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高分國產紀錄片: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專注中國西部旅行, 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旅行平臺

今天大美莙給大家推薦幾部昇華靈魂, 有營養, 又通俗易懂的紀錄片;沒有流量小生,

沒有浮誇表演, 沒有喧嘩炒作, 這些紀錄片對我們而言, 最大的用處是“漲知識”。

《河西走廊》

(從古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

河西走廊, 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 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這條綿延在黃河以西的窄長通道, 因張騫開始成為金戈鐵馬的征途, 商旅綿延的古道, 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國際通道。

這部紀錄片系統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中國西部的歷史, 用有趣易懂的方式呈現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

源遠流長的儒家, 玄妙深微的佛家, 這裡沐浴著遠古文化的光輝。

絲綢之路,

敦煌傳奇, 這裡埋藏著沉寂多年的珍寶。

《河西走廊》選取了不同歷史時期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 用電影化的手法再現了一段段歷史傳奇。 身為中華兒女, 我們應該去感受一下這場雄壯又滄桑的夢。

《第三極》

(這就是西藏應該的樣子)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

每個人對西藏都有一種幻想, 人人都喊著去西藏洗滌心靈, 然而到底為什麼西藏能夠淘洗人心?西藏為何而獨特?《第三極》帶你去尋找。

沒有宗教、沒有歷史、沒有特別的文化介紹、也沒有地理風景介紹, 這部片片過濾掉了很多常規的對西藏的說法或認知,

有的只是西藏, 僅有西藏。

深入60多處秘境, 轉場10萬公里, 拍攝500多天, 《第三極》創下國產紀錄片拍攝的多個紀錄——

首次在地球5000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潛拍攝;首次在雅魯藏布江岸200米高的懸崖拍攝;是迄今4K超高清素材最多的有關青藏高原紀錄片;是拍攝地域最廣的關於青藏高原的紀錄片, 被認為是國產紀錄片又一巨作。

此片畫面精美到讓你心兒都融化了!

看完此片,開著越野車,放著許巍唱的《第三極》,再去西藏走一遭,感受著西藏觸及心靈的美,瞬間有種想哭又說不出話的感覺。

《航拍中國》

(氣壯山河,大美中國)

去年底,《航拍中國》宣傳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無數海外遊子含淚感歎:美哭了,真的美哭了!

這部紀錄片在豆瓣評分高達9.4,被網友稱為:堪比BBC的大作。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各有一集,每集長度50分鐘,計畫在五年內播完。

目前播出的第一季,包括黑龍江、上海、江西、海南、陝西、新疆。

雖然只有6集,卻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出動16架載人直升飛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接近15萬公里,相當於繞了赤道4圈。

你可以看到紅松、胡楊、雲杉、銀杏、母生等珍稀的森林物種,還有中國特有的野生保護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東北虎及長臂猿等。

這部紀錄片靈動有趣,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彩而有深度,可以讓你瞭解中國真正的生態文明。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喚醒你的中國胃,感受溫情與智慧

陳曉卿的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曾一度成為文化現象,誰也沒有料到,將“吃”拍成紀錄片也能贏得如此高的收視率。

有多少個夜晚,有多少吃貨在自家螢幕前徒勞地流著口水,或者憤怒煮碗牛肉麵吞咽而下,以安撫被現代化生活方式虧欠了的腸胃。

但這部片子會喚醒你獨屬於中國的胃,讓你感受到最熟悉的溫情。

這部紀錄片特別下飯,還包含了我們的智慧、情懷以及生存哲學。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凝匯一人一家一國的五味與七情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講述了150多個人物,彙聚300餘種美食,片中平均每分鐘都來自於150分鐘的素材。

通過美食,讓人更多的去理解中國這個美麗的東方國度。

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

這是很多人、很多家庭與食物的故事,食物見證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舌尖上的中國2》是對第一季的延續,但,它講述了食物背後更深、更感人的意義。

《故宮100》

100個故事,只為觸及歷史塵埃

故宮,昔日的皇宮,逝去的帝王將相,仍存的宮殿與城牆,物是人非,站在這一方土地之上,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由衷的感慨。

《故宮100》由100個5分鐘的故事構成,用100集的篇幅講述那個曾經叫做紫禁城的地方。

那些去參觀時看的見的,看不見的,曾經聽說過的,沒聽說過的,全部帶著明清兩朝近五百年的歷史風塵出現我們面前。

《我在故宮修文物》

一群懷有工匠精神的守護者與藝術家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開始懷念“工匠精神”。何為工匠精神呢?

就是一人一心專注於一物,一生一世。殊不知,在神秘宏偉的故宮裡,就有這樣一群工匠。

《我在故宮修文物》就講述了一群一群“貌似普通、身懷絕技”的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也稱“文物醫生”)的故事。我們眼中遙不可及的歷史文物,對他們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

他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憑藉自己的技藝和藝術創造,去修復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守衛國家的歷史文化記憶。

導演葉君說,“希望這部片子是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看紀錄片。”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被認為是國產紀錄片又一巨作。

此片畫面精美到讓你心兒都融化了!

看完此片,開著越野車,放著許巍唱的《第三極》,再去西藏走一遭,感受著西藏觸及心靈的美,瞬間有種想哭又說不出話的感覺。

《航拍中國》

(氣壯山河,大美中國)

去年底,《航拍中國》宣傳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無數海外遊子含淚感歎:美哭了,真的美哭了!

這部紀錄片在豆瓣評分高達9.4,被網友稱為:堪比BBC的大作。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各有一集,每集長度50分鐘,計畫在五年內播完。

目前播出的第一季,包括黑龍江、上海、江西、海南、陝西、新疆。

雖然只有6集,卻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出動16架載人直升飛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接近15萬公里,相當於繞了赤道4圈。

你可以看到紅松、胡楊、雲杉、銀杏、母生等珍稀的森林物種,還有中國特有的野生保護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東北虎及長臂猿等。

這部紀錄片靈動有趣,結合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彩而有深度,可以讓你瞭解中國真正的生態文明。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喚醒你的中國胃,感受溫情與智慧

陳曉卿的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曾一度成為文化現象,誰也沒有料到,將“吃”拍成紀錄片也能贏得如此高的收視率。

有多少個夜晚,有多少吃貨在自家螢幕前徒勞地流著口水,或者憤怒煮碗牛肉麵吞咽而下,以安撫被現代化生活方式虧欠了的腸胃。

但這部片子會喚醒你獨屬於中國的胃,讓你感受到最熟悉的溫情。

這部紀錄片特別下飯,還包含了我們的智慧、情懷以及生存哲學。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凝匯一人一家一國的五味與七情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講述了150多個人物,彙聚300餘種美食,片中平均每分鐘都來自於150分鐘的素材。

通過美食,讓人更多的去理解中國這個美麗的東方國度。

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起灶火。

這是很多人、很多家庭與食物的故事,食物見證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舌尖上的中國2》是對第一季的延續,但,它講述了食物背後更深、更感人的意義。

《故宮100》

100個故事,只為觸及歷史塵埃

故宮,昔日的皇宮,逝去的帝王將相,仍存的宮殿與城牆,物是人非,站在這一方土地之上,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發出由衷的感慨。

《故宮100》由100個5分鐘的故事構成,用100集的篇幅講述那個曾經叫做紫禁城的地方。

那些去參觀時看的見的,看不見的,曾經聽說過的,沒聽說過的,全部帶著明清兩朝近五百年的歷史風塵出現我們面前。

《我在故宮修文物》

一群懷有工匠精神的守護者與藝術家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開始懷念“工匠精神”。何為工匠精神呢?

就是一人一心專注於一物,一生一世。殊不知,在神秘宏偉的故宮裡,就有這樣一群工匠。

《我在故宮修文物》就講述了一群一群“貌似普通、身懷絕技”的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也稱“文物醫生”)的故事。我們眼中遙不可及的歷史文物,對他們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

他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憑藉自己的技藝和藝術創造,去修復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守衛國家的歷史文化記憶。

導演葉君說,“希望這部片子是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看紀錄片。”

免責聲明: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