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怎樣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六盤水市來人教咱變!變!變!

12月18日上午

市委中心組舉行了一場

學習報告會

這場近三個小時的報告會

圍繞一個字

——變!變!變!

|報告會現場|

這場報告會邀請貴州省六盤水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魏雄軍,

作《六盤水市“三變”改革探索與實踐》專題報告會。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主持並會見魏雄軍一行。

|王永康會見魏雄軍一行|

永康書記說

六盤水市“三變”改革是全國的標杆和示範, 全市上下要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深刻領會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的內涵和精髓, 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用結合, 扎實推動我市“三變”改革再上新臺階。

啥叫“三變”改革呢?

咱用最簡練的話來說就是三句話: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怎麼把這三個要素盤活?

↓↓↓

為什麼邀請六盤水市的同志

來作關於“三變”改革報告會?

六盤水市在這方面可厲害著呢

✔ 今年2月, 六盤水市的“三變”改革被寫入了中央一號檔;

✔ 今年9月, 六盤水市被農業部批復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主要承擔“三變”改革任務;

“三變”, 說起來簡單, 但究竟咋變, 門道可多著呢。 西安學習“三變”改革, 請六盤水市的魏雄軍來, 是請對人了!他正是“三變”改革的設計者、操作者、實踐者、推動者。 魏雄軍用透徹的分析和大量詳實的案例分享了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經驗。

“三變”改革的背景

要說“三變”改革的背景

先要說說六盤水市

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先等等!

六盤水?六盤山?

我怎麼傻傻分不清楚?

過去有人認為六盤水就是六盤山, 其實六盤水與六盤山相隔千里, 一個在貴州, 一個在寧夏。

六盤水市位於貴州西部烏蒙山區, 這座城市有三個鮮明特點:六盤水市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一座工業城市;六盤水市是一座山地特色城市,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六盤水市是一座生態休閒城市,被稱為“中國涼都”和“南國冰雪城”。

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市情,為六盤水市推動農村“三變”改革提供了基礎和條件,這些既是發展的機遇,也是發展的短板,六盤水市在農村經營體制、加快脫貧攻堅、城鄉融合發展、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和鄉村治理方面遇到新挑戰。這五大挑戰,催生“三變”改革。

“三變”改革的做法

1

推進資源變資產

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怎麼變?怎麼活?魏雄軍先舉了個例子

“盤州石橋鎮有個千年古銀杏村落,叫妥樂村,那裡有一千多棵連成片的古銀杏樹,最老的有1400多年,每到深秋,一片金黃。這片銀杏樹是貴州的寶貝,但千百年來,寶貝沒有變成老百姓的錢袋子。我們想了一個法子,把這個村做成一個旅遊景區,把這些樹入股到旅遊公司,現在農民既能從門票中獲得分紅,又能出售自己的銀杏果,獲得增收。這麼一變,讓這個小小的貧困村富裕起來。”

● 這個例子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土地等自然資源“活化”入股,就是通過“三變”改革,將資源確權給農民,農民不僅可用土地入股,還可用樹木、河流等入股,如此一改,農民就有了自己的資產。

● 另外一種類型叫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入股,就是在推進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將這些集體資產直接入股或量化到村集體組織成員身上,讓他們從中獲得收益。

● 第三種類型是技術技藝等資源“物化”入股。

他說,六盤水市有44個少數民族,有苗族蠟染、有水城農民畫、有布依盤歌,有些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有作品沒商品,有價值沒價格,有欣賞沒市場。怎麼把看不到的東西“物化”出來?六盤水市的農民畫成了“三變”中的一變:

“水城陡箐有個村叫猴兒關,成立了農民畫專業合作社,農民以農民畫技藝入股,占股97%,合作社占股3%,送藝的農民達到了80餘人。”

|猴兒關村的女農民畫家正在作畫|

六盤水市鐘山區月照有一批繡娘,想把自己的手藝變成錢,就成立了一個繡娘涼都錦繡坊,繡娘的刺繡技藝占股30%,企業占股70%,繡娘不僅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還可以領分紅。

西安鄠邑區出的農民畫也很有名,還有剪紙、年畫等,這些資源也應該變“活”,也能把技藝變成錢。

|鄠邑區農民畫|

2

推進資金變股金

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

這裡涉及到財政扶貧資金、社會資金和金融資金。

吸引社會資金案例

“六盤水市是煤炭工業城市,一批‘煤老闆’完成了資本積累,急需轉型,市里就出臺了獎補政策,對進到獼猴桃、刺梨、茶葉等產業的社會企業給予補助,拉動了社會資金進入農村。”

3

推進農民變股東

讓增收的管道多起來

農民怎樣變股東?

六盤水市採取了很多形式,如企業帶動變、合作社覆蓋變、政府幫助變、自己參與變等等,魏雄軍介紹說,其中企業帶動變和合作社覆蓋變兩種形式推行的比較快。

水城縣的“企業帶動變”案例

水城縣有一百里的獼猴桃產業帶,農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有一家企業的做法就是把農民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起初,按分紅的方式給農民收益,但後來有的農民看老闆賺錢多,眼紅了。老闆就又想出一個辦法,把獼猴桃園分為N個網格,有技術的農民可以去管理一個網格,成為網格員,獲得30%的股權收益,有技術好又想創業的網格員,這家企業還會劃個園區給他來管理,成為企業的帶頭人。這樣,“三變”也推動了農民轉型。

“合作社覆蓋變”案例

盤州組建“一村一社”,推動農戶入社定股,以“人”的集中帶動“土地”的集中,大力解決“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了不合算”的突出問題。

經過幾年的實踐,六盤水市探索“三變+”模式,+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景區景點、+現代金融,+水利水電、+電子商務,+易地移民,+城市資源,+文化產業,+加工企業,+生態經濟。六盤水市通過“三變”改革,各種要素被啟動了,農民也被帶動起來,農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耕者有其股”,也就是要無物不股、無奇不股、無事不股、無資不股、無人不股。

“三變”改革需要把握的關鍵和重點

“三變”改革政治性強、政策性強,魏雄軍從六盤水市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三變”改革需要把握的關鍵和重點:

◆ 聚焦脫貧攻堅、明確改革目標;

◆ 聚焦優勢產業,搭建發展平臺;

◆ 聚焦資金整合,拓寬融資管道;

◆ 聚焦經營主體,培育承接龍頭;

◆ 聚焦鄉村治理,激發內生動力;

◆ 聚焦權益保護,嚴密防範風險;

在這裡,魏雄軍講了兩個特別生動的案例:

1

現在鄉村旅遊比較盛行,梅花山就把荒山化為雪山,建設國際滑雪場,變成冰雪童話,這樣通過“冰雪扶貧”,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2

“三變”改革還可以依託城市現代服務業,六盤水市的中心城區鐘山區就有創新的做法——讓貧困戶入股到城市或景區的停車場、商鋪、集貿市場、廣告位等公共優質資源,通過股份合作,把城市資源、城市利益分享、讓渡給村集體或貧困戶入股,每年領到分紅,實現增收。

推進“三變”改革的幾點體會

魏雄軍還和大家分享了推進“三變”改革的八點體會:

◆ 必須堅持“三變+”這個改革理念,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精神;

◆ 必須堅持“三權分置”這個重要原則,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這個主要形式;

◆ 必須堅持股份合作這個基本制度,構建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 必須堅持產業平臺這個關鍵支撐,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 必須堅持企業+基地+農戶”這種運作模式,形成全要素集聚的改革合力;

◆ 必須堅持“保底分紅+收益分紅”這種分紅方式,讓農民共用產業發展成果;

◆ 必須堅持城市資源反哺農村貧困人口這個突破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機制;

◆ 必須堅持黨政主導這個保障,推動“三變”改革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

這裡,魏雄軍講了一個“確量不確樹”的很有趣的例子:大河鎮有片葡萄園區,農民以實物入股的方式入股,農民占股30%,也就相當於66株葡萄樹,農民想為遊客提供採摘服務,就提出想把自己占的股份兌成葡萄樹。這個時候,老闆提出一個辦法:“你要66株葡萄樹也可以,但是不先劃定樹,等果實成熟的時候再隨機抽給你。”這樣的話,農民不知道哪棵樹是自己的,就會把每棵樹都管理好,這就叫“確量不確樹”。

真心為他們點贊,這對我市發揮農村“三變”改革綜合效應,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四化”同步、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永康書記就做好我市“三變”改革工作

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要解放思想,進一步增強幹事創業的能力。全市上下要堅決打破阻礙“三變”改革的罎罎罐罐,增強調查研究、廣泛應用“三變+”改革模式、結合實際、改革創新能力,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脫貧攻堅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新智慧、新舉措、新辦法。

二是要改革創新,進一步豐富幹事創業的方法。各級各部門要善於運用改革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探索“三變+”等改革機制和新模式,將沉睡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潛力激發起來,將優勢主導產業壯大起來,切實加快全市“四化”同步發展步伐。

三是要擔當務實,進一步整合幹事創業的力量。涉貧區縣黨委政府要大力發揚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作風,切實做好服務保障、培訓指導、宣傳引導等工作。要發動企業、商會、協會、學校等機構,積極參與“三變”改革,努力為全市脫貧攻堅整合更多力量。

這場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一共有3000多人參加,各區縣、西鹹新區、各開發區設分會場,市級領導,各級各部門和分管脫貧攻堅工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

文:英飛 | 圖:李學東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答案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六盤水市是一座生態休閒城市,被稱為“中國涼都”和“南國冰雪城”。

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市情,為六盤水市推動農村“三變”改革提供了基礎和條件,這些既是發展的機遇,也是發展的短板,六盤水市在農村經營體制、加快脫貧攻堅、城鄉融合發展、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和鄉村治理方面遇到新挑戰。這五大挑戰,催生“三變”改革。

“三變”改革的做法

1

推進資源變資產

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怎麼變?怎麼活?魏雄軍先舉了個例子

“盤州石橋鎮有個千年古銀杏村落,叫妥樂村,那裡有一千多棵連成片的古銀杏樹,最老的有1400多年,每到深秋,一片金黃。這片銀杏樹是貴州的寶貝,但千百年來,寶貝沒有變成老百姓的錢袋子。我們想了一個法子,把這個村做成一個旅遊景區,把這些樹入股到旅遊公司,現在農民既能從門票中獲得分紅,又能出售自己的銀杏果,獲得增收。這麼一變,讓這個小小的貧困村富裕起來。”

● 這個例子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土地等自然資源“活化”入股,就是通過“三變”改革,將資源確權給農民,農民不僅可用土地入股,還可用樹木、河流等入股,如此一改,農民就有了自己的資產。

● 另外一種類型叫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入股,就是在推進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將這些集體資產直接入股或量化到村集體組織成員身上,讓他們從中獲得收益。

● 第三種類型是技術技藝等資源“物化”入股。

他說,六盤水市有44個少數民族,有苗族蠟染、有水城農民畫、有布依盤歌,有些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有作品沒商品,有價值沒價格,有欣賞沒市場。怎麼把看不到的東西“物化”出來?六盤水市的農民畫成了“三變”中的一變:

“水城陡箐有個村叫猴兒關,成立了農民畫專業合作社,農民以農民畫技藝入股,占股97%,合作社占股3%,送藝的農民達到了80餘人。”

|猴兒關村的女農民畫家正在作畫|

六盤水市鐘山區月照有一批繡娘,想把自己的手藝變成錢,就成立了一個繡娘涼都錦繡坊,繡娘的刺繡技藝占股30%,企業占股70%,繡娘不僅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還可以領分紅。

西安鄠邑區出的農民畫也很有名,還有剪紙、年畫等,這些資源也應該變“活”,也能把技藝變成錢。

|鄠邑區農民畫|

2

推進資金變股金

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

這裡涉及到財政扶貧資金、社會資金和金融資金。

吸引社會資金案例

“六盤水市是煤炭工業城市,一批‘煤老闆’完成了資本積累,急需轉型,市里就出臺了獎補政策,對進到獼猴桃、刺梨、茶葉等產業的社會企業給予補助,拉動了社會資金進入農村。”

3

推進農民變股東

讓增收的管道多起來

農民怎樣變股東?

六盤水市採取了很多形式,如企業帶動變、合作社覆蓋變、政府幫助變、自己參與變等等,魏雄軍介紹說,其中企業帶動變和合作社覆蓋變兩種形式推行的比較快。

水城縣的“企業帶動變”案例

水城縣有一百里的獼猴桃產業帶,農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有一家企業的做法就是把農民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起初,按分紅的方式給農民收益,但後來有的農民看老闆賺錢多,眼紅了。老闆就又想出一個辦法,把獼猴桃園分為N個網格,有技術的農民可以去管理一個網格,成為網格員,獲得30%的股權收益,有技術好又想創業的網格員,這家企業還會劃個園區給他來管理,成為企業的帶頭人。這樣,“三變”也推動了農民轉型。

“合作社覆蓋變”案例

盤州組建“一村一社”,推動農戶入社定股,以“人”的集中帶動“土地”的集中,大力解決“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了不合算”的突出問題。

經過幾年的實踐,六盤水市探索“三變+”模式,+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景區景點、+現代金融,+水利水電、+電子商務,+易地移民,+城市資源,+文化產業,+加工企業,+生態經濟。六盤水市通過“三變”改革,各種要素被啟動了,農民也被帶動起來,農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逐步實現了“耕者有其股”,也就是要無物不股、無奇不股、無事不股、無資不股、無人不股。

“三變”改革需要把握的關鍵和重點

“三變”改革政治性強、政策性強,魏雄軍從六盤水市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三變”改革需要把握的關鍵和重點:

◆ 聚焦脫貧攻堅、明確改革目標;

◆ 聚焦優勢產業,搭建發展平臺;

◆ 聚焦資金整合,拓寬融資管道;

◆ 聚焦經營主體,培育承接龍頭;

◆ 聚焦鄉村治理,激發內生動力;

◆ 聚焦權益保護,嚴密防範風險;

在這裡,魏雄軍講了兩個特別生動的案例:

1

現在鄉村旅遊比較盛行,梅花山就把荒山化為雪山,建設國際滑雪場,變成冰雪童話,這樣通過“冰雪扶貧”,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2

“三變”改革還可以依託城市現代服務業,六盤水市的中心城區鐘山區就有創新的做法——讓貧困戶入股到城市或景區的停車場、商鋪、集貿市場、廣告位等公共優質資源,通過股份合作,把城市資源、城市利益分享、讓渡給村集體或貧困戶入股,每年領到分紅,實現增收。

推進“三變”改革的幾點體會

魏雄軍還和大家分享了推進“三變”改革的八點體會:

◆ 必須堅持“三變+”這個改革理念,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的精神;

◆ 必須堅持“三權分置”這個重要原則,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這個主要形式;

◆ 必須堅持股份合作這個基本制度,構建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

◆ 必須堅持產業平臺這個關鍵支撐,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 必須堅持企業+基地+農戶”這種運作模式,形成全要素集聚的改革合力;

◆ 必須堅持“保底分紅+收益分紅”這種分紅方式,讓農民共用產業發展成果;

◆ 必須堅持城市資源反哺農村貧困人口這個突破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機制;

◆ 必須堅持黨政主導這個保障,推動“三變”改革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

這裡,魏雄軍講了一個“確量不確樹”的很有趣的例子:大河鎮有片葡萄園區,農民以實物入股的方式入股,農民占股30%,也就相當於66株葡萄樹,農民想為遊客提供採摘服務,就提出想把自己占的股份兌成葡萄樹。這個時候,老闆提出一個辦法:“你要66株葡萄樹也可以,但是不先劃定樹,等果實成熟的時候再隨機抽給你。”這樣的話,農民不知道哪棵樹是自己的,就會把每棵樹都管理好,這就叫“確量不確樹”。

真心為他們點贊,這對我市發揮農村“三變”改革綜合效應,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四化”同步、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永康書記就做好我市“三變”改革工作

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要解放思想,進一步增強幹事創業的能力。全市上下要堅決打破阻礙“三變”改革的罎罎罐罐,增強調查研究、廣泛應用“三變+”改革模式、結合實際、改革創新能力,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脫貧攻堅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新智慧、新舉措、新辦法。

二是要改革創新,進一步豐富幹事創業的方法。各級各部門要善於運用改革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探索“三變+”等改革機制和新模式,將沉睡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潛力激發起來,將優勢主導產業壯大起來,切實加快全市“四化”同步發展步伐。

三是要擔當務實,進一步整合幹事創業的力量。涉貧區縣黨委政府要大力發揚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作風,切實做好服務保障、培訓指導、宣傳引導等工作。要發動企業、商會、協會、學校等機構,積極參與“三變”改革,努力為全市脫貧攻堅整合更多力量。

這場報告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一共有3000多人參加,各區縣、西鹹新區、各開發區設分會場,市級領導,各級各部門和分管脫貧攻堅工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會。

文:英飛 | 圖:李學東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