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吃飯時多做這個動作,能降低餐後血糖

吃飯快危害多

吃東西太快, 對消化道負擔過重。 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人, 都是要避免的, 我們提倡細嚼慢嚥。 研究證明, 吃飯太快的人病發糖尿病風險是普通人的2倍、是吃飯慢的人的5倍。

對糖尿病來說, 吃飯太快, 不僅會影響食物營養的吸收, 還會造成血糖升高。

造成餐後高血糖

我們的主食多是高澱粉的食物, 如麵粉、大米等;如果這些高澱粉食物在口腔中未充分嚼的話, 口腔中澱粉酶未發揮作用, 就快速下到胃裡。 由胰臟澱粉酶一下湧入, 就會引起糖尿病人的血糖迅速上升。

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毛紅指出, 進餐後30分鐘出現胰島素分泌高峰, 糖尿病患者如果進食過快, 胰島素會跟不上, 葡萄糖迅速進入血液迴圈, 造成血糖升高。

多咀嚼延緩血糖升高

如果這些高澱粉食物在口腔中細嚼慢嚥的話, 口腔中澱粉酶充分起作用, 這時糖分是慢慢地到血液中, 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糖尿病患者, 吃飯速度過快, 會使得胰島素抵抗問題更嚴重。 另外, 細嚼慢嚥還能使糖尿病人增加飽腹感。

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 中、晚餐則用半小時左右。 對老年人來說,

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年輕人每口飯咀嚼次數不少於20次。 研究發現:吃飯快的糖尿病患者改變吃飯習慣, 每口飯咀嚼25次, 每餐時間延長到25分鐘, 平均餐後血糖下降1.2 mmol/ L。

有助營養吸收

北京東直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劉敏提出, 充分咀嚼食物可使營養物質更好地被腸道吸收。 實驗發現, 兩個人同吃一種食物, 細嚼的人會比粗嚼的人多吸收13%蛋白質、12%脂肪、43%纖維素。 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說, 這是因為細嚼可以細化食物中的粗纖維、粉碎包裹的蛋白和脂肪。

改變飲食習慣

每日的進餐都有細節的講究, 不妨看看, 改變一些飲食習慣, 就可以輕鬆控制血糖:

1、改變進餐順序

吃飯時先喝點湯爽口, 增加飽腹感;再吃蔬菜黃瓜、番茄等;然後吃主食, 最後吃肉。 這樣可以避免熱量超標, 還能增強飽腹感。

2、慢慢吃、細細嚼

細嚼慢嚥, 喝湯用勺, 不要端碗喝, 吃飯一口一口吃, 不要狼吞虎嚥;上餐桌吃飯, 不要端著飯碗邊走邊吃;專心吃飯, 不要邊吃邊看電視;飯要一次盛好, 不要一點一點加飯。

3、主食加粗糧

主食儘量選擇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 如窩頭、燕麥、玉米等粗糧, 這些粗糧消化時間長, 升糖指數低, 升糖速度慢, 可以有效抑制餐後血糖升高。

4、進餐品種

多吃蔬菜葉、莖, 少吃根、塊莖, 如土豆、藕等含澱粉高的蔬菜;

不吃油炸食物或油膩食品;

可以吃水果,不要喝果汁;

喝湯去掉湯麵上的油;

吃肉絲比吃肉片、肉塊好;

吃帶刺魚比吃魚塊好;

吃帶骨肉比吃淨肉好,既滿足食欲要求,吃進的肉量又不大。

5、烹調方法

吃煮、蒸、拌、鹵菜比炒菜好,可以減少油的攝入;吃魚吃清蒸魚、酸菜魚;炒菜多放調料少放油;做菜不要勾芡。

可以吃水果,不要喝果汁;

喝湯去掉湯麵上的油;

吃肉絲比吃肉片、肉塊好;

吃帶刺魚比吃魚塊好;

吃帶骨肉比吃淨肉好,既滿足食欲要求,吃進的肉量又不大。

5、烹調方法

吃煮、蒸、拌、鹵菜比炒菜好,可以減少油的攝入;吃魚吃清蒸魚、酸菜魚;炒菜多放調料少放油;做菜不要勾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