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佛教第一古刹—白馬寺,中國佛教的開端

佛教,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在世界特別是亞洲東南地區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 中國也是其中深受其影響的國家之一。 而洛陽的白馬寺, 作為我國第一佛教古刹, 在佛教傳播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創造了中國佛教無數個“第一”。

作為中國第一古刹, 白馬寺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 佛教最初傳到中國時, 各種佛教傳播活動與白馬寺息息相關。

千年古刹: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 洛龍區白馬寺鎮內。 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 中國第一古刹, 世界著名伽藍, 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 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而關於白馬寺的來源, 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據傳, 東漢永平(西元64年), 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 夢見一個身高七丈, 頭頂霞光的金人自西而來, 在金殿上飛繞不絕。

次日清晨, 劉莊將此夢講給大臣們聽, 博士傅毅啟奏道:“西方有神, 稱為佛, 如陛下夢所見。 ”

漢明帝一聽大喜, 連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 拜佛求經。 此後將佛教引進東漢, 便有了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

作為中國第一古刹, 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 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

這裡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 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裡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 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 總之, 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 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說起來, 很多人可能會對這個中國第一古刹的名字很感興趣吧。 為什麼要叫做白馬寺呢?當初, 漢明帝派人去拜求佛法, 於是眾人在大月氏國, 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 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 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後來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 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 十分高興, 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 親自予以接待, 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二胺後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禦道北興建僧院。 為紀念白馬馱經, 取“白馬”, 而“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 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既然是中國第一古刹, 自然是有著許許多多無法被超越的地方。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 為一長形院落, 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 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軸線上。 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 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台、 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白馬寺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台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

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台、 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白馬寺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為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台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

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