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多少人知道北京話其實不是“正宗”普通話?

北京話, 俗稱"京片子", 是一種主要分佈在北京的漢語方言, 屬於官話中的北京官話。 北京尖團音不分, 兒化音多, 還有一些獨有詞彙。 普通話雖然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但是北京語音和北京話不是一回事。

普通話最嚴格定義的"標準口音"是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村的發音。 以前, 國家語委在金溝屯、巴克什營、火鬥山三個地方採集普通話標準語音。 承德普通話十分標準, 但最標準的是其灤平縣。

其實“正宗的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 以北京音為基準音。 北京話和普通話區別不大, 在基本的語音系統上近無分別, 但還是有許多區別, 例如:北京話由於地方性因素, 有些發音特帶地方性習慣, 例如兒化音普遍等。

"酒糟鼻子赤紅臉兒,

光著膀子大褲衩兒。 腳下一雙趿拉板兒, 茉莉花茶來一碗兒。 燈下殘局還有緩兒, 動動腦筋不偷懶兒。 黑白對弈真出彩兒, 贏了半盒兒小煙捲兒。 你問神仙都住哪兒, 胡同兒裡邊兒四合院兒。 雖然只剩鋪蓋捲兒, 不願費心鑽錢眼兒。 南腔北調幾個膽兒, 幾個老外幾個色兒。 北京方言北京范兒, 不捲舌頭不露臉兒。 "這是一個北京哥們兒編的順口溜兒, 從中不難看出北京話的特點。 這些特點使得不少外地人往往在初來乍到時聽不清楚或者是聽不明白。

有人認為北京話的語音及詞彙系統受到滿語及滿式漢語影響, 他們認為北京話中的輕聲及兒化等語音現象是受到了滿語或滿式漢語的影響而產生或加強的。 但是, 也有觀點認為它們是漢語自身發展的結果。

1956年2月6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 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