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瑪旁雍錯:神山聖湖仍保留原生態

在岡底斯和喜瑪拉雅山脈之間, 瑪旁雍錯鑲嵌其間, 宛如一位俏皮的姑娘, 為綿延起伏的山巒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景。

瑪旁雍錯濕地保護區位于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境內, 總面積達9.9萬公頃, 其中瑪旁雍錯湖泊面積6.9萬公頃, 占保護區總面積約69%。 瑪旁雍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國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 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 與岡仁波齊峰並稱為“神山聖湖”。

“這裡是高原生物的基因庫, 400餘種生物棲息或生長於此, 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 也是世界高寒地區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濕地。 保護區巨大的濕地面積對特殊乾旱荒漠氣候區的生態系統平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普蘭縣林業局副局長才旺丹加說, 瑪旁雍錯濕地是我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

專職管護人員上崗

瑪旁雍錯濕地今年7月正式晉升為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隨後, 普蘭縣林業局迅速設立了6個管護站和3個管護點以及1個檢測檢查站。 8月份, 90名專職管護員全部到崗開始進行巡邏。

“以前, 我們也有管護員, 不過他們都身兼數職, 承擔著野保員、護林員等其他職務, 不能很好地巡邏監督濕地, 也沒能形成一個規範的管理體系。 ”才旺丹加說, 現在有了專職管護員, 不僅能夠監督好, 而且能提供精准的資料和詳細情況。

29歲的牧民白瑪旺傑此前是一名野保員,

現在成為了瑪旁雍錯濕地吉吾管理站站長。 早上11點多, 外面稍微暖和了一點, 白瑪旺加像往常一樣把記錄本揣在兜裡, 拿上望遠鏡、照相機以及摩托車頭盔走出房門。 這會兒, 太陽雖然出來好一會兒了, 但最高溫度才零下10度左右, 刺骨的寒風迎面撲來, 白瑪旺加毫不猶豫地啟動摩托車, 伴隨著“轟轟轟”的聲音, 踏上了巡邏之路。

“我們每天巡邏, 一次大概3個多小時。 ” 白瑪旺加告訴記者, 管護站有12人, 每兩人一組, 主要看濕地內有沒有人為的破壞情況, 或者動植物是否有異常。

記者跟著白瑪旺傑和他的隊友, 沿著瑪旁雍錯濕地保護區走了一段路程。 每到100米左右, 他們便停下來, 一人拿起望遠鏡觀察情況,

一人在記錄本上認真做著記錄, 走的時候順手撿起周圍的垃圾。

翻開白瑪旺傑的巡邏記錄本, 裡面詳細記錄了巡邏時間、地點、有無異常情況等內容。 白瑪旺加說, 管護站自8月份成立以來, 巡邏一天也沒落下過, 不敢有一絲懈怠。

除了每天的巡邏之外, 管護員每週會繞著濕地保護區進行全方位的“大掃除”, 這時一些村民也會自覺地參與。

多種生物棲息於此

瑪旁雍錯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玉湖”, 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神秘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是重要的國際旅遊勝地。

11月底的阿裡已是寒冬, 枯黃的草叢、凜冽的寒風卻擋不住瑪旁雍錯呈現出的綠色湖面及清澈的湖底。

幫仁村村民次仁說:“這是我們永遠敬畏的聖地,

無論颳風下雨, 我們都要保護好這裡的環境, 讓這裡變成最乾淨、最聖潔的地方。 ”

近年來, 西藏通過資金補償的方式, 陸續建立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等機制, 保護高原各類生態。 2015年西藏發放了以瑪旁雍錯國際重要濕地範圍為核心、包括濕地周邊1公里範圍內的草地和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資金。

瑪旁雍錯濕地保護區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共同形成的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作為主要保護物件, 屬於自然生態系統類別。 保護區內生物種類豐富, 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共250餘種、昆蟲類60餘種、脊椎動物140餘種, 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對象, 如藏羚羊、黑頸鶴、雪豹等28種,

也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野生動植物。

才旺丹加告訴記者, 保護區是水鳥、陸生野生動物重要的覓食、棲息活動場所, 但部分區域受到放牧等人為活動的影響。 下一步, 這裡將試點性地採取禁牧措施, 設立標示牌, 加強管護人員的巡護, 對草場、沼澤濕地進行禁牧補償。 除此之外, 為防止人為、牲畜干擾, 還將在沼澤濕地恢復、草原植被恢復、人工種草及灌木植被恢復的區域內安裝網圍欄、設立禁止性標示牌。

“通過這幾年各相關部門的努力, 以及當地農牧民群眾保護神山聖湖的行動, 瑪旁雍錯濕地整體上處於原生態狀態, 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和退化。 ”才旺丹加說。

(責編:魏欣甯、連品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