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龍門石窟,探秘西方淨土變龕

據古書《十六觀經》中記載, 龍門石窟東山的西方淨土變龕為白居易出資開鑿。 白居易晚年是在龍門香山度過的, 他在這裡生活了18年, 自號“香山居士”。 他晚年身患風痹症, 因此發願出俸錢三萬, 按照淨土宗的經典《無量壽經》, 開鑿西方淨土世界經變龕, 以作功德。

什麼是西方淨土變龕呢?

西方淨土變龕, 是根據佛教經典雕刻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像龕。 龍門石窟的西方淨土變龕位於東山萬佛溝北側。

西方淨土繪畫

西方極樂世界簡稱極樂世界, 又稱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淨土。 是佛教經典中所描繪的莊嚴、清淨、平等的世界,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痛苦與危難, 是只有快樂的美妙世界, 所以稱為“極樂”。 變, 是經變的簡稱, 又稱變相、佛經變相, 就是把佛經中的各種故事, 通過繪畫或雕刻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 這些藝術作品主要是為了配合講經使用的, 讓受眾更加瞭解佛教教義作觀想使用的。

西方淨土變, 也叫阿彌陀淨土變, 是根據大乘佛教的經典《佛說阿彌陀經》或《觀無量壽經》繪製或雕刻的。

龍門石窟的西方淨土變龕, 雕造在一個方整崖面上, 高2.65米, 寬2.95米, 深0.48米, 畫面構圖分為上下兩個層次。 上層靠下的中央部位, 西方淨土的主尊阿彌陀佛居中坐, 雙臂曲肘上舉於胸前作說法印, 四周圍繞著眷屬聖眾及與會聽法的眾多菩薩, 弟子, 有作思維狀, 有作供養狀。 宮格樓臺、寶蓋旗幡、眾多樂器等分佈在畫面上, 靈鳥和祥雲充滿其中, 整個畫面富麗莊嚴, 氣象萬千。

下層為兩列供養菩薩, 或坐蓮花上, 或作站立狀, 或兩兩交談, 或載歌載舞, 充滿微妙快樂的淨土氣氛。 唐代石刻工匠藝師對西方極樂世界的豐富想像, 在龍門石窟的西方淨土變龕中, 以概括的手法表現了其中最主要的情節場面, 創造出引人入勝的畫面。

西方淨土變這種經變的形式, 在以砂岩和泥塑為主要材質的石窟中是比較常見的, 因為砂岩和泥塑比較細膩, 更能表現得豐富多彩, 輝煌燦爛, 也能更好地體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限美好。 龍門石窟的石質屬於石灰岩, 與砂岩和泥塑相比硬度較大, 因此雕刻的難度也更大。 所以龍門東西兩山中只有這一處西方淨土變龕, 更顯珍貴。

這幅西方淨土變在雕刻手法上使用的是唐代佛教造像普遍運用的圓刀法,人物的衣紋橫斷面呈圓突形,比較渾圓,流暢寫實,給人以柔和質感,在質感方面比較成功。如今我們在這幅珍貴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變中,還能看到畫面中琵琶、箜篌、腰鼓、蕭笛之類的樂器擊鼓鳴笛,仿佛極樂世界熱烈歡快、熱鬧非凡的景象就在眼前,這些造像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唐代民族樂器的具體形象。

在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年代,他目睹了唐朝由勝至衰的過程,尤其是安史之亂(755年至763年)以後,李唐王朝每況愈下,所以白居易詩作的風格體現的是憂國憂民的思想。當時的社會,淨土宗擁有眾多的信徒,這是因為淨土宗方便易行,人人都能修,所以深得大眾的歡迎,成為唐代最流行的佛教宗派之一。為了利益眾生,積累無量的功德,白居易出資開鑿西方淨土變龕,展現了西方淨土世界的景象,體現了詩人的濟世思想。此外,白居易在龍門期間,還修繕了香山寺,73歲時還傾注資財,開通了龍門八節險灘,完成了多年的夙願,從此“夜舟過此無傾覆”、”八寒陰獄化陽春”。詩人不忘民間疾苦、為民造福的精神和他的詩篇,在龍門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這幅西方淨土變在雕刻手法上使用的是唐代佛教造像普遍運用的圓刀法,人物的衣紋橫斷面呈圓突形,比較渾圓,流暢寫實,給人以柔和質感,在質感方面比較成功。如今我們在這幅珍貴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變中,還能看到畫面中琵琶、箜篌、腰鼓、蕭笛之類的樂器擊鼓鳴笛,仿佛極樂世界熱烈歡快、熱鬧非凡的景象就在眼前,這些造像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唐代民族樂器的具體形象。

在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年代,他目睹了唐朝由勝至衰的過程,尤其是安史之亂(755年至763年)以後,李唐王朝每況愈下,所以白居易詩作的風格體現的是憂國憂民的思想。當時的社會,淨土宗擁有眾多的信徒,這是因為淨土宗方便易行,人人都能修,所以深得大眾的歡迎,成為唐代最流行的佛教宗派之一。為了利益眾生,積累無量的功德,白居易出資開鑿西方淨土變龕,展現了西方淨土世界的景象,體現了詩人的濟世思想。此外,白居易在龍門期間,還修繕了香山寺,73歲時還傾注資財,開通了龍門八節險灘,完成了多年的夙願,從此“夜舟過此無傾覆”、”八寒陰獄化陽春”。詩人不忘民間疾苦、為民造福的精神和他的詩篇,在龍門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