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月份全國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平穩 穩中向優穩中向好

本報訊11月份, 各級農業部門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全力抓好秋冬播穩生產, 強化資訊服務優結構, 指導產業發展促轉型, 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平穩, 呈現出糧食豐產、品質向優、效益提升的態勢。

糧食再獲豐收, 秋冬播結構調優, 在田作物長勢總體正常。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2358億斤, 同比增長0.3%, 為歷史上第二高產年。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 今年秋冬播作物面積穩定、結構優化, 預計冬小麥和冬油菜面積較上年穩中略減, 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面積比例達到30%,

蔬菜、馬鈴薯、綠肥等面積均增加。 當前冬麥區整體墒情適宜、冬小麥長勢總體正常, 部分地區因播期推遲, 長勢偏弱。

畜禽養殖效益向好, 海洋漁業捕撈產量下降明顯。 生豬佈局加快優化, 產能保持相對穩定, 供求基本平衡。 據農業部監測, 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分別下降0.1%和0.6%。 禽肉價格上漲, 部分養殖場淘汰產蛋低蛋雞, 帶動產蛋雞存欄環比下降1.1%, 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水產品產量增速放緩, 1-11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長0.3%, 增速回落2.7個百分點。 其中, 海洋捕撈產量下降明顯, 同比減少7.4%, 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 全國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動物疫情形勢總體保持平穩。

糧食價格穩中趨弱, 畜禽價格總體上漲,

蔬菜價格繼續下降。 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和“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分別為97.89和97.28, 同比分別下降3.44個和4.17個點, 環比基本持平。 稻穀、小麥和玉米三種主糧價格穩中趨弱, 月均價環比略降0.6%, 同比高1.6%。 受產蛋率下降、需求增強等影響, 雞蛋月均集貿市場價環比上漲3.2%;羊肉消費升溫、價格走強, 環比上漲3.3%, 同比高16.8%。 受元旦春節消費旺季來臨影響, 生豬價格小幅上漲, 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1.56%。 蔬菜主產區生產情況優於往年、供給充裕, 農業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月均批發價環比下降4.3%。 預計看, 優質小麥緊缺、東北玉米外運成本提高, 將帶動糧食價格穩中趨強;隨著鮮活農產品消費進入旺季, 農產品價格將呈現震盪上行態勢。

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蓬勃發展,

農業發展品質進一步提高。 受加工農產品需求增加拉動, 農產品加工業提質效益態勢更加明顯。 據統計, 1-10月規模以上農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出口交貨值同比分別增長7.7%、9.1%和6.9%, 均好於去年同期。 農產品電子商務、休閒農業發展迅猛, 生鮮電商成為電商發展的新生驅動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 “雙十一”京東銷售萬噸肉類、千萬斤瓜果蔬菜;截至11月底全國休閒漁業實現產值708.42億元, 接待遊客2.2億人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品質不斷提高。 截至今年11月底, 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199.9萬家, 各級示範社超過18萬家, 聯合社達到7200多家。

農業投資繼續領跑二三產業, 西部、東北地區投資短板加快補齊。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1-10月份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096億元, 近7個月增速首次回升, 同比增長13.1%, 分別比第二三產業高10.4個和3.1個百分點, 是固定資產投資中的突出亮點。 其中,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6%, 連續4個月高於第一產業整體增速, 占比達到80.9%, 增長帶動作用顯著。 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增速分別為30.5%和26.9%, 明顯高於東部和中部, 發展短板加快補齊。

展望今後一段時期,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在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 需要關注三方面。 一是抓好防災減災。 10月下旬以來北方冬麥區降水偏少, 冬麥區局部表墒不足, 旱象初顯。 部分小麥苗情偏弱, 抗旱抗寒能力較差。 受土壤濕度較大、溫度較高等影響, 西北小麥條銹病菌源基數明顯高於上年,

蚜蟲等地下害蟲冬前繁殖量大, 紋枯病等病害也呈重發態勢, 田間雜草較多。 各地應加強田間管理, 搞好病蟲草害防控, 落實科學抗災措施, 確保壯苗安全越冬。 二是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隨著季節轉換, 候鳥遷徙, 帶毒野鳥跨區域傳播疫情的風險加大, 各地應統籌推進基礎免疫、監測監管、邊境防控和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 特別是加強活禽市場監管。 三是密切關注市場價格。 隨著豬肉消費季節性回升, 價格或震盪上行, 但供求基本平衡、上漲空間不大;受消費回暖、前期補欄產能釋放等多重因素影響, 禽蛋價格漲跌空間不大;受運輸成本抬升、需求增加等影響, 蔬菜價格有望反彈, 經營主體要及時關注市場價格走勢, 合理安排出欄或上市。

合理安排出欄或上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