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全省首例,長治供電利用無人機在西藏巡檢輸電線路

“上党雄鷹”護航藏區電網

“阿茲線18-19號跨江區段驗收完畢, 發現一處導線斷股。 ”12月2日, 來自長治供電公司的4名藏區無人機操控人員利用無人機巡檢輸電線路, 兩架“上党雄鷹”飛渡西藏察雅縣境內的麥曲河, 在阿茲線上空翱翔。 這不僅是長治供電利用無人機進行高原巡檢的一次特殊嘗試, 還是山西省首次利用無人機在高原地區巡檢。

啟程 克服困難奔向援藏路

察雅縣地處橫斷山脈, 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東南部。 這裡地廣人稀、大山聳立, 海拔高度平均4000米。

長治供電公司無人機作業班正在調試無人機。

根據山西省電力公司“一市包一縣”政策, 今年以來, 長治供電公司負責察雅縣1個110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5個35千伏輸變電新建工程、2個10千伏配網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設幫扶, 時間緊迫, 任務艱巨。

經過加班加點的緊張工作, 8月中下旬, 備受矚目的察雅縣輸電線路開始陸續具備竣工驗收條件。

就在這時, 一件難事卻讓所有為之努力的人犯了愁。 “當下, 我們需要巡視驗收的線路共計有564公里, 其中很多杆塔跨越瀾滄江、麥曲河, 有的分隔在兩個山頭, 光是這種情況的兩基杆塔走一遍就得一個多小時, 最長的可能達到五個小時。 ”長治供電公司察雅專案部相關負責人韓樹根皺著眉頭, 如果工作人員步行把564公里的線路全部走一遍, 大家根本不可能在既定日期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在察雅縣境內, 長治供電沿線架設的輸電線路多在高寒、高海拔、缺氧、無人區地帶, 大部分區域未通公路, 交通極為不便, 甚至還有泥石流、雷暴雨等惡劣氣候和地質災害頻頻發生, 竣工後的輸電線路單憑運維人員徒步巡視驗收不僅時間長、進度慢,

精確度還不高。 面對這樣的困難, 察雅專案部積極與長治供電聯繫。 瞭解到前方面臨的困難後, 公司相關領導、專家多次召開研討會, 創新性地提出採用無人機來進行驗收巡視。

9月3日, 在驗收工作進入衝刺階段的關鍵節點, 長治供電公司4名獲取了民航AOPO協會民用無人機駕駛合格證的技術骨幹, 組建了無人機作業班, 帶著3架多旋翼無人機, 啟程前往西藏察雅縣。

翱翔在海拔4000余米無人區

9月5日, 長治供電無人機作業班抵達察雅, 稍作修整後, 便抓緊時間進行無人機試驗飛行。

“信號傳輸正常!”

“飛行速度正常!”

……

試驗中, 大家欣喜地發現, 除了機器操控有些遲緩外, 高原地區利用無人機驗收線路並沒有更多阻礙“。

無人機藏區驗收是能夠實現的。 ”察雅專案部專案經理肖斌驕傲地說。

第二天, 大家便帶著無人機信心滿滿朝前進, 向著首條驗收線路卡貢35千伏線路進發, 然而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順利。 在驗收到第二基杆塔時, 無人機起飛後忽然不受控制, 地面接收螢幕瞬間黑屏。 眼看著無人機打了兩個圈兒後, 重重地掉落下來, 操作員宋治的心也跟著提到了嗓子眼, 這是他第一次遇見“炸機”情況, 無奈之下, 大家只能草草收工, 回去做一進步總結分析。

經過一番研究發現, 發生“炸機”的杆塔附近有一座鐵礦, 影響了當地磁場, 再加上發生“炸機”的“悟2型”四翼無人機並沒有經過高原測試, 所以操作失敗。

在找准原因後, 宋治等人再次出發, 爭分奪秒開展巡檢工作。 “這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 畢竟在高原地區使用無人機大家都是第一次。 後來我們就慢慢總結出了經驗, 飛的高度和遠度都要盡可能的保守, 而且電池巡航能力也和平時不同。 原本一次起飛可以巡視4基杆塔, 我們現在只飛2基。 ”無人機作業班多次試驗巡視後, 最終實現每基杆塔的平均巡視驗收時間為5分鐘, 而如果像往常一樣採用人工巡視的方法則有可能需要2至3小時, 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 極大程度上避免作業風險。 與此同時, 無人機全方位360度的視頻傳送, 提高了作業驗收精確度, 使驗收更加高效、準確。

截至目前, 無人機在西藏察雅地區共出動521架次, 累計飛行13290分鐘,圓滿完成杆塔精細化巡檢309基,成功發現342處缺陷,為線路驗收工作提供了精准資料支援。

創新點亮藏區人民新生活

工作人員採用無人機巡檢輸電線路。長治供 電公司無人機作業班正在調試無人機。 ▲ 趙旭東 攝

在電力援藏這條路上,長治供電無人機操作人員根據藏區巡檢輸電線路的特殊情況,結合自己的飛行操作經驗,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希望能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拓展到藏區電網運檢領域。在巡視驗收的過程中,無人機線路工作組不斷測試在高海拔地區的抗風能力、續航時間、任務設備性能和無人機回應速度等技術指標,獲取了大量重要實測資料。

11月25日,在35千伏榮周線路23號線路現場的一塊平地上,當地牧民圍攏過來好奇地觀看無人機巡檢作業,牧民用濃重的藏普口音向飛行人員不停發問,對無人機產生極大興趣。飛行人員一邊操作一邊向藏民普及無人機知識,牧民們聽得仔細,眼睛死死盯著這新奇的物件。

這次的成功試驗,有力證明了無人機與人工巡檢相互協同的新型巡檢模式,能更好地適應專業化檢修、精益化管理、集約化發展要求,特別是在藏區高海拔、丘陵以及跨江河等一些受地理環境、天氣狀況因素影響較大的地區,可以充分發揮其靈活快捷、工作效率高的特點,近距離檢測架空輸電線路,實現零死角、零盲區地準確發現導線斷股、絕緣子損壞等缺陷,實現快速獲取清晰影像資料並通過分析和處理,來判斷線路運行情況,是人工巡檢效率的數十倍。此外,利用無人機巡檢可以免除人工登塔、走線等作業,能夠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運維效率,控制人員傷亡風險。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無人機在對輸電線路的巡檢中將越來越重要。通過我們的率先嘗試、探索,相信在西藏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工後,他們也可使用無人機進行日常巡視檢修,這也是我們對藏區電力運維做出的一點貢獻。”長治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主管彭孝榮認為,高海拔地區巡檢試驗成功,將對無人機在藏區電網的深化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這也將加速長治供電為藏民帶去光明的腳步,點亮更多人的幸福生活。

累計飛行13290分鐘,圓滿完成杆塔精細化巡檢309基,成功發現342處缺陷,為線路驗收工作提供了精准資料支援。

創新點亮藏區人民新生活

工作人員採用無人機巡檢輸電線路。長治供 電公司無人機作業班正在調試無人機。 ▲ 趙旭東 攝

在電力援藏這條路上,長治供電無人機操作人員根據藏區巡檢輸電線路的特殊情況,結合自己的飛行操作經驗,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希望能將無人機技術應用拓展到藏區電網運檢領域。在巡視驗收的過程中,無人機線路工作組不斷測試在高海拔地區的抗風能力、續航時間、任務設備性能和無人機回應速度等技術指標,獲取了大量重要實測資料。

11月25日,在35千伏榮周線路23號線路現場的一塊平地上,當地牧民圍攏過來好奇地觀看無人機巡檢作業,牧民用濃重的藏普口音向飛行人員不停發問,對無人機產生極大興趣。飛行人員一邊操作一邊向藏民普及無人機知識,牧民們聽得仔細,眼睛死死盯著這新奇的物件。

這次的成功試驗,有力證明了無人機與人工巡檢相互協同的新型巡檢模式,能更好地適應專業化檢修、精益化管理、集約化發展要求,特別是在藏區高海拔、丘陵以及跨江河等一些受地理環境、天氣狀況因素影響較大的地區,可以充分發揮其靈活快捷、工作效率高的特點,近距離檢測架空輸電線路,實現零死角、零盲區地準確發現導線斷股、絕緣子損壞等缺陷,實現快速獲取清晰影像資料並通過分析和處理,來判斷線路運行情況,是人工巡檢效率的數十倍。此外,利用無人機巡檢可以免除人工登塔、走線等作業,能夠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運維效率,控制人員傷亡風險。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無人機在對輸電線路的巡檢中將越來越重要。通過我們的率先嘗試、探索,相信在西藏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工後,他們也可使用無人機進行日常巡視檢修,這也是我們對藏區電力運維做出的一點貢獻。”長治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主管彭孝榮認為,高海拔地區巡檢試驗成功,將對無人機在藏區電網的深化應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這也將加速長治供電為藏民帶去光明的腳步,點亮更多人的幸福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