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南的春 運河的橋

運河之韻在於橋。 “開門見河、抬腳上橋”, 無錫的橋俯拾即是。 至今, 無錫運河上仍散落著許多古橋, 它們浸潤了千年的運河風韻, 見證了古梁溪的繁榮變遷, 訴說著時代風雲傳奇。 一座座古橋與運河融為一體, 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記憶。

無錫運河段風景

No.1清名橋

無錫古運河上最著名的景點, 原叫清寧橋, 位於無錫市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 始建于明萬曆年間, 是無錫“寄暢園”的主人秦燿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 因兄弟倆的大名分別是太清、太寧, 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寧橋”。 在清康熙八年(西元1666年), 由無錫縣令吳興祚重建。 至道光年間, 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寧改名為清名橋, 也有人稱它為“清明橋”。 “萬里長城看八達嶺, 千里運河看清名橋”。 歷史上, 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多次南巡經過清名橋, 著名民間藝人阿炳也常在橋堍演奏二胡。

清名橋

No.2大公橋

大公橋, 坐落在南長街中國絲業博物館對面。 上世紀初, 無錫的民族工商業發達, 絲廠沿河而建。 當時, 古運河之西有薛福成家族的永泰絲廠, 橋東居民區的工人們每天上班都只能從東面的跨塘橋、南面的清名橋繞行, 極為不便。 於是當時工商業鉅子榮德生、榮宗敬兄弟啟用“千橋會”的善款全力贊助建造此橋,

於1930年竣工。 因當時榮氏有大公圖書館, 於是便把這座橋命名為大公橋。

大公橋

No.3伯瀆橋

伯瀆港位於清名橋東側, 是古運河水弄堂的支流。 伯瀆橋就橫跨在伯瀆港與古運河交界的水面上,

與清名橋遙相呼應, 清磚拱形石橋, 顯露出磚石橋的古老、純樸。

相傳“泰伯讓王”定都梅裡一帶(今無錫新區梅村)後, 大力興修水利, 發展農業生產, 泰伯開鑿泰伯瀆, 俗稱伯瀆港, 水上那座橋稱為伯瀆橋, 人民世受其利。

伯瀆橋

No.4吳橋

京杭大運河無錫北段為古芙蓉湖遺址,

水深河寬, 歷來無橋。 近代, 運河兩岸工人和過往行人只能乘舟橫渡, 受盡了嚴寒酷暑之苦, 風急浪高之驚。 1915年春, 無錫源康絲廠經理吳梓敬來錫經辦業務, 來此春遊, 正遇渡船遭不測被傾翻。 吳氏見狀當即慷慨應承獨資建橋。 1916年6月建橋工程開工。 吳梓敬于當年11月29日在滬病逝。 為紀念吳梓敬建橋的功跡, 翌年橋竣工後被命名為“吳橋”。 吳橋是運河上翻建最多的橋, 也是新老運河的分界處, 向左為新中國成立後新開的大運河, 向右流向市中心的是古運河, 水中間小島為黃埔墩。

1965年的吳橋,還是鋼樑鐵架的式樣

今日的吳橋

獨具特色的古橋秘藏著數不盡的人文故事,承載著梁溪關於未來人居的美好期許。今天,這份期許在恒大悅瓏灣身上尋找到了答案。

恒大悅瓏灣滿載歷史厚望而來,以匠心重新定義梁溪。傲居運河之畔,盡攬一城風華,讓更多的無錫人實現棲居運河畔的夙願。

項目位址:吳橋西路與通惠西路交匯處

諮詢熱線:6692 9770

1965年的吳橋,還是鋼樑鐵架的式樣

今日的吳橋

獨具特色的古橋秘藏著數不盡的人文故事,承載著梁溪關於未來人居的美好期許。今天,這份期許在恒大悅瓏灣身上尋找到了答案。

恒大悅瓏灣滿載歷史厚望而來,以匠心重新定義梁溪。傲居運河之畔,盡攬一城風華,讓更多的無錫人實現棲居運河畔的夙願。

項目位址:吳橋西路與通惠西路交匯處

諮詢熱線:6692 977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