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豆瓣9分國產推理小說《遺產》:凝視難以觸及的人性深淵

家族企業即將上市, 最大股東卻和妻子雙雙遭遇不測, 巨額遺產的分配陷入爭端。 但對死者的女兒鄭淇來說, 來自血緣、精神, 甚至歷史的遺產, 卻有著更為沉重的分量。

這就是前資深媒體人、新晉編劇黃廣明的新作、社會派推理小說《遺產》要講述的故事。

案中案 局中局

鄭淇是個即將大學畢業的法律系女生, 聰慧靚麗、家境優渥。 她最大的苦惱, 似乎只是兩個追求者間的情感抉擇。

雨夜下的高級會所, 燈火璀璨、衣香鬢影, 鄭淇的父母正在舉辦他們結婚22周年的慶典, 同時宣佈家族公司“天盅藥業”即將上市。

鮮花著錦, 烈火烹油。 然而就在當夜, 鄭氏夫婦在豪宅中遇難, 警方調查後很快得出結論:鄭母意外被雕塑砸死, 鄭父不堪精神刺激, 突發腦溢血成了植物人。

案件塵埃落定之際, 一個關鍵線索浮出水面, 讓鄭淇和身為律師的小姨宋蘭芳, 以及刑警許飛, 重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征途。 自此。 案中案、局中局, 接連不斷的反轉, 一遍遍刷新人們對權力、財富、欲望、情感和人性的認知。

對推理小說愛好者而言, 以“詭計”為核心的故事是最大的誘惑。 在《遺產》中, 雖然有一條調查鄭淇父母罹難真相的主線, 但全篇格局, 絕不限於一條謎題的解謎。 取而代之的, 是一群人從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出發, 導演的一出出詭計連環的荒誕劇。 你方唱罷我登場,

原生家庭、童年陰影、女性困境、官場生態、醫藥黑幕、法律與道德的齟齬、安全與自由的博弈……這些常常見諸報端的社會議題, 都以無比具體的面貌向讀者衝擊而來。

這正是社會推理區別於本格推理的獨特魅力。

虛構中窺見真實

《遺產》的故事是好看的。

給它一個悠閒的下午或是不眠的深夜, 就能換來一段酣暢淋漓、欲罷不能的閱讀體驗。

但是, 真正優秀的社會推理小說, 不僅要講述撲朔迷離、激動人心的案件, 更要展示真實的, 甚至是隱秘幽微的世道人心。 而這一點, 正是《遺產》脫穎於諸多同類作品的地方。

在寫作上, 作者選擇了一條“硬碰硬”的路。 也就是用“硬”知識對撞“硬”問題。 這本小說的矛盾衝突, 並沒有停留在個體的愛恨悲歡上, 而是一路狂奔, 從家族糾紛牽連出商業、醫療、法律甚至官場的種種陰謀、黑幕、潛規則。 書中人物所面臨的困境, 很多正是我們存身于這個現實社會時, 不時會遇上的“結構性”矛盾。

大多數人不會像鄭淇那樣, 在短短時間裡, 遭遇這麼多荒誕離奇、錐心刺骨的事件,

但只要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地, 就總會對書中的某些危機和困擾, 感同身受, 會心一“哭”。

別小看這份真實, 這對創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遺產》中的很多敘述和對話, 都頗具信息量和含金量。

“法律學習的最高境界是體察人性、深諳法理, 最終有能力判斷什麼是良法、什麼是劣法。 ”

“官場沒有先來後到, 只有上下級。 ”

“在你人格剛成型的那段時間, 你的種種體驗和相應的反應, 就決定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

“檢測血液中有無特定物質成本是很高的, 如果沒有明顯的懷疑, 一般不會做定向檢測。 ”

……

這些精彩的表述, 不僅對情節發展起到了推動和解釋的作用, 更如實展現了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同領域的常態。

當小說中出現真正的知識、真正的問題時, 也就與現實世界產生了真正的聯繫。 這既是對讀者智力和經驗的尊重, 也是對作者知識面和洞察力的挑戰。

在虛構的故事中建立起真實的社會環境, 也就更容易在虛構的人物身上挖掘出真實的情感心理。 不必說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愛恨悲歡, 就連小人物不經意的一句臺詞, 也往往精彩迭出。

醫生為自己抽煙的不良嗜好辯護:“你說一塊肉, 是鮮肉保存的時間更長, 還是熏肉保存的時間更長?”

姑娘俏皮地解釋自己選擇做法醫的原因:“因為法醫的醫患關係比較穩定。 ”

洞穿虛妄的女性視角

令《遺產》備受矚目的, 還有它的女性視角。 有評論指出:“推理、犯罪小說通常有著濃烈的男性向氣息, 甚至不乏直男炎的弊端。但《遺產》卻將真正的一號二號都給了女性角色。”

對男作家而言,女性角色的塑造可能是一個永恆的難題,常常擺脫不了“仙女”和“妖女”的二元形象。這也導致很多試圖建立女性視角的作品反而陷入了尷尬。而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不但挑戰了創造複雜的女性形象,更毫不回避地將女性的社會困境和身份覺醒作為創作主題之一。

在夫妻兩方親屬的遺產爭奪戰中,小姨宋蘭芳對鄭淇說:“記住,你不僅是鄭家的女兒和孫女,也是宋家的女兒和外孫女。”如此顯著的事實,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被忽略。

有人調侃,女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承擔哺乳和絕大部分養育任務,不過是得到了一個“長得像爹,還跟爹姓”的娃。不論法律如何定義,在普遍的社會規則中,都預設這個孩子“屬於”丈夫的家族。

而這只不過是眾多不平等規則的冰山一角。

《人類簡史》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人類“虛構”了規則和觀念,卻當這些規則和觀念是自然的、顛撲不破的。性別不平等,正是一種被“虛構”出來,並被一系列社會風俗和語言表達一再固化的規則。

因此,為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寫作,絕不僅僅是鋪陳性侵犯、潛規則、性別歧視等悲慘際遇,更需要一支銳筆,挑破人們習以為常的“虛構”肥皂泡,揭示出被人忽視的荒誕真相。

有趣的是,儘管《遺產》收穫了諸多好評,但很多讀者還是對其中的愛情描寫略感遺憾。竊以為,許飛和宋蘭芳的愛情橋段,恰恰還是少了幾分女性視角。許飛對宋蘭芳的迷戀,始自“一見鍾情”;而宋蘭芳對許飛的垂青,則始終缺少足夠的理由。如果能減少對宋蘭芳女性魅力的“男性凝視”,增加宋蘭芳芳心暗許的細膩描寫,也許會收穫別樣的效果。

總之,《遺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本土社會派推理佳作。一方面,作者黃廣明多年的記者生涯,讓他對社會百態、世道人心有極其深入的體察;另一方面,小說體裁也給了作者更多機會,去挖掘諸多社會事件背後,那些新聞報導難以觸及的人性深淵。

甚至不乏直男炎的弊端。但《遺產》卻將真正的一號二號都給了女性角色。”

對男作家而言,女性角色的塑造可能是一個永恆的難題,常常擺脫不了“仙女”和“妖女”的二元形象。這也導致很多試圖建立女性視角的作品反而陷入了尷尬。而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不但挑戰了創造複雜的女性形象,更毫不回避地將女性的社會困境和身份覺醒作為創作主題之一。

在夫妻兩方親屬的遺產爭奪戰中,小姨宋蘭芳對鄭淇說:“記住,你不僅是鄭家的女兒和孫女,也是宋家的女兒和外孫女。”如此顯著的事實,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被忽略。

有人調侃,女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承擔哺乳和絕大部分養育任務,不過是得到了一個“長得像爹,還跟爹姓”的娃。不論法律如何定義,在普遍的社會規則中,都預設這個孩子“屬於”丈夫的家族。

而這只不過是眾多不平等規則的冰山一角。

《人類簡史》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人類“虛構”了規則和觀念,卻當這些規則和觀念是自然的、顛撲不破的。性別不平等,正是一種被“虛構”出來,並被一系列社會風俗和語言表達一再固化的規則。

因此,為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寫作,絕不僅僅是鋪陳性侵犯、潛規則、性別歧視等悲慘際遇,更需要一支銳筆,挑破人們習以為常的“虛構”肥皂泡,揭示出被人忽視的荒誕真相。

有趣的是,儘管《遺產》收穫了諸多好評,但很多讀者還是對其中的愛情描寫略感遺憾。竊以為,許飛和宋蘭芳的愛情橋段,恰恰還是少了幾分女性視角。許飛對宋蘭芳的迷戀,始自“一見鍾情”;而宋蘭芳對許飛的垂青,則始終缺少足夠的理由。如果能減少對宋蘭芳女性魅力的“男性凝視”,增加宋蘭芳芳心暗許的細膩描寫,也許會收穫別樣的效果。

總之,《遺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本土社會派推理佳作。一方面,作者黃廣明多年的記者生涯,讓他對社會百態、世道人心有極其深入的體察;另一方面,小說體裁也給了作者更多機會,去挖掘諸多社會事件背後,那些新聞報導難以觸及的人性深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