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義烏:全力打造智能小商品之都

眾所周知, 人工智慧正逐漸影響人們的生活, 而在國家層面, 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已成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在義烏, 提升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

創新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新模式, 形成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科技產業創新基地, 對於打造義烏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全面實現“智慧小商品”產業聚集, 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人工智慧產品受寵

研發企業瞄準義烏

“賽賽, 你可以告訴我窪賽機器人展區在哪嗎?我想去看一下。 ”“好的。 窪賽機器人展區位于智博會CA03展位, 我可以帶你去”。 以上這一幕發生在2017中國義烏裝備博覽會人工智慧展區。 “賽賽”的亮相, 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高度關注。 記者瞭解到, 裝博會上, 浙江窪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成交兩台機器人。 展後, 10多台機器人達成成交意向。

“我們這次帶來的產品是娛樂性的, 還有科技體驗的產品, 教育部門對我們的VR產品很感興趣, 政府專案合作已達成一些意向, 現場訂單有50多萬元。 ”杭州虛之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陽偉祥說。

哈工大機器人義烏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永敏說:“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到義烏做生意的人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讓他們在思想上有所促動, 讓他們意識到產品的智慧化程度, 就是在培養潛在客戶, 用我們的技術去結合他們的產品, 進而提升小商品的附加值, 推動義烏市場的發展, 同時促進小商品整個產業的升級。 ”

楊永敏告訴記者, 哈工大機器人義烏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促進義烏產業升級, 開發相應的模組, 緊跟市場需求。 目前小商品科技附加值不高, 通過增加技術模組, 來提升小商品附加值, 促進小商品的升級, 讓義烏小商品靠科技、品質走向世界。

義烏人工智慧創新企業

不斷增多, 前景看好

幾年前, 3D列印技術幾乎婦孺皆知但離老百姓的生活很遙遠。 2015年10月, 義烏市3D列印應用工程中心在義烏市科技創業園開業,

中心占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 設備投入超過600萬元, 共有6台大型3D列印設備, 其中最大容量的3D印表機能製作40×35×30釐米的產品。

“我們主要提供3D列印服務, 並給市民科普3D列印的相關知識。 ”義烏市3D列印應用工程中心負責人、義烏中科速智模型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洋說。

何洋介紹, 他於2011年首次接觸3D列印技術, 當時看准了這塊技術的應用前景, 並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建立了聯繫。 目前, 義烏部分中學開設了現代三維技術應用選修課, 3D列印應用工程中心的工程師會給學生帶去生動的前沿科技知識課程。

今年11月23日, 浙江萬博大資料運營有限公司成立揭牌儀式暨“義數雲”平臺上線儀式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該公司服務於浙江大資料產業建設,

説明企業把握資料科技戰略機遇, 催化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以大資料和諮詢能力為依託, 培養企業在市場分析、設計、生產、物流、行銷等方面, 利用大資料決策的習慣, 優化企業的組織和流程。 通過逐步改造企業的“市場分析—產品決策—設計測試—智慧製造—行銷模式”全流程, 提升企業戰略活力, 打造企業“全流程數位化”模式, 形成“大資料分析決策—提升經營業績”的良性迴圈。

“義數雲”作為義烏市政府重點投入專案, 它的平臺建設將實現義烏資料資源彙聚, 資料確權、流通, 資訊共用及應用;從資料變成資訊—知識—決策, 説明企業資訊化和智慧化建設, 從而帶動企業模式創新, 最終推動義烏產業轉型升級。 另外,將推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進一步應用,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促進我市企業轉型升級,打造一張大資料時代全新名片。

近年來,義烏湧現了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包括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家居、智慧安防、AR/VR情景教育、智慧倉儲等領域。

著力打造“人工智慧+”平臺,建設綠色智慧科技新城

人工智慧已走進千家萬戶,人工智慧被認為是互聯網的新風口。義烏未來人工智慧產業如何發展?

記者瞭解到,人工智慧已成為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重要引領和發源高地。近年來,義烏也在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產業鏈,以“人工智慧+”來促進城市轉型升級。與北京郵電大學、華錄集團、大唐高鴻、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高校、央企、人工智慧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共建了華郵科技園、大唐高鴻義烏產業園、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義烏人工智慧科技園等。義烏擬將以上各園區整合為“義烏人工智慧產業園”。

除了湧現出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外,義烏致力於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圈,多次舉辦人工智慧論壇,連續兩年舉辦人工智慧博覽會,並建立外籍院士工作站。

但從整體來看,義烏目前還沒有出現人工智慧龍頭企業,產業帶動能力明顯不足,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都是簡單應用,缺乏核心技術,與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相比,目前義烏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

“我們需要利用人工智慧對義烏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讓新的人工智慧元素融合進來。”義烏市科技局副局長劉潤華認為,通過人工智慧產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在義烏建成人工智慧可持續創新與發展載體,加速形成義烏人工智慧產業鏈平臺,全面實現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基本形成以人工智慧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科技體系和發展模式,成長一批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龍頭企業,部分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國內領先,開展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試點示範基地,創建人工智慧示範縣市,成為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人工智慧產業實力和經貿實力具有全球影響力,使義烏成為浙中城市群中的現代化都市和引領浙中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建設成為綠色智慧科技新城。

浙江窪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義烏,未來人工智慧化關注度會越來越高,未來5~10年,人工智慧產業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傳統行業會逐步轉型,相信對義烏小商品未來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永敏認為,義烏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發佈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成立了人工智慧產業園,各家企業也很重視它的發展,相信人工智慧產業會迅速在義烏落地、生根、發芽、結果。“我們在與人工智慧企業探討時,有一個觀點是一致的,就是看好義烏這個市場,義烏是‘一帶一路’的起點,是世界的市場。我們在義烏能迅速地投入,做一些課題研發,使人工智慧產品落地,成為義烏新的品牌,將來一定能打造出智慧小商品的新名片來。”

■ 延伸閱讀

人工智慧會取代哪些員工崗位

當人工智慧走進人們的生活,不斷刷新人們的想像極限時,有人預測:未來30年內,哪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教師、記者、律師等職業位元列其中,而且位置相當靠前。

上週六,在杭州首屆未來教育家論壇上,與會的我省各地500多名中學校長及教師著重探討了人工智慧這個話題,甚至有機構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教育大戰”。結果,你猜得到嗎?經驗豐富的老師完敗給了智慧型機器人。

不過,也別擔心教師這個職業真的會就此消失。杭二中校長尚可認為,這個實驗只是證明,機器人通過大資料,説明孩子增強了考試能力。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工業類是可以取代的,如商務應用等,但服務類取代不了,如送餐、按摩,中端需求還是沒法解決的。”杭州虛之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陽偉祥說。

“簡單的事情機器人操作,複雜的事還得人來做,機器人永遠替代不了人類。”浙江窪賽智慧科技負責人認為。

“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未來一定是利用人工智慧為人類更好地服務,與人類社會融為一體。”華錄北郵資訊文化(義烏)研究院院長黎羴認為,人工智慧已成為改變人類經濟社會的新技術引擎。人工智慧還會不斷進化,從深度學習到自主學習,甚至未來機器會思考,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浙中新報)

另外,將推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進一步應用,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促進我市企業轉型升級,打造一張大資料時代全新名片。

近年來,義烏湧現了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包括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家居、智慧安防、AR/VR情景教育、智慧倉儲等領域。

著力打造“人工智慧+”平臺,建設綠色智慧科技新城

人工智慧已走進千家萬戶,人工智慧被認為是互聯網的新風口。義烏未來人工智慧產業如何發展?

記者瞭解到,人工智慧已成為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重要引領和發源高地。近年來,義烏也在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產業鏈,以“人工智慧+”來促進城市轉型升級。與北京郵電大學、華錄集團、大唐高鴻、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高校、央企、人工智慧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共建了華郵科技園、大唐高鴻義烏產業園、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義烏人工智慧科技園等。義烏擬將以上各園區整合為“義烏人工智慧產業園”。

除了湧現出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外,義烏致力於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圈,多次舉辦人工智慧論壇,連續兩年舉辦人工智慧博覽會,並建立外籍院士工作站。

但從整體來看,義烏目前還沒有出現人工智慧龍頭企業,產業帶動能力明顯不足,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都是簡單應用,缺乏核心技術,與國內其他一線城市相比,目前義烏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

“我們需要利用人工智慧對義烏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讓新的人工智慧元素融合進來。”義烏市科技局副局長劉潤華認為,通過人工智慧產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在義烏建成人工智慧可持續創新與發展載體,加速形成義烏人工智慧產業鏈平臺,全面實現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基本形成以人工智慧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科技體系和發展模式,成長一批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龍頭企業,部分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國內領先,開展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試點示範基地,創建人工智慧示範縣市,成為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人工智慧產業實力和經貿實力具有全球影響力,使義烏成為浙中城市群中的現代化都市和引領浙中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建設成為綠色智慧科技新城。

浙江窪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在義烏,未來人工智慧化關注度會越來越高,未來5~10年,人工智慧產業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傳統行業會逐步轉型,相信對義烏小商品未來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楊永敏認為,義烏市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發佈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成立了人工智慧產業園,各家企業也很重視它的發展,相信人工智慧產業會迅速在義烏落地、生根、發芽、結果。“我們在與人工智慧企業探討時,有一個觀點是一致的,就是看好義烏這個市場,義烏是‘一帶一路’的起點,是世界的市場。我們在義烏能迅速地投入,做一些課題研發,使人工智慧產品落地,成為義烏新的品牌,將來一定能打造出智慧小商品的新名片來。”

■ 延伸閱讀

人工智慧會取代哪些員工崗位

當人工智慧走進人們的生活,不斷刷新人們的想像極限時,有人預測:未來30年內,哪些行業的工作人員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教師、記者、律師等職業位元列其中,而且位置相當靠前。

上週六,在杭州首屆未來教育家論壇上,與會的我省各地500多名中學校長及教師著重探討了人工智慧這個話題,甚至有機構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教育大戰”。結果,你猜得到嗎?經驗豐富的老師完敗給了智慧型機器人。

不過,也別擔心教師這個職業真的會就此消失。杭二中校長尚可認為,這個實驗只是證明,機器人通過大資料,説明孩子增強了考試能力。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工業類是可以取代的,如商務應用等,但服務類取代不了,如送餐、按摩,中端需求還是沒法解決的。”杭州虛之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陽偉祥說。

“簡單的事情機器人操作,複雜的事還得人來做,機器人永遠替代不了人類。”浙江窪賽智慧科技負責人認為。

“人工智慧不會取代人,未來一定是利用人工智慧為人類更好地服務,與人類社會融為一體。”華錄北郵資訊文化(義烏)研究院院長黎羴認為,人工智慧已成為改變人類經濟社會的新技術引擎。人工智慧還會不斷進化,從深度學習到自主學習,甚至未來機器會思考,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浙中新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