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學習問題,家長怎樣與孩子溝通最有效?

積極傾聽、瞭解實情

常有家長問:孩子不聽話、頂嘴、不虛心, 還有的一批評就受不了, 總哭, 怎麼辦?

此時, 我們需要審視一下自己是如何跟孩子說話的,

你的指導、意見, 孩子為什麼聽不進去?是否讓孩子感覺是對自己的否定?

如何正面地提出你的批評、指導和要求?與其整天重複嘮叨, 不如徹底有效地談一次——

首先, 積極傾聽, 瞭解實情。

一次和我和女兒溝通是否繼續學英皇鋼琴的事, 儘管我嘴上說:“我只是說我的觀點, 最終沒人能按著你去學。 ”但當時其實我心裡仍然想努力說服她。 她情緒激動, 差點哭了。 我很奇怪, 為什麼這麼激動?後來吃飯時又仔細問了她原因, 孩子說:“因為當時你說要不學了, 所以激動。 ”我當時的話大概是:“不用說英皇學不學, 你鋼琴都可以完全不學, 像書法一樣放棄都行。 ”實際上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學。

談到她不想學英皇的原因,

是覺得如果上課她不彈琴, 只是講樂理、做題, 更枯燥。 我說, 學會樂理, 可以幫你做到真正在玩音樂。 但轉念一想, 對於她此刻而言, 玩音樂就是自己彈琴, 不是學理論。 或許年齡小, 理解不同吧。

不論怎樣, 只有當我真的放空頭腦, 不給出傾向性、不企圖說服她時, 才能真的瞭解到她的真實想法, 瞭解到了, 我才能知道如何做, 是先放一放, 還是想其他辦法讓她理解。

不積極傾聽, 無法瞭解孩子的準確想法、就無法準確有效地幫助他!

其次, 不要急於批評和評判, 做個“容器”。

孩子寫作業, 問我問題, 我常常根本都沒搞懂她在問什麼, 她感到我不理解, 就會有點急躁, 這時我儘量耐心理性, 不是急於批評她“什麼態度!”而是把問題再問回去,

甚至只是複述她的問題, 通常她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我只是用平和的態度、用問題輔助她自己完成一系列思考, 像個腳手架、保護網一樣, 作為聽眾, 提供一個讓她可以理清思路、鋪陳開想法的“容器”。

和孩子溝通的幾個要點

在孩子“犯錯“時, 家長和他談話,

完全可以慢慢地、低聲地說話, 你可以製造這樣一個場——真誠、理性、冷靜、正式, 讓談話和思考都深入下去, 讓雙方都深度交流, 讓這些談話和此刻的場景進入到孩子記憶深處。

1.三明治法。 先提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 並給予肯定, 再指出問題、提出建議, 最後提出怎樣做才能更好。

2.就事不就人, 批評做法, 而不是擴大到對整個人的評判。

3.站在孩子的立場, 以幫他想辦法、支招的角度提出。 而不是製造員警抓小偷似的對立的氛圍。

4.做錯的事, 用換位思考方法, 引導式說教。 清晰闡述你的批評和要求, 讓孩子明白你真心認同他的情緒、同時希望他改變現態, 並且相信他可以做得越來越好。

我們要將著眼點放在:這次如何補償、以後怎樣改進的方面,

而不是指責。 孩子有良知, 做錯了自然會慚愧。 追責、懲罰、羞辱, 這些做多了, 孩子的良知就被磨沒了, 反倒感覺扯平了, 不再覺得慚愧, 從而沒有了改正的動力。 我們看到說犯錯後特別寬容地對待孩子, 就是在激發他內心真誠的慚愧。

談完後, 可以擁抱或用其他的表示親密的方式和孩子“連接”一下, 讓孩子感受到雖然自己會做錯或做的不好, 但是父母的愛始終與自己在一起。

遇到情況, 我們要能夠客觀地看待孩子的問題和表現, 給他中性的提醒:

比如, 上課愛說話的孩子。 您要先說, 我知道你是個思維活躍的小孩, 這很好。 你的思維就像個活躍的小猴子一樣, 但是, 我們要訓練訓練他, 讓他有本事, 也知道如何最合理地發揮本事。 孫悟空也是被訓練好的。

比如,對內向的孩子,動作慢、做事慢。跟他說明:我很理解你已經盡力了,有的小孩好動,坐不住,需要練習能持續地做一件事。這對我們不是問題,但我們要練習的是,能夠動起來,快起來。

這種方式,並非為了讓孩子心裡好受些,而是客觀的分析——這才是真實的情況,是在幫孩子正視自己、學習自我評價。

這樣正面溝通,孩子會更脆弱嗎?不會!以後,他能對自己有客觀的自我評價,也能夠正確對待外界的評價。他有自己的標準,也習慣了被就事論事地對待,就能對外界的評價儘量善意的、從正面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覺得對方在攻擊自己。他對待其他同學或小朋友,也會如此去溝通。

讓你的好奇心戰勝憤怒

關注成因、改變成因,而不是只糾結於表像

關注成因,幫孩子解決問題、有效提高。

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常常是他需要比較具體的説明和指導。不愛寫作業、不練琴,都是這樣。他能力有限,遇到障礙旺旺就卡在那裡,把這認為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有時家長或老師幫助扶一下、推一下,就過去了。當他有足夠的能力時,小障礙也比較少時,他才真的可以獨立完成。這需要家長有耐心,能坐下來,具體瞭解他的難處,瞭解孩子究竟“卡”在哪了,什麼原因“卡”了。很多家長覺得這麼簡單的還不會,真是氣死人了,這樣只能讓孩子越發感到羞愧無能。孩子都要一點點地成長,智力、情緒能力都是。有媽媽的支持和鼓勵,即使智商75的阿甘也能做成很多事情。

落實到具體做法

面對孩子學習上有不好的表現時,具體如何做?

對於問題,遵循這樣幾步:

1.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問題?是讓你感到臉上發熱、很丟人?還是覺得問題僅僅提示要改進之處,不能證明自己不是好家長?

我們先把這個想清。有的家長說,道理我明白,但是每次被老師說,或者看到別的孩子做得那麼好,就忍不住心裡冒火。我想,這個心態也得練習。每個問題都提示我們,記得那些我們要幫孩子發展的事情。每個讓家長快氣炸了的表現,只說明他在這方面需要更多時間去成長!我們要有信心,每次發現問題,如果都能促成一些改變,那孩子就會在持續進步的。

這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態度!錯誤和失敗,只是學習路上的正常現象,不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是羞辱之源。別人如何看待,是別人的事。我們有進步,才是真正的收穫。

2.以平靜的態度、中性的語氣,耐心瞭解情況,讓孩子自己陳述、分析,想想辦法。

當你耐心傾聽孩子,常常可以從孩子口中得到更多的資訊,這些資訊會幫你分析、想對策。

3.說說你的分析,和孩子一起總結出具體辦法。

4.馬上就做!這是很多家長沒做到的。我們常常一通批評發洩,然後該幹嘛幹嘛,孩子的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提高。學習方面其實相對好辦,比如,不熟練的,就再多寫兩遍、多練兩遍,有時練習後當時就能看到進步,這是最好的。看到努力和進步的關係,可以讓孩子下次還努力,也可以給今晚的“問題事件”有個了結。當然,有些問題不是立竿見影就能看到效果的,比如自控力差、在校紀律不好。這些需要和孩子講明背後的道理,提出簡短明確的要求,表達你的信任,同時提出一些輔助的小辦法,最後告訴他:明天我們看看是否有改善。

一個晚上,你能否從放學時——老師告狀、表現不好、考試成績不好等等所有那些看似負面的結果開始,到睡覺前,孩子和你擊掌慶賀、來結束這一天!這期間,我們讓孩子重視,然後一起分析、去解決、給出具體安排和要求,並實踐。而不是無所謂、媽媽知道你盡力了,帶你去飯店吃飯,輕描淡寫、安撫勸慰等等,看似在安慰孩子,實際上問題還在。

如果在孩子做不好、瀕臨崩潰時,你仍然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面臨危機,你仍然能奠定一個勝利者而不是哀兵敗將的基調,那麼,你就是給了他最有力的援助!

當然,並不是說永遠都溫和。每個孩子焦慮的閾值不同,有的孩子不用家長說,學習表現不好時,自己已經很焦慮了,有的孩子則完全不在乎。這時,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自己的尺度,要把握在這樣的程度——讓他有輕度的焦慮和壓力,能把這些變成動力。

對於學習,孩子最初的焦慮緊張情緒多數是受到家長態度的影響。所以,家長首先放鬆心態,客觀積極地看待孩子的學習,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之路在開始之時就有積極正面的態度、端正的動機,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或者有錯誤失敗並不是可怕的事情,而是進步的契機、是可以被挑戰並被戰勝的。

孫悟空也是被訓練好的。

比如,對內向的孩子,動作慢、做事慢。跟他說明:我很理解你已經盡力了,有的小孩好動,坐不住,需要練習能持續地做一件事。這對我們不是問題,但我們要練習的是,能夠動起來,快起來。

這種方式,並非為了讓孩子心裡好受些,而是客觀的分析——這才是真實的情況,是在幫孩子正視自己、學習自我評價。

這樣正面溝通,孩子會更脆弱嗎?不會!以後,他能對自己有客觀的自我評價,也能夠正確對待外界的評價。他有自己的標準,也習慣了被就事論事地對待,就能對外界的評價儘量善意的、從正面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覺得對方在攻擊自己。他對待其他同學或小朋友,也會如此去溝通。

讓你的好奇心戰勝憤怒

關注成因、改變成因,而不是只糾結於表像

關注成因,幫孩子解決問題、有效提高。

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常常是他需要比較具體的説明和指導。不愛寫作業、不練琴,都是這樣。他能力有限,遇到障礙旺旺就卡在那裡,把這認為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有時家長或老師幫助扶一下、推一下,就過去了。當他有足夠的能力時,小障礙也比較少時,他才真的可以獨立完成。這需要家長有耐心,能坐下來,具體瞭解他的難處,瞭解孩子究竟“卡”在哪了,什麼原因“卡”了。很多家長覺得這麼簡單的還不會,真是氣死人了,這樣只能讓孩子越發感到羞愧無能。孩子都要一點點地成長,智力、情緒能力都是。有媽媽的支持和鼓勵,即使智商75的阿甘也能做成很多事情。

落實到具體做法

面對孩子學習上有不好的表現時,具體如何做?

對於問題,遵循這樣幾步:

1.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問題?是讓你感到臉上發熱、很丟人?還是覺得問題僅僅提示要改進之處,不能證明自己不是好家長?

我們先把這個想清。有的家長說,道理我明白,但是每次被老師說,或者看到別的孩子做得那麼好,就忍不住心裡冒火。我想,這個心態也得練習。每個問題都提示我們,記得那些我們要幫孩子發展的事情。每個讓家長快氣炸了的表現,只說明他在這方面需要更多時間去成長!我們要有信心,每次發現問題,如果都能促成一些改變,那孩子就會在持續進步的。

這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態度!錯誤和失敗,只是學習路上的正常現象,不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不是羞辱之源。別人如何看待,是別人的事。我們有進步,才是真正的收穫。

2.以平靜的態度、中性的語氣,耐心瞭解情況,讓孩子自己陳述、分析,想想辦法。

當你耐心傾聽孩子,常常可以從孩子口中得到更多的資訊,這些資訊會幫你分析、想對策。

3.說說你的分析,和孩子一起總結出具體辦法。

4.馬上就做!這是很多家長沒做到的。我們常常一通批評發洩,然後該幹嘛幹嘛,孩子的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提高。學習方面其實相對好辦,比如,不熟練的,就再多寫兩遍、多練兩遍,有時練習後當時就能看到進步,這是最好的。看到努力和進步的關係,可以讓孩子下次還努力,也可以給今晚的“問題事件”有個了結。當然,有些問題不是立竿見影就能看到效果的,比如自控力差、在校紀律不好。這些需要和孩子講明背後的道理,提出簡短明確的要求,表達你的信任,同時提出一些輔助的小辦法,最後告訴他:明天我們看看是否有改善。

一個晚上,你能否從放學時——老師告狀、表現不好、考試成績不好等等所有那些看似負面的結果開始,到睡覺前,孩子和你擊掌慶賀、來結束這一天!這期間,我們讓孩子重視,然後一起分析、去解決、給出具體安排和要求,並實踐。而不是無所謂、媽媽知道你盡力了,帶你去飯店吃飯,輕描淡寫、安撫勸慰等等,看似在安慰孩子,實際上問題還在。

如果在孩子做不好、瀕臨崩潰時,你仍然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面臨危機,你仍然能奠定一個勝利者而不是哀兵敗將的基調,那麼,你就是給了他最有力的援助!

當然,並不是說永遠都溫和。每個孩子焦慮的閾值不同,有的孩子不用家長說,學習表現不好時,自己已經很焦慮了,有的孩子則完全不在乎。這時,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反應,調整自己的尺度,要把握在這樣的程度——讓他有輕度的焦慮和壓力,能把這些變成動力。

對於學習,孩子最初的焦慮緊張情緒多數是受到家長態度的影響。所以,家長首先放鬆心態,客觀積極地看待孩子的學習,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之路在開始之時就有積極正面的態度、端正的動機,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或者有錯誤失敗並不是可怕的事情,而是進步的契機、是可以被挑戰並被戰勝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