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風光故事」——彈箏峽的由來

在崆峒山主峰馬鬃山與望駕山、西山之間, 形成一大峽谷, 綿延數十裡, 四周危峰聳峙, 岩壁如削, 中間谷地潺潺流水, 是涇河主流。

這就是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彈箏峽, 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笄頭道。

北宋慶曆元年, 宋軍與西夏軍在今隆德縣北邊的好水鄉進行大戰。 西夏軍長期在好水以西駐軍, 加之勇猛善戰一舉打敗了宋軍, 一直將宋軍趕入彈箏峽。 宋軍損失一萬餘名將士, 主帥任福也戰死。 看到累累屍體, 久戰疲勞的剩餘將士, 心情異常沉重。 忽而從遠處傳來的彈箏之聲, 淒幽哀婉, 一下子吸引了眾人。 在這深山幽谷, 誰會在這裡彈箏呢?由於好奇, 將士們便順著箏聲尋去, 可箏聲又忽然消失了, 只聽到流水嘩嘩, 水拍岩響。 他們剛要離開這裡,

那迷人的箏聲又悠然響起。 箏聲似娓娓動聽的親人的訴說, 像是在安慰將士們悲痛的心。 將士們被這婉轉的箏聲所感動, 他們決心振作精神, 重新策劃, 巧勝敵軍。 果然, 由於戰略得當, 將士們又是背水一戰, 同仇敵愾, 所以奇跡般地反敗為勝, 西夏軍慘敗逃走。

打敗了西夏軍, 然而峽谷裡的箏聲, 卻是個未解之謎。 有人說:“這是神仙給我們送來的歌女, 寬心鼓士氣, 所以, 只能聽不能見。 ”有的還說:“那不是箏聲, 而一一萬名將士的陰魂在遊蕩、在訴說。 ”這些不同的說法, 使箏的傳說越傳越奇, 有的人在半夜過此峽, 還真的聽到了彈箏的聲音, 有時也能聽到士兵廝殺的叫喊聲。

這箏聲說來說去到底是怎樣來的呢?彈箏峽所處的這段地勢陡, 坡度大, 水流湍急, 與岸邊的石頭相撞, 衝力擊撞石頭, 石塊大小不一, 方向角度差異不齊, 這樣就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再加上兩岸岩洞涵蓄, 迴聲相濡, 就形成如箏之聲。 當靜夜順風傾聽, 這箏聲節奏分明, 悅耳、悠揚。 有詩贊其境曰:晚霞留客住, 夜半聞彈箏。 巍巍高山意, 洋洋流水情。 子期何處去?空負伯樂心!幽谷聲回蕩, 明月照松風。

現在峽口修築了水庫,煙雲碧波,倒影映玄鶴;魚躍于水中,鳥翔於天空;遊人沐浴于淺溪,垂釣于石岸。當人們遊玩崆峒仙景時,千萬別忘了去彈箏峽玩玩,聽聽那優美動聽的自然箏聲,享受享受大自然的音樂。

現在峽口修築了水庫,煙雲碧波,倒影映玄鶴;魚躍于水中,鳥翔於天空;遊人沐浴于淺溪,垂釣于石岸。當人們遊玩崆峒仙景時,千萬別忘了去彈箏峽玩玩,聽聽那優美動聽的自然箏聲,享受享受大自然的音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