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從產品經理到CEO,我的經歷你可以複製

文/華仔發佈於5小時前閱讀1140評論0喜歡4

閱讀1140

標籤:

產品經理

2017年12月, 正式從產品總監的崗位上升職為CEO, 嗯, 是升職, 不是自己創業。

應該來說已經到了產品經理職業生涯的高點, 感受到更多的也是壓力, 做產品這麼多年, 深知做好一個產品有多難。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 從需求分析師做起, 經歷了產品設計師、商務分析師、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資深產品經理、產品總監, 從本科畢業開始算, 10年多之後成長為CEO, 時間說長不長, 說短也不短了。

一路走來, 波瀾不驚, 很多時候都是選擇對了, 路就走對了。 也因為我的經歷不是創業才當上CEO的,

走的是一條平凡之路, 所以我的經歷任何人都是可以複製的。

一、摸著石頭過河:從學校到社會的實踐

大學期間, 我主修的是電腦科學與技術, 因為在高中畢業之前都沒有接觸過電腦, 那時候能玩電腦還是蠻新鮮的, 所以專業就選了電腦。 大二的時候學校才允許買電腦, 那時還沒有液晶屏, 顯示器都是超大的。 結果學的越深入越發現自己不太適合走技術專業路線, 那時候就有點迷茫了, 不知道未來該幹什麼。

當時有兩件事對我影響有點大, 一是“打工皇帝”唐駿的經歷故事;二是李開複的《給中國學生的信》;從中我漸漸有了今後走上職業經理人道路的理想。 因此大二的時候跨校輔修了工商管理專業,

在自己純理工科知識體系的理性中加入了文科知識體系的感性。

大學期間雖然每年都可以拿獎學金, 但自己的成績是在逐年下降的, 越往後花在學業外的時間越多, 到最後大四的一整年我都是在外面上班的, 所以還沒畢業就比別人多了一年的工作經驗。

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是有點糾結的, 但我自己知道不太適合做技術, 所以放棄了當時看起來很好的幾份Offer, 最後選擇了一份上海的售後技術支援工程師的工作。 在客戶公司現場做乙方, 技術支援為主, 會涉及到一些jsp的開發、oracle資料庫觸發器和存儲過程的編寫。

第一份工作從大四開始做了三年, 逐漸的從技術支援到項目經理、需求分析師, 主要負責OA系統的實施,

會涉及到工作流、資訊發佈、門戶系統等內部辦公系統的業務, 當時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 整塊業務也積累的差不多了, 就開始謀求轉型。

當時也不清楚轉型去做什麼, 我就做了兩手準備, 當時oracle資料庫維護還蠻吃香的, 自己對這塊技術掌握的也比較好, 所以就去考了oracle的DBA證書, 想著萬一轉型失敗繼續當技術;另一方面報考了在職研究生的財務管理專業, 繼續為我職業經理人的理想做準備。

這個階段讓自己在做技術類崗位和非技術類崗位的選擇上更加明確, 在求學和工作過程中, 都在為轉型做準備。 做為乙方, 在客戶現場逐漸的從技術支援轉型做項目經理和需求分析師, 和客戶的業務部門去聊他們對OA系統的訴求,

去聊他們所提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不知不覺間就掌握了一些需求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也瞭解到市面上確實有需求分析師、商務分析師這樣的崗位存在, 更加堅定了自己轉型的想法。

二、砥礪前行:產品經理進階成長之路

有一天盛大網路的HR聯繫到了我, 過去面試通過了, 就此開始第二份工作, 負責盛大內部資訊化系統的設計, 與第一份工作的內容有點類似, 當時內部崗位叫產品設計師。 在盛大也待了三年, 這三年是整個互聯網發展最快的三年, 智慧手機剛剛起步, 當時主要還是塞班系統和黑莓系統, 買個安卓系統的手機當時是很奢侈的, 自己在這三年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盛大經歷了很多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

經歷了很多項目從萌芽到發展到終止, 也漸漸清晰自己的職業發展。 當時盛大創新院和盛大各個子公司在做的業務, 很有可能就是那幾年整個互聯網在做的事情, 除了電商。 很多項目放到現在都是很好的, 但是當時智慧手機保有量很低, 很多移動端場景的項目沒有做起來。

在盛大收穫最大的地方就是讓自己真正接觸了互聯網產品, 極大的擴充了知識面, 掌握了一些互聯網產品設計方法, 還總結了很多快速製作原型進行需求演示的方法, 當時我做了一整套的Axure操作教程發佈在自己的博客上, 除了WebPPD, 應該就是第二家了, 那時還是Axure 6.0版本。 通過和早期做互聯網產品的小夥伴交流, 也學習到了很多做產品的分析手法, 那時候UCDChina比較火,成為了為數不多大家學習交流的平臺。

當時盛大明確說不會涉及電商產品,自己又感覺電商會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就從盛大加入了1號店。在1號店2年半的時間,經歷了1號店最輝煌的時刻,每年的業績都是翻番的增長。最開始崗位是商務分析師,後來改成產品經理。在這裡系統的掌握了產品研發的過程,逐漸的從負責功能模組到負責產品線,到我離職的時候,我負責了五條產品線,對應有40多人的開發和測試團隊,學到了電商產品的各塊業務邏輯。

當時1號店的系統都是採用自主搭建的方式,很多都是從0到1做的,而且趕上了電商產業快速發展和業務模式不斷革新的契機,每天都能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驗證效率也很高,很多大型的項目都能快速上線驗證。在這裡,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做產品的一些方法論,鍛煉了產品規劃能力和業務分析能力。

從設計產品功能到負責產品線,很大的差別就是思考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樣了。以前更多思考功能是否滿足使用,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有比較好的體驗,更多都是在實現功能。到負責產品線的時候,首先它是功能的集合,就得站在產品線的角度去合理的安排優先順序,去整體性的考慮;其次得考慮不同產品線之間的協作,得更多的去瞭解別的產品線業務;當負責的產品線變多了之後,很多時候都是站在產品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

離開1號店是有點迫於生活壓力了,需要考慮成家的事情,再者總覺得自己融入不了上海這個大城市,剛好有個阿裡的機會,就從上海來到了杭州。在杭州待了一個星期左右,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決定在這裡定居。在阿裡仍舊負責B2C業務的產品線,不過是國際B2C業務。

在阿裡的時間不長,不到1年的時間,接觸到大廠內部做產品的流程和方法,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大的產品團隊分工更細,各個崗位之間考慮問題更專注也更專業,在每個細小的領域都力爭做到最好,這也是產品能做出來的基因。不過雖然分的細,卻也要求每個人都要把業務研究透,之後再分工協作。因此在阿裡做產品,最深的體會就是前期的需求策劃、需求評審環節消耗的時間是很多的,業務吃透了,需求也吃透了,開發實現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經歷了盛大、1號店、阿裡之後,開始感受到企業文化的魅力,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團隊。在阿裡雖然沒有帶團隊,但結合1號店時期和開發測試團隊的協作,收穫了一些團隊文化營造的方法。

後來覺得一直做電商沒什麼挑戰,往專業線的發展道路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當時也特別關注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自己也有做一些線上的分享,剛好有一個線上教育產品的機會,就毅然從阿裡出去了,當時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非常的不解,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要什麼。

三、終極修煉:從0到1的產品修煉之路

進入銘師堂之後崗位成了產品總監,開始全面負責一款產品,算是完成了從產品線負責人到產品負責人的跨越。在這裡經歷了從0到1組建團隊,從0到1做業務,中間轉型了4次,第5次方向調整才把業務模式基本定型。

兩年半多的時間裡,學習和接觸到了很多先前沒有接觸過的方面,業務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個過程真是一言難盡,和團隊一起哭過也一起笑過,也要感謝公司的支持,算是很豐富的一段經歷了。後來公司內部調整,機遇不再,我也選擇了離開。

確實對先前的項目非常的難以割捨,自己也調整了一段時間,中間短暫的去過一家創業型公司,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來到了現在的公司,如前所述,入職4個月後,升職為CEO。

稱為產品總監之後,思考問題的角度上升到了公司業務發展戰略的層面。接觸到的業務範圍更廣也更多,除了要把控產品發展方向以外,也涉及到很多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對行業現狀和機遇的分析和判斷,去決定產品的發展走勢。在當產品總監的3年半裡,自己做的產品規劃基本都能命中行業發展的關鍵字,原因無他,更多都是自身業務分析能力的提升所帶來的結果。

四、總結:回歸做出好產品的初心

一路走來,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我自己總結下來歸根於自己每個階段都知道自己要什麼,進而會在各個階段去學習、去補足自己弱項的部分。有人會說我運氣好,經歷了幾家大公司,我只想說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進入大公司也不是憑運氣進去的,還是要靠自身的能力,有實力自然會有機會垂青。

以前沒有成長的環境,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摸索,以前一起做產品的很多同事都很厲害,現在也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了。現在產品經理的成長環境要好的多,有很多前人總結出來的乾貨可以學習,能縮短成長的時間。只要你肯努力,應該花不了10年的時間,就能達到我現在的水準。

我是農民出身,小時候窮怕了,只有讀書是出路。我相信和我情況差不多的小夥伴大有人在,我也希望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我將自己做產品的一些心得體會、方法論總結出來,想分享有需要的產品新人,因此開始寫微信公眾號。但面試了很多小夥伴之後,發現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學習,或者說學習太便捷,導致不會學習了,因此我又創辦了堇創社,在杭州建立一個線下學習和交流的圈子,為廣大產品經理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幫助。我的想法很簡單,説明更多的產品經理快速成長。

3年以下主要培養需求分析能力,3-5年主要培養產品規劃能力,5年以上主要培養業務分析能力。我一直和產品新人們去強調這一點,不過社會的浮躁環境,讓很多小夥伴都是在“揠苗助長”,基礎都不扎實,就開始獨立負責一款產品,失敗的經驗多了,不斷的因為項目失敗而換工作,反而不利於自身的成長。前期過於追求薪資的提升,而較少的去考慮自身的成長,可能很快就會到發展的瓶頸。

產品經理一定不能忘記做出好產品的初心,不是為了取悅老闆,不是為了追求高薪,不是為了敷衍工作,而是為了心中那份做出好產品的理想。產品經理是產品的源頭,為了做產品而做產品是不容易成功的,要從業務本質出發,多考慮業務場景和用戶使用場景,圍繞痛點、癢點、興奮點去設計產品,當你做出了好產品,該有的都會有的。

經歷比較豐富,每一段拿出來講都會有很多曲折的成長故事,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做選擇,不管是日常產品管理過程中的決策,還是職業進程中的選擇,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冷靜的去分析選擇,義無反顧的去走所選的道路,努力總會有收穫!

文/華仔 微信公眾號:零起點做產品經理

那時候UCDChina比較火,成為了為數不多大家學習交流的平臺。

當時盛大明確說不會涉及電商產品,自己又感覺電商會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就從盛大加入了1號店。在1號店2年半的時間,經歷了1號店最輝煌的時刻,每年的業績都是翻番的增長。最開始崗位是商務分析師,後來改成產品經理。在這裡系統的掌握了產品研發的過程,逐漸的從負責功能模組到負責產品線,到我離職的時候,我負責了五條產品線,對應有40多人的開發和測試團隊,學到了電商產品的各塊業務邏輯。

當時1號店的系統都是採用自主搭建的方式,很多都是從0到1做的,而且趕上了電商產業快速發展和業務模式不斷革新的契機,每天都能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驗證效率也很高,很多大型的項目都能快速上線驗證。在這裡,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做產品的一些方法論,鍛煉了產品規劃能力和業務分析能力。

從設計產品功能到負責產品線,很大的差別就是思考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樣了。以前更多思考功能是否滿足使用,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有比較好的體驗,更多都是在實現功能。到負責產品線的時候,首先它是功能的集合,就得站在產品線的角度去合理的安排優先順序,去整體性的考慮;其次得考慮不同產品線之間的協作,得更多的去瞭解別的產品線業務;當負責的產品線變多了之後,很多時候都是站在產品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

離開1號店是有點迫於生活壓力了,需要考慮成家的事情,再者總覺得自己融入不了上海這個大城市,剛好有個阿裡的機會,就從上海來到了杭州。在杭州待了一個星期左右,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決定在這裡定居。在阿裡仍舊負責B2C業務的產品線,不過是國際B2C業務。

在阿裡的時間不長,不到1年的時間,接觸到大廠內部做產品的流程和方法,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大的產品團隊分工更細,各個崗位之間考慮問題更專注也更專業,在每個細小的領域都力爭做到最好,這也是產品能做出來的基因。不過雖然分的細,卻也要求每個人都要把業務研究透,之後再分工協作。因此在阿裡做產品,最深的體會就是前期的需求策劃、需求評審環節消耗的時間是很多的,業務吃透了,需求也吃透了,開發實現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經歷了盛大、1號店、阿裡之後,開始感受到企業文化的魅力,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團隊。在阿裡雖然沒有帶團隊,但結合1號店時期和開發測試團隊的協作,收穫了一些團隊文化營造的方法。

後來覺得一直做電商沒什麼挑戰,往專業線的發展道路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當時也特別關注線上教育行業的發展,自己也有做一些線上的分享,剛好有一個線上教育產品的機會,就毅然從阿裡出去了,當時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非常的不解,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要什麼。

三、終極修煉:從0到1的產品修煉之路

進入銘師堂之後崗位成了產品總監,開始全面負責一款產品,算是完成了從產品線負責人到產品負責人的跨越。在這裡經歷了從0到1組建團隊,從0到1做業務,中間轉型了4次,第5次方向調整才把業務模式基本定型。

兩年半多的時間裡,學習和接觸到了很多先前沒有接觸過的方面,業務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個過程真是一言難盡,和團隊一起哭過也一起笑過,也要感謝公司的支持,算是很豐富的一段經歷了。後來公司內部調整,機遇不再,我也選擇了離開。

確實對先前的項目非常的難以割捨,自己也調整了一段時間,中間短暫的去過一家創業型公司,不是自己想要的,最後來到了現在的公司,如前所述,入職4個月後,升職為CEO。

稱為產品總監之後,思考問題的角度上升到了公司業務發展戰略的層面。接觸到的業務範圍更廣也更多,除了要把控產品發展方向以外,也涉及到很多行業發展趨勢的研究,對行業現狀和機遇的分析和判斷,去決定產品的發展走勢。在當產品總監的3年半裡,自己做的產品規劃基本都能命中行業發展的關鍵字,原因無他,更多都是自身業務分析能力的提升所帶來的結果。

四、總結:回歸做出好產品的初心

一路走來,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我自己總結下來歸根於自己每個階段都知道自己要什麼,進而會在各個階段去學習、去補足自己弱項的部分。有人會說我運氣好,經歷了幾家大公司,我只想說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進入大公司也不是憑運氣進去的,還是要靠自身的能力,有實力自然會有機會垂青。

以前沒有成長的環境,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摸索,以前一起做產品的很多同事都很厲害,現在也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了。現在產品經理的成長環境要好的多,有很多前人總結出來的乾貨可以學習,能縮短成長的時間。只要你肯努力,應該花不了10年的時間,就能達到我現在的水準。

我是農民出身,小時候窮怕了,只有讀書是出路。我相信和我情況差不多的小夥伴大有人在,我也希望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我將自己做產品的一些心得體會、方法論總結出來,想分享有需要的產品新人,因此開始寫微信公眾號。但面試了很多小夥伴之後,發現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學習,或者說學習太便捷,導致不會學習了,因此我又創辦了堇創社,在杭州建立一個線下學習和交流的圈子,為廣大產品經理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幫助。我的想法很簡單,説明更多的產品經理快速成長。

3年以下主要培養需求分析能力,3-5年主要培養產品規劃能力,5年以上主要培養業務分析能力。我一直和產品新人們去強調這一點,不過社會的浮躁環境,讓很多小夥伴都是在“揠苗助長”,基礎都不扎實,就開始獨立負責一款產品,失敗的經驗多了,不斷的因為項目失敗而換工作,反而不利於自身的成長。前期過於追求薪資的提升,而較少的去考慮自身的成長,可能很快就會到發展的瓶頸。

產品經理一定不能忘記做出好產品的初心,不是為了取悅老闆,不是為了追求高薪,不是為了敷衍工作,而是為了心中那份做出好產品的理想。產品經理是產品的源頭,為了做產品而做產品是不容易成功的,要從業務本質出發,多考慮業務場景和用戶使用場景,圍繞痛點、癢點、興奮點去設計產品,當你做出了好產品,該有的都會有的。

經歷比較豐富,每一段拿出來講都會有很多曲折的成長故事,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做選擇,不管是日常產品管理過程中的決策,還是職業進程中的選擇,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冷靜的去分析選擇,義無反顧的去走所選的道路,努力總會有收穫!

文/華仔 微信公眾號:零起點做產品經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