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美食為什麼多出自鄉鎮?

魯家土面桃溪河畔店

12月19日, 遵義桃溪河畔副食店與“魯家土面”簽約, 正式成為代理商。 店主余方素說, 現在, 食品很多, 但真正的綠色食品不多,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考慮的已經不是吃飽的問題, 而是追求食品的安全、營養。 有鑑於此, 她對“魯家土面”的未來十分看好。

網兜客傳媒觀察發現, 舉凡好的食品, 大多來自鄉鎮, 而且擁有較長的歷史, 像風糜遵義城區的“蒲老場醬爆肉”、“余慶剔骨鴨”、“青菜牛肉”、“么鋪毛肚”等等主食;小吃之類, 如南白黃糕粑、板橋豆腐乾、尚嵇臭豆腐、禹門鹵鴨等等。

目前, 在遵義中心城區, 又有一家名為“最黔線”的餐飲連鎖店較為火爆, “最黔線”老闆坦承, 店內的菜品多是來自鄉鎮。 曾經, 他為了學習“扣肉”的製作方法, 不惜多次前往習水, 向當地一位老太太請教, 學費、差旅費共計花去上萬元, 但他認為很值, 而正是對菜肴的品質追求,

“最黔線”顧客盈門。

魯家土面桃溪河畔店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像“魯家土面”一樣的眾多好食品之所以來自鄉鎮, 是因為, 過去, 生活節奏不快, 鄉村居民有更多的時間來琢磨吃的東西, 那時候的鄉村, 也沒有太多的“洋玩意”, 自給自足的生活, 與食品接觸更多,

因此, 食物成了最大的發明物件, 在“民以食為天”的大背景下, 便在鄉鎮誕生了大量美食。 而城裡人大多心浮氣躁, 養尊處優, 難以成事。

網兜客小時候, 鄰家的一位農婦很會做菜, 同樣的食材, 經她烹飪後, 味道便與眾不同, 因此常到她家蹭吃, 遺憾的是, 母親與之不和, 矛盾最後升級至“老死不相往來”, 網兜客便失去了蹭吃的機會, 只在她家小孩端著飯菜到室外吃時, 佯裝擦身而過聞聞菜香。

時代變了, 生活節奏加快, 忙碌之中, 人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琢磨食品, 午餐往往被速食取代。 而大量農民湧入城市, 也一併登上了“時代快車”。 此外, 對餐飲行業本身來說, 急功近利之下, 食物不僅粗製濫造, 而且產生了大量不安全食品。

魯家土面桃溪河畔店

飆車, 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同理, 生活節奏快了, 也會問題多多。 生命, 不因快跑而延長, 反而在負累負重之後會快速趴下。 可是, “社會大巴”貌似刹不住車, 放眼望去, 滿是面無表情, 行色匆匆的人流。

難怪, 美食少了, 沒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

怎能製作出好的食物, 又怎能烹飪出好的生活。 而美食的發源地鄉鎮, 青壯年都外出務工, 亦面臨失傳和斷層的危險。 長此以往, 可以預見, 未來, 美食會越來越少, 垃圾食品會越來越多。 而人是喜新厭舊的動物, 真正的美食沒有花樣翻新, 總是吃著“老三樣”, 也會厭倦。

常常, 在街中看餐館星羅棋佈, 卻不知道該吃什麼, 哪些館子和食物更安全。

慶倖, 魯家還在堅守, 以己之力, 向社會奉上正宗的土面。 但是, 個體的力量委實有限, 難以撐起食品的天空。

這, 是個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