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媒關注尼泊爾共產黨贏得大選:對中印外交政策或轉向

美媒稱, 與鄰國中國關係密切的尼泊爾共產黨在該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中獲勝。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 前總理普什帕·卡邁勒·達哈爾領導的共產黨與前總理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領導的共產黨組成的強大政治聯盟, 在立法機構聯邦議會和省級議會中贏得了多數席位。

報導稱, 計票在12月7日的投票結束後不久就開始了, 但結果直到上周才變得明朗。 12月15日, 尼泊爾選舉委員會的一位發言人說, 委員會只剩下少量有待統計的選票。

美媒認為, 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總理領導的尼泊爾大會黨在選舉中失利,

很可能會對尼泊爾的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尼泊爾是夾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內陸國家。

報導稱, 在尼泊爾共產黨的奧利在擔任總理期間對印度採取了更加強硬的立場。

報導稱, 尼泊爾在最近幾年裡經歷了不少動盪。 2015年4月, 一系列的地震再次給尼泊爾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地震導致近9000人喪生, 數十萬間房屋被毀。

2015年9月, 尼泊爾新憲法在經過了充滿爭議的長期拖延之後終於獲得通過, 但居住在該國南部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團體發起抗議活動, 反對他們稱之為憲法中對婦女、原住民社區和低等種姓的歧視條款, 抗議活動導致了傷亡。

報導稱, 印度方面也有動靜。 在抗議活動期間,

印度對邊境進行了長達五個月的封鎖, 切斷了進入尼泊爾的藥品和建築材料等重要供給。 成千上萬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園的人只能住在寒冷的鐵皮棚裡。

報導表示, 許多人說, 印度帶頭實行封鎖, 是因為國內有人反對尼泊爾的憲法, 尼泊爾一些地區的反印度情緒在過去兩年裡有所加重。

報導援引新德里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的S·D·穆尼的觀點表示:“如果印度不能讓自己成為尼泊爾可信任的發展夥伴的話, 中國人在那裡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

據報導, 這個月的選舉填補了尼泊爾聯邦議會和省議會的800多個席位。 一些農村地區的選民為了投票, 在喜馬拉雅山裡走了數小時的山路。

報導稱, 選民們為選舉能夠進行這件事本身感到歡欣鼓舞,

他們對新的政治領導人可能給尼泊爾帶來穩定表示了樂觀, 這個國家在不到10年時間內已換過10位總理。

資料圖片:12月7日,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 一名選民抵達投票站。 新華社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