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感動|跨越半個世紀的醫療欠費單,背後有著這樣的故事……

82歲的鐘裕生是廣州市花都區一名退休幹部, 前不久在整理家中物品時, 他發現了胞弟鐘兆生1966年至1969年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廣州市胸科醫院住院時的筆記及1527.52元欠費單, 於是寫信給廣州市衛計委, 希望歸還欠款, 並將利息一起還上。 時隔半個世紀, 這幾張欠費單將當年的醫患各方再次緊緊聯繫在一起。

一張張發黃的欠費單, 一個發生於半個世紀前的百姓故事, 讓人讀出了醫者仁心, 感受到了道德誠信, 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如果要編寫一部醫患關係變遷史, 或者建一座誠信博物館,

這些欠費單完全有理由入選。

欠費單背後的醫患故事溫暖人心。 當年, 身患結核病輾轉治病的市民鐘兆生, 由於手術費用較多, 除去公社和生產隊給予的補助外, 還欠下一筆在當時看來數量不小的醫療費用。 正是基於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 醫院同意鐘兆生立下欠據,

明確“分期償還”。 儘管如此, 醫護人員依然對鐘兆生關懷備至, 在手術急需輸血2000毫升時毫不遲疑, 經常進入病室看望鼓勵其增強信心與病魔鬥爭。 而鐘兆生也始終心懷感恩, 把這些都寫入日記, 並懇求親人們在身後幫其償還治療費用。

欠費單背後的道德誠信打動人心。 術後無法重新恢復勞動能力、無法償還欠款的鐘兆生走了, 留下了深深遺憾。 直到前不久他的哥哥在年過八旬之時, 才從弟弟的筆記本中看到這些欠費單、讀出其最後的心願, 決意代弟弟清償。 兄弟接力還款, 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 這每一分錢裡都閃耀著誠信的光芒。 讓人感動的還有兩家醫院的態度, 他們表示要把這筆款項捐贈給相關基金會,

幫助更多困難患者, 將愛心傳遞下去。

金錢從來不是最貴重的東西, 在這個世界上, 有很多東西遠比金錢更重要、更有價值, 譬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懷、幫助, 譬如我們彼此立下的契約、樹立的誠信形象。 每個人只有真正做到將心比心、以誠換誠, 自己才能在誠信的環境中收穫誠信, 在守望相助中感受到人間的溫情。 如果半真半假處處提防, 甚至愛占小便宜、以坑蒙拐騙獲取不正當利益, 每個人的防範意識越強、防守的圈子越大, 生活的半徑、信任的半徑就會越小。

因此, 別再抱怨“我本將心托明月, 誰知明月照溝渠”, 更要認真檢視自己究竟有多少道德存量、為社會帶來了多少道德增量, 是否有過誠信虧欠。

人人動手補齊誠信短板, 一分一毫地補齊欠帳, 整個社會的道德誠信木桶才會抬升水面, 擁有更大容量。

良善無價, 歷久彌新。 跨越半個世紀的醫療欠費單, 兄弟二人接力進行的清償兌付, 講述了一個跨時代的百姓故事, 使人久久為之感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