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葫蘆俠|為什麼說家族化設計是汽車界的“毒瘤”?

說家族化設計之前, 先說說什麼是“毒瘤”。

無論是籃球NBA還是足球冠軍聯賽, 總有一些球員被認為是“毒瘤”。 並非他們實力不濟, 而是相對於他們為球隊作出的貢獻, 很多時候還不如他們實際造成的潛在破壞。

▲NBA著名毒瘤尼克·揚

以XJBD揚名天下

在日本音樂界, 少女組合AKB48也被認為是毒瘤。 製作人用短短一兩個月的週期, 批量生產單曲、灌錄CD, 然後靠著CD附帶的握手券、總選投票券, 實現超高銷量。 不但擠佔了其他藝人的生存空間, 更破壞了整個行業生態。

▲有日本宅男因為丟棄海量AKB48的CD而被捕……

在汽車行業, 近年來流行的家族化設計, 就是類似的“毒瘤”一顆!

家族化的始作俑者

首先,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 汽車品牌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元素,

是無可厚非的。 品牌的經典傳承, 並不和家族化設計畫上等號。

比如, BMW雙腎造型的前格柵, 從1933年303車型開始, 一直延續至今, 已逾四分之三世紀。 數十年的經典設計, 早已成為BMW品牌最重要的家族化標識, 我們毫不懷疑, 假如BMW哪天放棄了這樣的格柵設計, 我們反而會認為這將顛覆BMW的品牌。

就算是對汽車瞭解不多的人, 只要一眼看到“雙腎”, 就能認出這是一輛BMW, 這就是品牌元素的威力。

看看這些從上個世紀30年代到今天的BMW, 你會區分不出來它們嗎?不會!除了雙腎的元素, 它們各自有各自獨特的風格。

而21世紀愈演愈烈的“家族化設計”, 則是在傳承品牌元素的基礎上變本加厲, 走上了邪路。

尤以“神車”大眾為最, 其家族化設計到足以讓人眼暈的境地, 即使你是大眾鐵粉, 面對大街上接連駛來的幾輛大眾, 只看前臉也很難分辨出誰是誰。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網路上流傳出一個段子:大眾只有一款車——高爾夫,拉長就是帕薩特,改名就叫邁騰,減掉一個後座就是CC,再拉長就叫輝騰,拍成方的就是途安,加多三個後座就是夏朗,加高底盤就是途觀,再撐大點就是途銳,拍扁就是尚酷,加個屁股就是速騰,縮短點是POLO,揉圓拍扁就是甲殼蟲……

這個段子毫不誇張。可以負責地說,現在的大眾,就像韓國的選美比賽,每一個都“看上去很美”,但放一堆讓人做比較,簡直比玩“連連看”難度還大。

如果將時光倒轉15年,那個時候的大眾車型辨識度比今天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三門的Lupo和五門的Polo擁有小巧可愛的雙圓燈、寶來有著獨特的方型大燈、第四代高爾夫的水滴型大燈讓人過目不忘、即使是常常被人調侃的帕薩特和輝騰,其實也能看出明顯的區別。

可惜,這些設計如今都不復存在……

家族化毒瘤的“交叉傳染”

最近這些年,家族化設計這顆毒瘤已經越來越厲害。不光大眾,從韓系的現代、起亞,到日系的豐田、本田,甚至奇瑞這樣的自主品牌,都開始在自家車型上推進家族化設計。

同樣是15年前,葫蘆俠記得,當時在雜誌上見到的一則賓士廣告讓人難以忘懷——賓士不同車型的不同車燈,鑲嵌組成了整幅畫面,只看這些車燈,就能分辨出它們來自哪輛車。A級的“鷹眼燈”、C級的“花生燈”、E級的“雙圓燈”……

▲當年的賓士,從A到S

但現如今別說只看燈了,光給個前臉,要分辨這些賓士都是件難事。

葫蘆俠有兩個分別買了A級和E級的朋友,他們都說,自己的車只看前臉跟C級和S級沒什麼區別……

家族化設計有沒有好處?肯定是有的。首先,它能比依靠“雙腎”這樣的品牌元素,能讓品牌形象更加強化,對於品牌建設和認知度有著非常高的傳播作用。其次,從工業角度講,有固定規則的汽車外觀造型,必然會帶來降低成本的客觀結果。從效率角度考慮,工業最喜歡的是模組化,即使達不到完全的模組化,也要做到量化。這一點,家族化造型設計完全符合要求。

但要葫蘆俠來說,為了這點好處,而放棄了同品牌、不同車型的風格化設計,壞處其實更大。套娃臉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重複利用的設計難免讓人覺得設計師有偷懶之嫌,畢竟一勞永逸的設計手法並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成本。試問一下身邊開大眾的朋友,有多少是沖著外觀去買的?

自主品牌應該玩家族化設

計嗎?

很顯然,家族化設計這顆毒瘤,也不是誰都玩得起的。它所帶來的設計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車企自身產品有一定的市場保有量基礎之上。如果一個車企的產品尚屬小眾,採取家族化設計所帶來的、本就不多的優勢,將完全將被副作用沖抵。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在市場保有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嘗試家族化,才是最穩妥的做法,有一定的保有量就意味著該品牌擁有一定比例的忠誠客戶,這些忠誠客戶是一家主機廠最為寶貴的財富,他們比其他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創新設計擁有更多的容忍度。

對於設計實力不夠的那些自主品牌來說,家族化的風險更大。如果說賓士的家族化前臉是大家閨秀、大眾的家族化前臉是小家碧玉,她們尚且能夠被人接受。如果打造出一家子“鳳姐”,那這個品牌就只有死路一條……

家族化設計是一條捷徑,但如今這條捷徑被走的太狠,不可避免有很多人會“跑偏”。

更可怕的是,家族化設計正在逐漸消滅汽車的個性。葫蘆俠認為,每輛車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著不同的內涵及裝扮,能夠根據不同車型特點適當調整和修改這些臉譜,才能更體現這個濃縮工業設計精華的意義所在。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網路上流傳出一個段子:大眾只有一款車——高爾夫,拉長就是帕薩特,改名就叫邁騰,減掉一個後座就是CC,再拉長就叫輝騰,拍成方的就是途安,加多三個後座就是夏朗,加高底盤就是途觀,再撐大點就是途銳,拍扁就是尚酷,加個屁股就是速騰,縮短點是POLO,揉圓拍扁就是甲殼蟲……

這個段子毫不誇張。可以負責地說,現在的大眾,就像韓國的選美比賽,每一個都“看上去很美”,但放一堆讓人做比較,簡直比玩“連連看”難度還大。

如果將時光倒轉15年,那個時候的大眾車型辨識度比今天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三門的Lupo和五門的Polo擁有小巧可愛的雙圓燈、寶來有著獨特的方型大燈、第四代高爾夫的水滴型大燈讓人過目不忘、即使是常常被人調侃的帕薩特和輝騰,其實也能看出明顯的區別。

可惜,這些設計如今都不復存在……

家族化毒瘤的“交叉傳染”

最近這些年,家族化設計這顆毒瘤已經越來越厲害。不光大眾,從韓系的現代、起亞,到日系的豐田、本田,甚至奇瑞這樣的自主品牌,都開始在自家車型上推進家族化設計。

同樣是15年前,葫蘆俠記得,當時在雜誌上見到的一則賓士廣告讓人難以忘懷——賓士不同車型的不同車燈,鑲嵌組成了整幅畫面,只看這些車燈,就能分辨出它們來自哪輛車。A級的“鷹眼燈”、C級的“花生燈”、E級的“雙圓燈”……

▲當年的賓士,從A到S

但現如今別說只看燈了,光給個前臉,要分辨這些賓士都是件難事。

葫蘆俠有兩個分別買了A級和E級的朋友,他們都說,自己的車只看前臉跟C級和S級沒什麼區別……

家族化設計有沒有好處?肯定是有的。首先,它能比依靠“雙腎”這樣的品牌元素,能讓品牌形象更加強化,對於品牌建設和認知度有著非常高的傳播作用。其次,從工業角度講,有固定規則的汽車外觀造型,必然會帶來降低成本的客觀結果。從效率角度考慮,工業最喜歡的是模組化,即使達不到完全的模組化,也要做到量化。這一點,家族化造型設計完全符合要求。

但要葫蘆俠來說,為了這點好處,而放棄了同品牌、不同車型的風格化設計,壞處其實更大。套娃臉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重複利用的設計難免讓人覺得設計師有偷懶之嫌,畢竟一勞永逸的設計手法並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成本。試問一下身邊開大眾的朋友,有多少是沖著外觀去買的?

自主品牌應該玩家族化設

計嗎?

很顯然,家族化設計這顆毒瘤,也不是誰都玩得起的。它所帶來的設計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車企自身產品有一定的市場保有量基礎之上。如果一個車企的產品尚屬小眾,採取家族化設計所帶來的、本就不多的優勢,將完全將被副作用沖抵。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在市場保有量足夠大的情況下嘗試家族化,才是最穩妥的做法,有一定的保有量就意味著該品牌擁有一定比例的忠誠客戶,這些忠誠客戶是一家主機廠最為寶貴的財富,他們比其他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創新設計擁有更多的容忍度。

對於設計實力不夠的那些自主品牌來說,家族化的風險更大。如果說賓士的家族化前臉是大家閨秀、大眾的家族化前臉是小家碧玉,她們尚且能夠被人接受。如果打造出一家子“鳳姐”,那這個品牌就只有死路一條……

家族化設計是一條捷徑,但如今這條捷徑被走的太狠,不可避免有很多人會“跑偏”。

更可怕的是,家族化設計正在逐漸消滅汽車的個性。葫蘆俠認為,每輛車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著不同的內涵及裝扮,能夠根據不同車型特點適當調整和修改這些臉譜,才能更體現這個濃縮工業設計精華的意義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