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布萊克入“院”記

美國發行的胡果·布萊克紀念郵票。

時間定格在1937年10月4日。 這一天, 是10月的第一個週一, 美國最高法院迎來1937年的開庭期。 這一天, 被譽為美國最高法院歷史上最偉大的6位大法官之一的胡果·布萊克正式履新。

法庭厚重的門開了。 布萊克大法官昂首挺胸, 他的法務秘書傑羅姆·庫珀緊隨其後。 最高法院法官席幾十年如一日又長又直一字排開。 布萊克在最右邊悄然落座。

按照慣例, 布萊克履新後第一件事, 應該在最高法院的同事們面前, 重複其司法宣誓。 考慮到這段時間對布萊克排山倒海般的反對聲浪, 這個環節似乎更是不可少——然而, 首席大法官休斯發話了, “完全沒必要”!

布萊克免去了常規的司法宣誓, 卻難以免去更深重的尷尬:他在履新最高法院的第一天, 接到的兩份訴狀, 居然都是針對他大法官資格的。 律師阿爾伯特·萊維特和亨利·凱利分別提出訴訟,

指出美國憲法第1條第6款第2項規定, “參議員或眾議員在當選任期內, 都不得被任命擔任在此期間設置或增薪的合眾國管轄下的任何文官職務”。

鑒於布萊克在擔任參議員時即投票支持最高法院退休法案, 且支持為法官漲薪, 他們認為依據此憲法條文, 布萊克不能出任最高法院法官。 首席大法官休斯再次表達了對布萊克的支持, 當庭解圍, 要求兩位律師將書面訴狀交給最高法院。 10月11日, 最高法院裁定, 兩位原告沒有在最高法院提起訴訟的資格, 起訴被駁回。

到此為止, 布萊克的大法官席位之爭總算落幕了。 個中艱辛, 若非過來人, 極難想像……

這一切源於1937年5月18日。 這一天, 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利斯·馮·德凡特向時任總統羅斯福提出退休計畫。

德凡特大法官是當時最高法院保守派“四騎士”之一, 在最高法院涉及新政的系列判決中, 沒少給羅斯福找麻煩。 天遂人願, 對羅斯福及其新政來說, 這幾年新政在最高法院灰頭土臉, 提名機會可是天賜良機。

羅斯福本來有個很得心應手的大法官候選人, 那就是參議院多數党領袖約瑟夫·羅賓遜。 誰料想, 最高法院1937年7月22日裁廢新政的判決墨蹟未乾, 一周後時年64歲的羅賓遜突然撒手人寰。 羅斯福本來萬無一失的遞補計畫, 因為羅賓遜的猝然逝世, 需要從頭再來。

羅斯福也沒那麼多的B計畫, 他只好求助於時任司法部長霍默·康明斯。 康明斯很快提出一份長達60人的名單。 接下來, 羅斯福和康明斯擬定了候選人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第一,

必須非常支持新政;第二, 在國會有影響力;第三, 年富力強;第四, 來自西部或南部未在最高法院出現的州。 1937年8月1日, 這份名單剩下7人;到8月9日, 這份名單上只剩下胡果·布萊克。

布萊克1886年2月27日生於阿拉巴馬州, 他靠個人的奮鬥, 成為伯明罕地區的知名律師之一。 1926年11月, 他被選為美國參議院參議員, 在那裡一直努力工作到1937年, 已成為美國政壇灸手可熱的新星之一。

最高法院法官提名機會的來臨, 為他的人生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這是一種讓人充滿期待但又約略不安的未來。 如果時鐘倒轉二十年, 布萊克可能無所謂, 人生隨時可以重新開始。 但現在已近知天命之年, 胸中尚有夢, 但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斤兩。

時隔多年後, 布萊克想起自己被提名的一刻, 依然歷歷在目:“我還得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我剛知道我的一個孩子就要完全失去聽力了。 我向沙解釋, 如果他真的失聰了, 他就更需要從家庭中得到溫暖, 包括他父親……”

這一天, 布萊克住在伯明罕的妻子約瑟芬, 剛剛知道小兒子要失聰, 準備把他送到華盛頓特區, 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約瑟芬並未對布萊克說不。 她勸慰布萊克, 如果機會來了, 就離開喧囂的參議院, 去最高法院。

在布萊克看來, 最高法院過於安逸, 適合養老, 而他更希望在參議院連任, 甚至在1938年連任後, 謀求1940年的總統競選;他天性喜歡挑戰和冒險, 最高法院若青燈古佛, 實在是乏味極了。 但約瑟芬的枕邊風, 還是起了極大的作用。布萊克徹夜深思,在次日一早告訴他的朋友、參議員敏頓:如果總統提名,他將接受該提命。

消息很快傳到了羅斯福耳朵裡。8月11日,羅斯福在白宮宴請布萊克。布萊克和羅斯福在餐桌上觥籌交錯,約瑟芬也坐臥難寧。她去看了一場電影,那個電影的名字叫《美好世界》,在當時風靡一時。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羅斯福邀請布萊克離開餐桌,來到他的橢圓形辦公室。“胡果,我很願意在這裡寫上你的名字。但我想告訴你,我提名你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胡果我祝賀你有雙重選擇,因為巴克利說他在參議院也需要你,你是他最好的議員。不過我認為,在最高法院對你將更有益。”

布萊克此時已下定決心,“就這麼定了,我去最高法院”。羅斯福隨後在委任狀上寫下布萊克的大名,布萊克心滿意足而又躊躇滿志地離開白宮。

8月12日,白宮信使帶著羅斯福的委任狀來到參議院。當大家聽到“我提名胡果·布萊克”時,竊竊私語聲立刻蔓延開來,參議院瞬間亂成了一鍋粥。布萊克被提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實在是大跌眼鏡了! (待續)

(刊發於2017年4月6日《法治週末》方寸正義欄目)

還是起了極大的作用。布萊克徹夜深思,在次日一早告訴他的朋友、參議員敏頓:如果總統提名,他將接受該提命。

消息很快傳到了羅斯福耳朵裡。8月11日,羅斯福在白宮宴請布萊克。布萊克和羅斯福在餐桌上觥籌交錯,約瑟芬也坐臥難寧。她去看了一場電影,那個電影的名字叫《美好世界》,在當時風靡一時。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羅斯福邀請布萊克離開餐桌,來到他的橢圓形辦公室。“胡果,我很願意在這裡寫上你的名字。但我想告訴你,我提名你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胡果我祝賀你有雙重選擇,因為巴克利說他在參議院也需要你,你是他最好的議員。不過我認為,在最高法院對你將更有益。”

布萊克此時已下定決心,“就這麼定了,我去最高法院”。羅斯福隨後在委任狀上寫下布萊克的大名,布萊克心滿意足而又躊躇滿志地離開白宮。

8月12日,白宮信使帶著羅斯福的委任狀來到參議院。當大家聽到“我提名胡果·布萊克”時,竊竊私語聲立刻蔓延開來,參議院瞬間亂成了一鍋粥。布萊克被提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實在是大跌眼鏡了! (待續)

(刊發於2017年4月6日《法治週末》方寸正義欄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