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課堂上請慎用反問句

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 一句話說得人叫。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如果不能恰當地使用反問句, 就很容易讓學生“叫”起來, 從而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在人們日常交往過程中的某些特定語境下, 恰當使用反問句, 會起到較強的語言表達效果。 可是, 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 教師如果過多地使用反問句, 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反而會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 導致教學任務無法順利完成。 這樣的實例, 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

一次, 筆者旁聽了一位剛剛走上講臺的年輕女教師的公開課。 這是一節七年級的語文新授課——《散步》。

這位女教師面對講臺下的學生和聽課教師, 心裡十分緊張, 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捧著課本的手也在微微顫抖。 儘管如此, 她還是控制著自己緊張的情緒, 按照教學流程, 竭力想把課上得成功一些。 然而, 拐點在她說出幾個反問句之後出現了。 在分析課文內容時, 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請問, 在文章中, 當一家人走到岔路口時, 母親為什麼變了主意, 說‘還是走小路吧!’”隨後, 她點名請坐在後排的一個女生站起來回答問題。 誰知這位女生沒有配合她, 站起來後一聲不吭。 女教師明顯很著急, 多次用眼神鼓勵她。 然而, 這位女生還是沒有開口。 一時間, 課堂氣氛變得很緊張。 女教師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
一連串的反問句脫口而出:“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回答不出來?”“你沒長腦子嗎?”“你這個樣子還來讀什麼書?”……沒等女教師把話說完, 那位女生就把書本一扔, 氣衝衝地朝女教師吼起來:“我是笨, 我就是沒長腦子, 我不讀書了, 行嗎?”說著, 就站起來要向外沖。 幸好聽課教師及時勸住了這位女生。 但是, 課堂秩序大亂, 這堂公開課自然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 後果也比較嚴重, 但是, 教師在課堂上隨意用反問句質問學生的現象並不是個例, 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 某位教師在課堂中常常這樣批評學生:“你上課不認真, 成績上得去嗎?”“別的同學都做題, 你怎麼就做不出來呢?”“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你難道是榆木腦袋?”等等。 儘管教師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 可是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無法讓學生接受。 因為這種質問明顯有攻擊性, 而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 心理比較脆弱, 這樣的話他們聽起來格外刺耳。 在學生看來, 這類表述是對自己的極度不信任, 自尊心會受到嚴重傷害, 因此, 學生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也在情理之中。 倘若教師能換一種委婉的句式, 或者換成鼓勵的表達方式, 比如:“上課認真了, 成績肯定上得去。 ”“別的同學做得來, 我相信你也一定做得來。 ”“這個題目比較簡單, 我相信你多考慮考慮, 應該做得來的。 ”等等。 這樣講話, 學生就易於接受, 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與教師發生衝突, 並且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重塑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 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明顯改觀。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思口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9日第11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