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廬山上的第一座寺院,曾為匡廬首刹,如今已是荒草叢生舊石生蘚

廬山的絕大多數景點都在西線和東線兩條遊覽線路上,西線的遊覽線路,過錦繡穀,有一處景點為大天池.

很多慕名而來看大天池的人來此之後感到失望,印象之中,提到天池,人們就會想到吉林的長白山天池,新疆昌吉的天山天池,水面寬闊,如同湖泊,而看到這樣的一汪水,無法和天池這兩個字聯繫起來.其實廬山的大天池所處位置是廬山西部的天池山頂,這個天池的得名不是因為其水面,而是因為一座寺廟,這座寺廟是廬山最早的寺院,也是匡廬首刹,名為大天池寺.

天池寺是東晉僧人慧持創立, 舊名峰頂寺。 宋朝更名天池院。 明太祖賜名"天池護國寺"。 明成祖敕"天池萬壽寺", 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禪寺".

天池寺石刻.

天池寺沒能留存下來,最後寺廢.不過,現存的天池寺遺址上還有一些景點.

此處為照江崖.在文殊台下麵,有大塊平石,上刻有照江崖三字.

此為天池塔,此塔立于天池山脊。 塔為一閣式石塔, 五層六面, 塔刹呈寶瓶狀。 高20余米, 始建于宋建炎年間(西元1127--1130年), 為宋丞相韓俯胄所建。 現在的寶塔是西元1927年唐生智重建,年代久遠,風雨剝蝕,現在已經成為危塔.

大池西面有一個半月形的拜月臺,這便是文殊台了,文殊台是石木結構,兩層。下層是石室五楹,有門窗,可以當做住室,現在是一特產商店。上面為手頂,即稱為台。登臺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這裡也是觀察廬山三絕佛光的最佳處。

文殊台的東面有一個石亭,名為"鬥姆亭",又稱"老母亭"。老母指廬山老母,此亭始建於明代。石混凝土結構,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篆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構護仙盒"。

圓佛殿.圓佛店和寶塔平列於山脊的另一棟外觀呈圓形,直徑為16米,傘頂的佛殿,名圓佛殿。圓佛殿建於1926年,原來有五個門,每個門內塑有一尊佛像,故亦稱五佛圓,後來佛像被毀,將四周改成窗。來此時,殿門未開,圓佛殿相傳為唐生智為其母修的佛殿。

荒草叢生的天池寺.

天池寺的天門只是山石簡單的壘積起來的.

到大天池旅遊,不要奔著看天池,看看天池的這些遺址,前面還有非常險峻秀美的龍首崖.

大池西面有一個半月形的拜月臺,這便是文殊台了,文殊台是石木結構,兩層。下層是石室五楹,有門窗,可以當做住室,現在是一特產商店。上面為手頂,即稱為台。登臺眺望,山巒突起,群峰相連,遠波明滅,極富野趣。這裡也是觀察廬山三絕佛光的最佳處。

文殊台的東面有一個石亭,名為"鬥姆亭",又稱"老母亭"。老母指廬山老母,此亭始建於明代。石混凝土結構,圓形攢尖頂。橫額有"相望祖庭"篆刻。立柱上有隸書對聯"琳宇剩劾灰法蒙莊嚴留佛座,瓣香臨危澗新亭結構護仙盒"。

圓佛殿.圓佛店和寶塔平列於山脊的另一棟外觀呈圓形,直徑為16米,傘頂的佛殿,名圓佛殿。圓佛殿建於1926年,原來有五個門,每個門內塑有一尊佛像,故亦稱五佛圓,後來佛像被毀,將四周改成窗。來此時,殿門未開,圓佛殿相傳為唐生智為其母修的佛殿。

荒草叢生的天池寺.

天池寺的天門只是山石簡單的壘積起來的.

到大天池旅遊,不要奔著看天池,看看天池的這些遺址,前面還有非常險峻秀美的龍首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