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rain:是什麼導致了“口吃”?

Brainnews 文獻分享

百分之一的成年人和百分之五的兒童無法做到我們大部分人認為理所應當的事--說話流利。 他們常常與詞語鬥爭, 常常重複一個詞語的開頭部分, 比如"早-早-早-上好"或卡在一個音節上, 即使他們非常清楚他們想說什麼。

到底是大腦中的什麼過程導致了人們口吃呢?過往研究表明, 口吃人群的兩邊大腦活動與說話流利者相比, 左腦的一個區域表現出活動減弱, 而在右腦中的對應區域卻極度活躍。 然而, 這種不平衡的原因卻是未知的。 不活躍的左腦是否反映了一種功能紊亂並導致了右腦對這一故障進行補償呢?或是反過來,

因為右腦的極度活躍而壓抑了左腦的活動才是口吃的真正原因?

來自馬克思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學院(MPI CBS)和哥廷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現在取得了重要的見解:右腦的極度活躍區域看起來是口吃的中心:"當我們停止諸如手部或說話動作時, 右邊的額下回部分特別活躍。 " MPI CBS 神經學家、本文的第一作者Nicole Neef說。 "如果這個區域過於活躍, 它就會阻礙到其它涉及啟動和終止活動的腦區。 在口吃人群中, 負責說話行為的腦區尤其受到影響。 "

其中兩個受影響的腦區是左額下回和左運動皮質, 左額下回能處理說話動作的計畫, 而左運動皮質區則控制實際的說話動作。 "如果這兩個過程受到了偶爾的抑制,

那麼受影響的人就不能說話流利。 " Neef解釋道。

科學家們使用磁共振圖像(MRI)在從兒時便口吃的成年人中研究這些關係。 在試驗中, 參與者們需要想像他們正在說月份的名字。 他們用這個假像說話的方法來保證敏感的MRI信號不被實際的說話行為干擾。 然後神經學家可以通過在口吃者的過於活躍的右腦區檢索變性纖維神經束來研究大腦。

他們發現在口吃人群右腦極度活躍區域的一個纖維束比不口吃者要強得多。 "額斜束(FAT)越強, 口吃越嚴重。 從之前的研究中我們知道這一纖維束對於微調動作抑制信號有重要作用, "神經學家說。 "這一網路的極度活躍和其聯繫的增強可以表明, 口吃的一個原因在於說話動作的神經抑制。

"

原始出處:

Nicole E Neef et al,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of right frontal hyperactive areas scales with stuttering severity, Brain (2017). DOI: 10.1093/brain/awx31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