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儲糧漳州直屬庫抓黨建促科技儲糧 黨員拔尖人才快速成長

人民網漳州12月19日電(吳隆重) 廈門灣南岸的招商局港區, 矗立著一幢幢十幾層樓高的立筒糧倉, 糧倉裡頭的糧食無需藥劑存放, 也能好幾年不發黴也不長蟲。 這種“綠色儲糧”效果得益于中儲糧漳州直屬庫黨員團隊研發的實用新型技術專利。

最近,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儲糧)將這個技術開發團隊確定為十家拔尖人才工作室之一, 進一步營造黨員團隊快速成長的環境。 該庫是中儲糧物流公司在福建省設立的一個重要糧食物流節點, 承擔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和糧食輪換經營重任。

由於漳州庫地處東南沿海高溫高濕地區, 儲糧難度大, 糧食容易發熱發黴, 特別是度夏期間, 採用谷冷機進行低溫儲糧, 費電多, 損耗大, 儲糧成本高。

直屬庫領導班子一貫高度重視、積極推行科技儲糧工作, 設立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充分支持。 這一難題由成立於2008年的科保小組歷時多年攻克。 團隊成立之初黨員主動請纓, 6名技術人員中黨員占5名, 現任第三支部書記譚達川擔任團隊負責人, 制定技術攻關方案, 合理分工, 先後取得5項使用新型技術專利和一項發明專利, 其中, 2012年起, 一種倉內環流均衡溫濕度儲糧技術、控溫氣調儲糧技術先後獲得推廣。

“黨員是科技儲糧的主要力量。 ”直屬庫黨委書記介紹說,

這支以年輕黨員為主力的科保小組十分敬業。 糧庫所處的招商局港區, 平時車輛船隻進進出出, 一派繁忙, 但娛樂休閒場所缺乏, 在這種環境下, 年輕人必須耐得住單調和繁忙的工作生活。 據介紹, 研發試驗期間, 團隊成員每天心系技術進展, 抓緊時間進行試驗比對、觀察資料, 查找資料, 撰寫論文, 每人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幾個小時, 不計報酬。

以往, 糧食管理員必須對糧倉進行人工滅菌、放藥等操作, 工作量大。 使用這些技術, 儲存在糧庫裡的糧食不發熱, 達到抑菌、殺蟲、保鮮等理想效果, 減少了糧食保管人員工作量, 儲糧成本降低50%, 損耗控制在0.8%以下, 相比以往, 每年節約100萬元儲糧成本, 實現了南方高溫高濕地區科技儲糧、綠色儲糧、節能環保、提質增效目標。

始於2013年的氣調與空調結合技術也於今年完成, 成功摸索出一整套的控溫氣調儲糧技術, 創新了南方高溫高濕地區的儲糧新模式。

黨員團隊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埋頭苦幹, 並沒有耽誤各種組織生活和學習活動。 在集團公司黨組和物流公司黨委的統一部署下, 糧庫黨委落實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理論研討、座談交流、宣傳宣講、培訓輔導等學習任務。 庫黨委辦公室充分利用當地著名的“龍江精神”展示館、谷文昌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資源, 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設立黨員示範倉、示範崗, 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不斷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有效提振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

並積極與當地有關部門互動, 組織黨員參加扶貧慰問志願活動, 多次受到上級和當地黨委表彰。 最近, 在中儲糧集團公司倉儲工作與南方地區科技儲糧工作會議上, 直屬庫主任代表漳州直屬庫作了科技儲糧經驗交流。 日前, 中儲糧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魯曉東專程深入糧庫, 作了十九大專題宣講, 對該糧庫黨委抓党建促進黨員成長的經驗予以充分肯定, 他號召全體黨員幹部踐行十九大精神, 不忘初心、時刻牢記使命, 掀起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堅決把保百姓飯碗的儲備糧管住、管好、管優。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