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麗鄉村應該美在哪兒?

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留住鄉愁

文/張國慶

選稿:中鄉美一室主編 葉墜無聲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前兩天, 陪同一位朋友到正定看房, 來到鐵路西側的岸下村。 想像中, 村莊已經被改建成樓盤了,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樓盤在村西邊, 已經形成居民社區;而村莊仍在原地, 只是經過規劃, 村容整潔有序:成排的二層小樓, 各家各戶的大門一旁, 粉白色的院牆, 牆根是青磚壘砌的, 牆頭也都覆蓋著青灰色的筒瓦及瓦口, 令人想到古典民居, 想到江南水鄉風情……賞心悅目的同時, 不禁欽佩設計者的美學眼光。

村南是一條公路, 路旁是成列的綠化樹, 樹外則是大片黃綠相間的麥田, 飄散著讓人陶醉的麥香。 順了公路到村西, 是我們要看的樓盤。 售樓處窗明几淨, 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專案經理介紹著村裡的規劃理念, 以及為什麼這樣做的道理, 簡直就是有理有據的論證。 比如, 他們不搞大拆大建, 而另外擇地規劃樓盤。 目的就在於留住村莊風貌, 留住一些鄉愁……他居然能有這樣的見解, 竟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了。 同時也就明白, 我們所見岸下村“粉牆灰瓦”的詩意, 也就是出於“留住鄉愁”的理念吧, 實在難能可貴。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宣導“記得住鄉愁”, 無疑是最有感情色彩的鄉村建設理念。 “鄉愁”是什麼?鄉愁是對歷史的一種敬意, 一種負責任的敬意。 中國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 大規模拆遷難以避免, 但鄉村與城市相比, 無疑具有自己的優勢, 完全可以保留基本風貌。 然而國家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 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 到2010年, 減少到270萬個。 10年內, 90萬個村子消失了, 相當於每天消失將近300個自然村落,

而這些自然村中, 包括眾多文化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那些村落, 往往被拆得只剩下一個村名, 甚至村名也不存在了, 要麼是“天下”“國際”, 要麼是“商務中心”“金融中心”, 鄉愁, 被鋼筋混凝土的大樓永遠壓在了歷史深處。 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們, 心態漸漸就會“硬化”, 鄉愁也就無所寄託。 難怪有人調侃:這樣的鄉村, 真是讓人“愁”。

鄉愁是什麼?鄉愁, 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 鄉愁, 濃縮了一個地方的生活, 是文化認同的情感投射, 故國之思, 家園之望,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更是當今鄉村旅遊的魅力所在。

曾經的湖邊蘆葦蛙鳴, 曾經的綠樹成蔭, 曾經的月光如水……那一幅幅令人惋惜的圖景, 實在不該消失。 岸下村的村落風貌,

民居的粉牆灰瓦, 不僅營造了詩情畫意, 也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 美麗鄉村建設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留住鄉愁也是必須的。 如何留住鄉愁?這是一個必須注意、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何留住鄉愁?保護自然生態, 應該作為“留住鄉愁”的首要條件。 比如,

不堆山, 不填塘, 不砍樹, 少搞鋼筋水泥, 不搞過度硬化, 多搞鄉村綠化, 保護好千百年來傳承的鄉村自然景觀、田園牧歌式的鄉愁。 其次, 力避原有環境的“建設性破壞”。 比如, 個別地方用水泥硬化村莊地面, 引發一系列生態問題:雨水不能下滲, 樹木乾枯而死, 蟬蛹悶死地下, 乃至綠樹不再成陰, 空氣幹熱異常……

美麗鄉村應該美在哪兒?“美麗鄉村”的核心是鄉村, 真正保留鄉村特質,保留鄉土氣息和鄉村風貌, 才能有“鄉愁”, 連城裡人也嚮往。 否則, 鄉村不像鄉村, 城市不像城市, 沒有鄉愁的“鄉村”, 那絕對談不上“美麗”。 讓權力放下無所不能的架子, 把鄉愁當成對人民所做的“慈善”事業, 就不難留住鄉愁。

作者:張國慶,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教育學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已出版作品集《朝華散文》《思路花雨》《今夜星光》《文心之旅》及《紅塵微雨》。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張國慶,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教育學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已出版作品集《朝華散文》《思路花雨》《今夜星光》《文心之旅》及《紅塵微雨》。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