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市農機局說農業機械化在晉中

榆次區青飼料收穫機收穫玉米青飼料

太谷縣無人機在空中播撒農藥

和順縣玉米收穫機在田間收穫玉米

榆社縣農機員駕駛農機在田間作業

昔陽縣農機在東豐稔豐產方作業

市農機局黨組書記、局長雷亞偉為機關黨員講黨課

市農機局全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党的十九大報告

市農機局局長雷亞偉調研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市農機局各支部黨員代表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

平遙縣農機在田間播種

靈石縣玉米收穫機在田間收穫玉米

農機裝備

祁縣對新型職業農機操作手進行培訓

太谷縣玉米收割機在試驗田進行秸稈還田

左權縣玉米收穫機在田間收穫玉米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領導下,市農機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緊跟新時代步伐,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理念,以實現“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指引,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目標,完善農業支援保護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決打贏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機資產性收益扶貧兩場戰役。全市農業機械全程化、資訊化、生態化水準不斷提高,步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新時代,譜寫出晉中農機化產業轉型跨越發展新篇章。

統一思想 凝心聚力

不斷開創党的建設新局面

市農機局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堅持領導帶頭,根據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向局屬各支部下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制定了學習計畫,通過中心組學習、專題輔導、班子成員講黨課,組織機關黨員認真撰寫學習心得,開展討論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深刻領會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局黨組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加強党的建設,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近期完成局屬各支部按時換屆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對下屬企業——晉中農機總公司黨建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企業黨員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機關黨建工作制度,先後制定和完善機關黨建制度5項,制定下發《關於落實全面從嚴治党要求進一步加強党的建設實施方案》《關於從嚴規範黨的組織生活的通知》,要求各支部加強對黨建工作的領導,嚴格規範黨內組織生活,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三會一課”品質,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創新理念 多點突破

推進農機化發展提質增效

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我市農機化工作創新理念,多點突破,多措並舉。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農機部門採取多項措施,推進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著力為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機增收提供高效的服務。一是重點保證糧食作物機械補貼要求,全市補貼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等機具3254台,落實糧食機具補貼資金占到全年農機補貼資金總額的96.5%,充分滿足了糧食生產的機械需求;二是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實施農機深松作業、玉米豐產方等農機化重點專案,提高糧食產量;三是積極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加快精量播種、機械化收穫、秸稈還田、小雜糧機械及實施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推廣,圓滿完成了糧食生產安全的目標任務。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農業現代化更離不開創新。今年以來,市農機局把“智慧+農機”作為牛鼻子,爭取市級財政資金100萬元,在全市補貼安裝農機深松作業GPS智慧監測設備500台;利用省級農機示範縣項目資金,在榆次區、壽陽縣安裝監測設備160台。今年,我市秋季深松作業33萬畝計畫任務的落實全部實現了智慧化監測,開啟了我市農機資訊化、智慧化發展的新時代。

市農機局聚焦短板補不足,狠抓重點促提升,把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緩慢作為主攻方向,丘陵山區市、縣共建示範點2個,在榆社縣舉辦了全市首次丘陵山區機械化現場演示會,在4個貧困縣扶持了8個農機合作社,並購置9台(套)農機開展農機資產性收益扶貧,幫扶貧困戶300多戶。引進推廣中、小型電動農機具30餘種,為丘陵山區機械化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農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農機局把推進設施農業機械化作為服務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把服務山西農谷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今年以來,引進推廣了線蟲滅殺機、殺蟲燈、大棚王拖拉機、移栽機、捲簾機等機械,根據我市溫室大棚生產的需要研發了溫室大棚果蔬輸送機、放風機、拱棚植保輸送機等產品。目前,溫室大棚生產中耕地、秧苗移栽、施肥植保、產品及生產資料棚內輸送都有了適用的機械,大棚捲簾實現遠端控制,放風實現自動控制。

編織網路 創建平臺

建設覆蓋全市的農機化社會服務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內容,也是2017年中央一號檔提出的重要內容。市農機局牢固樹立“大農業”的理念,夯實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圍繞規模經營作文章,緊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繪藍圖。今年以來,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創建等形式,構築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示範社、場、戶建設為重點,政策、資金等多項措施綜合發力,加強服務指導,促進農機服務組織規範化、產業化經營。今年,全市新增農機合作社8個,農機大戶24戶,農機維修網點5個。截至目前,全市農機合作社數量達到232個,農機大戶達到1086戶,維修網點達到203個。

著力培育發展規範化、示範性家庭農場,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建立和發佈示範家庭農場名錄,引導和促進家庭農場提高經營管理水準。

層層壓實農機安全監管責任,實現全覆蓋。年初,市農機局同各縣(區、市)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各縣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同鄉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維修網點簽訂了責任書,在辦理監理業務的同時,與年檢農機戶、駕駛操作人員簽訂了“農機安全生產承諾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對接、無一遺漏的農機安全監管網路。

市農機局各支部黨員代表集中學習十九大報告

平遙縣農機在田間播種

靈石縣玉米收穫機在田間收穫玉米

農機裝備

祁縣對新型職業農機操作手進行培訓

太谷縣玉米收割機在試驗田進行秸稈還田

左權縣玉米收穫機在田間收穫玉米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領導下,市農機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緊跟新時代步伐,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理念,以實現“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指引,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目標,完善農業支援保護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決打贏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機資產性收益扶貧兩場戰役。全市農業機械全程化、資訊化、生態化水準不斷提高,步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的新時代,譜寫出晉中農機化產業轉型跨越發展新篇章。

統一思想 凝心聚力

不斷開創党的建設新局面

市農機局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首要的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周密安排部署,堅持領導帶頭,根據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向局屬各支部下發《關於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制定了學習計畫,通過中心組學習、專題輔導、班子成員講黨課,組織機關黨員認真撰寫學習心得,開展討論等多種形式,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深刻領會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局黨組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加強党的建設,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近期完成局屬各支部按時換屆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對下屬企業——晉中農機總公司黨建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企業黨員教育管理。健全完善機關黨建工作制度,先後制定和完善機關黨建制度5項,制定下發《關於落實全面從嚴治党要求進一步加強党的建設實施方案》《關於從嚴規範黨的組織生活的通知》,要求各支部加強對黨建工作的領導,嚴格規範黨內組織生活,扎扎實實地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三會一課”品質,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創新理念 多點突破

推進農機化發展提質增效

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我市農機化工作創新理念,多點突破,多措並舉。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農機部門採取多項措施,推進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著力為保證糧食安全和農機增收提供高效的服務。一是重點保證糧食作物機械補貼要求,全市補貼拖拉機、玉米聯合收割機等機具3254台,落實糧食機具補貼資金占到全年農機補貼資金總額的96.5%,充分滿足了糧食生產的機械需求;二是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大力實施農機深松作業、玉米豐產方等農機化重點專案,提高糧食產量;三是積極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加快精量播種、機械化收穫、秸稈還田、小雜糧機械及實施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推廣,圓滿完成了糧食生產安全的目標任務。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農業現代化更離不開創新。今年以來,市農機局把“智慧+農機”作為牛鼻子,爭取市級財政資金100萬元,在全市補貼安裝農機深松作業GPS智慧監測設備500台;利用省級農機示範縣項目資金,在榆次區、壽陽縣安裝監測設備160台。今年,我市秋季深松作業33萬畝計畫任務的落實全部實現了智慧化監測,開啟了我市農機資訊化、智慧化發展的新時代。

市農機局聚焦短板補不足,狠抓重點促提升,把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緩慢作為主攻方向,丘陵山區市、縣共建示範點2個,在榆社縣舉辦了全市首次丘陵山區機械化現場演示會,在4個貧困縣扶持了8個農機合作社,並購置9台(套)農機開展農機資產性收益扶貧,幫扶貧困戶300多戶。引進推廣中、小型電動農機具30餘種,為丘陵山區機械化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農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農機局把推進設施農業機械化作為服務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把服務山西農谷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今年以來,引進推廣了線蟲滅殺機、殺蟲燈、大棚王拖拉機、移栽機、捲簾機等機械,根據我市溫室大棚生產的需要研發了溫室大棚果蔬輸送機、放風機、拱棚植保輸送機等產品。目前,溫室大棚生產中耕地、秧苗移栽、施肥植保、產品及生產資料棚內輸送都有了適用的機械,大棚捲簾實現遠端控制,放風實現自動控制。

編織網路 創建平臺

建設覆蓋全市的農機化社會服務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內容,也是2017年中央一號檔提出的重要內容。市農機局牢固樹立“大農業”的理念,夯實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圍繞規模經營作文章,緊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繪藍圖。今年以來,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創建等形式,構築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示範社、場、戶建設為重點,政策、資金等多項措施綜合發力,加強服務指導,促進農機服務組織規範化、產業化經營。今年,全市新增農機合作社8個,農機大戶24戶,農機維修網點5個。截至目前,全市農機合作社數量達到232個,農機大戶達到1086戶,維修網點達到203個。

著力培育發展規範化、示範性家庭農場,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積極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建立和發佈示範家庭農場名錄,引導和促進家庭農場提高經營管理水準。

層層壓實農機安全監管責任,實現全覆蓋。年初,市農機局同各縣(區、市)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各縣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同鄉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維修網點簽訂了責任書,在辦理監理業務的同時,與年檢農機戶、駕駛操作人員簽訂了“農機安全生產承諾書”,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對接、無一遺漏的農機安全監管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