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玉環張榕容:我用觀世音菩薩的大愛演繹楊貴妃

天寶十四年, 冬, 長安, 花萼相輝樓, 玄宗設“極樂之宴”。

宮牆之外, 廟宇集會若星河, 燈火通天。 花樓之內, 盛宴如瑤池仙境, 聲色俱全——文人騷客與猛虎共舞, 樂師藝伎伴白鶴齊飛, 幻術助酒香化作九天雲煙。

微醺之間, 天邊飄來一朵紅霞, 雲鬢花冠的佳人穿過了人群。 碎步輕頓, 她忽然回眸一笑, 絕世之顏令全場華景黯然失色。 前世的你如此出場, 這應該是夢裡才有的畫面……

“雲想衣裳花想容”

2017年, 也是冬, 北京, 昌平區某酒店, 巴塞電影專訪張榕容。

採訪地點在酒店20層的一間臥室內。 窗外是蕭瑟的天際線與陰霾的冷空氣, 室內卻是溫暖如春。 趁榕容還在樓上做準備, 我舉著大燈與攝影師在窗邊測試著鏡頭。 也許是空調的溫度太高, 或者是離大燈太近, 忙活了一會便滿頭大汗, 頭髮全貼在腦門上, 總之無比狼狽。

這一世的她, 笑得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儘管張榕容隨意地笑著、聊著, 沒有任何距離感, 但坐在她對面的我, 依然拘謹得像那兩個“白鶴少年”。 且不說面前的這個女孩可是陳凱歌挑選的、集三千寵愛的“楊貴妃”呐, 雖卸下華服, 卻餘韻猶在;就算沒有那“絕世美人”的光環加成, 現實中的她依然擁有高不可攀的顏值與氣質,

令人不敢直視, 更何況在下的劉海早已隨“汗”紛亂, 自慚形穢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試試看

白居易的那句“天生麗質難自棄”, 恰到好處地形容了面前的伊人。

中法混血的張榕容, 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似乎長得好看的, 註定都是要吃演藝這碗飯, 十歲不到的她便被廣告公司看中, 成為一支“糖果廣告”的小演員。 當時的小榕容對“表演”兩個字還沒有任何概念, 只知道拍廣告時有許多好吃的糖果與漂亮的衣服。

從那時起, “童星”成了自“混血兒”之後張榕容身上的又一個標籤。 於是在她13歲那年, 一部叫《起毛球了》的電影找上了門。 儘管她自認為在那部戲裡表現得不好, 但也算是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在臺灣本土拍了一波文藝佳作,

成了影迷心中的“文藝小花”;後來拿到“亞太影后”、簽約了“澤東”, 成了梁朝偉的小師妹;再後來北上內地, 參與類型更多樣的商業製作……一路走來, 張榕容這份“試試看”的隨性態度, 與一生都隨遇而安的楊玉環真的有點像。

張榕容在《陽陽》中的造型

而“楊玉環”這個角色, 也是張榕容“試試看”的結果。

在接拍《妖貓傳》之前, 張榕容與老搭檔黃軒(兩人曾合作《戀愛中的城市》)一起在巴黎拍一部短片。 當黃軒問她想要嘗試什麼類型的電影時, 張榕容想了想說:“古裝片。 ”

很快, 她與黃軒再次合作, 並且都穿上了古裝, 以不同的身份活在了她夢寐以求的古代——大唐盛世。

聽到有人找她演“楊玉環”的時候, 張榕容的第一反應是“不可思議”, “居然有人會找我演古裝哎。 可我之後看到化完妝的樣子, 覺得還蠻好玩、蠻適合的。 ”

《妖貓傳》裡楊貴妃有一股虛妄的美,就像現實中張榕容給人的第一印象

楊貴妃究竟長什麼樣,正史裡沒有詳盡的描述。於是後人只能依據各自的想像,去描繪出心中的絕世美人。所以哪怕帶著些異域風情,混血的張榕容依然可以成為白居易筆下的“楊家有女初長成”。為了自圓其說,陳凱歌甚至還在字幕裡打上了“一半胡人一半漢人”的血統認證,要的就是顛覆一下傳統審美下文人對貴妃的想像。

菩薩

麗質可以天生。不過,古典的宮廷氣質還得靠後天修煉。

進組之前,張榕容還特地惡補了與貴妃相關的史料:“看了很多跟唐代、甚至隋朝的歷史,以及楊玉環有關的文獻,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儘量地貼近一下(歷史上)楊玉環。”

可是,一進劇組跟陳導第一次聊完角色後,張榕容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開一瓶酒把自己灌醉。凱歌導演想要的“楊玉環”打破了她的所有認知。對陳導而言,楊玉環如同“菩薩”的存在,特別空靈、端莊、大氣,善良而從容,沒有一絲暴戾之氣,不能有脾氣,只能用眼睛去傳達她的情感。

“導演說,‘她明明在你前面,但你卻好像不知道,她看著你在想什麼’的那一種感覺。’”這是什麼感覺?!聊完角色,榕容與經紀人默默對視了一眼,然後整個人徹底抓狂:“我想說,什麼?多難演啊!”

既然是演“菩薩”,張榕容便試圖從佛經中尋找那種“脫俗”與“大愛”,“這個角色實在不好掌握,那種超脫從容什麼的。所以當我演的時候,就欣賞著觀世音菩薩,希望她可以幫助到我。但其實演員更多的還是需要自信,而這個自信並不是任何人帶來的。你越緊張越演不到導演想要的,還不如把自己放鬆下來。”

夢回大唐。其實早在“極樂之宴”之前,世人便有幸一睹貴妃的絕世芳華。那一天,她腳踏秋千,在半空中擺動,像一隻高雅的白鶴,地上的倭國來者阿部為之傾倒;極樂之宴上,丹龍撿到了她的翠翹,白龍在她面前翩翩飛舞,就連一代才子李白也拜倒在她的風韻之下;還有那個安祿山,直勾勾的眼神,仿佛要活吞了她……

她跟異世界裡一個叫“傾城”的女孩很像,擁有傾國傾城的容顏,被全天下的男子迷戀。但她跟傾城又不一樣,她活像個菩薩,不食煙火,不惹塵埃,無喜無悲,超然物外。愛慕者的追求也好,叛國者的欲望也罷,她盡收眼底,雖嘴上不說,但心底跟明鏡一樣透徹。

張榕容對這份“大愛”的解讀是:“不是兒女私情的那種感覺,她對身邊的人、以及所有大唐的子民都是,一種‘一視同仁’的愛。比如她對眼中散發純真、稚嫩的白龍是極其賞識的,因為他是很乾淨的,像白紙一樣。但對於其他比較攻於心計一些,或者沒那麼純真的人,她也都明白,只是不說。她知道別人要從自己身上得到什麼或者是想要什麼東西,他都從容地接受,淡淡地帶過。”

貴妃日常

領悟到楊玉環的超凡之氣後,張榕容還必須接受有關形體與禮儀的訓練。每次上禮儀課,她都要身穿厚戲服,戴沉重的頭飾,學古人的姿勢走路、說話。

貴妃的禮儀課

從前期的練習到拍完全部戲份,榕容稱差點患上脊椎病,還一臉鬼馬地說:“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拍很多古裝戲的演員,我覺得他們應該要經常找一個很好的師傅整骨、針灸一下什麼的。”

除了一些基本體態舉止的學習外,她還專門學習了彈琵琶。當然,電影裡最終也沒有讓張榕容展示一下學習的成果,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彈琵琶其實是幫助我沉澱下來的過程”。

學琵琶讓自己沉澱下來

沒戲的時候,她還會在劇組專門搭建的“唐城”裡到處轉悠,逛逛長城、爬爬山坡,有時呆坐在夕陽下的亭台裡,拄著頭,看小橋流水,看輕舟漂過,“我常常會心想,大唐的子民們…你們好啊~~(哈哈哈哈哈哈)還是要讓自己入戲一下”,一副假裝演出貴妃日常的模樣,要是再配上一盤荔枝就更完美了。

粉絲給貴妃進貢荔枝

夕陽西沉,天邊漸暗的霞光,總好像在預示著一些即將到來的破敗之象。

馬嵬坡的北風還在呼嘯,破廟外的馬蹄聲還在慌亂。

生死存亡之際,那些愛慕者的眼神變得格外真實,阿部的私心、玄宗的懦弱、黃鶴的狡詐、白龍的正直——人性的美好與醜陋,這一刻被貴妃心裡的明鏡統統照了個分明。但她依然是一笑而過,從容赴死。

阿部想將貴妃帶回日本

張榕容說:“她知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下場是什麼?她早就明白,只是在等那一天,看那天怎麼來而已。若是真的來了,她的悲痛也不是表面上的那一種。”

榕容日常

傳奇中的貴妃解脫了,但片場的楊玉環,與導演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張榕容清楚記得,一場戲為了表現貴妃的悲傷,接連拍了好幾條,自己怎麼演導演都不滿意。陳凱歌說,以白居易的觀點,此刻的楊玉環應該是傷心欲絕地走過去才對。

榕容尋思著該怎樣表現“傷心欲絕”呢。於是,她想了個笨辦法,開機之前就站在那垂淚,然後要拍的時候,她就把淚擦乾,傷心地走過去,停頓一下再離開,結果這條終於讓凱歌導演滿意。

張榕容在片場的花絮

當然,更多的時候,榕容根本就聽不懂陳導在講什麼。她回憶說:“還有一場戲也是導演教我,他解釋什麼叫‘煙視媚行’。他說就像你把隱形眼鏡摘掉後的那一種眼神,就是楊玉環的感覺。我這輩子都沒聽過什麼叫煙視媚行,就在片場,我們所有人在冷風中先聽他上課上了半個鐘頭,然後才開始演。那個煙視媚行,也蠻好玩的。”

張榕容邊說便露出她頑皮的本性,這大概應該是她與貴妃之間最大的區別。

也許是從小就演戲的緣故,多年來,她就一直帶著一顆童趣的心在看待演藝事業,永遠都是人群中最活潑搞怪的那一個——她曾在自己部落格上的備註裡寫下“我叫張榕容”,以diss那些整天喊她混血兒的人;她曾經虧同劇組的仔仔(周渝民)口音太爛;得亞太影后的那天,她趴在張家輝肩膀上做鬼臉……

所以,她才會在《妖貓傳》的片場裡四處溜達;時不時整一下同劇組的演員;吐槽一下凱歌導演永無休止的“balabalabala”……

電影宣傳期,張榕容給大家自拍

專訪的時間不長,但通過聊天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張榕容的活潑天性,與銀幕上的楊貴妃判若兩人。我有問她,覺得自己哪裡跟貴妃很像,她笑著說:“我們都是女的吧。”

張榕容一直對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叫《千面女郎》的漫畫印象深刻。她始終認為演員就要跟“千面女郎”一樣,在舞臺上有一千個面具,要對角色充滿熱情,才能拿掉自己的面具,選擇最適合角色的那個面具。

從20歲拍《渺渺》開始,她就學著開拍前全身心進入到角色之中,為角色量身定制一套身世與情感;一旦拍攝結束,她又會全身而退,做回自己,到處旅行,或者宅在家裡裡看漫畫。

就像她所說:“其實我的每一個角色跟我都不大像。拍戲的時候,我對身邊的人的態度會比較像是戲的狀態。拍完之後大概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大家感受一下楊玉環的”前世“與今生,有什麼不同

此刻我眼前的“楊玉環”,變得更親近與真實一些。唯一不變的,依舊是那份脫俗的“天生麗質”。

除此以外,她是她自己,她叫張榕容。

《妖貓傳》裡楊貴妃有一股虛妄的美,就像現實中張榕容給人的第一印象

楊貴妃究竟長什麼樣,正史裡沒有詳盡的描述。於是後人只能依據各自的想像,去描繪出心中的絕世美人。所以哪怕帶著些異域風情,混血的張榕容依然可以成為白居易筆下的“楊家有女初長成”。為了自圓其說,陳凱歌甚至還在字幕裡打上了“一半胡人一半漢人”的血統認證,要的就是顛覆一下傳統審美下文人對貴妃的想像。

菩薩

麗質可以天生。不過,古典的宮廷氣質還得靠後天修煉。

進組之前,張榕容還特地惡補了與貴妃相關的史料:“看了很多跟唐代、甚至隋朝的歷史,以及楊玉環有關的文獻,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儘量地貼近一下(歷史上)楊玉環。”

可是,一進劇組跟陳導第一次聊完角色後,張榕容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開一瓶酒把自己灌醉。凱歌導演想要的“楊玉環”打破了她的所有認知。對陳導而言,楊玉環如同“菩薩”的存在,特別空靈、端莊、大氣,善良而從容,沒有一絲暴戾之氣,不能有脾氣,只能用眼睛去傳達她的情感。

“導演說,‘她明明在你前面,但你卻好像不知道,她看著你在想什麼’的那一種感覺。’”這是什麼感覺?!聊完角色,榕容與經紀人默默對視了一眼,然後整個人徹底抓狂:“我想說,什麼?多難演啊!”

既然是演“菩薩”,張榕容便試圖從佛經中尋找那種“脫俗”與“大愛”,“這個角色實在不好掌握,那種超脫從容什麼的。所以當我演的時候,就欣賞著觀世音菩薩,希望她可以幫助到我。但其實演員更多的還是需要自信,而這個自信並不是任何人帶來的。你越緊張越演不到導演想要的,還不如把自己放鬆下來。”

夢回大唐。其實早在“極樂之宴”之前,世人便有幸一睹貴妃的絕世芳華。那一天,她腳踏秋千,在半空中擺動,像一隻高雅的白鶴,地上的倭國來者阿部為之傾倒;極樂之宴上,丹龍撿到了她的翠翹,白龍在她面前翩翩飛舞,就連一代才子李白也拜倒在她的風韻之下;還有那個安祿山,直勾勾的眼神,仿佛要活吞了她……

她跟異世界裡一個叫“傾城”的女孩很像,擁有傾國傾城的容顏,被全天下的男子迷戀。但她跟傾城又不一樣,她活像個菩薩,不食煙火,不惹塵埃,無喜無悲,超然物外。愛慕者的追求也好,叛國者的欲望也罷,她盡收眼底,雖嘴上不說,但心底跟明鏡一樣透徹。

張榕容對這份“大愛”的解讀是:“不是兒女私情的那種感覺,她對身邊的人、以及所有大唐的子民都是,一種‘一視同仁’的愛。比如她對眼中散發純真、稚嫩的白龍是極其賞識的,因為他是很乾淨的,像白紙一樣。但對於其他比較攻於心計一些,或者沒那麼純真的人,她也都明白,只是不說。她知道別人要從自己身上得到什麼或者是想要什麼東西,他都從容地接受,淡淡地帶過。”

貴妃日常

領悟到楊玉環的超凡之氣後,張榕容還必須接受有關形體與禮儀的訓練。每次上禮儀課,她都要身穿厚戲服,戴沉重的頭飾,學古人的姿勢走路、說話。

貴妃的禮儀課

從前期的練習到拍完全部戲份,榕容稱差點患上脊椎病,還一臉鬼馬地說:“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拍很多古裝戲的演員,我覺得他們應該要經常找一個很好的師傅整骨、針灸一下什麼的。”

除了一些基本體態舉止的學習外,她還專門學習了彈琵琶。當然,電影裡最終也沒有讓張榕容展示一下學習的成果,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彈琵琶其實是幫助我沉澱下來的過程”。

學琵琶讓自己沉澱下來

沒戲的時候,她還會在劇組專門搭建的“唐城”裡到處轉悠,逛逛長城、爬爬山坡,有時呆坐在夕陽下的亭台裡,拄著頭,看小橋流水,看輕舟漂過,“我常常會心想,大唐的子民們…你們好啊~~(哈哈哈哈哈哈)還是要讓自己入戲一下”,一副假裝演出貴妃日常的模樣,要是再配上一盤荔枝就更完美了。

粉絲給貴妃進貢荔枝

夕陽西沉,天邊漸暗的霞光,總好像在預示著一些即將到來的破敗之象。

馬嵬坡的北風還在呼嘯,破廟外的馬蹄聲還在慌亂。

生死存亡之際,那些愛慕者的眼神變得格外真實,阿部的私心、玄宗的懦弱、黃鶴的狡詐、白龍的正直——人性的美好與醜陋,這一刻被貴妃心裡的明鏡統統照了個分明。但她依然是一笑而過,從容赴死。

阿部想將貴妃帶回日本

張榕容說:“她知道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下場是什麼?她早就明白,只是在等那一天,看那天怎麼來而已。若是真的來了,她的悲痛也不是表面上的那一種。”

榕容日常

傳奇中的貴妃解脫了,但片場的楊玉環,與導演之間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張榕容清楚記得,一場戲為了表現貴妃的悲傷,接連拍了好幾條,自己怎麼演導演都不滿意。陳凱歌說,以白居易的觀點,此刻的楊玉環應該是傷心欲絕地走過去才對。

榕容尋思著該怎樣表現“傷心欲絕”呢。於是,她想了個笨辦法,開機之前就站在那垂淚,然後要拍的時候,她就把淚擦乾,傷心地走過去,停頓一下再離開,結果這條終於讓凱歌導演滿意。

張榕容在片場的花絮

當然,更多的時候,榕容根本就聽不懂陳導在講什麼。她回憶說:“還有一場戲也是導演教我,他解釋什麼叫‘煙視媚行’。他說就像你把隱形眼鏡摘掉後的那一種眼神,就是楊玉環的感覺。我這輩子都沒聽過什麼叫煙視媚行,就在片場,我們所有人在冷風中先聽他上課上了半個鐘頭,然後才開始演。那個煙視媚行,也蠻好玩的。”

張榕容邊說便露出她頑皮的本性,這大概應該是她與貴妃之間最大的區別。

也許是從小就演戲的緣故,多年來,她就一直帶著一顆童趣的心在看待演藝事業,永遠都是人群中最活潑搞怪的那一個——她曾在自己部落格上的備註裡寫下“我叫張榕容”,以diss那些整天喊她混血兒的人;她曾經虧同劇組的仔仔(周渝民)口音太爛;得亞太影后的那天,她趴在張家輝肩膀上做鬼臉……

所以,她才會在《妖貓傳》的片場裡四處溜達;時不時整一下同劇組的演員;吐槽一下凱歌導演永無休止的“balabalabala”……

電影宣傳期,張榕容給大家自拍

專訪的時間不長,但通過聊天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張榕容的活潑天性,與銀幕上的楊貴妃判若兩人。我有問她,覺得自己哪裡跟貴妃很像,她笑著說:“我們都是女的吧。”

張榕容一直對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叫《千面女郎》的漫畫印象深刻。她始終認為演員就要跟“千面女郎”一樣,在舞臺上有一千個面具,要對角色充滿熱情,才能拿掉自己的面具,選擇最適合角色的那個面具。

從20歲拍《渺渺》開始,她就學著開拍前全身心進入到角色之中,為角色量身定制一套身世與情感;一旦拍攝結束,她又會全身而退,做回自己,到處旅行,或者宅在家裡裡看漫畫。

就像她所說:“其實我的每一個角色跟我都不大像。拍戲的時候,我對身邊的人的態度會比較像是戲的狀態。拍完之後大概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大家感受一下楊玉環的”前世“與今生,有什麼不同

此刻我眼前的“楊玉環”,變得更親近與真實一些。唯一不變的,依舊是那份脫俗的“天生麗質”。

除此以外,她是她自己,她叫張榕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