甚至很多片段都成為第二天的新聞頭條和街頭巷尾觀眾熱議的焦點話題;同時, 政論片不再單純追求一時的宣教效果, 更廣泛的政治理想傳播、更有效的傳播效果成為新時代政論片的訴求。 在這樣的目的下, 精良的包裝、震撼人心的大場景, 好鏡頭會讓觀眾在“三微一端”的新媒體平臺上再次觀看, 多次點擊;很多影片的主題曲又成為流行的熱播歌曲。

縱觀這一年的政論大片, 以故事為載體、以情感為靈魂, 展現出鮮活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