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畢業五年,小李的理財生活

小李08年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 正式成為了一枚985經濟學院的小本生, 按道理來說在理財方面小李應該是有絕對優勢的, 但是, 出生社會後發現其實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說有很大的用處嗎, 其實沒有, 說完全沒用麼, 但貌似又有那麼點用。

ps:別特麼說從西藏考有多容易, 當時還是費了很大的經歷, 吃了好多好多的苦才考進去的)

12年小李畢業了, 畢業的那天, 有說不出的難過, 最主要的還是不舍在學校和同學們的點點滴滴, 很喜歡蹺課, 喜歡在宿舍裡面打魔獸世界、dota, 有的時候一玩就是淩晨三四點,

這些都特麼的再也回不去了。

接下來就是小李畢業後的故事了:

畢業後五年, 我的理財生活

畢業之後, 只有我一個人是說去哪個城市就去了哪個城市的, 作為一名在北方念大學的學生, 在廣州找工作真心是完全沒有優勢, 在找工作這方面碰了不少的壁,

從2013年5月份開始, 我算是正式在一家公司(金融教育培訓行業)進行了長期的工作, 直到現在也未曾想過離開, 剛進這家公司的時候我的試用期工資是3500, 試用期三個月, 當時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三個月結束後, 我的工資漲到了4500, 在廣州來說確實有點抬不起頭, 但是我那時候看了一部電視劇《士兵突擊》, 這部劇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 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許三多的精神, 和他一樣, 我不聰明也沒有後臺, 但是我相信, 天道酬勤, 只要我努力, 我是一定會有成功的, 所以在工作方面就異常的賣力。 公司有的時候會給發一些小過節費, 1000呀, 2000呀什麼的, 當時的我超級能存錢的, 來了公司的第一年就存了3萬元, 當然包括年終的9000雙薪------於是2014年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就有3萬元了,
當然這個存錢的方法很簡單, 開流節源, 但我的重點主要放在了減少支出方面。

2014年的下旬, 我們調薪了, 我的工資漲到了5500, 在這段時間, 我接觸了一種金融產品叫P2P, 於是試著用1萬元去買了一年, 當時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在2014年的這段時間, 雖說工資漲了, 但是自己的開銷也越來越大, 到了年底完全沒有存到什麼錢, 還好最後發了個2萬元的年終獎, 回家過年的時候帶著7萬元左右回家過的年。

2015年是我最混蛋的一年, 其實在2009年的時候, 我就已經開始炒股了, 但是在15年之前, 我的本金都很少股市的波動並不會對我的身心產生太大的影響, 但是在2015年的時候, 面對買房壓力的我, 衝動了, 將自己3萬元的存款全都沖進了股市,

這裡我一定得自我反省一下了, 當時到年中的時候我有8萬元, 其中P2P有6萬元, 剩餘的錢(近三萬)全部投入了股市, 銀行卡裡都沒啥錢了, 中旬的時候, 因為行情比較好, 因此自己每個月所存的錢也全部進入了股市, 在2015年中下旬的時候, 股災來了, 我的股票市值不斷的縮水, 我不斷的用自己的工資來補, 但是完全補不過來, 截至到2015年年底, 我的虧損達到了三萬元, 也許在那些資本雄厚的同學眼裡, 三萬元並沒有什麼, 但是對於剛畢業沒幾年的我來說三萬還是真的很讓我心痛, 不過還是當時有個1年期的P2P, 到2016年回家過年的時候, 我還是帶著8萬元的資產回家過的年。

2016年, 我的工作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時期,

我從一個普通的業務員, 變成了一個部門的負責人, 工資也從之前的5500漲到了7500元, 現在整個資產有個11萬。

乾貨分割線

其實, 對於我們這種畢業不久的人來說, 要想做好理財, 必須得做到以下幾點:

1. 隨時記帳

不放過任何一個支付記錄, 如果大家能堅持記1年的話, 就會非常清晰的瞭解到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 哪些支出是沒有必要的, 哪些有必要的支出你反而沒有支出, 這樣就會在你今後的生活過程中起到資料支援的作用, 如果你是個有心人, 這些資料會對你有極大的幫助。

2. 努力工作, 提升自己生產力

有的人總是說錢是賺出來的, 不是存出來的, 我很相信這一點,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清楚, 這種話是分時間段的, 對於剛畢業的我們來說資本的原始積累才是最重要的,包含知識、技能、金錢,so大家一定加油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自己的資本積累。

3. 合理利用理財工具

我是一個非常激進的人,但是這並不好,所以大家後期的理財還是得多做一些保障型的金融產品,將自己的資產按照比例來投入P2P(8%左右的年化收益算是比較靠譜)、銀行存款(放少數流動性資金)、再放極少數去做基金定投或是股票。

小李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是理財還是積累了很多經驗,有成功也有失敗,很值得很多年輕人學習。

對於剛畢業的我們來說資本的原始積累才是最重要的,包含知識、技能、金錢,so大家一定加油在最短的時間完成自己的資本積累。

3. 合理利用理財工具

我是一個非常激進的人,但是這並不好,所以大家後期的理財還是得多做一些保障型的金融產品,將自己的資產按照比例來投入P2P(8%左右的年化收益算是比較靠譜)、銀行存款(放少數流動性資金)、再放極少數去做基金定投或是股票。

小李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是理財還是積累了很多經驗,有成功也有失敗,很值得很多年輕人學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