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楓傑:99.99分才是工匠的合格線

世界技能大賽素有“技能奧林匹克”美譽, 是代表當今世界職業技能領域最高技術標準和水準的重要競賽交流平臺。 今年10月15至19日, 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達比舉行, 中國代表團第4次參賽, 51個項目參加了47個, 共取得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 其中廣州8名選手參加了7個專案的比賽, 奪得2金1銀3銅和1個優勝獎。 廣州市技師學院的黃楓傑就是這幫廣州“青年工匠”中的一員,

他憑藉著嫺熟的技藝和良好的心態一舉奪得原型製作項目的金牌。

本報記者 李倩華 實習記者 羅銀娟

劍走偏鋒, 選用技術成就人

1996年出生的黃楓傑是湛江雷州人, 2012年9月, 他進入廣州市技師學院學習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 與多數技校生不同, 黃楓傑的中考成績並不差, 屬於中上水準。 然而, 在家人極力勸他讀高中的情況下, 黃楓傑依然堅持自己想學一門技術的初衷。 “我的爺爺也是學工科的, 小時候種植機械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 一個村子裡最多就兩台耕作的機器。 爺爺當年憑藉著技術賺了點小錢, 就給家裡安置了一台拖拉機。 每當機子出問題的時候, 我都會在旁看著爺爺修理機子, 自然而然就產生興趣了。

”黃楓傑說。

實際上, 初中升學後, 黃楓傑面臨著很多現實的困難。 他選擇了讀職業技術學校, 除了興趣使然, 更是為了儘早幫助家庭, 為父母分擔壓力。 “我們一家五口人, 父母都是務農的。 我中考那年, 哥哥也在積極備戰高考。 如果哥哥他考上大學, 自己又繼續上高中的話, 家裡的壓力太大了。 ”黃楓傑說。 對此, 黃楓傑下定決心要用行動改變家人的看法, 並定下了每年拿獎學金的目標。 “我就是要證明給家人看, 我可以用技術走出一條路來, 改變家人讀書才能改變生活的思維。 告訴他們, 技術也能成就人生。 ”

一波三折, 技術控更愛動手操作

2013年, 職一模型專業的黃楓傑通過班主任的推薦進入了學校CAD機械設計項目精英班,

備戰世界技能大賽, 並在2015年榮獲廣東省CAD設計職業技能大賽獲三等獎。

雖初露頭角, 但黃楓傑並沒有參加CAD機械設計項目而是180°大轉變, 成了原型製作項目的選手。 “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時候, 黃楓傑雖學習並熟悉了CAD項目, 但由於前期沒有達到專業知識水準而將他作為精英班第二梯隊的選手, 先積累市級和省級的技能比賽的經驗, 為往後的世賽做準備。 ”據本屆世賽原型製作項目的專家兼教練組組長趙曉霞回憶, 2015年廣州市技師學校成立原型製作專案精英班, 尚在讀模具專業的黃楓傑穩重、好學、有拼勁非常適合原型製作項目。 趙曉霞介紹說, 原型製作項目有個突出的特點, 就是變數很多, 行業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技能要求。

“比如上一屆這個專案使用的還是普通設備, 這一屆就已經在用數控技術和3D列印技術了。 因此世界技能大賽的專業知識會比平時上課要求更高, 知識面更廣, 訓練也更刻苦。 如果沒有頑強的精神和沉穩的性格, 那肯定不行的。 ”

於是趙曉霞在成立之初便找到黃楓傑, 給他介紹了原型製作項目, 並讓他轉到原型製作項目進行訓練, 開始單獨找實訓老師指導他進行單項技能訓練。 這一練, 就練到了2017年阿布達比世界技能大賽。 面對變化, 黃楓傑謙虛地說:“搞機械類的點子要比較多, 我還是對機械更感興趣一點, CAD畫圖對著電腦感覺就很枯燥。 而且我有CAD基礎, 做原型製作更得心應手。 ”

皓首窮經, 只盼世賽碩果

擺放整齊的訓練儀器、嘈雜的機器運作聲、地上還未清掃的木屑……這是記者走進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原型製作專案國家集訓基地的第一印象, 黃楓傑便是在這裡度過了四年。

最初,學校派出十多名學生參賽,但因為該項目繁瑣複雜並且耗費心力,有人退出了,有人被淘汰了,而黃楓傑經過了不下7次比賽後,堅持走到了國家隊。“以前我連微信都不上,就專心訓練,為了世賽都豁出去了”,黃楓傑說,在國家隊進入衝刺階段訓練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七點到訓練基地,晚上十點多結束訓練回到宿舍,“沒有週末休息,每天一躺下就睡著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睡著的。”正因為每天都泡在實訓室中,黃楓傑掌握了機床操作、CAD設計等“十八般武藝”。

過五關斬六將,沉穩面對比賽

趙曉霞介紹說,本次賽場臨時更換了材料,材料表面不僅有很多槽和孔,質地偏軟,而且規定只能提供給每位選手十塊的數量。選手要完成的作品較大,而提供的材料較小,如果材料不夠,選手得花時間思考如何拼接;其次,機床的使用時間比平時訓練的時候減少了三分之一,並且包含了機器清潔時間;再者,賽場上提供的設計圖紙不清晰,缺少具體的尺寸,這一困難使得黃楓傑不得不壓縮後續製作時間來彌補。

為了避免黃楓傑在比賽時出現“瘸腿”現象,趙曉霞在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衝刺階段,結合世賽規則與黃楓傑的強項來制定比賽方案,並且為了讓黃楓傑練好抗壓能力,給他布下調錯機床刻度、給錯零部件等陷阱。對此,黃楓傑也曾發過脾氣。“那時候的訓練強度很高,有一點怨言和情緒波動,更何況在實訓中工件也沒做完,所以我就發了脾氣”黃楓傑說。“但由於之前各種的‘刁難’,比賽的時候臨時改變規則,其他國家選手有些接受不了,出錯了,但我當時司空見慣的感覺,就好像在集訓基地一樣。”

黃楓傑表示,正因為教練的幫助和高強度障礙訓練,讓他在面臨世賽的困難時依然保持鎮定,一步一步完成比賽。比賽結束,黃楓傑才真正明白教練的苦心,“趙老師把我帶到精英班,讓我從零開始積累,跟了她四年,真的很感謝她”。

技行天下,為母校發展助力

賽前,黃楓傑有信心能拿到前三,賽後,他也不認為第一與第三會有多大差距。“相差一兩分,能分出誰的能力更強嗎?只能是說在比賽過程中誰的心態更穩。所以金牌只是一個榮譽,只能說給你一個更好的起點而已。”

如今,21歲的黃楓傑成為了廣州市技師學院最年輕的老師,帶領著學弟備戰2019年俄羅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他認為,第一屆的參賽經驗十分重要,因此要傳授給下一屆選手,同時也要感謝學校多年的培養。黃楓傑說,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追求完美”,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一個缺陷。“比如一件合格的產品,不是達到了60分就可以,而是要做到99.99分。工匠精神,不能只達到合格線,我們還要比這個高。”

從學生到老師,從選手到教練,黃楓傑認為他在心態、行為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多學習。而教練趙曉霞也對他也寄予厚望:“選手是要做好自己,做到技術精湛,而教練除了要懂技術,還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懂得如何教學生,不斷提升自己。”

黃楓傑便是在這裡度過了四年。

最初,學校派出十多名學生參賽,但因為該項目繁瑣複雜並且耗費心力,有人退出了,有人被淘汰了,而黃楓傑經過了不下7次比賽後,堅持走到了國家隊。“以前我連微信都不上,就專心訓練,為了世賽都豁出去了”,黃楓傑說,在國家隊進入衝刺階段訓練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七點到訓練基地,晚上十點多結束訓練回到宿舍,“沒有週末休息,每天一躺下就睡著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睡著的。”正因為每天都泡在實訓室中,黃楓傑掌握了機床操作、CAD設計等“十八般武藝”。

過五關斬六將,沉穩面對比賽

趙曉霞介紹說,本次賽場臨時更換了材料,材料表面不僅有很多槽和孔,質地偏軟,而且規定只能提供給每位選手十塊的數量。選手要完成的作品較大,而提供的材料較小,如果材料不夠,選手得花時間思考如何拼接;其次,機床的使用時間比平時訓練的時候減少了三分之一,並且包含了機器清潔時間;再者,賽場上提供的設計圖紙不清晰,缺少具體的尺寸,這一困難使得黃楓傑不得不壓縮後續製作時間來彌補。

為了避免黃楓傑在比賽時出現“瘸腿”現象,趙曉霞在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衝刺階段,結合世賽規則與黃楓傑的強項來制定比賽方案,並且為了讓黃楓傑練好抗壓能力,給他布下調錯機床刻度、給錯零部件等陷阱。對此,黃楓傑也曾發過脾氣。“那時候的訓練強度很高,有一點怨言和情緒波動,更何況在實訓中工件也沒做完,所以我就發了脾氣”黃楓傑說。“但由於之前各種的‘刁難’,比賽的時候臨時改變規則,其他國家選手有些接受不了,出錯了,但我當時司空見慣的感覺,就好像在集訓基地一樣。”

黃楓傑表示,正因為教練的幫助和高強度障礙訓練,讓他在面臨世賽的困難時依然保持鎮定,一步一步完成比賽。比賽結束,黃楓傑才真正明白教練的苦心,“趙老師把我帶到精英班,讓我從零開始積累,跟了她四年,真的很感謝她”。

技行天下,為母校發展助力

賽前,黃楓傑有信心能拿到前三,賽後,他也不認為第一與第三會有多大差距。“相差一兩分,能分出誰的能力更強嗎?只能是說在比賽過程中誰的心態更穩。所以金牌只是一個榮譽,只能說給你一個更好的起點而已。”

如今,21歲的黃楓傑成為了廣州市技師學院最年輕的老師,帶領著學弟備戰2019年俄羅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他認為,第一屆的參賽經驗十分重要,因此要傳授給下一屆選手,同時也要感謝學校多年的培養。黃楓傑說,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追求完美”,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一個缺陷。“比如一件合格的產品,不是達到了60分就可以,而是要做到99.99分。工匠精神,不能只達到合格線,我們還要比這個高。”

從學生到老師,從選手到教練,黃楓傑認為他在心態、行為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多學習。而教練趙曉霞也對他也寄予厚望:“選手是要做好自己,做到技術精湛,而教練除了要懂技術,還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懂得如何教學生,不斷提升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