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寫作技巧丨文章結構怎麼搭?多讀好書才是關鍵!

有的家長說孩子作文不會搭框架, 這裡還是推薦我們的高考議論文教材, “就事論事型作文”一章中就這個問題有專門的專題指導。

對於學生平時的學習來說, 則需要從平時的閱讀中, 一邊學習文章的結構框架, 一邊積累作文素材。 為了學習議論文的框架, 閱讀素材不應當選擇散文隨筆、小說等結構不好把握的文學作品, 而是應當在社論社評、評論性文章、學者的學術作品和通俗讀物入手。

這類文章的論點、分論點、邏輯結構、論證方法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相應的也比較好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學生做現代文閱讀最喜歡這類文章的原因)。

首先是中國作家, 推薦清華教授劉瑜的通俗讀物, 代表作有《送你一顆子彈》、《觀念的水位》、《民主的細節》。 再早一些的有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思維的樂趣》等雜文集, 更早的就是錢鐘書的《寫在人生邊上》。

當然還有魯迅,

魯迅的雜文也是一流的。

第二就是當代的雜誌、新聞作品。 有家長在群裡提到人民日報, 個人覺得人民日報早幾年的文章論證和結構是很好的, 但是現在看來不太接地氣。 現在可以看看人民日報的海外版, 一些文章寫得還是很有意思的。

最後是外國人寫的文章,

很多外國的學術著作、學術通俗讀物、評論性文章, 比較看重文章邏輯和結構, 所以也比較容易學習, 缺點是離高中生比較遠, 不耐讀。

其中英倫哲學家阿蘭·德波頓的書籍, 例如《哲學的慰藉》、《無聊的魅力》等, 簡單易懂不失邏輯性, 對高中生來說也有一定深度。

一些國外主流新聞媒體的評論性文章也值得一讀, 這些網站多半都有中文網站(已經過濾過了, 沒有政治問題), 比如英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 其評論文章都比較強調邏輯性和框架性, 論證方法也很全面。

這裡說個題外話, 中學的語文教學不太重視文章結構、寫作技巧、邏輯, 但其實很多課本的文章, 比如《出師表》、《師說》都是很好的素材, 論證方式、論證結構都值得學習,

可惜大家很少從寫文章方法的角度來分析。

對於只是希望拓展課外閱讀的學生, 尤其是時間有限的高三學生來說, 建議挑選喜歡的文章進行精讀, 去思考幾個問題:

◆ “文章為什麼說服了我?”

◆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分論點是什麼,

觀點之間關係是什麼?”

◆ “作者先論證什麼再論證什麼, 為什麼以這樣的邏輯展開?”

對於文章搭結構的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 對文章進行精讀的時候, 可以在一張A4紙上把文章的開頭結尾、每段的主要觀點、論點、分論點、論證方法按照文章的行文順序羅列下來。 這個方法比較花費時間, 不適合高三學生花大力氣去做。

編輯丨呂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