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系道系一體,最酷的修道者

​​空手把鋤頭, 橋流水不流。

義烏傅大士, 僧服、道冠、儒鞋。 是最酷的修道者。 他為梁武帝老師, 因梁武帝晚年佞佛, 成為徹底佛系, 朝政但聽因果,

治人只慈悲。 大士轉身回了義烏老家傳道, 以道用世, 以佛治心, 以儒經世, 三教各有所用, 息而不滅, 走中道才是佛法。 南懷瑾生前推崇傅大士為中國禪開創者。

傅大士為南朝梁代禪宗著名之尊宿, 義烏雙林寺始祖, 中國維摩禪祖師, 與達摩、志公並稱“梁代三大士”。 曾作有300多首詩偈頌文來闡釋佛理禪意, 勸導世人看破世間的功名利祿, 盡心修證佛法, 才能最終得到大解脫。 其傳世著作有《心王銘》、《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此或系後人托其名之偽作)、《語錄》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語錄》)、《還源詩》等。

大士曾三次出山度梁武帝

西元(534)年十二月十九日, 傅大士第一次到達京都蔣山。 他和梁武帝第一次接觸, 即談得很投機。

梁武帝還招待他吃飯, 叫他住同泰寺, 後徙鐘山定林寺, 並供給膳宿諸般費用。 從此, “京洛名僧, 學徒雲聚, 莫不提函負帙, 問慧諮禪。 ”大士本人則“居明高松, 臥依磐石, 於四徹之中, 恒泫(流)甘露;六旬之內常雨天華。 ”大家都認為他是神仙下界。

大同元年(535)正月, 武帝幸華林園重雲殿開法會, 自講三慧般若經。 于時王侯滿筵, 公卿連席。 皇帝專為傅大士獨設一榻, 以大士絕世通人, 故加殊禮。 不一會, 皇帝來了, 王公大臣都去迎接聖駕, 只有傅大士一人坐著不動。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諸候, 非但沒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滿, 反而更受尊敬。 這次講席既散, 皇帝賜之水火珠一枚, 直徑達一寸多, 珠圓明洞澈。 皇帝體察大士住在山裡水火難至, 故以此珠賜之,

取水火於日月之意。

有一次, 梁武帝請大士講《金剛經》, 才升座, 大士撫尺揮案, 一敲便下座。 皇帝給他弄呆了。 在旁邊的志公問 陛下“會麼?”帝曰:“不會。 ”志公就宣佈:“大士講經已經完畢。 ”再請講, 大士索拍板升座, 唱四十九頌便去。 後人蘇東坡寫的傅大士贊:“善慧執板, 南泉作舞, 借我門槌, 為君打鼓。 ”講的就是這樁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時代人物, 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長, 而且聲望之隆, 在傅大士之先。 達摩大師到中國的時期也在志公與傅大士之間。 南懷瑾先生說:“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國禪, 可稱為中國大乘禪作略, 才有透脫佛教的形式, 濾過佛學的名相, 瀟灑詼諧, 信手拈來都成妙話, 開啟唐宋以後中國禪的禪趣——‘機鋒’、‘轉語’。 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

影響更大。 ”

同元年(535)四月, 他回到雲黃山。 大同五年(539), 傅大士第二次進京。 這一次, 傅大士在京師住了一年。 大同六年(540), 大士辭帝東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