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然》評選出年度十大人物 潘建偉入選

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 從一場潛在核危機到美國環保政策的退步……近日, 《自然》雜誌點評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 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1.劉如謙:基因修復者

研發出非天然存在的基因編輯工具——或許有一天可用來挽救生命的一名生物學家。

25年前, 當劉如謙還是一名本科生的時候, 他寫下了讓他的導師至今仍記憶猶新的一篇畢業論文。 “簡直無可挑剔。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現哈佛大學名譽教授E. J. Corey說。 這篇論文不需要任何編輯。

但劉如謙卻對編輯十分執著。 過去十多年來, 他始終是基因編輯技術的先鋒研究者。 今年10月, 劉如謙在美國博多研究所的實驗室發表了大膽調整CRISPR系統的結果。 他們利用實驗室製造的一種酶, 通過化學方法將DNA堿基對A-T轉化成為G-C。 這種酶不存在於自然界。

冒險是劉如謙事業的主基調。

他所在實驗室率先開發出在實驗室製作新酶的方法, 並將其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 2013年, 他與朋友成立了一家名為Editas Medicine的公司, 研發基於CRISPR技術的療法。 該類臨床應用可能受到CRISPR-Cas9技術的不可預測性的限制, 導致對基因組造成多種不同的編輯。

為此, 劉如謙實驗室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法。 2016年, 其團隊中的博士後Alexis Komor等報告了首個DNA堿基編輯器, 它依賴于自然產生的酶, 能夠將堿基C轉化為T, 或者G轉化為C。 這是研究人員首次找到一種可靠、可預測的方法, 在活細胞的基因組中實現單堿基轉換。

劉如謙實驗室另一位博士後Nicole Gaudelli想在此基礎上創造一種能夠將堿基A和T轉化為G和C的酶。 在劉如謙鼓勵下, 她製作出一種蛋白質,

可在理論上逆轉人體內約48%的已知致病點突變。 10月, 該團隊報告稱這種新蛋白質可以比經典的CRISPR-Cas9系統更可靠地逆轉突變。 該工具有助於未來開發基因治療方案。

2.Marica Branchesi:合作發起人

幫助科學家從一個歷史性引力波事件中獲得最大收穫的一名天文學家。

從8月17日開始的幾個星期裡, 地球和太空中的所有望遠鏡似乎都對準同一個方向。 在義大利和美國的設施探測到最近一次的引力波後, 約70組天文學家立即開始捕捉對兩顆中子星碰撞的首次直接觀測。 他們觀察到的現象隨即解開了好幾個天體物理學謎團, 包括某些γ射線暴的本質和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

這些要歸功於Marica Branchesi帶頭開展多年的準備工作。 Branchesi是義大利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於今年啟動。 這是中東的首個大型國際研究中心, 令中東在國際科研版圖上佔據一席之地。

作為一名受人尊敬的物理學家、前大學校長和三任政府部長, Toukan一直是堅定的專案守護人。 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項目理事會主席Christopher Llewellyn Smith表示, Toukan是對項目具有關鍵作用的少數人員之一,

“沒有他, SESAME就不可能成真”。

這座造價1.1億美元的設施位於阿曼城外, 它可使高能電子繞著周長133米的圓環運動, 產生強大的輻射, 用於成像分子等大量其他物體。 但它不止是一個光子源, Toukan說:“它是衝突中的一束光。 ”

多年來, Toukan緩和了SESAME合作國家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 在成員國交費不足時, 是他幫助項目度過了財務危機。 自2003年以來, Toukan在其他工作之餘無償為SESAME工作。 曾有人懷疑這個項目能否取得成功, 他說:“但是它現在正蓬勃發展。 SESAME已經成真了。 ” (晉楠編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