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輔導班那麼多,為什麼要讓孩子選擇學圍棋?

圍棋需要一步一步下, 人生需要一步一步走。 九層之台, 起於壘土;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為什麼要上輔導班

這真的很不好回答。

很多很多年以前, 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 時間分為兩部分:課內和課外。 課內就是學校“圍牆”之內, 課外就是學校“圍牆”之外, 兩者是不一樣的天地。

雖然課外也有老師佈置的作業, 但作業大部分的時候都可以很快完成, 根本無需擔心沒有時間去玩, 也沒有人要給我們減負。

很多很多年以後, 國家開始給孩子減負, 孩子放學的時間早了, 課時短了, 這看起來真的很輕鬆。 但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

有一次, 我和同事一起到學校為新博圍棋做活動, 當時是個升級升段賽, 那個孩子考完, 媽媽還沒回來, 我就陪他聊天。

他跟我說, 他很喜歡圍棋, 但每週能學圍棋的時間很少。 我問他原因, 他跟我說, 他媽媽給他報了好多個輔導班, 他說他就是不斷趕場的陀螺。

他拖著一個小型行李箱, 裡面裝滿了書籍, 從一個籠子飛向另一個籠子……

他是一個很優秀、很有禮貌的孩子, 但從他的眼睛裡, 我沒有看到快樂。

倒不是說上輔導班有多不好, 而是如此飽和地讓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去學, 他真的能學得好嗎?

當他長大,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就是一個個籠子, 這是不是會有點稍顯遺憾?

作為父母, 或許應該想的是, 一個孩子的童年真的需要這麼拼嗎?一個負重前行的孩子, 能把這份毅力堅持多久?

選擇學圍棋, 是因為喜歡

其實, 大部分孩子願意學棋不是為了大局觀、計算力、抗挫折力、升級升段、加分……

大部分這樣想的, 是家長。

孩子選擇學圍棋, 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喜歡”。

我有一個朋友, 兩個人特別喜歡下棋,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看到父母下棋, 就喜歡摻和進來, 做一個調皮的攪局者, 拿著棋子在棋盤上胡亂地走, 胡亂地吃對方的子。

起初, 父母是不高興的, 因為他沒有規則的概念, 他的參與就是一場無休無止地搗亂。 可是轉念一想,

他現在就這麼大一點, 懂什麼規則?他摻和, 說明他喜歡, 他喜歡慢慢不就可以給他講規則了嘛。

開始, 他不會走的時候, 就會“可憐兮兮”地看著父母, 父母也會耐心告訴他, 如果我是你, 我會怎麼怎麼走, 並且把我們走的理由告訴他。 但具體怎麼走, 讓他自己決定。

再後來, 他可以獨立跟父母下, 期間, 不需要我們當中的任何一位, 去告訴他, 接下來該如何走。 慢慢地他就明白怎麼走棋、怎麼計算、怎麼判斷輸贏, 也逐漸地明白了規則。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 父母認為孩子對圍棋確實有很大的興趣, 就考慮把他送到輔導班讓他去學棋。 當然, 送他去不是為了讓他在圍棋上有多大的成就, 學圍棋是一件很好的事, 他又喜歡, 為什麼不送他去呢?

聽到要送他去學棋, 小傢伙簡直樂開了花。

學圍棋, 並不是刻意的安排。 但正因如此, 這樣的安排, 或許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安排。 父母給了他選擇的空間, 讓他能自由地接觸一些美好的事物, 這並不意味著他會對所有的事物都感興趣, 甚至有的只是一時興趣,轉瞬即逝。所以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引導者。

他在下棋的過程中,發現贏棋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他會不斷地去研究,竭盡所能地探尋贏棋的道路。這一路的成長,沒有充斥著無奈,沒有逆反。

至於計算、大局觀等,他也會逐漸能夠有所體會。

其實,父母的言傳身教遠遠比喋喋不休地訓斥孩子要管用的多。

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分,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拿著孩子和身邊的人比來比去。

不同的人,會過出來不同的人生。誰的人生都無法完全複製,所以沒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剪的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殊不知,你有時候認為的好,只是你的認為而已。

這不是負責,而是自以為是。把剪刀拿開,把飛向天際的翅膀留給他。

作為父母,當然很開心,因為圍棋能夠給他一個更加獨立的人格,去面對未來的人和事。這樣,作為父母,也會更安心,不會擔心未來遇到什麼事會不知所措,更不會擔心他會被什麼事情擊倒。

圍棋內化,力量之源

很多時候,決定你人生厚度和質感的,不是你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你內化了多少東西。

有個圍棋老師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你跟一個孩子去講大局觀,那是開玩笑,那個時候他不懂,也不需要講這個。隨著他的成長,他會自然而然地領悟。

圍棋的可貴,就在於它不需要耳提面命式地督促你學會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它是春風化雨式地滋潤你自覺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毛主席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精神是什麼?我的理解是,精神是一種氣節、精神是一種魄力、精神是一種無畏、精神是一種情懷、精神是一種擔當……

圍棋,真正的魅力在於,它會內化成為我們精神的一部分,會給我們獨立的能力,給我們源源不斷的能量,讓我們活的韌性十足。

對於現在的教育,我們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妨換一下觀念,少一點功利,多一點從容,讓孩子能從快樂出發,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圍棋幫助我們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在紛繁冗雜的世界中,不忘初心,走得更遠。

甚至有的只是一時興趣,轉瞬即逝。所以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引導者。

他在下棋的過程中,發現贏棋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他會不斷地去研究,竭盡所能地探尋贏棋的道路。這一路的成長,沒有充斥著無奈,沒有逆反。

至於計算、大局觀等,他也會逐漸能夠有所體會。

其實,父母的言傳身教遠遠比喋喋不休地訓斥孩子要管用的多。

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分,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拿著孩子和身邊的人比來比去。

不同的人,會過出來不同的人生。誰的人生都無法完全複製,所以沒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剪的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殊不知,你有時候認為的好,只是你的認為而已。

這不是負責,而是自以為是。把剪刀拿開,把飛向天際的翅膀留給他。

作為父母,當然很開心,因為圍棋能夠給他一個更加獨立的人格,去面對未來的人和事。這樣,作為父母,也會更安心,不會擔心未來遇到什麼事會不知所措,更不會擔心他會被什麼事情擊倒。

圍棋內化,力量之源

很多時候,決定你人生厚度和質感的,不是你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你內化了多少東西。

有個圍棋老師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你跟一個孩子去講大局觀,那是開玩笑,那個時候他不懂,也不需要講這個。隨著他的成長,他會自然而然地領悟。

圍棋的可貴,就在於它不需要耳提面命式地督促你學會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它是春風化雨式地滋潤你自覺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毛主席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精神是什麼?我的理解是,精神是一種氣節、精神是一種魄力、精神是一種無畏、精神是一種情懷、精神是一種擔當……

圍棋,真正的魅力在於,它會內化成為我們精神的一部分,會給我們獨立的能力,給我們源源不斷的能量,讓我們活的韌性十足。

對於現在的教育,我們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妨換一下觀念,少一點功利,多一點從容,讓孩子能從快樂出發,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圍棋幫助我們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在紛繁冗雜的世界中,不忘初心,走得更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