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納尼?上月來北京的服部一成先生,被他們逼著來了一段「日劇跑」

專業輸出“你想看的人物, 你想不到的故事”的好樣的Figure, 趕在上個月Tokyo TDC北京選作展開幕的上午, 採訪了專程前來捧場的日本設計師服部一成先生。

說到做到, 於是有了這段5分34秒的小視頻, 它記錄了你想看的服部, 和你想不到的“日劇跑”。

視頻載入中...

服部一成, 藝術指導, 平面設計師, 出生于1964年。 曾擔任《流行通信》藝術指導, 《here and there》藝術指導、平凡社PR雜誌《月刊百科》平面設計, 竹尾紙張《TAKEO DESK DIARY 2006》等。 曾獲ADC獎、ADC會員獎、東京TDC會員獎、原弘獎、第6屆龜倉雄策獎、每日設計獎等。

2017年11月10日, 服部一成和另一位著名日本設計師菊地敦己來北京參加2017年Tokyo TDC北京選作展, 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 兩個人一下飛機沒看見霧霾, 感覺多少有點失落。

Tokyo TDC, 全稱: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中文多被翻譯為: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 作為一個涵蓋所有平面設計類別的國際設計大賽, Tokyo TDC成立於1987年, 至今已有30年歷史。

這次北京選作展邀請了服部一成和菊地敦己來北京為活動月臺,

兩個人從機場拉著行李直奔布展現場, 很意外的是, 現場很多人都叫出了他們的名字。

服部一成很安靜, 話不多, 一說話就笑, 笑起來像個自閉的孩子, 他說自己有時候會被人說表情像狗, 說完不好意思的笑了:「是我太太這麼說的。

2002年, 服部一成成為了日本最知名的潮流雜誌《流行通信》的藝術總監, 這本曾經是日本最著名的潮流雜誌創刊於1966年, 橫尾忠則、淺葉克己都擔任過它的藝術指導, 筱山紀信、荒木經惟也擔任過雜誌的攝影師。

服部對這本雜誌也非常有感情, 大四歲的姐姐是美術大學的學生, 他至今還記得當時姐姐把橫尾擔任《流行通信》藝術指導的第一期買回家, 兩個人一起看的情形, 那是1980年, 20年後, 那個熱愛棒球的少年開始為這本雜誌工作。

參觀故宮的時候, 服部覺得皇帝的字有點兒醜, 跟日本中餐館的招牌是一樣的水準。 除了驚訝好多人能叫出他的名字, 他也沒想到自己的髮型受到了很多中國年輕人的讚美,

不好意思的說:「這個就別學我了」。

服部在三裡屯還看到了自己給日本服裝品牌45R設計的logo, 他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設計出現在北京街頭閒逛的自己面前。

這位獲過設計界奧斯卡獎「龜倉雄策獎」設計師在中國最為人知曉的設計理念是「設計的瞬間」,

類似於「電影有電影的瞬間, 設計也有設計的瞬間」。 當Figure問到他的時候, 服部清楚的記得這是在接受《Idea》雜誌採訪的時候自己說過的話, 並且表示「我特別後悔被雜誌印出來了。 」

服部一成還有一句話對喜愛設計的年輕人影響頗深:「浪費時間才能做出好的東西, 而且我一直堅持好的不一定都是昂貴的。 」

這次Tokyo TDC的策展人廣煜和Nod Young提出說「New Ugly」會是未來的設計趨勢,類似於一種在原有秩序狀態下對無秩序的嘗試。服部一成的設計理念與之契合,他的設計完全放棄網格和基線,放飛自我,追求的是感受。

原本以為這樣的設計師不會在乎別人對他作品的意見的,但服部說他反而會比一般設計師更在乎別人的意見。

我們帶來了蹦床,想拍攝一段服部一成跳起來的鏡頭,他禮貌地拒絕了,在我們的「威逼利誘」下,穿著毛衣的服部一成和菊地敦己在戶外來了一段經典日劇跑,像兩個傻乎乎的少年。

設計的啟蒙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很喜歡在街上看海報啊,書啊。我也喜歡到美術館去看畫,但是不是說像藝術家,作家這樣的,我感興趣的不是單純做自己的作品,而是和其他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工作。

《花椿》這本雜誌在我青春期的時候對我影響非常大。《花椿》是資生堂每個月出版的刊物。大概從上中學的時候開始,每當有新的出來,我就去百貨商店的化妝品營業區拿來看。覺得他們做的這本刊物很有意思,這種「有意思」的感覺,應該是印在我的腦海裡了。

《花椿》不只是從視覺上很有意思,而是視覺、文章及編輯方式的整體性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成為一個設計整體,我特別喜歡它的這一點。所以那個時候這本刊物帶給我的影響,應該現在還跟隨著我。

《流行通信》

在我10多歲的時候,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流行通信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意性和其他雜誌完全不同的一本雜誌。

有一年的《流行通信》的美術總監是橫尾忠則先生。應該是1980年。那個時候我還是高中一年級。我還記得當時我姐姐把橫尾先生擔任《流行通信》藝術指導的第一期買回家,我們一起看的時候的情形。

那個時候就是當我還是10多歲少年的時候就天天躺在自己家房間的地板上,然後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看著這本流行通信。

我受邀成為《流行通信》的美術指導是在開始關注這本雜誌的20年後,受委託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挺吃驚的。

但是就是在我入職的時候這本雜誌是沒有之前那麼強大的力量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它的logo,我把這個logo都是四方形的小方塊做出來。其實可以看出來我做的這個流行通信這四個字,這四個文字的形狀是不正確的。比如像通和信這兩個字我是通過移動這個方塊來彌補它在線條上的一些不足。還有像流行通信這個流,它的線是粘到一塊去了。但是正是由於這種不正確產生了一個非常完整的Logo。

忙得四腳朝天啊。根本就沒有睡覺的時間,只有開會的時候睡一會兒。那個時候全靠直覺。也沒有時間讓我深思熟慮,怎麼說,應該是通過在《流行通信》的工作,讓我學會了按照突然來的想法或者直覺去創作。應該是這樣的。

那一期的雜誌正好是一期化妝品特刊。當時有很多種時尚雜誌,每到一個新的季度,這樣的時尚雜誌都會做一些類似的事。但是如果沒有獨創性,《流行通信》就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了,所以每次做設計的時候我們優先的想法就是體現《流行通信》的獨特性。

那一期就是集合了在那個季度所有化妝品牌推出的所有新品,想把它們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因為編輯部給我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多放品種上去,那我就想我就把它們全部都放上去。集合了所有新品,按照顏色的漸變排開,從粉色到紅色,再慢慢變到紫色。

然後和攝影師一起,把它們貼在房間的牆上,那個是我的工作室,把裡面的東西清空,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把它們貼上去的。第二天再把它們拍成照片,這樣做的。成品做出來,其實在照片上是體現了商品資訊的,包括品牌啊,商品名稱啊什麼的,還有價格。

因為《流行通信》每一期都要拍照片,需要考慮為哪一件衣服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好,這種時候我會想像照片的成圖效果。比如說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構圖。

有趣的是,編輯部的姑娘們考慮的是,穿這件衣服的是什麼樣的女性,什麼樣的女性形象才符合這套衣服。她們會不厭其煩地問我這樣的問題。

我之前哪裡考慮過什麼「女性形象」啊,我考慮的都是視覺方面的呈現。所以通過和她們的合作,我倒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從時尚的視角去考慮),就是穿著打扮還是需要考慮穿衣服的人的形象的。

《流行通信》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特別要求轉換思想,重新審視自己對於設計的理解,不斷轉變思想才能夠前進的工作。

最根本的就是想把雜誌做得有趣。一般雜誌就是把在社會中發生的有意思的資訊傳達給讀者,但是我是想把雜誌本身作為一個有趣的東西提供給讀者。想讓讀者覺得,有這麼一本有意思的雜誌存在,因為這本雜誌的存在而感到開心。

很遺憾,《流行通信》在幾年前休刊,或者事實上是停刊了,沒有了。因為現在紙質雜誌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所以有很多雜誌都沒有了。我覺得現在雜誌這種東西本身已經不受年輕人歡迎了,注意力都轉向其他形式的媒體了。

設計上,我還是挺在乎別人的看法的

我覺得對作品的誤解或者理念沒有傳達出去這樣的事情還是挺常見的。或者是設計的意圖沒有傳達出去。與其說是設計的意義,不如說是意圖,處於什麼樣的意圖才做成這樣品味的作品。這種意圖沒有傳達到的事情還是有的。

嗯......我其實還是挺在意的。應該是比別人看起來的更在意一些。在周圍看來,可能我就是不管別人的看法在做作品。

有些沒怎麼成功的作品,我也會有感情。

這個項目是給平凡社(日本出版社)做的宣傳刊物。這個宣傳雜誌的話就是放在書店的收銀台,等於是一個發放的宣傳雜誌。所以我們商量與其把封面做成體現內容的設計,不如把封面設計也當作一種連載做。

開始的時候嘗試用動物圖來做封面,第一期我先做了貓。我就在貓的兩隻眼睛和鼻子上分別寫了平凡社這三個字,也就是出版社的名字,我就想應該做好了吧。

當時從第一期開始就有人說看不出來是貓。我把第一期封面拿出來給編輯看,跟他們說會延續這樣的感覺,用動物元素做封面。到第二期的時候,也做了其他的嘗試,比如說下一期是狗啊鱷魚啊大象啊,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步入就全用貓來做可能更有意思。

這次Tokyo TDC的策展人廣煜和Nod Young提出說「New Ugly」會是未來的設計趨勢,類似於一種在原有秩序狀態下對無秩序的嘗試。服部一成的設計理念與之契合,他的設計完全放棄網格和基線,放飛自我,追求的是感受。

原本以為這樣的設計師不會在乎別人對他作品的意見的,但服部說他反而會比一般設計師更在乎別人的意見。

我們帶來了蹦床,想拍攝一段服部一成跳起來的鏡頭,他禮貌地拒絕了,在我們的「威逼利誘」下,穿著毛衣的服部一成和菊地敦己在戶外來了一段經典日劇跑,像兩個傻乎乎的少年。

設計的啟蒙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很喜歡在街上看海報啊,書啊。我也喜歡到美術館去看畫,但是不是說像藝術家,作家這樣的,我感興趣的不是單純做自己的作品,而是和其他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工作。

《花椿》這本雜誌在我青春期的時候對我影響非常大。《花椿》是資生堂每個月出版的刊物。大概從上中學的時候開始,每當有新的出來,我就去百貨商店的化妝品營業區拿來看。覺得他們做的這本刊物很有意思,這種「有意思」的感覺,應該是印在我的腦海裡了。

《花椿》不只是從視覺上很有意思,而是視覺、文章及編輯方式的整體性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成為一個設計整體,我特別喜歡它的這一點。所以那個時候這本刊物帶給我的影響,應該現在還跟隨著我。

《流行通信》

在我10多歲的時候,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流行通信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意性和其他雜誌完全不同的一本雜誌。

有一年的《流行通信》的美術總監是橫尾忠則先生。應該是1980年。那個時候我還是高中一年級。我還記得當時我姐姐把橫尾先生擔任《流行通信》藝術指導的第一期買回家,我們一起看的時候的情形。

那個時候就是當我還是10多歲少年的時候就天天躺在自己家房間的地板上,然後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看著這本流行通信。

我受邀成為《流行通信》的美術指導是在開始關注這本雜誌的20年後,受委託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挺吃驚的。

但是就是在我入職的時候這本雜誌是沒有之前那麼強大的力量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它的logo,我把這個logo都是四方形的小方塊做出來。其實可以看出來我做的這個流行通信這四個字,這四個文字的形狀是不正確的。比如像通和信這兩個字我是通過移動這個方塊來彌補它在線條上的一些不足。還有像流行通信這個流,它的線是粘到一塊去了。但是正是由於這種不正確產生了一個非常完整的Logo。

忙得四腳朝天啊。根本就沒有睡覺的時間,只有開會的時候睡一會兒。那個時候全靠直覺。也沒有時間讓我深思熟慮,怎麼說,應該是通過在《流行通信》的工作,讓我學會了按照突然來的想法或者直覺去創作。應該是這樣的。

那一期的雜誌正好是一期化妝品特刊。當時有很多種時尚雜誌,每到一個新的季度,這樣的時尚雜誌都會做一些類似的事。但是如果沒有獨創性,《流行通信》就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了,所以每次做設計的時候我們優先的想法就是體現《流行通信》的獨特性。

那一期就是集合了在那個季度所有化妝品牌推出的所有新品,想把它們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因為編輯部給我的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多放品種上去,那我就想我就把它們全部都放上去。集合了所有新品,按照顏色的漸變排開,從粉色到紅色,再慢慢變到紫色。

然後和攝影師一起,把它們貼在房間的牆上,那個是我的工作室,把裡面的東西清空,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把它們貼上去的。第二天再把它們拍成照片,這樣做的。成品做出來,其實在照片上是體現了商品資訊的,包括品牌啊,商品名稱啊什麼的,還有價格。

因為《流行通信》每一期都要拍照片,需要考慮為哪一件衣服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好,這種時候我會想像照片的成圖效果。比如說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構圖。

有趣的是,編輯部的姑娘們考慮的是,穿這件衣服的是什麼樣的女性,什麼樣的女性形象才符合這套衣服。她們會不厭其煩地問我這樣的問題。

我之前哪裡考慮過什麼「女性形象」啊,我考慮的都是視覺方面的呈現。所以通過和她們的合作,我倒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從時尚的視角去考慮),就是穿著打扮還是需要考慮穿衣服的人的形象的。

《流行通信》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特別要求轉換思想,重新審視自己對於設計的理解,不斷轉變思想才能夠前進的工作。

最根本的就是想把雜誌做得有趣。一般雜誌就是把在社會中發生的有意思的資訊傳達給讀者,但是我是想把雜誌本身作為一個有趣的東西提供給讀者。想讓讀者覺得,有這麼一本有意思的雜誌存在,因為這本雜誌的存在而感到開心。

很遺憾,《流行通信》在幾年前休刊,或者事實上是停刊了,沒有了。因為現在紙質雜誌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所以有很多雜誌都沒有了。我覺得現在雜誌這種東西本身已經不受年輕人歡迎了,注意力都轉向其他形式的媒體了。

設計上,我還是挺在乎別人的看法的

我覺得對作品的誤解或者理念沒有傳達出去這樣的事情還是挺常見的。或者是設計的意圖沒有傳達出去。與其說是設計的意義,不如說是意圖,處於什麼樣的意圖才做成這樣品味的作品。這種意圖沒有傳達到的事情還是有的。

嗯......我其實還是挺在意的。應該是比別人看起來的更在意一些。在周圍看來,可能我就是不管別人的看法在做作品。

有些沒怎麼成功的作品,我也會有感情。

這個項目是給平凡社(日本出版社)做的宣傳刊物。這個宣傳雜誌的話就是放在書店的收銀台,等於是一個發放的宣傳雜誌。所以我們商量與其把封面做成體現內容的設計,不如把封面設計也當作一種連載做。

開始的時候嘗試用動物圖來做封面,第一期我先做了貓。我就在貓的兩隻眼睛和鼻子上分別寫了平凡社這三個字,也就是出版社的名字,我就想應該做好了吧。

當時從第一期開始就有人說看不出來是貓。我把第一期封面拿出來給編輯看,跟他們說會延續這樣的感覺,用動物元素做封面。到第二期的時候,也做了其他的嘗試,比如說下一期是狗啊鱷魚啊大象啊,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步入就全用貓來做可能更有意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