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你的差不多思維,正在毀掉你

辦公室裡來了一位同事的朋友, 在討論女兒大學畢業找工作的事。

眼下正是求職季, 應屆畢業生們都卯足了勁想拿到好的offer, 可是在這位中年阿姨口中, 她女兒卻顯得很“看得開”。

她的原話是:

我家姑娘心氣沒那麼高, 不想留在什麼大城市打拼, 好工作是有, 但是都太辛苦, 她也就上了個一般的二本院校, 工作說得過去差不多就行了。

當時聽了我心裡就“咯噔”一下, 正是面臨畢業踏上社會, 要向上沖的年紀, 怎麼可以就這麼隨意的讓一句“差不多”掐掉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呢?

不是說非要留在大城市才可以打拼,

也有很多人在小城鎮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但早早的給自己定個限, 以後的生活就真的會過得好嗎?

這樣的差不多理念怕是會毀掉很多年輕人。

我們以為的“差不多”, 其實“差很多”。

因為一次次的差不多, 到最後積累起來, 就成了很大一段差距。

雖說是活到老學到老, 要改變何時都不晚, 但是黃金學習期和機會的爆發期都是有限的。

萬萬不可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紀, 早早地把自己的機會之門都關上, 抱著差不多的思想, 看似與世無爭, 以為就能躲過外面世界競爭激烈的紛紛擾擾了嗎?

躲不掉。

該來的還是會來, 該承受的早晚還是要承受。

上學時候曾讀過讀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 如今再讀, 感觸更深。

各位差不多先生的形成都有相似之處:

剛開始的時候, 可能只是一種僥倖心理, 時間一長覺得這麼得過且過也挺好, 何必高要求嚴標準的和自己過不去?

一時的放鬆慢慢變為習慣, 又慢慢變為理念。 更可怕的是, 這種理念會形成一個圈子, 一種氛圍, 影響周圍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梯度一旦拉開, 以後就會成冪次方增長, 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恐怕到最後也只能讓你的差不多理念來安撫自己久久不能平靜的內心了。

也許你會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 不是人人都那麼急功近利, 喜歡財富和榮譽。

如果你能過得好一點, 能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 能成為父母、朋友口中引以為傲的人, 當這一切自動送到你面前的時候, 你一定不會拒絕。

你拒絕的只是得到他們的過程中的所有不確定, 以及這不確定帶來的那些痛苦、糾結的煎熬歲月。

這時候, 你需要一個說辭、一個藉口來讓自己好過一些, 於是“差不多”的理念從腦海裡一閃而過。

只要你接受了它一次, 以後的每一次, 當你想退縮的時候,

它都會如期到來。

人的惰性真的很可怕,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想辦法去克服自己的惰性, 因為一旦任由鬆懈的念頭掌控自己, 再想回到之前打了雞血的狀態, 就會難上加難了。

為什麼托卡伊能夠釀造出如此香甜的貴腐酒?

因為它從來沒有差不多, 它追求的永遠是最好的。

最好的生長環境:清晨的霧氣, 正午的陽光才能促使貴腐黴菌的生長

最好的採收方式:每一個貴腐葡萄都由工人們逐粒逐串挑選。

最好的壓榨:壓榨過程必須非常緩慢,釀酒師需完全憑藉經驗來調節壓榨機的壓力,用力但不能攪碎。

最好的發酵:為了保持貴腐酒的甜度, 必須在發酵過程尚未全部完成時將其終止, 這就是Mutage。 最常用的Mutage方法就是加入二氧化硫,

它不僅能終止發酵, 還能殺死剩餘的酵母, 使得發酵過程更完整地結束, 隨後轉入橡木桶中熟成。

每個過程都不會用差不多的方式, 每個步驟都力求完美, 正是如此, 它才能成為“王者之酒”, 才能夠為歐洲王室所追捧, 才能得到世界的贊許

一個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過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一個凡事只求“差不多”的人,也就只配過一個“差不多”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