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鍋爐煙道再燃燒秘笈

尾部煙道燃燒是沉積在尾部煙道的受熱面上的可燃物和未燃盡達到著火條件後的複燃, 也稱為二次燃燒或再燃燒。

1、現象

大型鍋爐尾部煙道中佈置有低溫過熱器、再熱器、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 當發生尾部煙道再燃時, 爐膛負壓和煙道負壓劇烈變化, 煙道內煙溫、受熱面中工質溫度以及排煙溫度均不正常的升高, 煙囪冒黑煙, 煙氣中氧量下降, 嚴重時從人孔門和引風機軸封等處冒出煙和火星。 一般發生煙道再燃燒時, 回轉式空氣預熱器處可能最嚴重, 其表現為一、二次風溫度不正常地升高;回轉式空氣預熱器電流指示晃動;嚴重時將外殼燒紅;轉子與外殼金屬有摩擦聲。

對省煤器, 則出現出口工質達飽和溫度並有部分汽化;煙氣和水溫均不正常的超過極限溫度。 若鍋爐為直流鍋爐, 含有蒸汽的水將破壞水冷壁中流量分配, 引起水冷壁出口管屏工質溫度超限。 對低溫級過熱器和再熱器, 將出現汽溫不正常的升高。

2、成因

引起再燃燒的主要原因是可燃物的沉積, 這些可燃物是由下述原因形成的:

1、由於燃料品質改變或運行工況變化時, 燃燒調整不當、風量過小或燃粉過粗、發生煤粉自流、下粉不均或風粉混合差、油槍霧化不良等, 使未燃盡的碳黑或油滴等隨煙氣進入煙道後沉積在受熱面上。

2、長期低負荷運行或在啟動和停止鍋爐運行過程中,

由於爐膛內溫度低, 著火困難, 燃料燃燒過程變長, 使部分燃料在爐膛內未燃盡就進入煙道內, 由於煙氣流速低極易沉積在受熱面上。

3、緊急停爐時未能及時切斷燃料供應, 停爐後或再次啟動時, 吹掃時間過短或吹掃風量過小, 未將沉積可燃物清楚乾淨。 或在運行中不按規定要求吹灰或吹灰不及時, 使沉積可燃物不能及時清楚。

4、頻繁啟動和停爐的鍋爐, 常用油槍點火和穩燃, 處於煤油混燒狀態。 除在啟停過程中爐溫低且溫度不均勻燃燒不穩定外, 還可能出現油與煤搶風現象。 而且煤油混燒時, 油和煤粉互相沾附, 兩股射流又互相影響, 不易燃盡。 油垢和未燃盡煤粉極易附著在受熱面上,

特別是間隙較小的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的受熱面上。

3、處理方法

1、當判明發生煙道再燃燒時, 應按緊急停爐處理:立即手動MFT, 緊急停爐;立即停用所有引風、送風機;嚴密關閉風、煙系統的所有風門、擋板和各種門、孔, 保持爐底及煙道各灰鬥水封正常, 使燃燒室和煙道處於密封狀態, 嚴禁通風;同時, 開啟蒸汽滅火裝置或蒸汽吹灰器進行滅火, 直至煙道內各點煙氣溫度明顯下降並均已接近噴人蒸汽溫度穩定1h後, 可停止蒸汽噴入;然後, 小心開啟檢查門進行全面檢查, 確認火已熄滅而且無火源後, 方可開啟風、煙系統的風門或擋板, 啟動引風機和送風機, 用30%的風量進行吹掃, 吹掃時間應不少於10min。

2、對採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的鍋爐,

緊急停爐後, 在整個滅火過程中均應保持空氣預熱器繼續轉動, 防止其停轉後受熱面轉子發生變形損壞。 必要時, 要用電動或手動盤車裝置使轉子保持轉動。

3、引風機停止運行後, 也應進行盤車, 防止葉輪或主軸變形。 為防止省煤器管系在再燃燒過程中燒壞, 停爐後, 應保持省煤器有小流量冷卻水通過, 防止省煤器管壁超溫破壞或發生變形。 對佈置在尾部煙道的過熱器和再熱器, 也應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4、預防措施

應指出的是, 煙道再燃燒應擬防止其發生為主。 鍋爐在正常運行時, 尾部煙氣中含氧量極低, 一般達不到可燃物複燃條件。 但在鍋爐啟動和停運或低負荷運行時, 尾部煙道中含氧量比正常運行時要高些,

可燃沉積物在一定溫度下會複燃。 特別是用油點火或穩燃時, 未燃盡的油垢極易沾附於受熱面上, 而且燃點又低, 發生再燃燒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 重視並搞好燃燒調整工作, 不使大量可燃物產生並進入尾部煙道, 是十分重要的。 對霧化品質不好的油槍應及時更換。 應結合大修做好燃燒器和空氣動力工況的調整工作。

在鍋爐運行中, 應定期對受熱面進行吹灰, 特別是回轉式空氣預熱器, 以保持受熱面清潔, 這是防止煙道再燃燒的有效措施。 運行中, 若發生熄火時, 應在切斷燃料後對受熱面進行徹底的吹掃, 方允許再次點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