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這型中國新型飛機即將首飛,備受期待,但實際作用有限

據可靠消息稱, 中國AG600水陸兩栖飛機即將于於2017年12月24日上午9:20-11:00進行首次試飛。 如果不出意外, 試飛將會取得成功, 這將是中國研製的第三個大飛機型號的階段性進展。

不過筆者對於AG600的前景並不看好, 其原因在於兩點。 其一, AG600的設計指標並不出色, 事實上十分平庸。 與世界技術較好的水陸兩栖飛機, 如日本的US-2A相比, AG600“蛟龍”的設計指標要顯著遜色。 AG600目前給出的指標也談不上居於世界前沿, 僅僅算是水轟-5的優化版本, 不能與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的US-2相提並論。 而坦率地說, 對於AG600的設計指標能否滿足在南海的使用要求, 同樣很有問題。

在珠海等待首飛的AG600

另外一個方面是, 水陸兩栖飛機的技術應用前景已經十分慘澹。 水陸兩栖飛機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其對起降場地的廣泛適用性, 為此其付出的結構代價是可以被接受的。 然而, 現在隨著直升機、傾轉旋翼機的出現, 其適用性特徵已經遭遇強有力競爭, 而大型岸基飛機航程不斷增長和機場設施的普及則導致水陸兩栖飛機的價值進一步降低。 大部分水陸兩栖飛機目前僅僅用於消費、日常娛樂等有限領域, 其他範圍早已是陸基飛機和直升機的天下。

傾轉旋翼機實現了起降性能與飛行性能的新平衡

因此, 這時候再重新研製一款水陸兩栖飛機事實上缺乏意義, 連技術溢出的價值都十分有限。 儘管大型遠端直升機、大型岸基飛機和傾轉旋翼機的研製難度很大, 但更值得投入資源加以研製,

這些都代表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對於AG600專案, 不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是由於水路兩栖飛機自身的技術特徵所決定的。 水陸兩栖飛機最終很可能如同飛艇一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成為非常邊緣的航空器門類, 價值實在不宜高估。

V-22已經代表未來高適用性和飛行性能的機型主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