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永春湖洋有群不打鳴的公雞 雞冠跟母雞雞冠差不多大

閩南網12月19日訊 “永春湖洋有群不打鳴的公雞, 甚是有意思。 ”前兩天, 永春網友向海都記者反映了這樣一件奇事。 帶著疑問, 記者趕到湖洋核實, 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群“閹雞”, 不僅不會打鳴, 而且雞冠也特別的小, 看起來跟母雞雞冠差不多大。

­ 根據網路描述, “閹雞”特指通過外科手術摘除了睾丸的公雞, 這是一門很古老的手藝, 目前已經瀕臨失傳, 只在龍岩、漳州和廣東一帶的農村可以看到。 那湖洋為什麼會出現一群閹雞?原來, 這門手藝是當地村民鄭家祥偶然間引進的。

­ 56歲的鄭家祥是湖洋鎮溪東村村民, 養殖鴨子多年。 今年2月, 老鄭到龍岩上杭旅遊, 品嘗了一道名為“湖洋蒸雞”的菜, 吃起來非常細嫩, 他原以為是母雞做的, 一問才知竟然是公雞做的, 不免更加好奇, 就跑去問師傅, 才知道是用閹雞做的。

­ 原來, 閹雞的目的是摘除公雞的生殖腺睾丸, 使它失去雄性特徵, 性情變得溫順, 而且不再啼叫, 不好打架, 雞毛很漂亮, 長得又大又肥。 最關鍵的是, 肉質變得鮮嫩多汁, 更加美味, 營養價值和產品經濟價值變高。

­ 閹雞手術中, 將公雞雙腳用木板固定住, 去除雞睾丸後, 縫好傷口, 吃下消炎藥。 整個過程很短,

一隻大約只要10分鐘。 閹雞放回去後再養個半年, 體重長到五六斤, 就可以開賣了。 在過去幾天, 他們對幾百隻小公雞進行了閹割手術, 這才出現了不打鳴的雞, 引得村民驚奇不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