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白及的功效與作用,可用于治療 湯火灼傷等,而且還有美容的效果

白芨是蘭科 白芨屬的一種。 多年生草本, 高20~50釐米, 葉4~5枚, 基部互相套疊成莖狀, 中央抽出花葶。 總狀花序具數朵花;花紫色或淡紅色,

直徑約5釐米, 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組成;唇瓣3裂, 上面有縱褶片;雄蕊與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 合蕊柱頂端有一個花藥, 前上方有一個柱頭凹穴。 地下有粗厚的根狀莖, 如雞頭狀, 富粘性, 含白及膠質, 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藥用, 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 也可供作糊料。 白及屬共有6種, 均產于東亞

入藥部位

本品為蘭科植物白及的乾燥塊莖。

性味歸經

【性味】苦、甘、澀, 微寒。

【歸經】入肺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10g;研末, 每次1.5~3g。 外用:適量, 研末撒或調塗。

禁/宜人群

外感咳血, 肺癰初起及肺胃有實熱者忌服。

炮製方法

夏、秋二季採挖, 除去鬚根, 洗淨, 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 曬至半幹, 除去外皮, 曬乾。

功能主治:補肺, 止血, 消腫, 生肌, 斂瘡。

治肺傷咳血, 衄血, 金瘡出血, 癰疽腫毒, 潰瘍疼痛, 湯火灼傷, 手足皸裂。

功效:

白芨藥材白芨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 消腫生肌功效。 隨著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不斷深入, 發現其對結核桿菌, 腫瘤細胞等有明顯抑制作用。 臨床發現, 還對常見病有較好療效。 用於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

其假鱗莖為名貴的止血材料, 抗桿菌, 真菌, 治療咳嗽。 對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結核咳嗽以及其它難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 治療鼻竇炎。 球莖含白及膠質、澱粉、揮發油等;藥用, 有收效、補肺止血、消腫等作用, 外敷治創傷出血、癰腫、燙傷、疔瘡等;花美麗, 栽培供觀賞。

主治:

補肺, 止血, 消腫, 生肌, 斂瘡。 治肺傷咳血, 衄血, 金瘡出血, 癰疽腫毒, 潰瘍疼痛, 湯火灼傷, 手足皸裂。

①《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 傷陰死肌, 胃中邪氣, 賊風痱緩不收。 "

②《別錄》:"除白癬疥蟲。 "

③《藥性論》:"治結熱不消, 主陰下痿, 治面上皯皰, 令人肌滑。 "

④《唐本草》:"手足皸拆, 嚼以塗之。 "

⑤《日華子本草》:"止驚邪、血邪, 痢疾, 赤眼, 癥結, 發背, 瘰鬁, 腸風,

痔癭, 刀箭瘡撲損, 溫熱瘧疾, 血痢, 湯火瘡, 生肌止痛, 風痹。 "

⑥《本草圖經》:"治金瘡不瘥, 癰疽方中多用之。 "

⑦ 李杲:"止肺血。 "

⑧《滇南本草》:"治癆傷肺氣, 補肺虛, 止咳嗽, 消肺癆咳血, 收斂肺氣。 "

⑨《中國藥植圖鑒》:"治矽肺。 "

藥理作用:

⒈止血作用:白芨能增強血小板第三因數活性, 顯著縮短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形成時間,

抑制纖維蛋白溶酶活性, 對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動物實驗表明, 白及水浸出物對實質性的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頗好。

2.保護胃粘膜:1%白及煎劑灌胃, 對鹽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損傷有保護作用;對麻醉犬實驗性胃、十二指腸穿孔具有治療作用。

⒊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奧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個聯苯類和2個雙氫菲類化合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白色念珠菌ATCC1057及發癬菌QM248有抑制作用。

4.抗癌及防癌作用:白及粘液質部分(主要是多糖成分)腹腔注射對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宮頸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實體型均有抑制作用;對小鼠肝癌、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白及注射液對大鼠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誘發肝癌有明顯抑制作用。

臨床應用:

肺結核

經抗癆藥治療無效或療效緩慢的各型肺結核,加用白及後能收到較好效果。據觀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藥3個月後,42例臨床治癒,X線顯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纖維化,空洞閉合,血沉正常,痰菌陰性,臨床症狀消失;13例顯著進步,2例無改變。又40例有空洞的浸潤型及厚壁空洞患者,服藥後空洞閉合者24例,明顯縮小者12例,病灶吸收好轉者16例。有人認為,白及療法以對於酪性病變為主的浸潤型肺結核療效較好;在症狀方面以對咳嗽、咳血等治療效果比較明顯。用法:研粉內服。成人每日6~30克,一般用12~18克。3次分服。可連服數月,最多有服至2年的。此外,以白及粉3錢,每日3次分服,用於肺結核咯血13例,大都於1~3日內收到止血效果。

百日咳

白及粉內服,劑量為1歲以內0.1~0.15克/公斤體重,1歲以上0.2~0.25克/公斤體重。治療89例,結果37例服藥5天內症狀顯著減輕,15例於10天內顯著減輕,6例無效,31例中斷治療。

③治療支氣管擴張

成人每次服白及粉2~4克,每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21例患者經1~2療程,痰量顯著減少,咳嗽減輕,咯血得到控制。

矽肺

每次服白及片5片(每片含原藥1分),每日3次。44例單純型患者,服藥3個月至1年後,胸痛、氣急、咳嗽、吐黑痰、咯血等症狀均顯著減輕或消失,體重增加,肺功能改善,血液濃枸櫞酸鈉反應有所進步。但X線改變不太顯著。

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成人服白及粉每次1~2錢,每日3~4次。觀察69例,大便轉黃和潛血轉陰平均時間分別為5.17天和6.5天,平均住院19.7天。治療中曾以白及內服加紫珠草注射進行觀察,但療效不見顯著提高。

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在嚴格規定的指征下,白及療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術;獲得穿孔治癒的效果。據29例觀察,成功者23例,失敗改行手術治療者1例,發生膈下膿腫及十二指腸瘺者1例,死亡4例(1例是在白及治療過程中發生休克,改行手術後死亡。3例入院時已呈垂危狀態)。適應白及療法的理想病例是一般所謂急性潰瘍穿孔,或穿孔前潰瘍症狀不嚴重,屬於縫合術指征範圍以內的;如病變已呈局限化的病例,則更為合適,白及療法的反指征是:

一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診斷不夠肯定者;

二飽食穿孔者;

三保守療法即使獲得成功,但仍須作延期手術者;

四體檢時已有明顯腹脹、低位濁音,肛檢有明顯觸痛或有腫塊觸及,估計腹腔內液體較多者;

五患者一般情況已呈輕度不良者。

治療方法:先以胃管抽盡胃內容物,然後拔去胃管,用冷開水快速吞服白及粉3錢,冷開水量以不超過90毫升為宜。1小時後再重複以上劑量1次。第二天開始,白及劑量改為1錢,每日3次。

白芨第1天應絕對禁食,第2天可少量飲水或給流質;第3天開始可恢復半流質飲食。治療過程中,抗休克、補液、輸血及抗菌素的使用等與一股常規處理同,同時必須強調嚴格觀察全身和局部症狀的演變。如有全身情況惡化,如脈率增速、腹膜炎症狀擴展或低位濁音程度增加等現象,應當機立斷,立即改變治療方針,採取手術治療。實踐中觀察到,白及具有高度的粘性,可能在胃內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膠狀膜,從而使穿孔堵塞,胃內容物停止外溢。治療成功的病例,疼痛在1~5小時內開始顯著改善,12~24小時內可完全消失,腹肌緊張及壓痛亦隨之改善。但亦有報導指出:服用白及後增加胃內容,促進了胃的蠕動,妨礙了大網膜的包繞和肝的覆蓋,甚至有使包繞的網膜再度脫落的流弊;服用白及時的吞咽動作和噁心、呃逆足以增加腹內壓,可使穿孔擴大和再穿孔;服用白及若不成功,白及糊流入腹腔,因其具有粘性,給手術清理腹腔帶來困難,甚至促成術後腸粘連,故認為白及療法並不理想。

結接性瘺管

用白及粉局部外敷,根據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藥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減少後可改為每週1次或2次。通常敷藥15次左右即漸趨癒合。藥粉須送入瘺管深部並塞滿,如瘺管口狹小可先行擴創,清除腐敗物。10例肺結核併發結核性瘺管患者,經敷藥12~30次左右均治癒。其癒合後的瘢痕無特別隆起,且未見復發。實踐證明,白及外敷,具有吸收與排出局部分泌物,恢復和增強機能,促進肉芽組織新生,清潔傷口,加速癒合等作用

燒傷及外科創傷

取新鮮白及削去表皮,用滅菌生理鹽水洗淨,按1:10比例加入無菌蒸餾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熱至沸,以經滅菌處理的4號玻璃漏斗減壓過濾。濾液分裝於安瓿或玻瓶內,熔封。15磅高壓蒸氣滅菌30分鐘,即成為白及膠漿。凡占體表面積約20%以內的局部外傷或第一、二度燒傷,均可應用白及膠漿塗敷治療。塗藥前,先以生理鹽水作創面清理;塗藥後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固定。如無嚴重感染,可在5~7日後換敷。對感染創面需隔日換藥1次。9例燒傷患兒(平均傷面為8%),2例闌尾手術切口及38例外傷患者(傷面平均為11%),均經1~3次治癒。白及膠漿用於一般外科創傷及燒傷,其治療作用可能是:一通過神經反射機制而增強機體的防衛能力,刺激肉芽組織增生;二對葡萄球菌及鏈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在局部形成一保護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三可縮短血凝時間,減少出血,從而有利於創面的癒合。

肛裂

取白及粉用蒸餾水配成7~12%的液體。待溶解後稍加溫,靜置8小時,過濾,成為黃白色膠漿。每100毫升膠漿再加入石膏粉100克,攪勻,高壓消毒,便成白及膏。用藥前先以溫水或淡高錳酸鉀液行肛門坐浴,然後用無齒鑷挾白及膏棉球從肛門插入約2釐米,來回塗擦2~4次,取出。再用一個白及膏棉球留置於肛門內2~3釐米處,另取一個白及膏棉球放在肛裂創面,將塗有白及膏之紗布塊敷於肛門,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全療程10~15日。如第1次治療不能往內塞藥時,可先用多量白及膏敷於肛門部;第2日肛門括約肌鬆弛,棉球便可順利塞入並來回塗擦。治療11例,經3個月觀察無1例失敗。9例於第1次換藥後便血消失,2例括約肌痙攣,經敷藥1次後括約肌鬆弛,能順利塞藥,第2次換藥便血即止。敷藥後,第1~2次大便時全部無痛或疼痛減輕;6~10日肉眼觀察創面全部癒合。認為獲效原因,主要是由於敷藥後能很快使肛門括約肌鬆弛及止痛止血,同時白及膏有潤滑、保護創面、促進生肌的作用。[1]

其他

用白及製成的止血粉,對某些手術的皮膚、肌層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滲血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對拔牙後的止血效果更佳;但對切斷中小靜、動脈的止血效果不夠滿意。應用白及粉治療血吸蟲病晚期的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潰瘍性結腸炎出血,出血性紫癜,以及口腔粘膜結核性潰瘍,均有一定療效。又據報導,以白及粘膠質部分製成白及代血漿,經動物實驗對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療效,與右旋糖酐有相類似的作用;臨床試用有維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壓的效果。未發現抗原性,亦無明顯副作用,無熱原反應,對肝腎功能、血象、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均無影響。試用時,有3人曾發生一過性的輕度發熱(37.5℃以下),另有1人於第5次注射時曾發生過敏反應。上述情況可能與製劑不純有關。

醫著論述

⒈《綱目》:白及,性澀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⒉《本草經疏》:白及,苦能泄熱,辛能散結,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於肉裡所生;敗疽傷陰死肌,皆熱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氣者,即邪熱也;賊風痱緩不收,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熱,散結逐腐,則諸證靡不瘳矣。

⒊《本草匯言》: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善入肺經。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斂肺藏,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氣鬱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於肺竅氣管之中,此屬統體一身氣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氣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藥,粘膩封塞,無益也。

⒋《本草經百種錄》:白及,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滑潤,又極粘膩,入於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與正氣相調,則微邪自退也。

⒌《本草求真》:白及,方書既載功能入肺止血,又載能治跌撲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澀不澀,似止不止乎?不知書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澀之謂也;書言能治癰疽損傷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謂也。此藥澀中有散,補中有破,故書又載去腐、逐瘀、生新。

⒍《重慶堂隨筆》:白及最粘,大能補肺,可為上損善後之藥。如火熱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澀,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為佐,甘則能戀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潤入喉下,則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細末,白蜜丸龍眼大,臨臥噙口中,或同生甘草為細末,甘梨汁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⒎《本草便讀》:白及,必虛而有熱者,乃為相宜耳。雖稟收斂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與白蘞相近,故每相須而用。

⒏《本草正義》:白及,《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別錄》除白癬疥蟲,皆以癰瘍外敷及摻藥言之。味苦辛而氣寒,故能消散血熱之癰腫;性粘而多脂,則能療敗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殺蟲,則除白癬、疥蟲,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也。主胃中邪氣者,則苦寒之品,能除胃熱耳。惟賊風痱緩不收,其義未詳,不敢強解。白及治肺癰,世每疑其膩滯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補傷,苟非火焰極盛之時,而臭痰腥穢之氣,已慚退舍,即可用以兼補兼清,不致助痰留患,與二冬、玉竹等比也。

⒐《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痱緩不收。

⒑《別錄》:除白癬疥蟲。

⒒《藥性論》:治結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疹皰,令人肌滑。

⒓《唐本草》:手足皸裂,嚼以塗之。

⒔《日華子本草》:止驚邪、血邪,癇疾,赤眼,癥結,發背,瘰鬁,腸風,痔瘺,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湯火瘡,生肌止痛,風痹。

⒕《本草圖經》: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⒖李杲:止肺血。

⒗《滇南本草》: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

⒘《中國藥植圖鑒》:治矽肺。

⒙《雲南中草藥選》:"潤肺,止血。治矽肺,肺結核,氣管炎,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癤腫,跌打損傷。"

⒚《雲南中草藥》:"止咳化痰,補肺生肌。"

其他價值:

美容

道奇實驗室把白芨經過科學工藝提純出白芨葡苷聚糖,從而應用於化妝品行業中的上皮細胞修復和祛皺抗衰老領域。

●白芨又名土白芨,白芨,白給,味苦、性寒。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促進上皮細胞修復,直接參與受損組織和細胞的修復和代謝過程。

●β-葡聚糖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免疫系統中的非待定刺激物。通常會引起巨噬細胞活化,而巨噬細胞活化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首先會引起纖維原細胞的活化,從而產生表皮細胞生長因數(ECGF)和血管生成因數(AF)對衰老起皺的皮膚。ECGF會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生成,從而改善皮膚外觀,消除皺紋。

●應用於各化妝品中的葡聚糖主要來源於釀酒酵母基本不溶于水,只有經過羥甲基化或磷化等化學改良而達到水溶。而RTP GLUCAN(白芨葡苷聚糖)直接由白芨中提取、分離而得,是天然水溶性葡聚糖,因此更適合在化妝品使用。

臨床應用:

肺結核

經抗癆藥治療無效或療效緩慢的各型肺結核,加用白及後能收到較好效果。據觀察:60例久治不愈患者,用藥3個月後,42例臨床治癒,X線顯示病灶完全吸收或纖維化,空洞閉合,血沉正常,痰菌陰性,臨床症狀消失;13例顯著進步,2例無改變。又40例有空洞的浸潤型及厚壁空洞患者,服藥後空洞閉合者24例,明顯縮小者12例,病灶吸收好轉者16例。有人認為,白及療法以對於酪性病變為主的浸潤型肺結核療效較好;在症狀方面以對咳嗽、咳血等治療效果比較明顯。用法:研粉內服。成人每日6~30克,一般用12~18克。3次分服。可連服數月,最多有服至2年的。此外,以白及粉3錢,每日3次分服,用於肺結核咯血13例,大都於1~3日內收到止血效果。

百日咳

白及粉內服,劑量為1歲以內0.1~0.15克/公斤體重,1歲以上0.2~0.25克/公斤體重。治療89例,結果37例服藥5天內症狀顯著減輕,15例於10天內顯著減輕,6例無效,31例中斷治療。

③治療支氣管擴張

成人每次服白及粉2~4克,每日3次,3個月為一療程。21例患者經1~2療程,痰量顯著減少,咳嗽減輕,咯血得到控制。

矽肺

每次服白及片5片(每片含原藥1分),每日3次。44例單純型患者,服藥3個月至1年後,胸痛、氣急、咳嗽、吐黑痰、咯血等症狀均顯著減輕或消失,體重增加,肺功能改善,血液濃枸櫞酸鈉反應有所進步。但X線改變不太顯著。

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成人服白及粉每次1~2錢,每日3~4次。觀察69例,大便轉黃和潛血轉陰平均時間分別為5.17天和6.5天,平均住院19.7天。治療中曾以白及內服加紫珠草注射進行觀察,但療效不見顯著提高。

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在嚴格規定的指征下,白及療法可能使某些患者免去手術;獲得穿孔治癒的效果。據29例觀察,成功者23例,失敗改行手術治療者1例,發生膈下膿腫及十二指腸瘺者1例,死亡4例(1例是在白及治療過程中發生休克,改行手術後死亡。3例入院時已呈垂危狀態)。適應白及療法的理想病例是一般所謂急性潰瘍穿孔,或穿孔前潰瘍症狀不嚴重,屬於縫合術指征範圍以內的;如病變已呈局限化的病例,則更為合適,白及療法的反指征是:

一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診斷不夠肯定者;

二飽食穿孔者;

三保守療法即使獲得成功,但仍須作延期手術者;

四體檢時已有明顯腹脹、低位濁音,肛檢有明顯觸痛或有腫塊觸及,估計腹腔內液體較多者;

五患者一般情況已呈輕度不良者。

治療方法:先以胃管抽盡胃內容物,然後拔去胃管,用冷開水快速吞服白及粉3錢,冷開水量以不超過90毫升為宜。1小時後再重複以上劑量1次。第二天開始,白及劑量改為1錢,每日3次。

白芨第1天應絕對禁食,第2天可少量飲水或給流質;第3天開始可恢復半流質飲食。治療過程中,抗休克、補液、輸血及抗菌素的使用等與一股常規處理同,同時必須強調嚴格觀察全身和局部症狀的演變。如有全身情況惡化,如脈率增速、腹膜炎症狀擴展或低位濁音程度增加等現象,應當機立斷,立即改變治療方針,採取手術治療。實踐中觀察到,白及具有高度的粘性,可能在胃內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膠狀膜,從而使穿孔堵塞,胃內容物停止外溢。治療成功的病例,疼痛在1~5小時內開始顯著改善,12~24小時內可完全消失,腹肌緊張及壓痛亦隨之改善。但亦有報導指出:服用白及後增加胃內容,促進了胃的蠕動,妨礙了大網膜的包繞和肝的覆蓋,甚至有使包繞的網膜再度脫落的流弊;服用白及時的吞咽動作和噁心、呃逆足以增加腹內壓,可使穿孔擴大和再穿孔;服用白及若不成功,白及糊流入腹腔,因其具有粘性,給手術清理腹腔帶來困難,甚至促成術後腸粘連,故認為白及療法並不理想。

結接性瘺管

用白及粉局部外敷,根據分泌物多少每日敷藥1次或隔日1次,分泌物減少後可改為每週1次或2次。通常敷藥15次左右即漸趨癒合。藥粉須送入瘺管深部並塞滿,如瘺管口狹小可先行擴創,清除腐敗物。10例肺結核併發結核性瘺管患者,經敷藥12~30次左右均治癒。其癒合後的瘢痕無特別隆起,且未見復發。實踐證明,白及外敷,具有吸收與排出局部分泌物,恢復和增強機能,促進肉芽組織新生,清潔傷口,加速癒合等作用

燒傷及外科創傷

取新鮮白及削去表皮,用滅菌生理鹽水洗淨,按1:10比例加入無菌蒸餾水,冷浸1夜,至次日加熱至沸,以經滅菌處理的4號玻璃漏斗減壓過濾。濾液分裝於安瓿或玻瓶內,熔封。15磅高壓蒸氣滅菌30分鐘,即成為白及膠漿。凡占體表面積約20%以內的局部外傷或第一、二度燒傷,均可應用白及膠漿塗敷治療。塗藥前,先以生理鹽水作創面清理;塗藥後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固定。如無嚴重感染,可在5~7日後換敷。對感染創面需隔日換藥1次。9例燒傷患兒(平均傷面為8%),2例闌尾手術切口及38例外傷患者(傷面平均為11%),均經1~3次治癒。白及膠漿用於一般外科創傷及燒傷,其治療作用可能是:一通過神經反射機制而增強機體的防衛能力,刺激肉芽組織增生;二對葡萄球菌及鏈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可在局部形成一保護膜,能控制及防止感染;三可縮短血凝時間,減少出血,從而有利於創面的癒合。

肛裂

取白及粉用蒸餾水配成7~12%的液體。待溶解後稍加溫,靜置8小時,過濾,成為黃白色膠漿。每100毫升膠漿再加入石膏粉100克,攪勻,高壓消毒,便成白及膏。用藥前先以溫水或淡高錳酸鉀液行肛門坐浴,然後用無齒鑷挾白及膏棉球從肛門插入約2釐米,來回塗擦2~4次,取出。再用一個白及膏棉球留置於肛門內2~3釐米處,另取一個白及膏棉球放在肛裂創面,將塗有白及膏之紗布塊敷於肛門,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全療程10~15日。如第1次治療不能往內塞藥時,可先用多量白及膏敷於肛門部;第2日肛門括約肌鬆弛,棉球便可順利塞入並來回塗擦。治療11例,經3個月觀察無1例失敗。9例於第1次換藥後便血消失,2例括約肌痙攣,經敷藥1次後括約肌鬆弛,能順利塞藥,第2次換藥便血即止。敷藥後,第1~2次大便時全部無痛或疼痛減輕;6~10日肉眼觀察創面全部癒合。認為獲效原因,主要是由於敷藥後能很快使肛門括約肌鬆弛及止痛止血,同時白及膏有潤滑、保護創面、促進生肌的作用。[1]

其他

用白及製成的止血粉,對某些手術的皮膚、肌層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滲血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對拔牙後的止血效果更佳;但對切斷中小靜、動脈的止血效果不夠滿意。應用白及粉治療血吸蟲病晚期的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潰瘍性結腸炎出血,出血性紫癜,以及口腔粘膜結核性潰瘍,均有一定療效。又據報導,以白及粘膠質部分製成白及代血漿,經動物實驗對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療效,與右旋糖酐有相類似的作用;臨床試用有維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壓的效果。未發現抗原性,亦無明顯副作用,無熱原反應,對肝腎功能、血象、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均無影響。試用時,有3人曾發生一過性的輕度發熱(37.5℃以下),另有1人於第5次注射時曾發生過敏反應。上述情況可能與製劑不純有關。

醫著論述

⒈《綱目》:白及,性澀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⒉《本草經疏》:白及,苦能泄熱,辛能散結,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於肉裡所生;敗疽傷陰死肌,皆熱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氣者,即邪熱也;賊風痱緩不收,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熱,散結逐腐,則諸證靡不瘳矣。

⒊《本草匯言》: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善入肺經。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斂肺藏,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氣鬱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於肺竅氣管之中,此屬統體一身氣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氣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藥,粘膩封塞,無益也。

⒋《本草經百種錄》:白及,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滑潤,又極粘膩,入於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與正氣相調,則微邪自退也。

⒌《本草求真》:白及,方書既載功能入肺止血,又載能治跌撲折骨,湯火灼傷,惡瘡癰腫,敗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澀不澀,似止不止乎?不知書言功能止血者,是因性澀之謂也;書言能治癰疽損傷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謂也。此藥澀中有散,補中有破,故書又載去腐、逐瘀、生新。

⒍《重慶堂隨筆》:白及最粘,大能補肺,可為上損善後之藥。如火熱未清者,不可早用,以其性澀,恐留邪也。惟味太苦,宜用甘味為佐,甘則能戀膈。又宜噙化,使其徐徐潤入喉下,則功效更敏。其法以白及生研細末,白蜜丸龍眼大,臨臥噙口中,或同生甘草為細末,甘梨汁為丸亦可。若痰多咳嗽久不愈者,加白前同研末,蜜丸噙化。

⒎《本草便讀》:白及,必虛而有熱者,乃為相宜耳。雖稟收斂之性,而仍具苦泄辛散之意,與白蘞相近,故每相須而用。

⒏《本草正義》:白及,《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別錄》除白癬疥蟲,皆以癰瘍外敷及摻藥言之。味苦辛而氣寒,故能消散血熱之癰腫;性粘而多脂,則能療敗疽之死肌;苦辛之品,又能殺蟲,則除白癬、疥蟲,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也。主胃中邪氣者,則苦寒之品,能除胃熱耳。惟賊風痱緩不收,其義未詳,不敢強解。白及治肺癰,世每疑其膩滯而不敢用,然苦寒本清肺胃,又能補傷,苟非火焰極盛之時,而臭痰腥穢之氣,已慚退舍,即可用以兼補兼清,不致助痰留患,與二冬、玉竹等比也。

⒐《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痱緩不收。

⒑《別錄》:除白癬疥蟲。

⒒《藥性論》:治結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疹皰,令人肌滑。

⒓《唐本草》:手足皸裂,嚼以塗之。

⒔《日華子本草》:止驚邪、血邪,癇疾,赤眼,癥結,發背,瘰鬁,腸風,痔瘺,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湯火瘡,生肌止痛,風痹。

⒕《本草圖經》: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⒖李杲:止肺血。

⒗《滇南本草》: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

⒘《中國藥植圖鑒》:治矽肺。

⒙《雲南中草藥選》:"潤肺,止血。治矽肺,肺結核,氣管炎,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癤腫,跌打損傷。"

⒚《雲南中草藥》:"止咳化痰,補肺生肌。"

其他價值:

美容

道奇實驗室把白芨經過科學工藝提純出白芨葡苷聚糖,從而應用於化妝品行業中的上皮細胞修復和祛皺抗衰老領域。

●白芨又名土白芨,白芨,白給,味苦、性寒。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促進上皮細胞修復,直接參與受損組織和細胞的修復和代謝過程。

●β-葡聚糖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免疫系統中的非待定刺激物。通常會引起巨噬細胞活化,而巨噬細胞活化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首先會引起纖維原細胞的活化,從而產生表皮細胞生長因數(ECGF)和血管生成因數(AF)對衰老起皺的皮膚。ECGF會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生成,從而改善皮膚外觀,消除皺紋。

●應用於各化妝品中的葡聚糖主要來源於釀酒酵母基本不溶于水,只有經過羥甲基化或磷化等化學改良而達到水溶。而RTP GLUCAN(白芨葡苷聚糖)直接由白芨中提取、分離而得,是天然水溶性葡聚糖,因此更適合在化妝品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