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齊白石9.3億刷新中國最貴,與世界最貴30億差多少

現在全世界都應該被齊白石的9.3億元刷屏了吧。 前段時間估價五億人民幣的《山水十二屏》一直帶著股衝擊中國最貴藝術品的勢頭在藝術圈、拍賣圈迅速火熱起來。 在12月17日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以4億5000萬起拍, 最後以8億1000萬元落槌, 加上傭金後為9.315億元。

《山水十二屏》

齊白石這件中國最貴藝術品新紀錄, 距離達芬奇《救世主》11月16日在紐約佳士得以29.57億打破全球最貴藝術品紀錄, 也就相隔了一個月而已, 所以天價時常有, 今年特別多。

畫藝精、尺幅大……這幅9.3億的《十二條屏》創作於1925年, 當時的齊白石62歲, 是盛年時期山水作品, 同時也是目前社會可流通的尺幅最大的山水十二條屏。 文化學者孫煒在北京保利拍賣預展現場的論壇中表示, 自1925年由齊白石創作至今, 《山水十二條屏》已數易其手, 輾轉海峽兩岸。 從最初白石老人將這套畫贈予北京名醫陳子林, 從1955年第一次易手的4.5萬元, 到今天經過海峽兩岸輾轉易手達到9.3億, 62年間增值了約20000倍。

首先這個中國最貴的紀錄交給齊白石來完成並不吃驚。

#FormatImgID_2#

齊白石

白石老人可以概括為一個有實力又不裝X的“文人畫家”, 斟酌繪畫技藝本身, 又飽讀詩書、滿足了文人畫家這個群體的文化標杆。

他的名氣早已不限於藝術圈, 而在整個中國都家喻戶曉, 小學教科書中齊白石的蝦就印證了他在尋常百姓家的知名度。 在藝術圈中, 與吳昌碩並稱為“南吳北齊”, 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的兩座高山, 一生留下畫作30000多幅, 齊白石作品在香港和紐約流通較多, 這些都成了他在藝術圈聲名遠揚的佐證。

另外齊白石老人生於1864年, 1957年離世。 存世的93年間正是世界格局動盪、社會不甚穩定的世紀交點, 在這段時間裡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 也是中國近代史開端的百年內。 這時期的藝術家不猜錯的話, 必然會相對前後期藝術家有所不同, 或駭人聽聞、或成為標杆式人物。

再從繪畫本身看, 單論筆墨功夫, 吳昌碩已經做到極致,

但是幾十幅幾百幅的梅花荷花, 市場看多總免不了有疲勞的時候。 而齊白石一改傳統, 畫中煙火味兒很重。 一方面選材很家常他的畫不再局限于深山古寺、梅蘭竹菊這些傳統的題材, 而畫他最熟悉、最接地氣的題材:農家田園的回憶, 城市日常的生活。 這些身邊之物, 一經入畫, 便生動感人、妙趣無窮。 比如籬笆牆上的扁豆。 又比如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小雞。 用色則更愛純色, 紅花墨葉, 大紅大綠, 不怕撞色, 在色彩鮮明對比中求古拙與天真。 墨這種接地氣、親民的繪畫風格取材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不謀而合。

可惜無聲 花鳥工蟲冊頁

壽桃草蟲

1935年作 花卉草蟲 冊頁

這些都能成為齊白石的《山水十二屏》成為中國最貴的理由。

既然是中國最貴,那麼它到底有多貴?答案是與世界最貴達芬奇的《救世主》相差了20個億左右,那麼這20個億意味著什麼?又是用什麼來衡量呢?

有人肯定會以達芬奇與齊白石、文藝復興與近現代畫家這種身份差別來對比;也可能會拿9.3億與29.57億成交紀錄前的市場流通價格來對比;又或者以達芬奇不足20幅的存世作品與齊白石30000多件存世作品的數量來對比。藝術家本人身份量級、市場價格、作品稀缺性,這三點的確是衡量兩件作品價值的關鍵因素。但是當一件作品問鼎中國最貴、或者世界最貴的時候,就開始脫離了一般市場規律的標準,而是交給土豪們的稀罕程度,和參與拍賣藏家肯花多少錢來買這件作品的決心了。

福布斯富豪榜的資料顯示,美國排名前400位的富豪財富的變動趨勢與美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變動趨勢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當富豪們財富增加,這一群體對藝術品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一規律在中國也成立,頂級富豪階層也是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增長的最重要力量!這裡面,既有土豪們對於這項文化藝術消費,實實在在的需求,也包含著一部分的投資行為。

另外一方面,一個中國近現代畫家、一個是西方問藝術性先驅,雖然藝術品是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市場交易的,但是它們所面向的主要消費群體、和投資群體還是不同國度的事兒,不同的國家GDP也主宰著不同國家土豪的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

一方面是藝術文化消費、一方面是投資行為,不同國家的消費群體的差別,註定不能將兩張作品拿來對比衡量,何況是兩件藝術作品,所以在這裡9.3億與29.57億之間距離或許並不很多。

壽桃草蟲

1935年作 花卉草蟲 冊頁

這些都能成為齊白石的《山水十二屏》成為中國最貴的理由。

既然是中國最貴,那麼它到底有多貴?答案是與世界最貴達芬奇的《救世主》相差了20個億左右,那麼這20個億意味著什麼?又是用什麼來衡量呢?

有人肯定會以達芬奇與齊白石、文藝復興與近現代畫家這種身份差別來對比;也可能會拿9.3億與29.57億成交紀錄前的市場流通價格來對比;又或者以達芬奇不足20幅的存世作品與齊白石30000多件存世作品的數量來對比。藝術家本人身份量級、市場價格、作品稀缺性,這三點的確是衡量兩件作品價值的關鍵因素。但是當一件作品問鼎中國最貴、或者世界最貴的時候,就開始脫離了一般市場規律的標準,而是交給土豪們的稀罕程度,和參與拍賣藏家肯花多少錢來買這件作品的決心了。

福布斯富豪榜的資料顯示,美國排名前400位的富豪財富的變動趨勢與美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的變動趨勢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說,當富豪們財富增加,這一群體對藝術品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一規律在中國也成立,頂級富豪階層也是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增長的最重要力量!這裡面,既有土豪們對於這項文化藝術消費,實實在在的需求,也包含著一部分的投資行為。

另外一方面,一個中國近現代畫家、一個是西方問藝術性先驅,雖然藝術品是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市場交易的,但是它們所面向的主要消費群體、和投資群體還是不同國度的事兒,不同的國家GDP也主宰著不同國家土豪的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

一方面是藝術文化消費、一方面是投資行為,不同國家的消費群體的差別,註定不能將兩張作品拿來對比衡量,何況是兩件藝術作品,所以在這裡9.3億與29.57億之間距離或許並不很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