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教師學會做好課堂筆記這項技能,對學生太重要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上課時間只有40分鐘, 課堂時間那麼少, 老師講的內容卻那麼多, 要想全都記住, 除了用腦子以外, 課堂筆記成了孩子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但做課堂筆記卻不是門容易的活兒, 很多孩子做筆記很認真, 考試效果卻依舊不好。

研究表明, 聽課後馬上測試, 學生一般能記住10分鐘講課內容的一半, 如果48小時後測試, 則只能記住其中的20%。

因此, 把聽課的內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課堂筆記是十分必要的。 究竟該如何幫孩子更有效地做課堂筆記呢?

看看狀元們都是怎麼做的!

01

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1.有助於鞏固新知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們所記憶的東西也會逐漸遺忘。 雖然每節課老師都在研究教法、學法等, 但也不能確保節節課精彩紛呈, 吸引所有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專心聽講, 或只聽不記筆記, 那麼很多呈現在課堂上的東西就會是曇花一現。

把筆記記在課本上, 這樣方便查找, 也不容易丟失。 學生通過翻看課堂筆記, 可以回憶起當時的課堂情景, 從而有助於理解掌握知識。

2.有助於錘煉孩子的語言

記筆記的過程是一個由感知轉化為聯想、分析、綜合, 再轉化為文字表達的比較複雜的思維過程。

因時間、空間有限, 孩子需要在課堂上邊聽, 邊篩選、提煉重要的、有價值的資訊。

長此以往, 孩子的筆記不再像先前那樣在書上密密麻麻地寫一大堆, 而是越來越簡潔明瞭, 乾淨整潔。

日積月累, 不但豐富了孩子的詞彙量, 更是錘煉了他們的語言書面表達能力。

3.有助於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 ”如果孩子養成了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只要一拿書, 他就會動筆寫寫畫畫, 總想在書上留點東西。 久而久之, 孩子在語文課堂筆記的實踐中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形成了自讀能力, 也有利於切實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02

課堂筆記究竟該怎麼做?

1.緊跟老師的思路

即使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

也並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鬆了。 上課時孩子還是應當緊張起來:

認真聽講, 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沒聽懂先做個記號, 課後再說, 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儘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記好筆記。 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 老師的思路, 是一節課的精華。 抓住了老師的思路, 也就等同於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2.“前鬆後緊”法

“前鬆後緊”, 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鐘可以鬆弛一點, 後頭再緊張起來。 一節課45分鐘, 一天好幾節課, 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 基本不可能。 因此, 父母可以建議孩子聽課時“前鬆後緊”。

老師上課時, 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並引入新的內容, 這些一般比較簡單, 接下來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 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 青少年的注意力, 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鐘。 超過這個時間, 注意力就會下降。 如果聽課是“前緊後鬆”, 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 到了後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鬆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後半節才是重頭戲。

3.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於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這些內容一定要記:

① 老師列出的提綱。孩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下,所以只需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

② 老師強調的重點。

③ 課本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內容。

④ 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⑤ 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

⑥記方法: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

⑦ 記總結: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03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資訊。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確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裡,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複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04

課堂筆記該怎麼用?

1.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對著筆記在腦海中回憶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包括每一個細節,實在想不起來再看筆記。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減緩對知識 的遺忘。

2.要結合課後複習做好筆記整理工作:補充筆記中省略的部分,將簡化符號復原,對重點部分要核實,將未聽懂部分弄懂,使筆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

3.經常對照筆記,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便於運用。

05

注意!這些誤區一定要避免!

1.筆記成了教學實錄

有的孩子習慣于“教師講,自己記,複習背,考試模仿”的學習,一節課下來,他們的筆記往往記了幾頁紙,可以說是教材和教師板書的“映射”,成了教學實錄。孩子過分依賴筆記,忽視老師的講解,忽視思考,往往會漏掉老師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膚淺,學習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惡性循環。

記筆記時,不要把筆記本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筆記本成了習題集

少量典型習題及其解法的確要記在筆記本上,但不能就題論題,而是要把重點放在習題價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寫好解題評注。這就好比安裝在高速公路兩旁的路標,它們會提醒你何時減速,何時急轉彎,何時遇到岔路口等。

解題也是如此,易錯之處或重要的解題思想,要用簡短精煉的詞語作為評注,把閃光的智慧用筆頭記下來,這對積累經驗,提升數學素養大有裨益。隔一段時間後,再把它們拿出來推敲一番,往往會溫故知新。

3.筆記本成了過期期刊

有些孩子的筆記本好比過期期刊,時間一長就棄於一旁,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在可惜。事實上,許多高考優勝者的經驗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筆記成為個人的“學習檔案”和最重要的複習資料。

合理利用筆記可以節省時間,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當然,還要經常對筆記進行階段性整理和補充,建立有個性的學習資料體系。如可以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並作剖析;還可以將筆記整理為“妙題巧解”“方法點評”“易錯題”等類別。

最後送上一則關於學習方法的口訣,希望能幫助到孩子:

課前要預習,聽課易入腦。

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

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

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

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

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

課後須複習,回憶第一條。

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

重視做作業,切勿照搬抄。

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瞭。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到了後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鬆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後半節才是重頭戲。

3.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於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這些內容一定要記:

① 老師列出的提綱。孩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下,所以只需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

② 老師強調的重點。

③ 課本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內容。

④ 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⑤ 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

⑥記方法: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

⑦ 記總結: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03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資訊。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確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裡,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複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04

課堂筆記該怎麼用?

1.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對著筆記在腦海中回憶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包括每一個細節,實在想不起來再看筆記。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減緩對知識 的遺忘。

2.要結合課後複習做好筆記整理工作:補充筆記中省略的部分,將簡化符號復原,對重點部分要核實,將未聽懂部分弄懂,使筆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

3.經常對照筆記,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便於運用。

05

注意!這些誤區一定要避免!

1.筆記成了教學實錄

有的孩子習慣于“教師講,自己記,複習背,考試模仿”的學習,一節課下來,他們的筆記往往記了幾頁紙,可以說是教材和教師板書的“映射”,成了教學實錄。孩子過分依賴筆記,忽視老師的講解,忽視思考,往往會漏掉老師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膚淺,學習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惡性循環。

記筆記時,不要把筆記本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筆記本成了習題集

少量典型習題及其解法的確要記在筆記本上,但不能就題論題,而是要把重點放在習題價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寫好解題評注。這就好比安裝在高速公路兩旁的路標,它們會提醒你何時減速,何時急轉彎,何時遇到岔路口等。

解題也是如此,易錯之處或重要的解題思想,要用簡短精煉的詞語作為評注,把閃光的智慧用筆頭記下來,這對積累經驗,提升數學素養大有裨益。隔一段時間後,再把它們拿出來推敲一番,往往會溫故知新。

3.筆記本成了過期期刊

有些孩子的筆記本好比過期期刊,時間一長就棄於一旁,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在可惜。事實上,許多高考優勝者的經驗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筆記成為個人的“學習檔案”和最重要的複習資料。

合理利用筆記可以節省時間,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當然,還要經常對筆記進行階段性整理和補充,建立有個性的學習資料體系。如可以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並作剖析;還可以將筆記整理為“妙題巧解”“方法點評”“易錯題”等類別。

最後送上一則關於學習方法的口訣,希望能幫助到孩子:

課前要預習,聽課易入腦。

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

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

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

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

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

課後須複習,回憶第一條。

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

重視做作業,切勿照搬抄。

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瞭。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