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虹老師教我評劇《杜十娘》

張虹老師是我在戲校時的主教老師, 她對我格外重視, 經常給我“吃小灶”。 《杜十娘》、《包公賠情》、《楊金花奪帥印》當中的唱腔, 都是老師一字一句、一板一眼、一口一口的教給我的。

老師教唱時, 習慣用手拍我的肩頭, 為的是加強對節奏的感覺和掌握。

三年間, 記得張虹老師對唱腔說的最多的詞是:悠起來, 頓住, 乾淨, 噴口, 嘴皮子勁, 扔出去, 腔越高越往下順氣, 唱快板要利索, 吐字要像說字,

重音字頭要打出去、收回來、再行腔。 鼻音共鳴很重要, 控制聲音, 拖住, 下砸, 摟住等等等等, 都是老師對我學唱時的具體指導內容。

我的日記:1989年6月2日, 今天張虹老師讓我主要練習唱的技巧, 不能蜻蜓點水, 要把唱段裡的小彎、小搜、顫音、頓音、額音等都唱到位,

把握好輕重緩急軟硬勁, 按著劇中的情節情緒處理節奏、處理技巧。

1989年10月8日, 今天排《杜十娘》時, 張虹老師說我進步了, 說聯排一遍整體感覺不錯, 看出了功底。 需要加強的是:前段戲的動作和眼神應該再“活”一些, 後段的“聞聽此言”一段唱, 拿斗篷的手從不顫抖到小顫抖再到大顫抖要明顯,

最後要渾身跟著“嘚嘚顫”, 體現杜十娘此時此刻的心情。

1989年11月23日, 有的同學說張虹老師偏向, 總給張麗華吃小灶, 張老師聽了之後說:“張麗華做到了, 你們誰刻苦, 誰努力, 我也多給誰吃小灶。 ”

1998年,我有幸的跟老師同台演出了大型評劇《楊三姐告狀》,老師在劇中扮演楊目母,我扮演楊三姐,老師的指導和加盟演出,使這部戲提高了品質,演出效果甚好。

在藝術學校的三年,每到端午節老師都給我送來雞蛋、鴨蛋、粽子等,對於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說,什麼也買不起,什麼也吃不到,這些好東西,我都是如獲至寶,慢慢品味,細細品嘗,有時擱放壞了也捨不得吃。後來我才知道,端午節這天是張虹老師的生日,從那時起至今,每一年的端午節我都要到老師家去看望她老人家,給她過生日,她高興的不得了,我們一起回憶過去,偶爾還要唱上幾句,開心極了。每次從她家出來,我都有一種無盡的滿足感,因為我這種報答方式,她很高興、很欣慰。

今天我又來看望老師,她的腿腳已經不是很好了,但精氣神很好,說話底氣十足,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老師翻出了過去的劇照,如數家珍地一張一張的給我講述當年排戲的情景和演出的花絮。

第一排:左一王蓮香 左二筱俊婷 左三喜少蓮 左四趙桂枝

第二排:左一焦笑琴 左二孟傑 左三張虹

老師說:“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當年,是筱俊亭大姐來本溪演出時,我們劇團的幾個姐妹跟她一起照的。”

“這都是我小時侯的照片,你老師年輕的時候也還行啊!”

“這是我40歲時演的《百箭會》,我前邊這個是趙桂枝。”

願我老師身體健康!藝術青春永駐!

1998年,我有幸的跟老師同台演出了大型評劇《楊三姐告狀》,老師在劇中扮演楊目母,我扮演楊三姐,老師的指導和加盟演出,使這部戲提高了品質,演出效果甚好。

在藝術學校的三年,每到端午節老師都給我送來雞蛋、鴨蛋、粽子等,對於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來說,什麼也買不起,什麼也吃不到,這些好東西,我都是如獲至寶,慢慢品味,細細品嘗,有時擱放壞了也捨不得吃。後來我才知道,端午節這天是張虹老師的生日,從那時起至今,每一年的端午節我都要到老師家去看望她老人家,給她過生日,她高興的不得了,我們一起回憶過去,偶爾還要唱上幾句,開心極了。每次從她家出來,我都有一種無盡的滿足感,因為我這種報答方式,她很高興、很欣慰。

今天我又來看望老師,她的腿腳已經不是很好了,但精氣神很好,說話底氣十足,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老師翻出了過去的劇照,如數家珍地一張一張的給我講述當年排戲的情景和演出的花絮。

第一排:左一王蓮香 左二筱俊婷 左三喜少蓮 左四趙桂枝

第二排:左一焦笑琴 左二孟傑 左三張虹

老師說:“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當年,是筱俊亭大姐來本溪演出時,我們劇團的幾個姐妹跟她一起照的。”

“這都是我小時侯的照片,你老師年輕的時候也還行啊!”

“這是我40歲時演的《百箭會》,我前邊這個是趙桂枝。”

願我老師身體健康!藝術青春永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