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賽裡木湖,一個有愛的湖

每一處自然形成的絕美勝景, 似乎都有神秘的傳說, 賽裡木湖也不例外。 長期以來, 人們傳說賽裡木湖是由一對為愛殉情的年輕戀人的淚水彙集而成的。

很久以前, 這裡沒有湖泊, 是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 草原上生活著一對勤勞善良的蒙古族青年男女戈爾登巴和阿勒騰, 他們朝夕相處產生了純潔的愛情。 一個妻妾成群的魔王卻對美貌的阿勒騰姑娘垂涎三尺, 欲霸為己有。 一天, 他帶著爪牙將姑娘搶進魔宮。 阿勒騰不畏強暴, 不貪圖榮華富貴, 趁魔王不備, 奪馬而逃。 魔王惱羞成怒, 緊追不捨。 手無寸鐵的姑娘情急之中脫下手上的玉鐲向魔王投去,

玉鐲落地化作一汪深潭。 眼看難以逃脫, 阿勒騰毅然縱身跳入深潭。 戈爾登巴聞訊趕來, 揮刀砍死魔王, 悲憤地高喊著戀人的名字, 也一頭紮入深潭。 頓時, 潭水翻騰怒吼, 噴湧而出, 濁浪滔天, 匯成滾滾洪流吞沒了魔宮。 此後, 水草豐美的草原變成了一片瀚海。 一對含恨而死的癡心戀人在波濤中化作形影不離的小島, 千古守望。

賽裡木湖湖心小島

人們給了這片大海起了一個吉祥的名字“賽裡木”, 蒙古語意為“山脊樑上的湖”, 哈薩克語為“祝福”的意思, 善良的人們真誠祝福這對有情人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賽裡木湖東側分佈著4座基岩小島, 據說其中兩座就是這對有情人的化身, 另外兩座是他們愛情的結晶。 這就是“湖心情侶”盛景的由來。

丘處機一行當年沿天山北坡西行, 路過賽裡木湖。 據《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載:“晨起, 西南行。 約三十裡, 忽有大池, 方圓幾百里, 雪峰環之, 倒影池中, 師名之曰天池。 ”自此, 賽裡木湖又被稱為“天池”。

有學者認為, 賽裡木湖就是當年周穆王與西王母對歌的瑤池。

周穆王“馭八龍之駿”, 巡遊天下。 在瑤池, 會見了他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西王母擺下盛宴款待穆王一行, 賓主雙方互贈了名貴的禮物。 席間鼓樂齊鳴, 賓主頻頻舉杯, 相談甚歡。 臨別, 多情的西王母即席高歌“白雲在天, 丘陵自出。 道裡悠遠, 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 尚能複來”, 歡迎穆王再來。 風流倜儻的周天子高興地接受了邀請, 答道:“予歸東土, 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 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 將複而野。 ”然而周天子卻因忙於國家政務未能踐行三年之約, 此後他們再也沒有見面。 我想, 瑤池中一定蕩漾著西王母遺憾的相思淚。 這不正是賽裡木湖憂鬱的深藍嗎?

賽裡木湖真是一個有“愛”的湖。

天山柏格達峰高山草甸濕地

西元前2世紀到西元5世紀, 博爾塔拉一帶都是烏孫人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 烏孫人是今天哈薩克人的祖先之一, 他們在賽裡木湖大草原上遺留下一字排開的數十座高大古墓, 大者底周長二三百米, 高達七八米,

當地人俗稱“土墩墓”, 這就是著名的“烏孫古塚”。

“暗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爭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 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面對這古塚, 我耳畔響起了《歷史的天空》的熟悉旋律, 觸發了懷古幽思之情。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接受了張騫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並招徠西域各國的建議, 派遣張騫率領300多人的龐大使團出使西域。 但此時遊牧在賽裡木湖一帶的烏孫內有爭奪王位的紛爭, 加上對漢朝並不瞭解, 沒有立即同意聯合漢朝。 後來, 漢武帝改變策略, 以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西嫁烏孫, 建立了和親友好關係。 劉細君由此成為中國歷史典籍中第一位記載了姓名和史實的漢族和親公主。

昭蘇細君公主墓

可憐的細君公主先後嫁給爺孫兩代烏孫王。由於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難以習慣,她將塞外生活的艱難悲愁都寫進了那首著名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5年後,她便香消玉殞了。細君死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又派解憂公主遠嫁烏孫。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50年,經歷了四朝三嫁,受盡委屈,在晚年終得返回漢朝。

我想到了劉心武老師在解讀《紅樓夢》時提到的一個論斷:個人是歷史的人質。無論是鬱鬱而終的細君公主,還是終返故里的解憂公主,她們用個人的美麗的青春生命換來了大漢邊界穩定安寧,為漢朝和烏孫關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時間過去了1300多年,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20萬大軍西征,翻越阿爾泰山,飲馬賽裡木湖。在賽裡木湖西北岸邊築台點將,檢閱練兵。遙想當年,彎弓射雕的一代天驕目光剛毅,佩劍一揮,千軍萬馬從湖畔出發,在賽裡木湖南岸的松樹頭鑿石開道,越過天山,橫掃中亞,威震歐洲,書寫了世界歷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之後點將台被尊為敖包,受到蒙古族人民的供奉和朝拜。

我還在沉思,陪伴我們的一位胖胖的哈薩克族朋友一直側躺在草地上,用手托著腦袋,口中叼著青草。這時他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膀,把我從歷史拉回了現實。返程前,面對這片純粹、清澈的藍,我突然感覺這裡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實。

作者:劉智超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昭蘇細君公主墓

可憐的細君公主先後嫁給爺孫兩代烏孫王。由於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難以習慣,她將塞外生活的艱難悲愁都寫進了那首著名的《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5年後,她便香消玉殞了。細君死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又派解憂公主遠嫁烏孫。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50年,經歷了四朝三嫁,受盡委屈,在晚年終得返回漢朝。

我想到了劉心武老師在解讀《紅樓夢》時提到的一個論斷:個人是歷史的人質。無論是鬱鬱而終的細君公主,還是終返故里的解憂公主,她們用個人的美麗的青春生命換來了大漢邊界穩定安寧,為漢朝和烏孫關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時間過去了1300多年,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親率20萬大軍西征,翻越阿爾泰山,飲馬賽裡木湖。在賽裡木湖西北岸邊築台點將,檢閱練兵。遙想當年,彎弓射雕的一代天驕目光剛毅,佩劍一揮,千軍萬馬從湖畔出發,在賽裡木湖南岸的松樹頭鑿石開道,越過天山,橫掃中亞,威震歐洲,書寫了世界歷史上波瀾壯闊的一頁。之後點將台被尊為敖包,受到蒙古族人民的供奉和朝拜。

我還在沉思,陪伴我們的一位胖胖的哈薩克族朋友一直側躺在草地上,用手托著腦袋,口中叼著青草。這時他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膀,把我從歷史拉回了現實。返程前,面對這片純粹、清澈的藍,我突然感覺這裡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實。

作者:劉智超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