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第三次來新疆 行色南疆

帕米爾高原

這是我第三次來新疆。 第一次是2008年8月, 去俄羅斯路過烏魯木齊, 行程安排了天池和吐魯番, 天池給我的印象既不大也不算美。

第二次是2013年6月, 跟隨國旅首發團沿喀拉峻-那拉提-巴音布魯克一路玩了幾天, 以為自己真的來到了天堂。 置身于小草剛冒出嫩芽, 一片淺綠的大草原, 遠望綿延起伏的群山, 萬籟俱寂中傾聽天邊傳來的陣陣天鵝鳴叫聲, 從此愛上了大美新疆。

巴音布魯克

巴音布魯克

這一次為了躲避十一觀摩人山人海的命運, 同伴選擇了一條有些冷僻的線路, 我也熱烈響應, 我們義無反顧地奔赴在帝都的很多人, 包括我們眼裡還有些神秘的南疆。

目的地是庫車-阿克蘇-喀什一線, 行色匆匆, 卻終生難忘。

克孜爾石窟

一、大美新疆

曾經記憶裡, 新疆的天池並不大, 去的那天天色也不好, 還有風吹皺了池水, 我在天池邊上有種打醬油的感覺, 不知道該幹啥。

第二次到新疆, 經歷了漫長的一天戈壁灘上的行程之後, 在那拉提和巴音布魯克, 以為到了神仙呆的地方,

才知道“大美”一詞用於新疆果真不虛。

巴音布魯克

巴音布魯克

這一次也是為了領略 “大美”而來。 穿過塔克拉瑪幹, 攀上帕米爾高原, 來到西王母住的昆侖山脈, 把不一樣的大美盡收眼底, 旅程雖然艱苦, 卻可以在記憶裡得以永存。

金色沙丘

之前看多了描繪沙漠的風光片,片子裡總是綿延起伏的金色沙丘,配上夕陽余暉下一行緩走的駝隊,仿佛西域重現,盡顯沙漠的絢爛。可真到了我們有機會在沙漠裡穿行700公里,從庫車到喀什,這一整天卻遇到的都是浮塵天氣,天是灰的,沙也是灰的,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間只有一條孤獨的柏油公路,看不到盡頭。

金色沙丘

從早上9點到黃昏,大巴車就這樣寂寞地行進著。大多數時間,視野望去,看不到任何其他人跡,實踐證明,十一期間前後對面都沒有車的公路還是有的,它在塔克拉瑪幹。

塔克拉瑪幹

起初入沙漠時還有些興趣,特別像我這樣從未見過大沙漠的遊客,好奇地觀察著兩旁的護沙帶,不停地瞭望遠方,甚至還期待著這荒無人煙的地方能從沙裡鑽出個土著動物來。實際上,公路的兩邊據說是學習了以色列的技術,用網格和耐旱的沙棘固定住流沙,偶爾還有個把紅柳,除此之外,啥也沒有。

塔克拉瑪幹

往遠看,塔克拉瑪幹地勢平緩,沒有高大的沙丘,一眼就能望到天際線。就這樣在長長的一天裡,窗外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景致,按導遊的話說,不把你們看吐了不甘休,後半程在平穩的車上我都在忙著用IPAD追劇了。

然而此時此刻,回到帝都高樓大廈的懷抱,坐在電腦前,回憶起那顯得有些無聊的一天,卻在回味中驚訝人定勝天的偉大。一條公路就這麼修在了茫茫沙海中,這修築的過程幾多艱辛我這個路人無從得知。為了維護流沙中的這條路,又有多少人長年累月地與荒涼為伍,這也是我無法想像的。對於貪玩的我來說,人生能有幾回去體驗一把整整一天都在沙漠裡穿行?恐怕也是空前絕後了吧。 對於中國最大的沙漠,我已可以自豪地說,我不僅來過,還穿行而過!新疆之大,這一天的旅程便是一個有力佐證。

沙漠公路

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登上帕米爾高原,去看看冰山上來客的故鄉。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離喀什老城並不遠,大巴車在限速的條件下僅用了四個多小時就已經爬到3000多米了,比起動不動就大半天甚至長達10個小時以上的車程,這點路在南疆真不算什麼。

帕米爾高原

應該說這次旅行是非常幸運的。南疆據說一年當中得有三分之二的天氣都是浮塵天,我們到喀什的當天也是霧濛濛的,可到了第二天我們準備出發上高原的時候,天卻晴了,山尖上終於露出了天空本來的湛藍顏色。由於沒有任何污染,晴朗的天空是通透的,行走在高原公路上,藍天之下皚皚雪山頓時清晰地映入眼簾,讓人神清氣爽。

帕米爾高原

來南疆之前曾誤以為這個三天兩頭鬧浮塵的地方一定旱得不行,到了喀什才知道這種理解真是大錯特錯了。喀什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高山雪水和地下水彙集成河,流遍喀什的每一個角落。在高原上,星羅棋佈著不少溪流和湖泊,此次看到的最大的兩個,一個是白沙湖,另一個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拉庫裡湖。

白沙湖

白沙湖顧名思義,湖水襯著奶白色的山巒,湖面很大,在陽光照耀下,湖水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綠色。山體很緩很柔,大部分是乳白色的,也有一點點灰白或灰黑,山上寸草不生。遠望過去,地平線上碧水映白沙,分外耀眼,甚至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眼前的景致是假的,是幻覺。

白沙湖

聽導遊說,這湖其實是個人工蓄水的水庫,在沒有水庫之前,這片淺灘上原有的細白砂礫歷經千萬年,被風吹上了山,使得原本黑乎乎的山巒變成了今天通體的白色。但自從有了這白沙湖水庫之後,白沙只能沉積在湖底,再沒可能被吹上山了,碧水映白沙的美景必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消逝。站在湖岸邊,既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些歎息世事無常,美景不會永恆,那時那刻,更覺倍感珍惜。

白沙湖

卡拉庫裡湖因它和兩座著名的雪山交相輝映,早已盛名在外。湖的一邊映著貢格爾九別峰的層巒疊嶂,另一邊則是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巍然聳立。

卡拉庫裡湖

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余米,是帕米爾高原的標誌和代表。見到他的那一天,天氣還不錯,雖然雲層很厚,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到峰頂上的常年積雪,慕士塔格或許是有些平地而起,給我的印象是冷峻而威嚴的。

慕士塔格峰

貢格爾九別峰則感覺柔和了很多,雖然它同樣高大。

貢格爾九別峰

貢格爾九別峰

貢格爾九別峰

卡拉庫裡這原本不起眼的高山湖在這兩座峰的映襯下頓時有了些神的威嚴。在湖邊不禁會對眼前的雪山肅然起敬,總感覺人類是斷不可輕易冒犯雪山的神秘與莊嚴的。在高原上呼嘯的風聲裡,偶爾的靜謐中,人依然會遐思,在隱約的山脊邊沿,是否就是老班長犧牲的地方?那藍天下映著太陽金色的雪山頂上,是否住著傳說中的冰川天女?

冰川天女

風吹得人聯手機都握不住,臨別收隊,一側頭,蜿蜒的公路上,有那一點黑衣導遊的身影,略顯孤獨。

導遊的身影

二、不得不說的美食

得益於自己是個南北方人結合的作品,從小除了一吃辣就上火咳嗽之外,北方的酸菜白肉,豬肉大蔥,餃子烙餅,南方的燒鵝叉燒,腸粉燒麥統統愛吃,更喜自小生活的江南大閘蟹黃泥螺白斬雞,更別說揚州老家馳名中外的淮揚菜系,蟹粉獅子頭、大煮幹絲、軟兜長魚…,我就是那個走到哪裡吃到哪裡,見到美食兩眼放光,吃完後悔腰圍見長,總是在吃與不吃中間糾結那麼一下下,然後必須選擇“吃”的女子。

中國美食

到了新疆,怎能虧待了眼巴巴等了好些日子的胃。剛到烏魯木齊的酒店,已是下午一點多,我們一行三人放下行李,顧不上洗漱,默契得不需要言語交流,常規動作:大眾點評——鎖定目標——開啟導航——出發!

離酒店最近,評價也最高的是烏魯木齊小尕子餐廳總店,據說這店名聲在外,在北京的王府井都有分店,步行距離1.2公里。雖然那時那刻,我們這仨從早上四點多就爬起來趕早班機的中年婦女已是又餓又累,可一想到美食就在前方,走上一刻鐘又算啥?要知道彼時烏魯木齊正在大降溫,十一期間的氣溫連10度都不到,還刮著冷颼颼的風,出北京的時候我們恨不得穿短袖呢,這強烈的天氣變化依然抵擋不住三個好吃人民的心。

小尕子餐廳

小尕子果真名不虛傳。按著點評推薦首先被我們盯上的是烤包子,10塊錢一個,也就是直徑十公分的大小,這可和西北人民普遍給人的豪爽印象大大不符啊。一端上來把我們更搞糊塗了,這哪像包子啊?分明是新疆蘇式月餅嗎,經過餐廳改良後的烤包子皮層層疊疊酥酥軟軟的,咬上去除了優質麵粉的甜香,還有糯而不粘的筋道兒,那餡兒是絕了,羊肉餡兒咸鮮不膩,沒有一點點膻味兒不說,細膩的羊肉末帶著一股肉香氣,入口一抿即化,一個包子下肚,頓覺舌尖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更讓人驚豔的是果仁餡料的烤包子,各式新鮮果仁包裹著紅糖做成的內芯兒,一口咬下去外層是包子皮的鬆軟,中間是果仁的碎香,內裡還有些許紅糖的甜美,讓人欲罷不能。不知道是我們著實太餓了,還是這包子味道太美,一頓飯之後,竟然想不起其他都吃過些什麼了,只隱約記得羊肉串不錯,鍋包菜也不錯,優酪乳挺好吃,還有嗎?實在想不來啦。同行的閨蜜跟我說,她在其他小尕子的分店還真沒吃過這樣的烤包子呢。

烤包子

來新疆不得不說的美食,一個是羊肉,一個是饢,還有一個是到哪裡味道都不重樣的拌面。鑒於同去的姐妹對羊肉不怎麼有興趣,加上跟著旅行團也沒啥自己吃大餐的機會,所以一路上我們對羊肉的感情並不深,饢卻一次又一次驚豔了我們。

在烏魯木齊小尕子餐廳吃過午飯(順便說一句,由於時差的緣故,我們這一點半才吃午飯的旅客算是早的了,等我們快吃完了,飯館才真正高朋滿座,門口排隊了),幾個人立馬來了精神,既不累也不冷了,吃得的確有點撐,於是大家決定消食健步走,周圍溜達下。酒店位於繁華鬧市,還沒走幾步,在酒店斜對面的拐角處我們又有了新發現——原來這個網紅店在這裡啊——阿布拉的饢。大老遠地就能看到這個小店門口排的那一溜長隊了,由於隊伍太長,我們又都撐得慌,於是一致決定,到了晚飯時間再來吃饢。

阿布拉的饢

黃昏再次來到這個小店前,排隊的隊伍縮短了一半,耐心地等待了二十多分鐘,我們仨終於買了到共同的午餐——壹個饢。排隊近半小時就為買一個饢,頓時招來了四周豪爽的新疆人一陣哄笑,在他們看來,五個起買才不枉排那麼長的隊吧。話說這饢是真香,趁著剛出鍋的熱乎勁兒,新疆的麵粉筋道兒,加上烤制的功力火候到位,一個饢還沒等回到酒店便被分食個精光。

阿布拉的饢

除了烏魯木齊,這一路都沒少吃。在去沙漠的路上,導遊帶我們尋了家小鎮上的饢,這裡的饢有個特點,和內地的千層餅有一拼,號稱千層饢,才2塊錢1個,嘗過之後的結果是回到大巴車上,人人嘴裡啃著饢,有人甚至貪心還手裡拿著塑膠袋提倆饢!

千層饢

和田夜市是這一路美食的一次經典記憶。來南疆之前,家人和朋友一直很擔心我的安全問題,以至於我們放棄了自組一個小旅行團的計畫,寧願加入這個30多人的龐大旅行團集體行動增加安全係數。然而真到了南疆才發覺這種念頭簡直太多餘了,這裡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剛到和田,作為南疆最大的夜市,導遊極力推薦我們去和田夜市走一走。剛吃完晚飯,導遊自己先跑夜市尋夜宵去了。團裡的旅友也不甘落後,三五成群,仿佛在不遠的夜市裡吹響了吃貨的集結號。

和田夜市

夜市離酒店有兩個街區,大約需要走上個20分鐘。此時夜色已濃,四周圍完全進入了夜景模式,顯得平靜而安詳,空氣雖然由於浮塵有些土味兒,卻透著那麼放鬆自然。進入夜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整齊的攤位,中間筆直的通道一眼望不到頭,新疆特色的各種各樣的燒烤琳琅滿目,尤其以肉串和雞蛋居多,當地自產的純優酪乳,水果酪和內地人喜歡的西式奶昔摻雜其間,一些攤前擺放的是燉煮好的一整個的羊頭羊肝,還有一些攤前則是展示著我們這些吃了晚飯的不再關注的拌面和饢……

和田夜市

烤串攤前人最多。新鮮的羊肉邊切邊烤,烤架旁零散堆放的是細嫩的紅柳枝。跟帝都的紅柳烤肉用恨不得擀麵杖粗的紅柳枝串肉不同,這裡用的紅柳枝只有小拇指粗細,我見到的非常新鮮,看上去像剛采來不久。令人遺憾的是,新疆人太厚道,一根樹枝上串的肉太多,我們實在吃不下,只好要了普通鋼釺串的最小串嘗了嘗,湊個熱鬧。

和田夜市

雖然胃裡填滿了食物,可看到碩大的烤鵝蛋我還是忍不住要了一個。賣鵝蛋的大媽照例是純種的維吾爾族人,除了會比劃10塊錢1個外,不會說漢語,我搞了半天也沒問清楚最正宗的吃法,既然大媽給了一個勺,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敲開蛋殼就挖。透過敲開的小洞可以清晰地看到,雞蛋清被烤成了凝凍狀,透明晶瑩,使人一眼就能看到最中間金黃的蛋黃,讚歎一句,這雞蛋的顏值著實不低。挖一勺進嘴,鵝蛋的新鮮味道立馬潤滿舌尖,很可惜胃容量實在有限,這麼大的蛋最終只是很浪費地嘗了嘗,估計真吃下去,抵上我一頓正餐了。

和田夜市

在夜市裡逛逛吃吃,中間還聽了會兒夜市特意安排的迎賓歌舞,往回走已是午夜,夜色濃郁,路旁的燈光忽明忽暗,一路悠哉遊哉,享受著周圍的寧靜祥和,印象中在帝都的平常日子,我是極少在半夜12點跑街邊閒逛的,真沒想到在遙遠的南疆居然可以如此自在,那一刻對祖國的敬意油然而生,恰逢國慶,發自內心地祝願這一份美好和諧能夠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直到永遠。

補充一句,和田夜市上那大個的蛋真不是雞能生的,那是鵝蛋,不知道為啥各個攤位都赫然寫著“烤雞蛋”,太誤導我這沒見過世面的帝都人民啦,我當時還傻想著沒準兒是火雞蛋?

和田夜市

2017年的中秋之夜是在喀什度過的,細心的導遊為一路勞頓的我們特意安排了豐盛的晚宴和烤全羊。晚宴設在其尼瓦克賓館的餐廳,其尼瓦克賓館是在1908年創建的英國駐喀什代辦處,後改為印(度)巴(基斯坦)領事館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它的餐廳剛好就座落在這擁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餐廳外觀顯得破舊滄桑,一看就是有年頭的建築,門邊上矗立的說明牌顯示著它曾經的身份和歷史。

餐廳內部的裝飾也修舊如舊,沒有做大的改動,甚至走廊邊上的雕刻都或多或少有了斑駁和掉落。應政府要求,餐廳老闆放棄了內外部的重裝改造,基本保持了曾經英國領事館的原貌,讓我們到了今天仍能有機會見到百年前那個烽火年代,一群西洋人在這樣一個地處東方,既偏僻又是交通要道的城市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其尼瓦克賓館的餐廳

在這樣的餐廳裡,一桌上坐著我們仨北京大姐,還有三位來自臺灣的同胞和一位從成都來的女士,七個原本毫無瓜葛素不相識的人坐在了一座百年建築裡的一張桌子邊,慶祝普天下華人共同的節日——中秋節,大家都有些感慨。或許是節日氣氛太濃,烤全羊反而成了陪襯,其實那羊肉是非常鮮美的,連平時不沾羊肉的老大姐都忍不住吃了兩塊。更多的時候,不同地域的我們這幾位中國人嘮嘮家常,談天說地,用著一樣的語言,說著似曾相識的故事,這個節雖然遠離親人,遠離了大多數的朋友,卻並不孤獨,愜意歡喜。

他鄉的中秋

三、悠遠文化

都說來南疆是來看文化的。此行的開頭和結尾都聚焦于南疆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上了。

民居

在烏魯木齊停留一晚之後,我們正式踏上旅程,坐飛機直達庫車。庫車機場非常小,沒有封閉式舷梯,一出艙門就能看到一座孤零零的航站樓,樓頂上赫然立著“庫車(龜茲)”幾個大字。恍惚間金戈鐵馬,龜茲這個在歷史教科書上見過的名字讓我有了穿越的感覺。機場四周有些荒涼,讓人很難想像當年安西四鎮或許繁華或許崢嶸的境況。一邊給機場拍照,一邊心裡默念,原來從這裡開始,我們踏上了南疆的土地。

庫車機場

我們此行的第一個景點很好地詮釋了庫車的歷史。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一個比敦煌還早四百年的西域石窟。它見證了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演變,是一個以小乘佛教為主流的存在了整整兩千多年的洞窟群落。

克孜爾石窟

我是第一次參觀這種座落在半山腰層層疊疊的石窟群,內心充滿了好奇。為了保護這一人類的文化遺產,景區規定洞窟內既不可以拍照,也不可以逗留,全程把我們分成小組,每一組都由一名景區講解員沿規定路線帶隊參觀。雖然由於年代久遠,石窟損壞嚴重,但能零距離觀摩到古人留下的壁畫對於像我這樣一直很嚮往考古的遊客來說真是一次美好的體驗。可惜這裡的石窟大都非常狹小,雖然遊客並不多,仍然會在洞裡顯得有些擁擠,四周圍無論是牆壁石榻,又都是文物不能觸碰,對參觀者而言,缺少震撼力和對美的感受力。只那麼一兩次,偶然回頭,石窟的小窗外,遊人時尚的身影掠過,襯著洞窟內時差千年的壁畫,一時間的時空交錯還是會使敏感的內心感受到觸動的。在洞窟外,因著浮塵天氣,天地都有些濁燥。講解員跟我們說,如何是好天,疊落的石窟與山腳下的郁蔥林木和不遠處的蜿蜒河流相伴,會美得像畫一樣。

克孜爾石窟

從庫車橫穿了塔克拉瑪幹之後,我們來到和田稍作停留。據說和田地區維族居民占比90%多,是個地地道道的維族之鄉。原以為這樣的一個小城會給人以異邦的感覺,還好還好,估計是這幾年推廣漢語的成果,街道兩邊的招牌都是漢語和維語並行,並沒有陌生的感覺。由於到和田的時候天色已晚,第二天早上就匆匆離開,我對這個號稱“玉都”的城市沒有太深的印象,此刻能夠回憶起的居然是浮塵重壓下,路邊如出入文物狀的樹葉,還有本次旅程遇到的最大一次意外。

路邊如出入文物狀的樹葉

大巴車剛剛駛離和田市區,憑藉司機師傅高超的技藝,經歷了一場比路考難一千倍的單行道大巴錯車之後,不到一小時,這車子居然不爭氣地突然失去了動力,只能以每 小時5公里的龜速爬行,不得不就近進了修理廠,等待換車救援。正是這次倒楣的意外,讓我們一車人有幸真正近距離地接觸了一把當地的維族人,確切地說,幸遇了當地熱情的維族員警和社區幹部,維族人淳樸率直的性格,至今想來依然暖心得很。

車子拋錨不久,我們一群人剛下車,準備在路邊無助地傻等,當地的執勤民警就已及時趕到,來的同志騎著摩托,個子不高,看上去也就三十來歲,一張典型的維族面孔,能說一口流利的帶著明顯當地口音的普通話。一看我們是群外地遊客,這個自稱“劉德華”(他覺得自己的大鼻子和劉德華非常像)的小夥子立馬熱情地幫著張羅起來,和同事一起帶著我們就近找了家估計這個村最大最好的餐館吃午飯。沒想到這鄉里的小飯館不僅拌面、烤串、饢,一個不少,還有據說只有檔次高的餐館才有的加了玫瑰花的茯茶。

玫瑰花的茯茶

茶足飯飽之後,看我們等替換車輛估計得好幾個小時,已經回到班上去吃飯的劉德華又折了回來,請示了上級同意,帶著我們三十多人直接進到了村裡的社區服務中心的大院裡休息。

村裡的社區服務中心

院子不大,停著幾輛車,中間是棵高大的核桃樹,樹底下像普通維族人家門口一樣擺著張能坐能臥的榻,樹杈上還放著鳥籠子,養著兩隻八哥。看到我們這一大撥人來了,估計這小村莊難得會有這麼多內地漢族人駐足吧,立馬引來各個辦公室的窗前都探出了腦袋(注:十一期間他們不放假),二樓的一個視窗裡居然有兩個美麗的姑娘在不停張望。負責接待的社區幹部滿眼笑意,殷勤招待,滿市里找切西瓜的刀(注:在新疆刀具管制還是很嚴格的),還為我們表演了一番維族人切西瓜的技巧。看到我們遊客裡的幾個小朋友對樹上結的核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劉德華”同志不知從哪裡找來個杆子,和小朋友一起忙起了打核桃。一時間,吃著西瓜,打著核桃,小院裡歡聲笑語,一點兒不覺得等待的枯燥,幾個素不相識的新疆當地幹部和一群天南海北的遊客之間,其樂融融,這種經歷此生也就這一回了吧。很多時候,我會覺得旅行就是旅行,沒有太多的目的和意義,能夠被記住的,更多的卻是旅行中這些點點滴滴珍貴的經歷。夢想著等自己老得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如果腦子還不那麼老糊塗,翻翻電腦裡的照片,撿起零碎的記憶,回味下這一生走過的很多地方,知足。

民宿

從和田繼續走就進入了喀什地區,到了最具新疆維吾爾民族特色的地方,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在喀什除了飽覽帕米爾高原的壯美之外,就是要到喀什老城區——喀什噶爾古城轉一轉,真正領略下維吾爾族的文化和生活。

喀什噶爾古城

聽導遊說,喀什噶爾的高臺民居由於都是土坯的房子,年久失修,危樓四起,坍塌了不少,就在不久以前,政府出資按照原樣1:1修舊如舊的原則,設計了幾千套不同的圖紙,將老城的土坯房全部翻建成了磚樓,外立面仍舊使用土坯飾料使得老房子能夠恢復到曾經的外形,這樣操作才使得千年古城既能大致保留原有的風貌,又沒有斷壁殘垣的破敗景象。

喀什噶爾古城

在老城閒逛,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維族的老人和小孩。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喀什老城沒有漢族居民,100%都是維族人。街上擺攤的,遛彎的,接孩子放學的(注:根據新疆自治區政府通知國慶不放假),不少都是上了年紀的維族大爺大媽,老大爺至今還保持著當年庫爾班大叔的裝扮,而不像年輕人很多已經很時尚新潮,除了頭上戴的小花帽(多帕)之外,和沿海的青年裝扮沒啥區別。大媽們則大多圍著頭巾,穿著維族特有的裙子和坎肩。街上的孩子很多,剛到喀什那天下午在老城,正趕上了學生們放學的時間,感覺到處都是不同年齡的男女娃娃,三五成群,一路打鬧嬉笑,一臉孩童特有的天真得意。和帝都大街上常見的亦步亦趨地跟在大人後面或者被大人牽著的娃娃們相比另是一番景象。那種歡樂熱鬧的場面倒像是我小時候的場景。也讓我想起多年前,在以色列海法的古城裡,也是正碰上一所小學放學,一群猶太小皮孩跑到社區廣場,大一點的爭先恐後地往廣場中央的老樹上爬,小不點兒在樹底下湊成堆兒,仰著頭用極羡慕的眼神看著樹上一臉得意的大男孩們。彼時在剛參觀過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之後,看到如此祥和的人間,我和同伴不約而同靜靜坐在了廣場的一角,久久不忍離去,祈禱歡樂滿人間,這些活潑的孩子們長大以後能夠遠離戰爭,在寧靜中度過幸福的一生。

維吾爾孩子

四、尾聲

在認識三十多年的老同學“威逼無利誘”之下,斷斷續續寫下了以上的文字,雖然我知道她要的是圖片配文,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東拉西扯了一通。感謝老同學讓我有機會留在這八千字的記錄,雖然限於詞語的貧乏,和寫作的時候專心不夠,這些文字不止一次明顯的斷片兒,無論情也好景也好,都沒法寫出我心中的模樣。但還是應著文中想告訴自己的,行色匆匆的旅途,總能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等將來的某一天,從這不過是片言隻語的記錄裡,依舊能捕捉到那時那地,在南疆的某個地方,我曾經有過的感動,足矣。

南疆

作者簡介:居茜。一個攢點錢就愛滿世界溜達的中年婦女;一個喜歡天寬地寬大美景致,一個愛著不同膚色民族的孩童臉上無邪笑容的人。

作者在南疆

金色沙丘

之前看多了描繪沙漠的風光片,片子裡總是綿延起伏的金色沙丘,配上夕陽余暉下一行緩走的駝隊,仿佛西域重現,盡顯沙漠的絢爛。可真到了我們有機會在沙漠裡穿行700公里,從庫車到喀什,這一整天卻遇到的都是浮塵天氣,天是灰的,沙也是灰的,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間只有一條孤獨的柏油公路,看不到盡頭。

金色沙丘

從早上9點到黃昏,大巴車就這樣寂寞地行進著。大多數時間,視野望去,看不到任何其他人跡,實踐證明,十一期間前後對面都沒有車的公路還是有的,它在塔克拉瑪幹。

塔克拉瑪幹

起初入沙漠時還有些興趣,特別像我這樣從未見過大沙漠的遊客,好奇地觀察著兩旁的護沙帶,不停地瞭望遠方,甚至還期待著這荒無人煙的地方能從沙裡鑽出個土著動物來。實際上,公路的兩邊據說是學習了以色列的技術,用網格和耐旱的沙棘固定住流沙,偶爾還有個把紅柳,除此之外,啥也沒有。

塔克拉瑪幹

往遠看,塔克拉瑪幹地勢平緩,沒有高大的沙丘,一眼就能望到天際線。就這樣在長長的一天裡,窗外不斷重複著同樣的景致,按導遊的話說,不把你們看吐了不甘休,後半程在平穩的車上我都在忙著用IPAD追劇了。

然而此時此刻,回到帝都高樓大廈的懷抱,坐在電腦前,回憶起那顯得有些無聊的一天,卻在回味中驚訝人定勝天的偉大。一條公路就這麼修在了茫茫沙海中,這修築的過程幾多艱辛我這個路人無從得知。為了維護流沙中的這條路,又有多少人長年累月地與荒涼為伍,這也是我無法想像的。對於貪玩的我來說,人生能有幾回去體驗一把整整一天都在沙漠裡穿行?恐怕也是空前絕後了吧。 對於中國最大的沙漠,我已可以自豪地說,我不僅來過,還穿行而過!新疆之大,這一天的旅程便是一個有力佐證。

沙漠公路

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登上帕米爾高原,去看看冰山上來客的故鄉。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離喀什老城並不遠,大巴車在限速的條件下僅用了四個多小時就已經爬到3000多米了,比起動不動就大半天甚至長達10個小時以上的車程,這點路在南疆真不算什麼。

帕米爾高原

應該說這次旅行是非常幸運的。南疆據說一年當中得有三分之二的天氣都是浮塵天,我們到喀什的當天也是霧濛濛的,可到了第二天我們準備出發上高原的時候,天卻晴了,山尖上終於露出了天空本來的湛藍顏色。由於沒有任何污染,晴朗的天空是通透的,行走在高原公路上,藍天之下皚皚雪山頓時清晰地映入眼簾,讓人神清氣爽。

帕米爾高原

來南疆之前曾誤以為這個三天兩頭鬧浮塵的地方一定旱得不行,到了喀什才知道這種理解真是大錯特錯了。喀什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高山雪水和地下水彙集成河,流遍喀什的每一個角落。在高原上,星羅棋佈著不少溪流和湖泊,此次看到的最大的兩個,一個是白沙湖,另一個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拉庫裡湖。

白沙湖

白沙湖顧名思義,湖水襯著奶白色的山巒,湖面很大,在陽光照耀下,湖水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綠色。山體很緩很柔,大部分是乳白色的,也有一點點灰白或灰黑,山上寸草不生。遠望過去,地平線上碧水映白沙,分外耀眼,甚至給人一種錯覺,以為眼前的景致是假的,是幻覺。

白沙湖

聽導遊說,這湖其實是個人工蓄水的水庫,在沒有水庫之前,這片淺灘上原有的細白砂礫歷經千萬年,被風吹上了山,使得原本黑乎乎的山巒變成了今天通體的白色。但自從有了這白沙湖水庫之後,白沙只能沉積在湖底,再沒可能被吹上山了,碧水映白沙的美景必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消逝。站在湖岸邊,既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些歎息世事無常,美景不會永恆,那時那刻,更覺倍感珍惜。

白沙湖

卡拉庫裡湖因它和兩座著名的雪山交相輝映,早已盛名在外。湖的一邊映著貢格爾九別峰的層巒疊嶂,另一邊則是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巍然聳立。

卡拉庫裡湖

慕士塔格峰海拔7500余米,是帕米爾高原的標誌和代表。見到他的那一天,天氣還不錯,雖然雲層很厚,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到峰頂上的常年積雪,慕士塔格或許是有些平地而起,給我的印象是冷峻而威嚴的。

慕士塔格峰

貢格爾九別峰則感覺柔和了很多,雖然它同樣高大。

貢格爾九別峰

貢格爾九別峰

貢格爾九別峰

卡拉庫裡這原本不起眼的高山湖在這兩座峰的映襯下頓時有了些神的威嚴。在湖邊不禁會對眼前的雪山肅然起敬,總感覺人類是斷不可輕易冒犯雪山的神秘與莊嚴的。在高原上呼嘯的風聲裡,偶爾的靜謐中,人依然會遐思,在隱約的山脊邊沿,是否就是老班長犧牲的地方?那藍天下映著太陽金色的雪山頂上,是否住著傳說中的冰川天女?

冰川天女

風吹得人聯手機都握不住,臨別收隊,一側頭,蜿蜒的公路上,有那一點黑衣導遊的身影,略顯孤獨。

導遊的身影

二、不得不說的美食

得益於自己是個南北方人結合的作品,從小除了一吃辣就上火咳嗽之外,北方的酸菜白肉,豬肉大蔥,餃子烙餅,南方的燒鵝叉燒,腸粉燒麥統統愛吃,更喜自小生活的江南大閘蟹黃泥螺白斬雞,更別說揚州老家馳名中外的淮揚菜系,蟹粉獅子頭、大煮幹絲、軟兜長魚…,我就是那個走到哪裡吃到哪裡,見到美食兩眼放光,吃完後悔腰圍見長,總是在吃與不吃中間糾結那麼一下下,然後必須選擇“吃”的女子。

中國美食

到了新疆,怎能虧待了眼巴巴等了好些日子的胃。剛到烏魯木齊的酒店,已是下午一點多,我們一行三人放下行李,顧不上洗漱,默契得不需要言語交流,常規動作:大眾點評——鎖定目標——開啟導航——出發!

離酒店最近,評價也最高的是烏魯木齊小尕子餐廳總店,據說這店名聲在外,在北京的王府井都有分店,步行距離1.2公里。雖然那時那刻,我們這仨從早上四點多就爬起來趕早班機的中年婦女已是又餓又累,可一想到美食就在前方,走上一刻鐘又算啥?要知道彼時烏魯木齊正在大降溫,十一期間的氣溫連10度都不到,還刮著冷颼颼的風,出北京的時候我們恨不得穿短袖呢,這強烈的天氣變化依然抵擋不住三個好吃人民的心。

小尕子餐廳

小尕子果真名不虛傳。按著點評推薦首先被我們盯上的是烤包子,10塊錢一個,也就是直徑十公分的大小,這可和西北人民普遍給人的豪爽印象大大不符啊。一端上來把我們更搞糊塗了,這哪像包子啊?分明是新疆蘇式月餅嗎,經過餐廳改良後的烤包子皮層層疊疊酥酥軟軟的,咬上去除了優質麵粉的甜香,還有糯而不粘的筋道兒,那餡兒是絕了,羊肉餡兒咸鮮不膩,沒有一點點膻味兒不說,細膩的羊肉末帶著一股肉香氣,入口一抿即化,一個包子下肚,頓覺舌尖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更讓人驚豔的是果仁餡料的烤包子,各式新鮮果仁包裹著紅糖做成的內芯兒,一口咬下去外層是包子皮的鬆軟,中間是果仁的碎香,內裡還有些許紅糖的甜美,讓人欲罷不能。不知道是我們著實太餓了,還是這包子味道太美,一頓飯之後,竟然想不起其他都吃過些什麼了,只隱約記得羊肉串不錯,鍋包菜也不錯,優酪乳挺好吃,還有嗎?實在想不來啦。同行的閨蜜跟我說,她在其他小尕子的分店還真沒吃過這樣的烤包子呢。

烤包子

來新疆不得不說的美食,一個是羊肉,一個是饢,還有一個是到哪裡味道都不重樣的拌面。鑒於同去的姐妹對羊肉不怎麼有興趣,加上跟著旅行團也沒啥自己吃大餐的機會,所以一路上我們對羊肉的感情並不深,饢卻一次又一次驚豔了我們。

在烏魯木齊小尕子餐廳吃過午飯(順便說一句,由於時差的緣故,我們這一點半才吃午飯的旅客算是早的了,等我們快吃完了,飯館才真正高朋滿座,門口排隊了),幾個人立馬來了精神,既不累也不冷了,吃得的確有點撐,於是大家決定消食健步走,周圍溜達下。酒店位於繁華鬧市,還沒走幾步,在酒店斜對面的拐角處我們又有了新發現——原來這個網紅店在這裡啊——阿布拉的饢。大老遠地就能看到這個小店門口排的那一溜長隊了,由於隊伍太長,我們又都撐得慌,於是一致決定,到了晚飯時間再來吃饢。

阿布拉的饢

黃昏再次來到這個小店前,排隊的隊伍縮短了一半,耐心地等待了二十多分鐘,我們仨終於買了到共同的午餐——壹個饢。排隊近半小時就為買一個饢,頓時招來了四周豪爽的新疆人一陣哄笑,在他們看來,五個起買才不枉排那麼長的隊吧。話說這饢是真香,趁著剛出鍋的熱乎勁兒,新疆的麵粉筋道兒,加上烤制的功力火候到位,一個饢還沒等回到酒店便被分食個精光。

阿布拉的饢

除了烏魯木齊,這一路都沒少吃。在去沙漠的路上,導遊帶我們尋了家小鎮上的饢,這裡的饢有個特點,和內地的千層餅有一拼,號稱千層饢,才2塊錢1個,嘗過之後的結果是回到大巴車上,人人嘴裡啃著饢,有人甚至貪心還手裡拿著塑膠袋提倆饢!

千層饢

和田夜市是這一路美食的一次經典記憶。來南疆之前,家人和朋友一直很擔心我的安全問題,以至於我們放棄了自組一個小旅行團的計畫,寧願加入這個30多人的龐大旅行團集體行動增加安全係數。然而真到了南疆才發覺這種念頭簡直太多餘了,這裡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剛到和田,作為南疆最大的夜市,導遊極力推薦我們去和田夜市走一走。剛吃完晚飯,導遊自己先跑夜市尋夜宵去了。團裡的旅友也不甘落後,三五成群,仿佛在不遠的夜市裡吹響了吃貨的集結號。

和田夜市

夜市離酒店有兩個街區,大約需要走上個20分鐘。此時夜色已濃,四周圍完全進入了夜景模式,顯得平靜而安詳,空氣雖然由於浮塵有些土味兒,卻透著那麼放鬆自然。進入夜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整齊的攤位,中間筆直的通道一眼望不到頭,新疆特色的各種各樣的燒烤琳琅滿目,尤其以肉串和雞蛋居多,當地自產的純優酪乳,水果酪和內地人喜歡的西式奶昔摻雜其間,一些攤前擺放的是燉煮好的一整個的羊頭羊肝,還有一些攤前則是展示著我們這些吃了晚飯的不再關注的拌面和饢……

和田夜市

烤串攤前人最多。新鮮的羊肉邊切邊烤,烤架旁零散堆放的是細嫩的紅柳枝。跟帝都的紅柳烤肉用恨不得擀麵杖粗的紅柳枝串肉不同,這裡用的紅柳枝只有小拇指粗細,我見到的非常新鮮,看上去像剛采來不久。令人遺憾的是,新疆人太厚道,一根樹枝上串的肉太多,我們實在吃不下,只好要了普通鋼釺串的最小串嘗了嘗,湊個熱鬧。

和田夜市

雖然胃裡填滿了食物,可看到碩大的烤鵝蛋我還是忍不住要了一個。賣鵝蛋的大媽照例是純種的維吾爾族人,除了會比劃10塊錢1個外,不會說漢語,我搞了半天也沒問清楚最正宗的吃法,既然大媽給了一個勺,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敲開蛋殼就挖。透過敲開的小洞可以清晰地看到,雞蛋清被烤成了凝凍狀,透明晶瑩,使人一眼就能看到最中間金黃的蛋黃,讚歎一句,這雞蛋的顏值著實不低。挖一勺進嘴,鵝蛋的新鮮味道立馬潤滿舌尖,很可惜胃容量實在有限,這麼大的蛋最終只是很浪費地嘗了嘗,估計真吃下去,抵上我一頓正餐了。

和田夜市

在夜市裡逛逛吃吃,中間還聽了會兒夜市特意安排的迎賓歌舞,往回走已是午夜,夜色濃郁,路旁的燈光忽明忽暗,一路悠哉遊哉,享受著周圍的寧靜祥和,印象中在帝都的平常日子,我是極少在半夜12點跑街邊閒逛的,真沒想到在遙遠的南疆居然可以如此自在,那一刻對祖國的敬意油然而生,恰逢國慶,發自內心地祝願這一份美好和諧能夠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直到永遠。

補充一句,和田夜市上那大個的蛋真不是雞能生的,那是鵝蛋,不知道為啥各個攤位都赫然寫著“烤雞蛋”,太誤導我這沒見過世面的帝都人民啦,我當時還傻想著沒準兒是火雞蛋?

和田夜市

2017年的中秋之夜是在喀什度過的,細心的導遊為一路勞頓的我們特意安排了豐盛的晚宴和烤全羊。晚宴設在其尼瓦克賓館的餐廳,其尼瓦克賓館是在1908年創建的英國駐喀什代辦處,後改為印(度)巴(基斯坦)領事館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它的餐廳剛好就座落在這擁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餐廳外觀顯得破舊滄桑,一看就是有年頭的建築,門邊上矗立的說明牌顯示著它曾經的身份和歷史。

餐廳內部的裝飾也修舊如舊,沒有做大的改動,甚至走廊邊上的雕刻都或多或少有了斑駁和掉落。應政府要求,餐廳老闆放棄了內外部的重裝改造,基本保持了曾經英國領事館的原貌,讓我們到了今天仍能有機會見到百年前那個烽火年代,一群西洋人在這樣一個地處東方,既偏僻又是交通要道的城市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其尼瓦克賓館的餐廳

在這樣的餐廳裡,一桌上坐著我們仨北京大姐,還有三位來自臺灣的同胞和一位從成都來的女士,七個原本毫無瓜葛素不相識的人坐在了一座百年建築裡的一張桌子邊,慶祝普天下華人共同的節日——中秋節,大家都有些感慨。或許是節日氣氛太濃,烤全羊反而成了陪襯,其實那羊肉是非常鮮美的,連平時不沾羊肉的老大姐都忍不住吃了兩塊。更多的時候,不同地域的我們這幾位中國人嘮嘮家常,談天說地,用著一樣的語言,說著似曾相識的故事,這個節雖然遠離親人,遠離了大多數的朋友,卻並不孤獨,愜意歡喜。

他鄉的中秋

三、悠遠文化

都說來南疆是來看文化的。此行的開頭和結尾都聚焦于南疆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上了。

民居

在烏魯木齊停留一晚之後,我們正式踏上旅程,坐飛機直達庫車。庫車機場非常小,沒有封閉式舷梯,一出艙門就能看到一座孤零零的航站樓,樓頂上赫然立著“庫車(龜茲)”幾個大字。恍惚間金戈鐵馬,龜茲這個在歷史教科書上見過的名字讓我有了穿越的感覺。機場四周有些荒涼,讓人很難想像當年安西四鎮或許繁華或許崢嶸的境況。一邊給機場拍照,一邊心裡默念,原來從這裡開始,我們踏上了南疆的土地。

庫車機場

我們此行的第一個景點很好地詮釋了庫車的歷史。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一個比敦煌還早四百年的西域石窟。它見證了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的演變,是一個以小乘佛教為主流的存在了整整兩千多年的洞窟群落。

克孜爾石窟

我是第一次參觀這種座落在半山腰層層疊疊的石窟群,內心充滿了好奇。為了保護這一人類的文化遺產,景區規定洞窟內既不可以拍照,也不可以逗留,全程把我們分成小組,每一組都由一名景區講解員沿規定路線帶隊參觀。雖然由於年代久遠,石窟損壞嚴重,但能零距離觀摩到古人留下的壁畫對於像我這樣一直很嚮往考古的遊客來說真是一次美好的體驗。可惜這裡的石窟大都非常狹小,雖然遊客並不多,仍然會在洞裡顯得有些擁擠,四周圍無論是牆壁石榻,又都是文物不能觸碰,對參觀者而言,缺少震撼力和對美的感受力。只那麼一兩次,偶然回頭,石窟的小窗外,遊人時尚的身影掠過,襯著洞窟內時差千年的壁畫,一時間的時空交錯還是會使敏感的內心感受到觸動的。在洞窟外,因著浮塵天氣,天地都有些濁燥。講解員跟我們說,如何是好天,疊落的石窟與山腳下的郁蔥林木和不遠處的蜿蜒河流相伴,會美得像畫一樣。

克孜爾石窟

從庫車橫穿了塔克拉瑪幹之後,我們來到和田稍作停留。據說和田地區維族居民占比90%多,是個地地道道的維族之鄉。原以為這樣的一個小城會給人以異邦的感覺,還好還好,估計是這幾年推廣漢語的成果,街道兩邊的招牌都是漢語和維語並行,並沒有陌生的感覺。由於到和田的時候天色已晚,第二天早上就匆匆離開,我對這個號稱“玉都”的城市沒有太深的印象,此刻能夠回憶起的居然是浮塵重壓下,路邊如出入文物狀的樹葉,還有本次旅程遇到的最大一次意外。

路邊如出入文物狀的樹葉

大巴車剛剛駛離和田市區,憑藉司機師傅高超的技藝,經歷了一場比路考難一千倍的單行道大巴錯車之後,不到一小時,這車子居然不爭氣地突然失去了動力,只能以每 小時5公里的龜速爬行,不得不就近進了修理廠,等待換車救援。正是這次倒楣的意外,讓我們一車人有幸真正近距離地接觸了一把當地的維族人,確切地說,幸遇了當地熱情的維族員警和社區幹部,維族人淳樸率直的性格,至今想來依然暖心得很。

車子拋錨不久,我們一群人剛下車,準備在路邊無助地傻等,當地的執勤民警就已及時趕到,來的同志騎著摩托,個子不高,看上去也就三十來歲,一張典型的維族面孔,能說一口流利的帶著明顯當地口音的普通話。一看我們是群外地遊客,這個自稱“劉德華”(他覺得自己的大鼻子和劉德華非常像)的小夥子立馬熱情地幫著張羅起來,和同事一起帶著我們就近找了家估計這個村最大最好的餐館吃午飯。沒想到這鄉里的小飯館不僅拌面、烤串、饢,一個不少,還有據說只有檔次高的餐館才有的加了玫瑰花的茯茶。

玫瑰花的茯茶

茶足飯飽之後,看我們等替換車輛估計得好幾個小時,已經回到班上去吃飯的劉德華又折了回來,請示了上級同意,帶著我們三十多人直接進到了村裡的社區服務中心的大院裡休息。

村裡的社區服務中心

院子不大,停著幾輛車,中間是棵高大的核桃樹,樹底下像普通維族人家門口一樣擺著張能坐能臥的榻,樹杈上還放著鳥籠子,養著兩隻八哥。看到我們這一大撥人來了,估計這小村莊難得會有這麼多內地漢族人駐足吧,立馬引來各個辦公室的窗前都探出了腦袋(注:十一期間他們不放假),二樓的一個視窗裡居然有兩個美麗的姑娘在不停張望。負責接待的社區幹部滿眼笑意,殷勤招待,滿市里找切西瓜的刀(注:在新疆刀具管制還是很嚴格的),還為我們表演了一番維族人切西瓜的技巧。看到我們遊客裡的幾個小朋友對樹上結的核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劉德華”同志不知從哪裡找來個杆子,和小朋友一起忙起了打核桃。一時間,吃著西瓜,打著核桃,小院裡歡聲笑語,一點兒不覺得等待的枯燥,幾個素不相識的新疆當地幹部和一群天南海北的遊客之間,其樂融融,這種經歷此生也就這一回了吧。很多時候,我會覺得旅行就是旅行,沒有太多的目的和意義,能夠被記住的,更多的卻是旅行中這些點點滴滴珍貴的經歷。夢想著等自己老得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如果腦子還不那麼老糊塗,翻翻電腦裡的照片,撿起零碎的記憶,回味下這一生走過的很多地方,知足。

民宿

從和田繼續走就進入了喀什地區,到了最具新疆維吾爾民族特色的地方,也是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在喀什除了飽覽帕米爾高原的壯美之外,就是要到喀什老城區——喀什噶爾古城轉一轉,真正領略下維吾爾族的文化和生活。

喀什噶爾古城

聽導遊說,喀什噶爾的高臺民居由於都是土坯的房子,年久失修,危樓四起,坍塌了不少,就在不久以前,政府出資按照原樣1:1修舊如舊的原則,設計了幾千套不同的圖紙,將老城的土坯房全部翻建成了磚樓,外立面仍舊使用土坯飾料使得老房子能夠恢復到曾經的外形,這樣操作才使得千年古城既能大致保留原有的風貌,又沒有斷壁殘垣的破敗景象。

喀什噶爾古城

在老城閒逛,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維族的老人和小孩。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喀什老城沒有漢族居民,100%都是維族人。街上擺攤的,遛彎的,接孩子放學的(注:根據新疆自治區政府通知國慶不放假),不少都是上了年紀的維族大爺大媽,老大爺至今還保持著當年庫爾班大叔的裝扮,而不像年輕人很多已經很時尚新潮,除了頭上戴的小花帽(多帕)之外,和沿海的青年裝扮沒啥區別。大媽們則大多圍著頭巾,穿著維族特有的裙子和坎肩。街上的孩子很多,剛到喀什那天下午在老城,正趕上了學生們放學的時間,感覺到處都是不同年齡的男女娃娃,三五成群,一路打鬧嬉笑,一臉孩童特有的天真得意。和帝都大街上常見的亦步亦趨地跟在大人後面或者被大人牽著的娃娃們相比另是一番景象。那種歡樂熱鬧的場面倒像是我小時候的場景。也讓我想起多年前,在以色列海法的古城裡,也是正碰上一所小學放學,一群猶太小皮孩跑到社區廣場,大一點的爭先恐後地往廣場中央的老樹上爬,小不點兒在樹底下湊成堆兒,仰著頭用極羡慕的眼神看著樹上一臉得意的大男孩們。彼時在剛參觀過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之後,看到如此祥和的人間,我和同伴不約而同靜靜坐在了廣場的一角,久久不忍離去,祈禱歡樂滿人間,這些活潑的孩子們長大以後能夠遠離戰爭,在寧靜中度過幸福的一生。

維吾爾孩子

四、尾聲

在認識三十多年的老同學“威逼無利誘”之下,斷斷續續寫下了以上的文字,雖然我知道她要的是圖片配文,但我還是情不自禁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東拉西扯了一通。感謝老同學讓我有機會留在這八千字的記錄,雖然限於詞語的貧乏,和寫作的時候專心不夠,這些文字不止一次明顯的斷片兒,無論情也好景也好,都沒法寫出我心中的模樣。但還是應著文中想告訴自己的,行色匆匆的旅途,總能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等將來的某一天,從這不過是片言隻語的記錄裡,依舊能捕捉到那時那地,在南疆的某個地方,我曾經有過的感動,足矣。

南疆

作者簡介:居茜。一個攢點錢就愛滿世界溜達的中年婦女;一個喜歡天寬地寬大美景致,一個愛著不同膚色民族的孩童臉上無邪笑容的人。

作者在南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